第610章 焦土政策

bookmark

東北邊境的槍炮聲漸漸傳到了內地,蔣先生難得高興了一把,國軍撤出武漢後的混亂、緊張局面得到一定緩解,武漢周圍國軍防線可以從容佈設,偏偏這時候長沙城燃起沖天大火。

6月10日,藉助一場小雨燃燒了五天五夜的長沙城肆虐的大火終於熄滅,蔣先生、汪先生、馮先生、何應欽、白崇禧、徐永昌、張治中、陳布雷、林蔚等飛抵長沙處置災情。

湖南省主席唐生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政治部副主任周恩來、第十戰區副司令長官葉劍英、空軍司令周至柔、長沙警備司令20軍軍長俞濟時、第九戰區參謀長吳逸志、八路軍空軍司令薛雲龍、省委秘書長潘公展、長沙市長席楚霖等到機場迎接。

蔣先生看着遠方飄飄渺渺的煙塵,聯想到在飛機上看到如同人間地獄般的斷壁殘垣,電報上陳述的三萬餘人葬身火海、九成建築焚燬痛心疾首,本來他是要第一時間趕來組織營救的,可是陳誠說長沙官員撤離一空、沒有國軍正規部隊,市民遭此橫禍極度憤怒民怨沸沸,鬼子飛機時時竄擾,恐遭不測,他已派俞濟時率20軍前去維持秩序,命令逃去東安的唐生智、席楚霖回省主持救援,郴州的獨立飛行團移防長沙警戒,等形勢好轉再來慰問。

這一等就是五天,陸續得到報告,此次大火乃是我軍執行‘焦土政策’自行放火的阻敵行爲,只因前後方情報脫節誤傳敵已逼近造成後方震怖匆匆引火,未能及時通知民衆轉移、物資搬運,以致損失巨大傷亡慘重,連撤離武漢滯留長沙的周恩來政治部人員也被大火包圍。政府雖然回到長沙卻毫無作爲,全靠政治部、教會慈善機構接濟難民、組織疏散。

日本偵察飛機拍回大量照片,刊登在敵僞報紙上極盡奚落嘲諷,美聯社、路透社記者對國府抗戰組織之混亂、心態之惶恐、救助之無能大加斥責,讓剛剛丟了武漢的他再也坐不住了。電令第九戰區組成軍事法庭捉拿審判張皇失措、玩忽職守的軍地官員,命令郴州、衡陽、常德、恩施等地從速運送糧食物資展開賑濟,帶領重慶大員匆匆趕來巡視。

見到唐生智他是一肚子氣,這個一貫與他作對的湘軍大佬,主動死守南京卻指揮失措帶頭逃跑,要不是張治中在湖南親近共產黨、搞社會改良他根本不會使用這個只會誇誇其談的敗軍之將,可是事已至此他又能怪誰呢?冷冷地問:“孟瀟。事故原因調查清楚了嗎?”

唐生智被軍隊找回來看着半城大火滿城煙也知道惹了大禍,可他始終認爲這是軍隊慌亂造成的悲劇,跟地方官員沒有直接關係,頗爲憤怒地告狀:“委座,國軍武漢敗退以來,失敗情緒迅速蔓延。各地守軍承平日久倉促應戰不堪一擊,從大後方變成最前沿心中恐懼全無鬥志,前線一有風吹草動就想着焚城繼續撤退,完全沒有獻身之志、守土之心。

敵人才打到岳陽,警備司令酆悌就決定執行‘焦土政策’,兩個保安團一個警察大隊根本不用心組織民衆物資轉移、不設法加強城防,而是搬來汽油、柴草堆積在全城數百處建築稠密區等待焚城。這哪裡是保衛國家民衆的軍隊應該做的事?他都佈置好了才通知我和席市長知道,我們當即表示反對焚城,他說是執行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不留一草一木給日本人。

我說最少也要把物資、民衆轉移出去再說嘛,他又說這是極高機密不能外泄,他要用熊熊大火焚燒成千上萬的侵略者。他連六臺消防汽車裡都裝滿了汽油,用於噴油點火。

4號,我給前線的薛嶽打電話,證實岳陽失守。但日軍被擋在新牆河一線與我軍對峙,距長沙尚有130公里路程,我當即指示酆悌撤銷焚城計劃,搬開引火汽油,他說要跟前線覈實。誰知當晚先是南城火起,隨後放火指揮台的天心閣火起,全城火頭數百瞬間覆蓋全城。

我從睡夢中驚醒。衝到院中,只見火光沖天,烈焰蒸騰,大街小巷都是逃難的民衆、四面八方全是淒厲的哭聲。根本無人組織疏散、救火,我也是無力迴天被亂民裹挾着逃出城。

我和席市長還算幸運的,你看看周公、葉公,他們的眉毛鬍子都燎沒了。”

蔣先生看向一旁的周恩來、葉劍英,民國四大美男的周公真的沒了眉毛,俊朗的面龐上多處燎泡,老長的美髯也忍痛颳去,忙上前握手慰問:“恩來兄,受苦了!有無大礙?”

