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六大派的元氣大傷,江湖勢力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一蹶不振,但蒙古一方,也因爲皇帝還有滿朝文武的離奇死亡,陷入權利的角逐之中,皇帝死了不要緊,再立一個就是了,但滿朝文武一死,讓蒙古高層頓時處於一個權利的真空帶,各方領兵將領沒有了上司,相互之間,又是平級,誰也不服誰,按照蒙古人的習性,開始爲了權利的爭奪,而陷入相互之間的攻伐之中。
一時間,神州大地,烽煙四起,各方蒙古將領爲了獲得最終的權利果實,開始大肆征伐,本就凋零的民生,變得更加悽慘,再加上六大派的沉寂,這個時候,明教突然強勢崛起,不到一月的時間裡,盡佔川蜀之地,而後腳步不停,明教都統徐達親率兩萬明教精銳,自長江順流而下,直入荊襄腹地,戰艦駛入漢水,在光明左使楊逍和青翼蝠王的接應下,一舉攻破襄陽。
這個時候,駐守在荊襄一帶的蒙古守軍才反應過來,連忙馳援襄樊,想要趁明教立足未穏之際,將明教趕出襄陽。
而這是,張定邊、常遇春、趙普勝三人各率一路兵馬,趁着蒙古軍兵圍襄陽,後方空虛之際,三路齊出,以席捲之勢,在武當派的協助下,一舉攻破長沙、武陵、零陵、桂陽等三十六座縣城,加上襄陽,竟是在旬月之內,讓荊襄之地丟失大半,三路大軍破城之後,也不停留,自有人來接手這些攻佔縣城的政務,出榜安民,三路大軍從三個方向直取圍在襄陽附近的蒙古軍。
蒙古軍首尾難顧之時,徐達卻帶着人馬自襄陽出兵,中心開花,徹底打亂蒙古軍的陣腳,四路大軍將蒙古在襄陽的守軍殺的七零八落,最終在襄陽城下順利會師。
從明教起義開始,到四路大軍順利會師襄陽,前後不到五個月的時間,明教已經成功佔據了天下最富庶的兩州之地,明教聲勢,自此被推向一個巔峰,同時,也給受戰火荼毒的漢人百姓打了一劑強心劑。
隨着明教起義成功,就像一個信號一般,整個神州大地,不堪繼續忍受蒙古人欺壓的百姓不斷揭竿而起,起義軍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在神州大地上遍地開花,讓原本還陷入內鬥的蒙古人頓時蒙了,他們竟被一羣漢人農夫,給趕的狼狽鼠竄,有心反抗,但一時的鎮壓之後,換來的,卻是更激烈的反撲,越來越多的百姓加入義軍的行列。
“教主,如今形勢一片大好,我明教聲勢如日中天,屬下以爲,我明教是時候再進一步了,臣斗膽,請教主登基大寶,以正我明教之威名,號令羣雄。”襄陽,往日的城主府如今已經被改成明教的議事堂,議事堂下,白眉鷹王一臉激動的說道。
就算在此前做了一年的策劃和部署,也沒想到事情進展的會如此順利。
“鷹王,你太樂觀了。”卓傲搖了搖頭道:“有沒有想過稱帝的後果?”
“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白眉鷹王理所當然的道,明教是第一支起兵反元的義軍,同時也取得了輝煌的成果,卓傲稱帝,本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有這種想法的,在明教之中,可有不少。
“打天下可不是江湖廝殺。”搖了搖頭,卓傲將目光看向下方的劉基道:“伯溫,你來說。”
“是,教主。”劉伯溫站出來,微笑着看向白眉鷹王道:“鷹王可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若教主此時稱帝,恐怕等待我們的,不是號令天下,而是羣雄羣起而攻。”
“他們敢!”鷹王瞪眼道。
“有何不敢?”劉伯溫搖了搖頭,嘆道:“這是爭天下,而不是江湖爭利,我教雖然強大,但還遠遠不足以達到壓制羣雄的地步,一旦教主稱帝,羣雄豈能心服?要知道,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事關江山社稷,誰又甘願拱手相讓?”
