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回 傷別離(二)

元宏領兵自洛陽出發,大軍一路疾行南下,數日之後便抵達樑城。元宏遣彭城王元勰往順陽安撫受襲的順陽軍民,待大軍休整之後,便一路南下,抵達馬圈城。

大魏兵馬一入城,元宏即命廣陽王元嘉領兵切斷均口水陸交通,以斷齊軍退路。

南齊大將陳顯達領兵渡均水,抵達西岸,佔領鷹子山,構築工事。然此番皇帝御駕親征,大魏軍隊士氣高漲,衆將士奮勇衝殺,令齊軍震恐沮喪,屢戰屢敗。陳顯達逃回建康,魏軍大敗齊軍,大獲全勝。

捷報頻頻傳至洛陽宮,朝野上下,宮廷內外,無不歡欣雀躍。

禾夜夜於月下祈禱,只求元宏早日平安歸來。

營地王帳之外,無人知元宏因日夜兼程,加之通宵達旦商議戰事而至舊疾發作,此時已是病入骨髓。

太醫令樑世清爲元宏請罷脈,心下已是明瞭。望着昏睡的元宏,樑世清對着守於御塌一旁的元勰輕輕搖了搖頭,道:“彭城王,臣已爲陛下施診,陛下許能睡上一個時辰…只…”

元勰見樑世清之狀,心下便知不妙,急急道:“太醫令,陛下究竟如何?”

樑世清道:“彭城王,陛下當年因箭傷及內臟,雖說傷愈,卻落下頑疾…此症最忌用神,更忌疲累…”

元勰慍色道:“你身爲太醫令,既知陛下龍體有此禁忌,緣何不及時進勸阻之言,又緣何不爲陛下調治?”

樑世清作難道:“臣並非未進勸阻之言,陛下只道是不願拖長戰期,令生靈塗炭,故而…臣罪該萬死!”

元勰擺了擺手,輕嘆一聲,道:“陛下乃仁厚之君,愛民如子…罷了,孤瞧着你方纔神情,陛下龍體還…還可…”

樑世清知元勰言下之意,亦知不可再拖延,於是心下一橫,對元勰與近旁的三寶道:“彭城王,大監,陛下恐時日無多,當備下了…”

元勰與三寶聞言,霎時白了面色。元勰一時間回不過神來,倒是三寶,幾個彈指間定了心神,道:“陛下如今身在大營,倘若此時龍體欠安之事傳出,必令軍心不穩。”

元勰聞三寶之言,方緩了心神。略作思忖,元勰道:“即刻飛鴿傳書於皇叔與太子,朝中亦可有備無患…爾等務必嚴守陛下抱恙之訊…”

轉頭望着樑世清,元勰又道:“大軍即是午後開拔,日夜兼程,回至洛陽亦須七日之久。太醫令,陛下尚可支撐?”

樑世清點了點頭,道:“臣會以老山參煎熬濃湯爲陛下續壽,只究竟可支撐幾日,還須看陛下心志所向…”

任城王元澄與太子元恪得了飛鴿傳書,如覺晴天霹靂,悲痛難抑。元澄本臥牀不起,然事關家國,豈敢怠慢,便強行起身,入太子府與元恪商議。待一切議定,元澄因身體抱恙,便留守洛陽督事,元恪則連夜出城,迎大軍而去。

車馬一路西行,元勰與樑世清出入車輿之中神色一如既往,且三寶亦如往日那般,並未間斷侍奉膳食。御駕抵達魯陽境內,無人察覺有何異樣。

車輿之內,元宏緩緩睜了雙眼,瞧見一臉疲憊的元勰跪坐於身旁。

元勰見元宏醒來,忙詢道:“陛下,您龍體如何?”

元宏微微張口,卻又喘息不止。一旁的樑世清急忙忙以銀針入元宏天突、華蓋、璇璣三穴,復又緩緩以蔘湯入其口中。待半盞茶功夫,元宏方纔定喘平息,可開口出聲。

元勰見狀,忙近前道:“陛下,大軍已行至魯陽境內,不日便可抵達洛陽。”

元宏道:“朕這一病,整日裡昏昏欲睡,竟不知大軍已行了這許多路…”

樑世清道:“陛下,您此症最忌用神,故臣爲陛下施針,可令陛下養心安神。”

望着元勰,元宏幽幽道:“朕自知時日無多,有些事須囑託於你…”

元勰忙寬慰道:“陛下,您不過因行軍勞累所致,待回至洛陽好生調養,龍體必可大安。”

元宏悽悽一笑,道:“朕的身子,朕心自知…太子涉世未深,且過於仁厚,朕若駕崩,朝堂難穩…皇叔與你志節高尚,清美淡泊,又與朕乃骨肉至親,可堪輔政之重任。”

聞元宏之言,元勰已是淚如雨下:“布衣之士,尚能爲知己者死,況臣與陛下至親兄弟乎?臣這些年受陛下隆寵,參於機要,無以爲報。臣雖無周公之能,卻願效周公之志,臣定當盡心竭力輔佐太子!”

