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皇帝病了

,是皇城正門,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建,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啓運,受命於天”之意。初始,僅是一座三層樓式的木坊。明英宗(天順)時被燒燬,憲宗(成化)時工部尚書白圭主持修復,建城樓。寬五楹,深三楹,後改爲大明門。

從大明門到承天門之間,有廊房三百餘間,三省六部就位於此處。鴻臚寺與太醫院之間有個偏小的廊房,那是欽天監所在。天啓七年時,爲後人所普遍知道的徐光啓就在此處負責。自從我開始準備結婚時開始,我就很多時候偷跑到這裡來看欽天監的藏書。這可是我花了許久的力氣才找進這來的,在明朝後期的科學家中我就只記得這幾個,利馬竇是比較有印象的洋鬼子,可惜我還沒來的十年前他就去看望耶穌基督了。

我來這裡以後,才發現因爲中國曾經被滿清這個只知道“弓馬嫺熟”的民族統治了二百七十年,所以後代的中國人都產生了一種誤會,以爲發明了火藥的中國,竟然把本應成爲先進武器的發明,白白浪費在無義的娛樂上。其實不然,清朝以前的蒙元和明朝兩代,都十分重視火器的發展與裝備。西方此時的科技並不比明朝領先,只有在自然科學方面有長足進步。相對武器而言,大多數還沒國內火器司作出來的先進,對比我所知的東西那是更加的大大不如。乘着空閒,我想自己改進火藥,起碼做個手榴彈之類的東西,卻沒有白磷,在這個時代也不知道去哪找。只好放棄了,轉而作些其他的小玩意。木質自行車做了出來,但是沒有鏈子,玻璃還沒有燒出來,欽天監倒差點火災!對於我這個王爺在那瞎搗鼓,徐光啓也不好阻攔。畢竟我還算得是皇上的愛弟,又有金牌護身,只好提心吊膽的讓人看着我!

徐光啓在數學、天文、曆法、軍事、測量、農業和水利等方面都有頗深的造詣,現在全力編寫他的《農政全書》。這日我一腳踹掉那不堪入目的簡易發電機,走回欽天監正堂,坐到椅上吃花生。我一個人悶得慌,見徐光啓還在那埋頭苦寫,便上前搭話道:

“哎,徐大人,不是我說你呀,你這本書雖然不錯,可是對大明也是用處有限。且不說現在天下動盪,就是太平時期也是如此。可惜了!”

徐光啓聽到我這麼一說停下筆來,這本書可以說是他必生心血,想着只要此書完成,刊行天下便可名留清史。居然給人說是用處有限,自然要問上一問:“本書下官苦心修撰,種種技巧內中記述詳細,只要農人依據此書,農收自然高於以往。王爺所言不知是指何處?”

“你這話是沒錯,可惜啊,天下有幾個農人識文斷字,又有幾個士大夫會去農漁稼穡?再說過得幾十年,此書所載又已經過時,不知彼時還有沒有下一位徐大人再修農書?!”

“這.....”

“本王知道,現在孫元化在遼東搞火炮防禦,這些火炮來自佛郎機人,試問這佛郎機人爲何會把他們的火槍利炮賣給我們大明?這些火器威力之猛,可不是我大明所能造得出來的!我大明的火器司,凡技藝都是世代相傳,唯恐流入他國。難道佛郎機人傻了不成?!一旦有了紛爭,他們豈不是搬自己的石頭砸自己的腳?”

孫元化是徐光啓的忘年之交,都對西學頗有研究。他從佛郎機人那買來紅夷大炮,徐光啓是知道的。對於那些外番賣炮,可以理解是重利,但是孫元化請的造炮的教官居然是他們現役的軍士,這就很難理解了。武器的製造都屬於機密,他們就這樣隨隨便便的給了大明?!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其實本王說這些,只是想說,只有技巧之術不斷更進一步,才能永久超前。您別看,紅夷們賣給我強力大炮,說不定他們本國又造出來打得更遠,體重更輕的火炮。他們能夠不斷造出新式的大炮,那是因爲他們建有炮兵學院,不斷的招收有天份的人來參與研製更強的火器。而我大明卻是遮遮掩掩,一般都是世襲。能延續上一代的技術就不錯了,這便是差距!同樣,你寫的書也不過是如此。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要想後繼有人,不斷的發展下去就要招收一批有志於此的生員。傑出者可以發前人所未發,餘者也可以把現成之術推而廣之。如此,方能使之發揚光大!”

