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南北之爭

這玩意兒嚴格來說,其實並非專指某種衣服,而是一種花紋飾物,可以套印在各種類型的官制服裝上。

在開國之初,廠衛系統裡就只有錦衣衛正牌‘指揮使’,纔會賜着飛魚服,且只有在祭祀、重大朝會、護衛皇帝出巡時才能穿戴。

到了明朝中葉風紀漸弛,廠衛系統裡被賜着飛魚服的人日漸增多,對穿戴場合的限制,也就跟着寬鬆了不少。

到了嘉靖朝末年,凡三品以上實職者,多半都被賜下了飛魚服,就連四品、從四品裡,也有一部分人曾獲此殊榮——譬如子字顆掌班周懷恩。

可就算飛魚服已經‘貶值’了,似王守業這般,以區區六品百戶之身獲賜飛魚服,也稱得上嘉靖朝僅有的異數了。

當然,既然飛魚服都賜下來了,他這六品百戶估計也幹不長了。

書歸正傳。

回程的路上,王守業就翻來覆去,仔細打量了那飛魚服,發現這玩意兒說是‘飛魚’,其實是條長了翅膀的龍,僅僅只有尾巴部分,還保留了一些魚的形狀。

這大紅的底子,張牙舞爪的過肩飛龍,再配上盤金彩繡的雲紋,着實風騷的一塌糊塗。

再看看自己身上,那娘炮氣息濃重的東廠番服……

王守業沒怎麼猶豫,就將那飛魚服套在了身上。

等車子停在趙文華舊宅後門,他挑簾子剛一亮相,守門的四名錦衣衛小校,就急忙湊上來跪地請安。

等瞧清楚來人是王百戶,又個頂個驚了個瞠目結舌。

等他施施然尋到前院,更是惹來了一片譁然之聲。

其中最受震動的,自然非沈長福沈百戶莫屬,當場圍着王守業足足轉了七八圈,是又羨又嫉又慶幸——慶幸自己當初沒有硬頂着得罪王守業。

再往下數,就是趙奎了。

原本定下女兒做妾的事兒,他心裡就像是被挖去了一大塊,空落落的百般不適。

可那身騷紅亮金的飛魚服,卻瞬間填補了他心頭的空洞!

甚至還滿溢出來,直漲血氣上涌紅光滿面——雖然早就認定,王守業前程遠大,可虛頭巴腦的期盼,又怎抵得上這實實在在恩賞?

李高、李偉父子,也圍着王守業嘖嘖讚歎,一副想摸又不敢摸的樣子。

就連不知就裡的王老漢,都跟着狠樂了一陣子。

只可惜這‘衣錦還鄉’的喜慶場面,沒多久就被打斷了——根據栓樁崗哨稟報,那梵唱聲果然又如期而至了。

北鎮撫司的慘案還歷歷在目,王守業、沈長福等人自不敢怠慢,匆忙換好了常服,就開始四處巡視。

而這期間,趙奎也向王守業稟報了藥效試驗的最新進展——最初那批骨粉,在放置了將近八個時辰之後,藥效果然開始減退了。

目前加大劑量的話,也勉強還能起到驅邪治病的效果,但估計再有一段時間,就要徹底失效了。

另外,那昏迷了一天一夜的張國彥,之前也已經醒了過來,因聽說鄉試第三場要延期兩日舉行,就忙着回客棧備考去了。

就這樣一面巡視,一面過問府裡發生的大事小情,直到酉時【下午五點】梵唱停止,又重新佈置好內院的崗哨,王守業才終於得了空閒。

可還不等喝上幾口茶水,外面又來人稟報,說是小閣老差人送了請帖,邀請王守業七日後到嚴府參加婚禮——嚴鴻亟與徐階孫女的婚禮。

那嚴鴻亟都被自己搞成了白癡,誰承想婚事非但沒有被取消,竟還反倒提前了!

這徐階可真是……

王守業正自咋舌不已,一邊廂王老漢見了那燙金請帖之後,卻是立刻想起兒子的婚姻大事。

於是忙把王守業拉到揹人處,將自己去向趙奎提親,卻莫名其妙變成納妾的事兒,仔細分說了一遍。

怪不得回來這麼久,趙紅玉都沒有露面呢!