擡頭望着元宏,見皇帝面露安慰之色,元勰心下一橫,又進言道:“陛下,皇叔年事已高,如今時常抱恙鮮少上朝,若陛下只以我二人輔政,臣日後獨攬機要,必遭衆臣猜妒。臣懇請陛下,再擇輔政大臣與臣共事!”

元宏心知元勰所言亦是在理,略作思忖,正欲開口,便聞車輿外羽林郎之聲:“陛下,太子車馬已至軍前,太子道前來迎陛下凱旋迴京。”

聞太子已至,衆人心下皆長舒一口氣。得了皇帝示下,三寶便將元恪迎了入內。

望着面容憔悴的君父,元恪撲倒於元宏腳下,泣不成聲,道:“阿耶…阿耶…是兒子不孝,兒子…兒子若能代阿耶出征,阿耶豈會龍體有損…”

元宏緩緩伸出手,無力地撫摸元恪的頭,道:“子恪,朕開疆拓土,皆爲可令天下一統,百姓黎民免受戰亂之苦。我大魏源起幽朔,雖兵強馬壯,卻無統御天下之力。朕這些年厲行漢革,方令我鮮卑族人坐穩漢人江山…”

微微喘息,元宏接着又道:“待你日後登上大寶,務必鞏固漢革,不可任意改之。”

元恪知元宏維護漢革之心,俯身叩首,道:“阿耶安心,兒子定不負阿耶所託,必如阿耶一般厲行漢革。”

元宏艱難地點了點頭,道:“好!如此甚好!”頓了頓,元宏又道:“子恪,朕雖將江山交付於你,然你當知朕並非只你一子,你諸多弟妹皆託體於朕,與你骨肉至親,朕望你可如朕一般,善待弟妹…”

見元宏額間滲汗,樑世清與三寶急忙忙侍奉其飲下幾口蔘湯,繼而衆人又輕輕將元宏扶了躺下。元恪扶罷君父,正欲退至一旁,忽見君父面色凝重,抓起自己一手,道:“孝悌乃爲人之本,朕望你事你阿母至孝,凡事皆以你阿母爲尊,萬萬不可違拗忤逆!”

元恪知君父所慮爲何,即刻伏跪叩首,道:“兒子定事阿母至孝,一如往昔…兒子亦會善待弟妹,斷不會兄弟不睦!”

元宏心下釋懷,方對衆人道:“太子恪,文韜武略,恭儉仁孝。上敬天地宗親,下愛黎民百姓。朕爲天下蒼生福澤計,立其爲新帝,肇基帝冑,承天應人。待朕賓天之後,登基繼皇帝位!”

望着元勰,元宏又道:“子恪尚且年輕,朕欲以皇叔與你、二弟、七弟、廣陽王、王肅及宋弁爲輔政之臣,共輔新帝朝政。皇叔年事已高,便由你爲首輔之臣…朕將大魏,將子恪,託付於你了…”

元勰本欲答話,只擡頭瞬間,瞧見元恪面上一絲不悅之色,雖剎那即逝,元勰卻心下一顫。

元勰本淡泊名利之人,只因生於帝王之家,又得元宏殊遇,方身重朝野。方纔見元恪神情有異,元勰便知日後必將遭疑。

念及此,元勰道:“臣蒙陛下親待,授以機要之職,只臣自幼喜縱情山水,若非陛下倚重,臣寧願脫身俗務…臣與太子血脈相連,縱是不爲輔臣,亦當爲太子,爲大魏鞠躬盡瘁!”

元宏聞言沉默良久,知元勰心意已決,長嘆一聲,道:“你既無意輔政,朕亦不強求…”

交代罷軍國之事,元宏已是氣息奄奄。微閉了雙目,元宏只揮手示意衆人離去。

元恪邊抽泣,邊與衆人退出外去。忽聞元宏之聲:“六弟,三寶,你二人留步!”

元恪聞言一怔,然君命不可違,只得與樑世清一道下了車輿。

復睜開雙眼,元宏幽幽道:“六弟,方纔你心意突轉,究竟因了何事?”