周恩來、葉劍英原本在延安參加中共整風工作,蔣先生要放棄武漢需要與中共協調通氣便把他倆叫了來,武漢撤退時運力有限,許多人選擇了退往臨近的湖南,政治部三廳都是文人他們就和郭沫若、李克農一起跟隨大隊來到長沙,投入到慰問傷病員、宣傳鼓動民衆工作中去,不想遇到了這場大火,要不是警衛員邱南章機警,只怕真的會葬身火海。

開始以爲是國民黨對付共產黨,跑出房子才知道全城起火,火焰炙熱根本無法施救,混亂中到處是灼熱的火焰、嗆人的濃煙、燃燒的電杆、遍地的電線、沒頭蒼蠅一樣擁擠的無助的難民,費盡周折逃出城,步行幾十裡輾轉到了湘潭,才知道是一場自作孽的有組織縱火。

好在政治部人員住的比較偏僻,李克農郭沫若等人安然無恙,反倒是他和葉劍英因爲住在市中心二層木樓上,被叫醒時大火已經封閉了窗口門口和樓梯,整理好文件用衣服裹住衝出來時受了燒傷,渾身都是焦糊味。忙率領政治部人員趕回長沙組織救援,春季乾燥火勢太大,大街小巷的青石板燙的站不住腳,眼睜睜地看着3000年曆史的長沙變成一片瓦礫。

他雖受了些皮肉之苦也不能責備蔣先生後方混亂、部下無能,只是說萬幸得脫,身體還好,可憐了長沙百姓,轉眼間家園被毀、妻離子散,尚有20萬人滯留城外。急需救濟。

雖沒有尖刻指責卻流露出不滿和失望,蔣先生很是愧疚,看向陳誠、俞濟時:“大火過去五天了,過來了多少部隊?民衆是否得到救助?彈藥、糧食、物資搶運出來多少?”

陳誠的第九戰區司令部也在長沙城中,不過失火前去前線督戰並不在城中逃過此劫,匆匆帶着俞濟時20軍趕來,沖天火焰。百米之外都火燒火燎,哪裡有辦法滅火、搶運物資、工廠設備呀!只好在城外和周恩來一起佈置警戒、收攏亂兵難民,到處催要帳篷糧食,派兵抓回放棄職守躲在城外的唐生智、席楚霖、酆悌、警備二團團長徐昆、警察局長文重孚。

他很難過地說:“委座,20軍兩萬人開到長沙,火勢太大無法施救。城中儲存的軍械彈藥、物資糧食、沒來得及轉運的工廠設備全部焚燬,包括天心閣、定王臺在內的衆多古蹟,省政府、民政廳、建設廳、警察局、警備司令部、省市黨部、地方法院、高等法院、電報局、電話局、郵政局、市商會、中央通訊社、中央廣播電臺和在長沙各家報館建築,國貨陳列館等商廈民房、車站碼頭、學校醫院焚燬6萬餘棟,百姓喪生三萬以上,財產損失估計數億元。

7日周部長、葉長官、郭廳長返回長沙,組織民衆尋找親人登記造冊、疏導民衆怨氣、維護社會秩序。派兵駐守湘江各渡口杜絕擁擠翻船事故,傷病者送往唯一倖存的湘雅醫院救治,多方調集糧食救災,8日飛虎師趕到長沙,驅逐前來騷擾的日軍,民衆情緒漸漸穩定。”

天哪!戰前民國一年的收入也就六七億元,戰後富庶的江南丟失,控制區日益縮小收入不斷減少。現而今只怕不到一半,這一把火就燒了一兩年的歲賦,你可讓政府如何補救。又是共產黨給你們擦屁股,丟臉至極!他異常惱怒地問道:“那禍國殃民的酆悌抓住沒有?”