徐光啓哪料得這個小王爺侃侃而談,竟有一番道理,便打了個恭道:“王爺所言句句珠璣,正該如此。朝廷若能建一所學院,從天下學子中招收俊傑,便可如王爺所言。可惜朝內人都忙着建生祠去了!”

“本朝祖制,王爺不得擾政,就是本王也無能爲力。徐大人編好此書,也是功德一件,影響有限總比沒有得好。”

“對,對,對!正是此話!小王爺聰慧過人,老朽佩服。”

也不知道把西學翻譯到什麼地步,我拿起他書桌上一本《幾何原本》,這是他從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熊三拔等人那花了兩年翻譯回來的。我大略的看了一下,翻譯得有些紕漏,對於畢達哥拉斯定理及其逆定理證明得很混澀,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此時公式以及阿拉伯數字都還很陌生。我又翻開另一本是《西曆法原草本》,裡面塗塗改改原是尚未完成。

“王爺對這也有興趣?”

“看看而已,徐大人能引入地球這一詞,果然是我大明的先驅者。”

“不敢當,不敢當!”

“不過這書中所述卻是錯的!”

“錯的?!”

“正是,地球雖然是橢圓的,但並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也是在運動着的。托勒密的地心說是錯的,太陽纔是地球圍繞的中心......”

我開始給他講解科普知識,從太陽中心說,講到了能量守恆。徐光啓卻是聽得目瞪口呆,嘴巴都合不上,然後我又跟他討論了《幾何原本》存在的問題。看到他這麼大年紀,我也不想他受太多刺激,儘量揀些他們能夠接受的說。

“鐵做的船不會沉?”徐光啓乾嚎了一聲道。

“來,我說下這浮力的計算公式,人家西人很早就已經會了。這浮力等於水的密度乘以沒入水裡的體積再乘以十,這密度就是......”

看來這樣,仍舊把他嚇得不輕。過了兩天我再來,我還以爲他會把我當作怪物,沒想到他這次主動來找我聊天。

“王爺的浮力計算,下官回去一試驗,果然不差。王爺果真學識淵博,不知王爺從哪看到,下官也想編入《農政全書》中,讓後人得知。”

壞了,我去哪找這個出處?“這個啊,我大約是從宮裡哪看到的,應該是南洋藩國進貢的吧。本王幾年前看過,也就不記得了,現在連書都不見蹤影。昨兒本王還找過,想拿來給徐大人看看,只怕是給宮人糟蹋了!”

“哎,真是如此珍貴的書居然不見蹤影。”他滿臉的失望。

此後的時間,我一到他欽天監來,他就跟我聊這聊那。而我只好點到即止,高深的不願再說,不然我自己都不知道怎麼解釋來源!不想徐光啓就根據我所說的東西,編撰了一本新書,叫《天人錄》。我跟他竟成了好友,雖然以他年紀可以當我祖父了。我在他欽天監作些小發明,他也參與其中。閒暇時,兩人不據于格物致知,評說前代興亡、各朝利弊,也讓徐光啓刮目相看。

我把欽天監搞得烏煙瘴氣那是舉朝皆知,跟徐光啓混在一起,他們也沒有想到其他的什麼,只是認爲我們倆在胡鬧而已。魏忠賢得報後,也是一笑置之,以爲又是一個‘木匠’王爺。

在我東搞西搞中,時間來到了七月,原來搞作中的日子還過得真快。自從皇宮裡搬了出來,府裡的事情教由曹化淳協助王妃打理。天氣變得好熱(在文中我引用的月份是按古時農曆而言的,當時已是公曆的八月末。),我呆在家裡哪都不想去了。睡在太師椅上,身後有漂亮的侍女打扇,旁邊放着冰鎮的西瓜,這真是一種享受!噁心的說一句:“做地主的感覺真好!”