元勰不願元宏再勞心費神,便搪塞道:“無事,陛下…只臣願做閒雲野鶴,悠遊於天下。”

元宏道:“朕與你乃至親兄弟,相伴數十載,朕又豈能不知你心性?究竟所謂何事,你但說無妨!”

元勰心中惻然,不忍相欺,於是道:“陛下欲以臣爲首輔,勢必日後令臣遭人非議。且臣方纔見太子面有一絲不悅之色,倘若太子因陛下授以機要首輔之權而疑心於臣,那日後臣便有震主之禍。”

聞元勰之言,元宏沉默下來。足足十數彈指後,元宏方開了口:“罷了,你便依心中所願,做個逍遙之人。”

一記苦笑,元宏又緩緩而道:“自馮娷身亡,朕便覺太子似轉了心性…天命如此,如今朕已無力更改,只願天佑大魏,令子恪寬仁有度,善待百姓…”

幾聲喘息,元宏繼而又道:“朕還有一事囑託你二人…朕恐不及再見皇后…”雖說君王有淚不輕彈,然此刻,元宏已雙目晶瑩:“如今皇后身懷龍胎,務必令樑世清保她母子二人平安…朕此生無愧於天下,卻是要負了她母子…”

三寶跪泣道:“陛下,您待皇后之心,皇后豈能不知?陛下安心,車馬不日便可抵達洛陽,陛下定可與皇后夫妻團聚。”

元宏已是氣息奄奄,卻道:“皇后若知朕因舊疾所致,斷不會獨活…爾等萬不可…不可將實情道於皇后知曉…”

元勰與三寶皆爲帝后二人深情所動,自是連聲應下。

元宏示意元勰近前,吃力道:“皇后心性太過良善,且無前朝重臣倚靠,若有一日…若有一日太子不孝…”言至此,元宏便令元勰草擬一份詔書,以備不時之需。

元宏喘息之聲已漸微弱,卻仍囑咐道:“六弟,你是朕最倚賴之人,朕便將此詔書交託於你…若果真有不測風雲,你便將此詔書取出,定要護皇后母子周全…”

元勰已是涕泗滿面,將詔書收起,頷首道:“陛下安心,臣與詔書共存亡!”

以最後一絲氣力,元宏吩咐三寶道:“將朕行囊內,皇后當年結羅纓取來…便讓它伴朕同去…”

