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高文的好朋友

得到的答覆果然是:這兩位是指示信徒暗殺了索克曼後,害怕城市報復他倆,便趁着混亂向東繼續跑去。

高文將統兵的“馬蹄形令牌”交給心腹軍僕木扎非阿丁:“你帶兩個中隊的烏古斯騎兵外帶兩個中隊的紅手騎兵,咬住這羣愚蠢的雜魚渣滓,隨時向我報告行蹤。”

木扎非阿丁領受命令告辭後,高文即繼續指令:全軍列隊入城,並派遣使者前去接手整個阿爾圖基國的其餘要塞城市。

數日後,阿爾圖基這個突厥埃米爾國即徹底消亡,因其王公索克曼慘遭阿薩辛信徒暗殺,其他的兩座最重要的要塞即馬爾丁和杜納雅思爾統統沒有任何抵抗,就喪膽將城門鑰匙獻到高文手中乞求降服。

入城後的高文安撫了裡面的所有居民和商站,他宣佈原本《大君敕令》裡曾規定,在衛教軍佔領新領地後,所有的土庫曼(因他們已和烏古斯截然分離)、波斯和撒拉森人都面臨改宗、強制勞作和遷徙三種抉擇。但此刻高文卻對這個敕令加以修改:阿爾圖基國和此後新徵服之地的新月教徒,可以不改宗,也可以不強制勞作,但他們要繳納比改宗和強制勞作重得多的“自新金”來充實軍資。這樣便和當初穆罕默德教徒大擴張時,強迫基督教和猶太教徒繳納額外丁稅的政策基本保持一致。

即便這樣,高文的軍隊因爲仁慈和恩典,還是得到了整個王國居民的普遍歡迎,遷徙而走的人不過二十分之一。此外對亞美尼亞和希臘人,高文也實施寬大的政策,“整個阿爾圖基的田地和水渠聖俸化,但城市保留自治權,每年按照基數向塔爾蘇斯繳納稅金即可。”另外,高文還宣佈將迪亞爾巴克爾改回了原名“阿米達”。

在高文駐屯的一個禮拜當中,當地居民自開展轟轟烈烈的搜捕阿薩辛潛伏者的活動,甚至連伊斯瑪儀教徒(阿薩辛本就是他們當中最激進的一派)也未能倖免,數百被捕者被舊民團給抓住押到阿米達城牆下就地處決,是血流遍地。

阿米達的北面是高聳的山丘,其下有不少湖泊和草地,是很好的冬季避風牧場,並且其東南可通摩蘇爾,西南可通薩莫薩塔,還擁有幼拉底河上游的水運,是塊得天獨厚的農牧寶地。高文對此很滿意,留下了一些兄弟會和自新會幹事,負責將牧場、果園和農地儘快統計好,當作聖俸及時分配給葉凡杜尼旅團的將士們。

在死去的索克曼宮殿地窖裡,搜出許多珍寶和美酒,雖然不少將官主張將其全部分給部下,但高文拒絕了,“這應該是索克曼的兒子所繼承的,將其全都封存起來,未來他兒子從伊斯法罕到來後,要一分不動地交給他。”

當少數將官質疑時,高文嚴肅地回答道,“我現在是嚴格遵循羅馬的法典在做事,希望所有人都一樣。”於是無人再敢提瓜分索克曼財產的事。

經由這幾件事高文博得了很大的美名,並迅傳開。

這美名得到的“戰果”甚至可以越戰場上的所得:薩莫薩塔城因爲和安條克城被分割開來,而孤立無援,他們又不想接受博希蒙德的統治,所以甘願效忠在高文的旗下。於是在赫拉克勒斯的暗中遊說下,城中的亞美尼亞人再度暴動,殺死驅逐了坦克雷德的守軍,宣佈投向塔爾蘇斯國。