正當我大嘆享福的時候,曹化淳氣喘吁吁的跑回來,說在外面得到消息,宮裡傳來我的皇兄病了,這個消息得到了皇后的堂兄撫寧伯張承翼的證實,而且整個太醫院開始忙碌起來,曾經有一天,太醫院的太醫給召了十幾個進去。我事前就知道歷史的走向也沒有什麼吃驚,只是繼續關注事情的發展。不久,京城的官員開始猜測皇上的病情,並且都上書請安。這個七月朝廷的官員變得有些躁動,京城中開始有了些暗流涌動.`

魏忠賢此刻卻是五臟焚火,不停地在殿裡度步。那天遊御花園,他的天啓皇帝居然墜水,救上來後又着了涼。因爲天啓的身子本來就虛,客氏又一味的迎合,搞到現在一病如山倒。那些太醫只會開些固本培源的補藥,不敢下重藥出些見效的方子。病了大半月,竟有增重的趨勢。女人真是誤事!

魏忠賢一直看着天啓長大,兩人情如父子。若說魏忠賢不傷心那是假的,他思慮自己的權勢都來自小皇帝。這些年做了不少的惡事,一旦皇上有個三長兩短的,他又會如何呢?此刻已經不能再一廂地等待,需要作最壞的打算。他想到這,急忙叫小太監去傳崔呈秀和王體乾進來。

沒有多久,王體乾和崔呈秀就進來了,王體乾五短身材,長得白白胖胖,現在領司禮太監,掌管紫禁城門禁,在宮中是極有威勢的人。他走魏忠賢的路子上來,因此對魏忠賢也忠心耿耿。當去年末,原先魏忠賢的得力干將顧秉謙和馮筌因爲內訌下臺後,王體乾自然就成了魏忠賢的心腹。

崔呈秀也是靠着魏忠賢上來,現任兵部尚書,魏忠賢對他很是恩寵,他跟大學士馮筌鬧矛盾,結果魏忠賢偏向了他這邊,讓馮筌致休回家去了。是以崔呈秀也對魏忠賢感恩戴德!

魏忠賢看到他們兩個進來,馬上拉到一旁商議。他兩人聽了魏忠賢的一番話,都獨自沉思了下。兩人中以崔呈秀最爲多智,他搖了搖腦袋,對着有點焦急的魏忠賢說:“廠公,此事未必如你所想那般嚴重,皇上春秋正盛,只不過偶感風寒,只要嚴令太醫治療,相信龍體很快康復。當然廠公所慮也是,如果萬一有事,我等需早作打算。刑部尚書孫慎行向來與我等不和,此時可將他發配邊疆,然後再廣封廠公子侄,不久就要祭祀,皇上病重何不以良卿代皇上享南郊、祭太廟,讓天下人都知廠公權勢。況且五位內閣大臣中皆是我等相近之人,只要有詔書在手,誰又敢不從!!”

魏忠賢聽到這,焦急的臉色開始平和,不由的露出微笑,點了點頭。“不錯,只要咱家手持詔書,誰能拿我怎樣。只希望皇上能夠早日好起來。否則不知多了多少事端。”

與此同時,身在乾清宮的張皇后也在焦急,如果不是那天坤寧宮總管太監王承恩來報信,竟還不知道皇上病了。客氏和魏忠賢想把張皇后與天啓隔離開來,硬是阻止不給她見皇上。幸好這皇后也不是軟弱之人,面對魏忠賢等的阻攔,則手持皇家戒條(其裡面有條:皇帝有疾,後需在側服侍,是爲祖制。)詰問道:“你等不畏家法耶?”魏忠賢與客氏無以應,張皇后方得入內侍疾。現下皇上病了一個多月,不見好轉,而且越發消瘦,張皇后的心裡越來越不安。如果萬一皇上龍駑歸天,自己如何是好。張皇后與魏忠賢等早有私仇,天啓四年,張皇后懷有龍子,卻讓客氏叫人暗中給弄流產了,而且導致不孕,其後又百般刁難張皇后的父親平安候張國紀。若非天啓對妻子、兄弟情深,恐怕張皇后早在冷宮度日了。

想到形勢險惡,張皇后馬上讓王承恩將消息傳回自己的孃家,讓他們早作打算。過了大半天王承恩卻遲遲沒有回來,她內心開始變得有些不安了。好容易等到了酉時,王承恩終於回來了。張皇后焦急的問情況如何?