接過三寶所遞羅纓,元宏方緩緩閉上了雙目。

太和二十三年,四月初一,元宏駕崩,廟號高祖,諡號孝文皇帝。

第十五回 鄴城宮(三)第四十九回 風雲起(四)第一百三十回 亂心智(二)第十一回 伴君側(一)第二十九回 昭儀封(四)第一百九十六回 太子恪 二第五十二回 喪明痛(三)第十三回 鄴城宮(一)第一百九十六回 太子恪 二第一百三十七回 父子隙(二)第九回 聖駕至(三)第八十五回 心難平(一)第一百五十三回 青絲絹(一)第一把五十七回 厭勝禍(三)第五十一回 喪明痛(二)第二百回 母子隙 一第一百七十五回 因生變(三)第一百二十二回 邑不樂(一)第四回 初相逢第三回 高家婦(三)第七回 聖駕至(一)第七十八回 車馬行(三)第一把二十八回 惑君心(三)第六十四回 洛陽宮(二)第六十九回第九回 聖駕至(三)第一百三十九回 父子隙(四)第二回 高家婦(二)第十回 聖駕至(四)第七十六回 車馬行(一)第一百三十八回 父子隙(三)第一百二十六回 惑君心(一)第一回 高家婦(一)墨魚感言第一百四十九回 星象現(二)第一百八十一回 生與死(三)第四十一回 兄弟鬩(二)第一百八十五回 太子廢(三)第一百四十一回 新年始(二)第一百四十五回 風雲起(二)第一百零五回 白馬寺(三)第一百一十四回 心叵測(二)第一百三十八回 父子隙(三)第二百回 母子隙 一第九十二回 紫微宮(三)第九十五回 迎孺子(一)第八回 聖駕至(二)第七十九回 山林道(二)第一百七十八回 禍患遺(三)第一百六十四回 囊裡錐(二)第一百四十五回 風雲起(二)第七十四回 復歸來(二)第一百五十回 星象現(三)第一百四十五回 風雲起(二)第三十回 婦人心(一)第二百零一回 母子隙 二第六十五回 攻心計(一)第一百零五回 白馬寺(三)第一百九十八回 悲歡合 二第一百七十二回 空穴風(四)第一百三十五回 禍雙行(四)第一百三十九回 父子隙(四)第四回 初相逢第一百六十四回 囊裡錐(二)第七十二回 真與僞(四)第二十二回 桃代李(三)第一百三十七回 父子隙(二)第七十八回 車馬行(三)第十七回 情與妒(一)第七十三回 復歸來(一)第一百四十一回 新年始(二)第九十回 紫微宮(一)第一百七十八回 禍患遺(三)第一百七十六回 禍患遺(一)第一百三十四回 禍雙行(三)第一百五十二回 火中慄(二)第一百七十回 空穴風(二)第六十三回 洛陽宮(一)第一百二十九回 亂心智(一)第一百一十三回 心叵測(一)第三回 高家婦(三)第一百四十八回 星象現(一)第八十五回 心難平(一)第一百零七回 不謀歸(二)第一百六十九回 空穴風(一)第一百二十九回 亂心智(一)第八十一回 山林道(三)第一百二十一回 父女謀(三)墨魚感言第六十八回 攻心計(四)第一百五十五回 厭勝禍(一)第九十七回 迎孺子(三)第一百七十八回 禍患遺(三)第一百七十八回 禍患遺(三)第一百一十七回 聰明累(二)第一百六十七回 譖人言(一)第一百四十三回 新年始(四)第四十六回 風雲起(一)第二十五回 君王心(二)第一百三十回 亂心智(二)
第十五回 鄴城宮(三)第四十九回 風雲起(四)第一百三十回 亂心智(二)第十一回 伴君側(一)第二十九回 昭儀封(四)第一百九十六回 太子恪 二第五十二回 喪明痛(三)第十三回 鄴城宮(一)第一百九十六回 太子恪 二第一百三十七回 父子隙(二)第九回 聖駕至(三)第八十五回 心難平(一)第一百五十三回 青絲絹(一)第一把五十七回 厭勝禍(三)第五十一回 喪明痛(二)第二百回 母子隙 一第一百七十五回 因生變(三)第一百二十二回 邑不樂(一)第四回 初相逢第三回 高家婦(三)第七回 聖駕至(一)第七十八回 車馬行(三)第一把二十八回 惑君心(三)第六十四回 洛陽宮(二)第六十九回第九回 聖駕至(三)第一百三十九回 父子隙(四)第二回 高家婦(二)第十回 聖駕至(四)第七十六回 車馬行(一)第一百三十八回 父子隙(三)第一百二十六回 惑君心(一)第一回 高家婦(一)墨魚感言第一百四十九回 星象現(二)第一百八十一回 生與死(三)第四十一回 兄弟鬩(二)第一百八十五回 太子廢(三)第一百四十一回 新年始(二)第一百四十五回 風雲起(二)第一百零五回 白馬寺(三)第一百一十四回 心叵測(二)第一百三十八回 父子隙(三)第二百回 母子隙 一第九十二回 紫微宮(三)第九十五回 迎孺子(一)第八回 聖駕至(二)第七十九回 山林道(二)第一百七十八回 禍患遺(三)第一百六十四回 囊裡錐(二)第一百四十五回 風雲起(二)第七十四回 復歸來(二)第一百五十回 星象現(三)第一百四十五回 風雲起(二)第三十回 婦人心(一)第二百零一回 母子隙 二第六十五回 攻心計(一)第一百零五回 白馬寺(三)第一百九十八回 悲歡合 二第一百七十二回 空穴風(四)第一百三十五回 禍雙行(四)第一百三十九回 父子隙(四)第四回 初相逢第一百六十四回 囊裡錐(二)第七十二回 真與僞(四)第二十二回 桃代李(三)第一百三十七回 父子隙(二)第七十八回 車馬行(三)第十七回 情與妒(一)第七十三回 復歸來(一)第一百四十一回 新年始(二)第九十回 紫微宮(一)第一百七十八回 禍患遺(三)第一百七十六回 禍患遺(一)第一百三十四回 禍雙行(三)第一百五十二回 火中慄(二)第一百七十回 空穴風(二)第六十三回 洛陽宮(一)第一百二十九回 亂心智(一)第一百一十三回 心叵測(一)第三回 高家婦(三)第一百四十八回 星象現(一)第八十五回 心難平(一)第一百零七回 不謀歸(二)第一百六十九回 空穴風(一)第一百二十九回 亂心智(一)第八十一回 山林道(三)第一百二十一回 父女謀(三)墨魚感言第六十八回 攻心計(四)第一百五十五回 厭勝禍(一)第九十七回 迎孺子(三)第一百七十八回 禍患遺(三)第一百七十八回 禍患遺(三)第一百一十七回 聰明累(二)第一百六十七回 譖人言(一)第一百四十三回 新年始(四)第四十六回 風雲起(一)第二十五回 君王心(二)第一百三十回 亂心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