由此坦克雷德更加力孤途窮。

但另外一邊,博希蒙德卻認爲高文染指了應屬於他的禁臠,開始暗中再次和高文鬧分裂。

不過不管博希蒙德如何想,高文卻是當機立斷的,他迅將薩莫薩塔和新徵服的阿爾圖基地區聯爲一體,成立新的“薩莫薩塔邊塞區”,委任沃爾特.桑薩瓦爾擔當此區長——原本的凱撒利亞大邊塞區轉爲郡區,牧民官瑞恩斯坦直接就任郡長職務。

同時摩蘇爾的王公總督科布哈(原本在安條克戰役裡的手下敗將)也派遣使節來到高文處,倡議雙方互不侵犯,因爲科布哈現在主要精力都放在伊斯法罕方向:大蘇丹被刺殺後,塞爾柱各路軍閥都在明爭暗鬥,希望能扶持自己人繼承大蘇丹的寶座,故而科布哈根本不想和高文爲敵。

高文也向科布哈保證:“我軍主要目標放在大亞美尼亞高原上,絕不越過幼拉底河侵犯摩蘇爾地區。”

同時,希爾凡和哈達迪這兩個“庫爾德小國”也先後派來密使,希望能和高文攜手對抗各路敵人。

這樣原本大亞美尼亞的五國,阿爾圖基經短暫的抵抗不利外加阿薩辛派的“無差別無理由暗殺”而滅亡,哈達迪已然遙遙對高文表示臣從之意;北方高原當中的達尼什蒙德與薩吉圖斯又不敢輕舉妄動,故而擋在高文面前的便只剩下掌控“大凡湖”地區的“基拉特帕沙國”了。

可笑的是,基拉特帕沙國現在對高文的忽然出現表現出極大的惰性,他們既沒派出使節進行外交斡旋,也沒下定決心組織軍事上的對抗,因爲這個國原來的視線和精力也被生在伊斯法罕宮的暗殺給吸引住了。

深秋天寒之後,木扎非阿丁的斥候回報來說,從阿米達城逃出去的阿薩辛信徒,跑到了薩鬆地區的某座被遺棄的山堡當中,在那裡他們似乎得到了援助,又有大約二百名上下的阿薩辛加入進去。而薩鬆地區恰好是基拉特帕沙國的西部邊界,越過此地距離他們的都基拉特城便僅有一河之隔。

在彼處這羣信徒似乎沒法子再前進了,因爲回過神來的基拉特帕沙國禁絕他們過境。

說白了,山中教派阿薩辛其實是高文最好的朋友啊,一路辛辛苦苦地替他殺對手,外加製造開戰藉口,科科。

“全軍,開進薩鬆!別放走一個阿薩辛的渣滓。”

三個旅團將共三十個連隊的精銳散兵選出,外加九百名旅團附屬騎兵,再加上紅手騎兵和烏古斯義勇騎兵及邊民騎兵(大約兩千精騎)組成了拳頭式的先遣隊,高文親自擔當指揮統帥,直撲目標而去;而所有的矛兵、車隊和大炮兵團則編爲後陣,由布拉納斯將軍爲統帥,居後亦向薩鬆地區的平野滾滾推進。