這消息對王守業來說,真可謂是喜上加喜。

他原本就在糾結,到底該怎麼進一步敲定這樁‘好事’,哪曾想老爺子誤打誤撞,倒替自己省了麻煩。

欣喜之餘,王守業就想去尋紅玉說話談心。

可走出去沒多遠,他又原路折了回來——真要是見着了,實在是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是好。

拿情情愛愛的話去哄她?

擱在以前或許還行,可趙紅玉明顯已經察覺了自己的真實意圖,再這麼空口白話的胡扯,與跳樑小醜何異?

算了,反正這年頭本就有婚前避嫌的規矩,乾脆把事情都交給老漢、趙奎安排,等到了洞房花燭的時候,自己再與她敞開心胸的交流吧。

此後幾日裡。

趙府門前熱火朝天的施藥,府裡則是爭分奪秒的籌備着婚事。

其中出力最大的,倒不是王老漢、趙奎這對‘親家’,而是李偉、李高父子。

跟着忙前忙後不說,他們甚至把倒賣骨粉得來的銀子,全部拿出來在附近買下了一座小院,用來充做王守業的婚房。

雖說這其中少不了也有攀附的意味,但兩人能做到這一步,怕也不僅僅只是爲了攀附。

這讓王守業對他們父子倆的觀感,也略有些改觀——大爲改觀是不可能的。

總之,有李家父子幫襯着,這籌備婚禮的事兒,完全不需要王守業操心。

於是他便將一大半的心思,都放在了打探消息上——打探新衙門何時籌備建立。

不過……

最近朝中諸位大佬,貌似根本沒有閒工夫,去討論籌備新衙門的事兒——主要是提議人成國公朱希忠,也沒有最初那熱乎勁兒了。

佔據着邸報頭版頭條的,基本就一個話題:糧食。

其實糧食問題,也不是頭回成爲朝議的焦點了,隔上兩三年總會熱上一陣子,畢竟民以食爲天嘛。

但這次卻和以往不同,因爲討論的不再是糧荒救災,而是多產的糧食該如何處置。

據說最初的時候,朝中諸公還只當這是個‘幸福的煩惱’,即便進到八月以來,北方各地糧價大跌,也沒有引起太多的重視。

但在某位陝西籍御史主動上書,挑起南北地域之爭後,矛盾就被迅速的激化了。

這位御史在奏本里,幾乎把內閣乃至六部的官員噴了個遍。

表示正是因爲這些官員們,大多都出身於南方,所以纔會一面坐視北方百姓豐年賤賣糧谷,一面又以高價收購南方的稻米。

這年頭人們最重鄉土情誼——尤其是在官場上廝混,即便心裡不在乎,也必須要裝出在乎的樣子。

故而這一祭出南北之爭,便嚴世蕃、徐階聯手應對,也難以彈壓住北方籍官員們此起彼伏的聲浪。

又搭上來自北直隸各地的秀才們,剛剛考完了三場鄉試,正在等候朝廷張榜公佈成績,既忐忑不安、又閒的蛋疼,於是紛紛打着爲民請命的名頭,在京城裡奔走造勢。

一時朝野間鬧的真是沸反盈天。

就是在這等氣氛之下,嚴鴻亟與徐階孫女的婚宴,如期舉行了。

【晚上還有,爭取兩章。】

第175章 雞肋、金手指【4/4】第135章 陸景承第20章 大明碟中諜第200章 蟲七第42章 升堂問案【上】第68章 萬壽劫【四】第100章 滄州行【一】第251章 家事、幕後第239章 亥字顆第4章 夜議【上】第156章 修羅場【2/4】第147章 逆襲的喬氏(1/5)第224章 會第53章 除疫【中】第28章 夜第138章 塞外奇物(2/5)第70章 萬壽劫【六】第180章 擒第6章 六裡橋【上】第96章 大太保【盟主‘北落師門波斯貓’加更】第134章 趙全第216章 雪中送炭第111章 滄州行【十】第92章 日常【二】第173章 停職待劾【2/4】第10章 順義坊張家第219章 舊怨第134章 趙全第112章 滄州行【十一】第212章 嘉靖的決斷第150章 賜甲、降魚(4/5)第248章 資敵第31章 道錄司見聞【上】第63章 喜第32章 道錄司見聞【下】第10章 順義坊張家第215章 絕聖棄智第232章 驚變【二】第201章 留待自裁第134章 趙全第98章 定計追查第119章 歸途第195章 靜坐第15章 守業自薦第202章 龍威、氣運第141章 爲盟主‘風雨→花香’加更(5/5)【真】第239章亥字顆第175章 雞肋、金手指【4/4】第248章 資敵第28章 