王承恩說:“奴才跟英國公說了,英國公只說了四個字。”

張皇后問道:“那四個字?”

“皇上無嗣”

張皇后轉身在房內皺眉走了一圈,過了會纔對王承恩說道:“你下去休息吧,別給人發現你出去了。”

“是,奴才告退了。”

王承恩出去後,只留下個深思的張皇后,和寢宮牀上奄奄一息的天啓。

不久,朝廷發下詔書,以不敬之罪將孫慎行戍西北;封魏忠賢孫鵬翼爲安平伯,忠賢侄良棟爲東安侯;魏良卿代天啓帝享南郊、祭太廟;一時間朝野震動。

到了八月十五中秋佳節,天啓皇帝的病卻未有好轉,魏忠賢爲了粉飾太平,便假傳旨意,在端門設宴讓百官賞月。因爲京內官員知道皇上有病在身,都沒那閒情逸致,晚宴氣氛不佳,不少人已先一步散去。

錢謙益這幾日也是食不知味,正待離去,只聽見有人叫喚。

“錢大人,怎麼這麼快就要回去?老夫這有一個對子還想討教下錢大人。”

錢謙益一回頭看到英國公笑呵呵的跟着他打招呼,他不由得想起前幾天他讓人悄悄遞過來的話。那日他也沒有想到英國公會派他的兒子來府拜訪,表面上說是來討教書法,可這筆寫出來的字卻讓他心驚。

“用新株焉”

這四個字原本沒什麼,但讀出來卻是“擁信誅閹”。在這個關口,錢謙益又怎能不明白呢!如果能成功,自己便是擁立有功,憑着自己的威望,入內閣那是自然的事。但這也關係自己身家性命,委實有些冒險,他不得不考慮周全。

“國公好興致,下官對對也非擅長,討教可不敢當!”

張國惟呵呵一笑道:“錢大人不用謙虛,老夫聽聞京中傳播着一副鰥對,不知錢大人可對得上來?”

“既是鰥對,下官怕對不上來。”

“錢大人可是士林領袖人物,怎會對不上來?一旦對上可就是名留千古,再者有許多人都想着錢大人出力。我們這些世襲的公候,都覺得只要大家齊心想着,就能對得上這對子。正德年間不是有過這樣的例子嗎?錢大人應該記得這些舊事吧!”

錢謙益聽了不由得心動,他思慮一會,想着這朝廷局勢,下定決心似的回道:“既然國公相邀,下官回去推敲下,定然出力對上便是。”

張惟賢聽罷,含笑而歸。

又過了兩天,宮內傳出消息,皇上病情加重。我雖然知道此時到了關鍵時刻,但決不能有什麼行動。史書中崇禎可是就這樣平白得了個皇位,萬一我亂來可就不能預測結果了。正當我在王府等待得時候,守門衛士卻來通報,說英國公府有人拜訪。我忙到屋水檐迎客,來的人我卻不認識,看了拜帖才知道,原來是英國公張惟賢的大公子張亮。彼此客套一番後,卻只是說些風花雪月的事,我倒看不出他想打什麼主意。是他自己來還是他家長讓他來的?

我揮手讓下人散了下去,獨自陪着看他有何目的!虛應了幾句後,張亮開始沉不住氣了。“王爺覺得魏忠賢怎樣?”

我沒想到他這麼直接的試探我。我又不知道他的意圖,想了想,突然腦袋靈光一現,明白了過來。這個英國公就是張皇后的堂伯父啊。他兒子來我這,自然是張家知道皇上不行了,而我的皇兄又沒有子嗣,在京城中能即位的王爺只有我,他們是來拉攏我的。

“自是閹賊了!”我要得到他們的支持,就得表明立場,這次我搏了。史書中講到若非這張皇后力爭,我這皇位也難做得順利。

“正是,閹賊弄權禍害忠良,現皇上抱恙,魏賊卻還在持權弄假,我等應清君側,除此賊!”張亮倒是講的慷慨激昂。

“哦,那不知除了本王,還有那些義士良臣襄助?”我也打探下他們的實力。

“只要王爺登高一呼,那還不是羣臣響應。”想不到張亮居然是個滑頭,不肯露了底細。

我假作沉吟了下,“現皇兄就在乾清宮,只要討得詔書便可成大事。我一王爺無兵無權,時難有作爲,張公子還是請便。”我的意思是,做這件事我沒有任何好處,卻要冒掉腦袋的危險,不值得。