第101章 斷崖大勝第100章 移日第99章 埃特納火山第44章 開價者第57章 看破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89章 帕克阿德第11章 強襲第91章 弗拉比尼亞克第83章 交涉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18章 娛樂和耳目第39章 亞美尼亞親王第11章 拋劍第114章 三個俘虜第26章 羊腸管第26章 卡達姆來襲第32章 人血麪包第95章 大機動第100章 總攻前第4章 毀滅在即第18章 沃爾特.桑薩瓦爾第71章 第三條路第91章 頭盔京觀第85章 三百殉難勇士第92章 初見第50章 塔之戰(中)第74章 豪豬箭雨第37章 紅手分隊第38章 “實地”操練第76章 Blet and Road第38章 蛾首戰斧第96章 不近人情的指令第14章 排水第65章 以劍扶犁 下第37章 被威逼的阿格妮絲第81章 車塔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4章 阿婕赫的饋贈第5章 阿鐵第103章 新的征程第99章 埃特納火山第15章 一往無前第1章 大連隊成形第76章 夜襲第7章 國王大衛的擔憂第50章 死守的安格拉斯第66章 焚和退第62章 憤恨之書第17章 集火第13章 坦克雷德之怒第54章 復活第89章 賀朝歡第90章 會盟碑第65章 奇貨可居第75章 短兵交接第71章 伏擊戰第11章 羅馬人第24章 第九杯酒第11章 奴隸的價值第25章 和喬瑟蘭的談話(上)第35章 殿後第23章 會堂集鎮第29章 輕箭第91章 傑拉德的信第63章 農軍騎兵第60章 巡營第50章 父子的愛第3章 麝香第60章 長夾道第4章 第聶伯河預言第19章 雪中之炭第53章 挺進普魯薩第80章 冰釋第76章 叛逃第19章 人人都愛雷蒙德第3章 新路第62章 女霍爾姆剛加第101章 砰第84章 挫敗第26章 啓程命令第61章 仁愛的阿萊克修斯第49章 鴉宮暗影第31章 帝國副皇帝第21章 奧克蘇斯河的過往第18章 坦克雷德的恨意第51章 塔之戰(下)第44章 內應第25章 人形閘室第3章 新路第45章 真正退隱第20章 一觸即發第125章 鏡子和冠冕第4章 兩岸對陣第113章 守捉官被俘第74章 王室包廂和克里特代表第89章 典禮(下)第14章 喬模喬樣第85章 膝蓋窩第55章 渡河場血戰
第101章 斷崖大勝第100章 移日第99章 埃特納火山第44章 開價者第57章 看破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89章 帕克阿德第11章 強襲第91章 弗拉比尼亞克第83章 交涉第33章 第二次梅登斯密議(上)第18章 娛樂和耳目第39章 亞美尼亞親王第11章 拋劍第114章 三個俘虜第26章 羊腸管第26章 卡達姆來襲第32章 人血麪包第95章 大機動第100章 總攻前第4章 毀滅在即第18章 沃爾特.桑薩瓦爾第71章 第三條路第91章 頭盔京觀第85章 三百殉難勇士第92章 初見第50章 塔之戰(中)第74章 豪豬箭雨第37章 紅手分隊第38章 “實地”操練第76章 Blet and Road第38章 蛾首戰斧第96章 不近人情的指令第14章 排水第65章 以劍扶犁 下第37章 被威逼的阿格妮絲第81章 車塔第26章 尼沙普爾(上)第4章 阿婕赫的饋贈第5章 阿鐵第103章 新的征程第99章 埃特納火山第15章 一往無前第1章 大連隊成形第76章 夜襲第7章 國王大衛的擔憂第50章 死守的安格拉斯第66章 焚和退第62章 憤恨之書第17章 集火第13章 坦克雷德之怒第54章 復活第89章 賀朝歡第90章 會盟碑第65章 奇貨可居第75章 短兵交接第71章 伏擊戰第11章 羅馬人第24章 第九杯酒第11章 奴隸的價值第25章 和喬瑟蘭的談話(上)第35章 殿後第23章 會堂集鎮第29章 輕箭第91章 傑拉德的信第63章 農軍騎兵第60章 巡營第50章 父子的愛第3章 麝香第60章 長夾道第4章 第聶伯河預言第19章 雪中之炭第53章 挺進普魯薩第80章 冰釋第76章 叛逃第19章 人人都愛雷蒙德第3章 新路第62章 女霍爾姆剛加第101章 砰第84章 挫敗第26章 啓程命令第61章 仁愛的阿萊克修斯第49章 鴉宮暗影第31章 帝國副皇帝第21章 奧克蘇斯河的過往第18章 坦克雷德的恨意第51章 塔之戰(下)第44章 內應第25章 人形閘室第3章 新路第45章 真正退隱第20章 一觸即發第125章 鏡子和冠冕第4章 兩岸對陣第113章 守捉官被俘第74章 王室包廂和克里特代表第89章 典禮(下)第14章 喬模喬樣第85章 膝蓋窩第55章 渡河場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