夜第86章 夜常第220章 孝子賢孫第7章六裡橋【中】第148章 嚴府夜談(2/5)第10章 順義坊張家第53章 除疫【中】第188章 豐收論第119章 歸途第64章 山海監第九章 秋、雨第50章 風氣開放第99章 知行合一第97章 漷縣怪事第120章 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第247章 後宮微瀾【初】第7章六裡橋【中】第227章 許願第122章 烏龍(1/5)第124章 一時瑜亮(3/5)第41章 八月初一【續】第221章 飢‘民’第205章 篆文的初步研究第178章 日·常【2/4】第135章 陸景承第40章 八月初一【下】第250章 向日而生第177章 火銃【1/4】第65章 萬壽劫【上】第65章 萬壽劫【上】第92章 日常【二】第54章 除疫【下】第51章 爭議第63章 喜第243章 反思第244章 外來的僧道會念經第192章 蟲【中】第16章 繼續忽悠第160章 立碑【1/4】第1章 ‘標準開局’第112章 滄州行【十一】第148章 嚴府夜談(2/5)第183章 鑑真第22章 朝陽門外第138章 塞外奇物(2/5)第133章 迷人又危險的反派角色第224章 會第168章 介入春闈第220章 孝子賢孫第99章 知行合一第222章 動員
第175章 雞肋、金手指【4/4】第135章 陸景承第20章 大明碟中諜第200章 蟲七第42章 升堂問案【上】第68章 萬壽劫【四】第100章 滄州行【一】第251章 家事、幕後第239章 亥字顆第4章 夜議【上】第156章 修羅場【2/4】第147章 逆襲的喬氏(1/5)第224章 會第53章 除疫【中】第28章 夜第138章 塞外奇物(2/5)第70章 萬壽劫【六】第180章 擒第6章 六裡橋【上】第96章 大太保【盟主‘北落師門波斯貓’加更】第134章 趙全第216章 雪中送炭第111章 滄州行【十】第92章 日常【二】第173章 停職待劾【2/4】第10章 順義坊張家第219章 舊怨第134章 趙全第112章 滄州行【十一】第212章 嘉靖的決斷第150章 賜甲、降魚(4/5)第248章 資敵第31章 道錄司見聞【上】第63章 喜第32章 道錄司見聞【下】第10章 順義坊張家第215章 絕聖棄智第232章 驚變【二】第201章 留待自裁第134章 趙全第98章 定計追查第119章 歸途第195章 靜坐第15章 守業自薦第202章 龍威、氣運第141章 爲盟主‘風雨→花香’加更(5/5)【真】第239章亥字顆第175章 雞肋、金手指【4/4】第248章 資敵第28章 夜第86章 夜常第220章 孝子賢孫第7章六裡橋【中】第148章 嚴府夜談(2/5)第10章 順義坊張家第53章 除疫【中】第188章 豐收論第119章 歸途第64章 山海監第九章 秋、雨第50章 風氣開放第99章 知行合一第97章 漷縣怪事第120章 貪生怕死莫入此門第247章 後宮微瀾【初】第7章六裡橋【中】第227章 許願第122章 烏龍(1/5)第124章 一時瑜亮(3/5)第41章 八月初一【續】第221章 飢‘民’第205章 篆文的初步研究第178章 日·常【2/4】第135章 陸景承第40章 八月初一【下】第250章 向日而生第177章 火銃【1/4】第65章 萬壽劫【上】第65章 萬壽劫【上】第92章 日常【二】第54章 除疫【下】第51章 爭議第63章 喜第243章 反思第244章 外來的僧道會念經第192章 蟲【中】第16章 繼續忽悠第160章 立碑【1/4】第1章 ‘標準開局’第112章 滄州行【十一】第148章 嚴府夜談(2/5)第183章 鑑真第22章 朝陽門外第138章 塞外奇物(2/5)第133章 迷人又危險的反派角色第224章 會第168章 介入春闈第220章 孝子賢孫第99章 知行合一第222章 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