俞濟時是酆悌黃埔一期的同學,知道蔣先生一直很看重這個一直堅決跟共產黨斗的孫文學會的骨幹、復興社骨幹,曾出任侍從室六處處長的酆悌,有心爲他求情。忙上前彙報:“委座明鑑,此事雖然後果嚴重,可酆悌確實是奉命行事,鬼子攻擊岳陽時戰區就下達了執行焦土政策的密令。重慶也來電囑其做好焦土準備,武漢都付之一炬,長沙自當效仿。

而且當時他也在營房熟睡,並非他下令縱火,而是電報員翻譯前方戰報時誤將130公里外的新牆河翻譯成10幾公里外的新河,讓值班人員誤以爲鬼子抵達城下,怕鬼子搶城匆忙下令南城放火,卻忘了一處火起,相鄰縱火點也要跟隨的規定,以致全城各處看到天心閣火起紛紛潑油縱火,釀成慘禍。酆悌本人跑出來後曾試圖返城滅火終因火大無奈放棄。

我部趕到時他正在城外核實情況,得知敵人尚遠懊悔不已,欲自戕以謝長沙死難民衆,被我等勸阻,讓他留有用之身贖無心之罪。數日來他奔走各處安撫民衆極爲勤勉!”

“什麼無心之罪!什麼有用之身,部隊慌亂如斯、軍官無能至此簡直是國軍莫大恥辱,武漢執行焦土政策燒死民衆了嗎?燒燬軍用物資了嗎?全在於有人控制組織。50萬軍民尚在城中就敢點火,上億物資付之一炬,他就是這樣帶兵的?就是這樣履行警備職責的?”

“是是是!他本人在軍事法庭上承認自己嚴重失職,在點火環節上疏於管理,對部下的恐慌心理沒有及時調整,對此次事故承擔主要責任。軍事法庭決定判處他十年有期徒刑。”

“十年徒刑就能抵消國內外的惡劣影響了?就能換回三萬條無辜生命了嗎?知道這場大火給民衆精神造成多麼嚴重的傷害嗎?對國軍士氣造成多麼嚴重的摧殘嗎?你們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場悲劇所暴露出來的深層次原因,貪腐無能、軟弱渙散、玩忽職守、畏敵如虎,再這樣下去不知還要發生多少長沙的悲劇,黨國如何領導民衆贏得抗戰勝利!

酆悌不是疏於管理是傷天害理,重任在肩卻毫無擔當,萬千生命視如草芥、軍國大事形同兒戲,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變風氣,爲申明國法、整飭軍紀、告慰逝者、警示後人,長沙玩忽職守之酆悌、徐昆、文重孚改判死刑立即執行,通報全軍以儆效尤。

湖南省主席唐生智、秘書長潘公展任事不專、用人失察、監管不嚴、救援不力着即免職,調重慶聽用。席楚霖明知焚城在即卻不組織民衆疏散、物資轉運,疏於職守、怠於政務,撤職留用。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馭下不嚴、後方混亂、聯絡不暢,記大過一次。”

在場的中央軍系統的無不震驚,看着震怒的蔣先生也不敢再說什麼,卻沒有一個人接受命令。周恩來上前勸道:“委座息怒,此事的確暴露出國軍地方部隊的諸多問題,然恩來以爲此事錯不在下面,而是中央的‘焦土政策’,該政策看似剛烈其實相當自卑、軟弱。”

白崇禧可是知道‘焦土政策’出自李宗仁之手,在他發表的《焦土抗戰論》中明確提出舉國一致,痛下決心,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更不惜化全國爲焦土,以與侵略者做一殊死之抗戰。這一作戰思想得到軍委會認同,爲避免軍事物資遭日軍獲取,規定面臨日軍進攻之城市均應做好準備,敵軍進入城郊30裡以內時,應實施焦土政策,以爲積極防禦。

如今共產黨跳出來指責焦土政策豈不是影射桂系禍國殃民,他可不想背這個大黑鍋,要知道此次大火完全是蔣先生的得意門生幾個黃埔將領不聽勸告、不周密安排、所部素質低下造成的,與焦土政策毫無關係,稍微有點責任心的將領主持都不會是這樣的結果。詰問道:“恩來兄,莫非你是希望國軍把國民、物資、機器設備、城防都留給日本人使用?”

不等周恩來分辨,一直在旁邊觀望的汪精衛見白崇禧還在維護‘焦土政策’,不覺冷笑道:“如果‘焦土抗戰’就像長沙這樣毀滅自己,那還不如不抗戰的好!”

PS:鞠躬感謝書友‘想要的沒有’評價票支持,謝謝!祝全家身體健康、生活幸福,即將到來的元宵節快樂開心!