“這...”張亮咬了咬牙,“實話對王爺說了,至十六日,皇上已是大漸,太醫也束手無策,魏忠賢欲把魏良卿之子領入宮中,接替皇位,由魏忠賢攝政,就像“新莽之於孺子嬰”那樣,幸得皇后娘娘力爭才得免。皇上沒有子嗣,自當傳位給王爺您。但閹賊當道,惟有聯絡忠良,方可無事!王爺還請思之。”

“茲事體大,且沒有詔書,我等亂來可視同叛亂。”

“無妨,我等最不濟也有娘娘的詔書。”這點張亮似乎很有信心。

“那司禮監是魏黨人馬,一旦起事,恐無兵馬襄助。”我提了下兵權的事情。

“我父已經聯絡過五府都督等人,他們表示只要皇上歸天,即奉你爲主。京營提督李琪也表示效忠,王爺不用過慮,只要我等振臂一呼,誰敢不從。”張亮說這話倒沒有什麼氣勢,畢竟這是他們最薄弱的一環,他們現在的人馬都在京城外圍。留守五司沒有自己的人馬,御馬監還不知道意向,錦衣衛又是魏忠賢的人。

我聽了心裡一黯,歷來都是槍桿出政權,沒有兵,萬一給人作掉了,怎麼去當我的皇帝?我正遲疑該不該反悔的時候,只見又有門吏來報,說有人來求見。我連說請進來。

等人進來一看正是那日廟會見到的開國公。他後面還跟着一人,我卻沒見過不大認識。

開國公常炎林進來,看到張亮,拱了拱手:“想不到賢侄也在王爺這。英國公可好?”

張亮連忙回禮,“我父親安好,原本打算去拜望大人的,貴管家都說大人在御馬監。”

開國公言道:“前陣衛所混亂,一旦有事,如何是好?這幾日一直在那辦公,你回去代我向你父親問好。”

我是主人,當然不能給撂在一邊,我拱手對開國公說道:“不知開國公到府上有何見教?”

開國公見我問,爽朗的說,“上回王爺和我那一回話,沒想到全準了,我回去和我兄弟一說,他任是不相信,要來拜見下王爺你。”然後他指了指他旁邊的人。“這是定國公徐子文!”

那定國公對我行了禮,我打量了下,這定國公比起開國公常炎林要文秀了很多,年紀也較小,麪皮白淨,兩眼精色內斂,一看就知道是多智之人。

“那是開國公謬讚了。”

“想不到王爺如此年輕,有這等見識。今日一見,令在下佩服。”定國公開始客套起來了。

幾個人分了座次,喝着茶寒暄一番後,我心裡更加沒底,這史書中還真沒有提到這件事。他們來不會也是來叫我除掉魏忠賢?還是叫我作反?

我正旁算的時候,張亮開口了:“兩位國公大人,明人不說暗話,小子這次來王爺府上就是爲了聯絡王爺,除去閹黨。兩位大人若能幫助,則大事能成。不知意下如何?若要去揭發,就只管向閹賊那告密。”

開國公和定國公對望了一眼,呵呵大笑起來。常炎林言道:“我等何樣身份,豈是會同魏忠賢那小兒同流。這次來就是想和王爺商討除賊的大計。既然英國公也參與,這剷除奸人,中興我大明就大事可成。”

徐子文也道:“那魏忠賢爲挽回頹勢,居然用其假子代皇上祭祀的招數都使將出來,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我大明忠義之士豈能俯首聽命,他此舉必然惹起不少下邊大臣不滿,我等勝算又多了幾分。”

張亮聽到這話,更是喜不自禁,先前他父親曾去聯絡他們,因爲這兩人不僅大明的開國勳公之後,而且手中有兵權。能爭取到自然機會大的多。可是卻沒有見到面,知道他們在躲着不肯表態。方纔他故意出言激開國公他們,就是料定他們也抱着同樣的想法,登門拜訪,擁立信王。

其實開國公和定國公心裡也有個小九九,除魏黨事關身家性命,照目前來看,信王登基的機率很大,若他們答應英國公張惟賢,則在未來的皇帝現在的信王心裡沒什麼分量,畢竟自己只是個協從者,但是來王爺府上表忠心那就不同了,危險性是大了點,可在王爺的心中的地位就不一樣了。那是在困境中帶來的好處。

人是有私心的,我當然沒有想到這麼多。我心裡正在感嘆,怎麼我來做皇帝會有這麼多事情的。張亮見大家都表態,便貼身拿出張家聯絡到的名單,竟有三十餘人。上頭空白大約是留給我的,英國公的大名在第二,下面便是錢謙益,徐光啓,後面很多都是世襲功勳。常炎林跟徐子文兩人提筆寫下自己的大名,我也把自己隨身的綬印蓋了上去。

當下幾個人就開始討論細節,如何發詔;如何通知御馬監;如何抵住錦衣衛;如何發動羣臣。直到傍晚才走,最後我把我的金牌給了張亮,讓他給予皇后傳信之人,這樣可以出入方便,不給魏忠賢等封鎖住宮門。

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4章 出宮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68章 太原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7章 突生橫變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162章 運糧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45章 計中之計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43章 西回第236章 轉機第309章 請旨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6章 再回宮中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43章 西回第256章 封賞第247章 反攻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302章 手段(上)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251章 會師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306章 問案第41章 會戰第233章 敵酋之死第159章 朵喀一戰第40章 北伐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301章 意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72章 冷處理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32章 初聞戰報第257章 團聚第42章 南退第151章 將軍第68章 太原第57章 退兵(下)第207章 接應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254章 到京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183章 結果一樣第42章 南退第308章 猶豫第222章 驚秫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74章 噩耗第322章 展望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10章 北國恩怨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39章 東巡第303章 手段(下)第14章 越俎代庖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73章 結交好友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222章 驚秫第25章 驛館閒談第273章 反應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20章 惡鬥
第52章 進退兩難(下)第97章 廣寧之失(一)第126章 人盡其材第166章 居然生病第125章 天助我也第4章 出宮第97章 二審定案第122章 暗波涌動第68章 太原第192章 下任首輔第113章 演習開始(下)第17章 皇權造勢(上)第7章 突生橫變第51章 進退兩難(上)第180章 圖窮匕現第162章 運糧第18章 皇權造勢(下)第234章 替罪之羊第13章 意外驚變(下)第24章 朝鮮局勢第147章 私下協議第294章 輿論分化(上)第98章 廣寧之失(二)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191章 兵臨城下(中)第45章 計中之計第82章 夏季攻勢(下)第43章 西回第236章 轉機第309章 請旨第108章 兩個陰謀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6章 再回宮中第140章 初有成效第136章 皮島開始第43章 西回第256章 封賞第247章 反攻第119章 事與願違第302章 手段(上)第210章 攻與不攻!第124章 斂財大計第251章 會師第115章 吃虧買賣第189章 通州之亂第40章 袁崇煥的選擇第295章 輿論分化(下)第168章 宮門之爭第109章 啓蒙老師第67章 臣子的無奈第306章 問案第41章 會戰第233章 敵酋之死第159章 朵喀一戰第40章 北伐第69章 河南也是河難第301章 意第218章 又見陷阱第142章 水師參軍第72章 冷處理第224章 鬱悶女真(下)第32章 初聞戰報第257章 團聚第42章 南退第151章 將軍第68章 太原第57章 退兵(下)第207章 接應第123章 要的是錢第254章 到京第14章 修不完的內政第183章 結果一樣第42章 南退第308章 猶豫第222章 驚秫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141章 建城伊始第152章 暢談局勢第74章 噩耗第322章 展望第22章 女真對策(中)第51章 各施其道第110章 北國恩怨第307章 接連不斷第39章 東巡第303章 手段(下)第14章 越俎代庖第277章 暗中佈局第118章 熱鬧詩會(中)第185章 明荷戰爭(中)第73章 結交好友第160章 同盟之盟第114章 預設奇兵第58章 損兵折將(上)第222章 驚秫第25章 驛館閒談第273章 反應第46章 勢如破竹第220章 惡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