第152章 陳玉成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594章 土豪劣紳第641章 客觀評價第422章 烈焰蒸騰第60章 解放思想第13章 計劃出臺第517章 態度好轉第104章 八二無坐力炮第261章 拿下蔡家坡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603章 文體事業第157章 功高遭忌第471章 空中斬魔第554章 夜襲37師團第467章 僵持的天空第88章 點驗小組第205章 轉戰北大營第121章 混進九江碼頭第8章 李家營子第459章 前景堪憂第584章 原則底線第544章 主動進攻第484章 喧譁的第一戰區第100章 大高尖上第8章 一見馬元海第254章 砍倒‘桑木’第458章 優勢不再第440章 四戰區整編第54章 出兵代縣第187章 賊不惦記第569章 不一樣的國軍第618章 海軍基地第6章 阜新煤礦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549章 噩耗連連第171章 軍人責任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479章 請君入甕第658章 大膽張靈甫第9章 甕中捉鱉第35章 牛刀小試第485章 接受整編第29章 調動敵軍2第390章 活捉橋本羣第87章 國際友人第88章 斯大林的疑惑第609章 隔山觀虎鬥第73章 日軍的準備第571章 東緊西松第95章 天津38師第361章 政委免職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382章 中心開花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28章 目標平型關第16章 就這樣到了你門前第482章 國軍的整編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628章 閩南敵情第53章 決戰3第168章 轟炸南京第42章 五常自衛軍第428章 錯失良機第59章 殺個回馬槍第18章 山西兵工廠第53章 決戰3第144章 必須嚴懲第1章 廣靈接敵第32章 繼續北上第589章 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第674章 蔣先生的強硬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395章 談判放人第549章 噩耗連連第177章 小艇大炮第102章 南下興-隆第432章 薛雲龍發飆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78章 先打延慶第440章 粵軍備戰第297章 汪兆銘第371章 攻向南宮第26章 戰術推演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40章 衝突第293章 有些跋扈第315章 路線的分歧第123章 控制‘安宅號’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13章 計劃出臺第473章 內閣解散第382章 中心開花第461章 塹壕高手第644章 弱國的顧慮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43章 驚動延安1第74章 蔣介石的煩惱第42章 戰後
第152章 陳玉成第2章 血洗討伐隊第594章 土豪劣紳第641章 客觀評價第422章 烈焰蒸騰第60章 解放思想第13章 計劃出臺第517章 態度好轉第104章 八二無坐力炮第261章 拿下蔡家坡第579章 冷卻的豪情第603章 文體事業第157章 功高遭忌第471章 空中斬魔第554章 夜襲37師團第467章 僵持的天空第88章 點驗小組第205章 轉戰北大營第121章 混進九江碼頭第8章 李家營子第459章 前景堪憂第584章 原則底線第544章 主動進攻第484章 喧譁的第一戰區第100章 大高尖上第8章 一見馬元海第254章 砍倒‘桑木’第458章 優勢不再第440章 四戰區整編第54章 出兵代縣第187章 賊不惦記第569章 不一樣的國軍第618章 海軍基地第6章 阜新煤礦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549章 噩耗連連第171章 軍人責任第147章 北伐名將第479章 請君入甕第658章 大膽張靈甫第9章 甕中捉鱉第35章 牛刀小試第485章 接受整編第29章 調動敵軍2第390章 活捉橋本羣第87章 國際友人第88章 斯大林的疑惑第609章 隔山觀虎鬥第73章 日軍的準備第571章 東緊西松第95章 天津38師第361章 政委免職第207章 送上門來的475部隊第382章 中心開花第385章 噩夢連連第28章 目標平型關第16章 就這樣到了你門前第482章 國軍的整編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628章 閩南敵情第53章 決戰3第168章 轟炸南京第42章 五常自衛軍第428章 錯失良機第59章 殺個回馬槍第18章 山西兵工廠第53章 決戰3第144章 必須嚴懲第1章 廣靈接敵第32章 繼續北上第589章 邊境糾紛處理綱要第674章 蔣先生的強硬第443章 陽西自衛團第395章 談判放人第549章 噩耗連連第177章 小艇大炮第102章 南下興-隆第432章 薛雲龍發飆第174章 收攏散兵第78章 先打延慶第440章 粵軍備戰第297章 汪兆銘第371章 攻向南宮第26章 戰術推演第58章 蔣介石永遠的痛第40章 衝突第293章 有些跋扈第315章 路線的分歧第123章 控制‘安宅號’第438章 確實不同第242章 論功行賞第13章 計劃出臺第473章 內閣解散第382章 中心開花第461章 塹壕高手第644章 弱國的顧慮第234章 瓊崖抗日獨立大隊第43章 驚動延安1第74章 蔣介石的煩惱第42章 戰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