“那我們現在該做什麼?”鷹王搖了搖頭,他雖然能獨當一面,但那是指江湖,放到天下,鷹王的目光還沒有那麼遠。
“很簡單。”卓傲微笑道:“高築城牆,廣積糧草,招納四方流民,興修水利,休養生息,等他們打的差不多了,我們再出手,摘取果實。”
“這……我明教向來行事光明磊落,此舉,是否與我明教教義不合……”白眉鷹王皺眉道。
“鷹王,這是在打天下,不是江湖鬥狠,難道非要讓我明教弟子流血傷亡,才行嗎?”周顛道人搖了搖頭。
卓傲和劉伯溫對視一眼,搖搖頭,默契的沒有再多說,如今明教雖然勢大,但江湖氣太重,這種狀況,必須儘快改善才行。
接下來的兩年裡,天下烽煙四起,戰火遍地,而明教所控制的巴蜀、荊襄卻是一派安靜祥和,彷彿人間樂土一般,兩年裡,卓傲興修水利,鼓勵農耕,發展工業,召集能工巧匠,專門研發各種利民設施。
同時,因爲各地烽煙四起,產生大量流民開始涌向荊襄,卓傲來者不拒,大量接收流民,甚至派人前往各地招收流民。
兩年來,底盤雖然沒有多大改善,但明教治下的人口,在兩年的發展中,幾乎是以爆炸式發展,到了第二年年底,人口已經足足是兩年前的三倍還多。
卓傲很清楚,這是因爲各方諸侯混戰,無暇顧及人口的原因,就算有人意識到人口的重要,奈何根本沒有多餘的糧草來供養這些人口,只能眼看着人口被明教幾乎以掠奪式的方式奪走。
經過兩年的混戰,蒙古人被趕到黃河以北,王保保、趙敏兩兄妹在會師之後,死守大都,隨後在混亂中,遠交近攻,兩年來逐步蠶食周邊大小勢力,終於將義軍勢力趕出黃河,將黃河以北的低於盡數掌握在手中,同時不斷接收自南方逃回來的蒙古人,如今,若只論地盤的話,絕不比明教所佔據的小。
到了第三年,明教終於不再沉默,隨着江東局勢緊張,昔日本是明教弟子,但隨着天下大亂,不少各地分舵舵主生出了別樣的心思,紛紛選擇自立。
此時,正是一名昔日的明教舵主窮途末路之下,希望能夠重回明教,救下他一家,對此,卓傲力排衆議,命徐達率軍渡江救援。
當然,接人是小,最重要的是,明教當了兩年的中立派,如今突然要對外動手,需要一個合適的藉口,這名舵主的求援正是最佳時機。
江東這兩年來,一直戰亂不休,大大小小的勢力加起來足有十幾個,根本無法將長江這道天塹有效的利用起來,徐達率軍橫渡長江,隨後登陸,一路勢如破竹,不出半年,在徐達的進攻下,將江東徹底佔據,屯兵江邊,虎視淮南一帶的張士誠。
盡佔江東之地,只是一個開始,沉寂了兩年的明教,再次向世人露出猙獰的獠牙,常遇春率軍出南陽,在川中都統張定邊的配合下,攻取漢中,隨即兩路大軍同時轉道,合圍開封也就是洛陽一帶,同時趙普勝兵出汝南,配合徐達,水陸兩軍夾擊張士誠。
這一戰中,諸侯驚駭的發現,明教士兵所用的兵器、戰甲乃至弩弓,要比其他諸侯強上一截,已經絲毫不遜色蒙古的精銳軍隊的裝備。
這便是卓傲兩年來召集天下能工巧匠所研發出來的成果,科技上,完虐諸侯,而且諸侯連年征戰,治下百姓的日子並不比昔日蒙古治下好多少,加上卓傲不遺餘力的明裡暗裡向四周宣揚明教治下百姓如何滋潤,也使得諸侯在民心上很難佔到便宜,張士誠被倉皇趕到淮北,自此,明教勢力佔據了半壁河山。
不過打到此時,兩年來蘊藏的潛力已經耗盡,同時卓傲的地盤也和蒙古正式接壤,同時在中原之地,也出現卓傲的競爭對手——朱元璋。
當初朱元璋隨張無忌離開後,半路上卻趁張無忌不備,悄悄溜走,躲在山東一帶,一邊觀察天下動向,一邊暗中蓄養實力。
當初光明頂議事,朱元璋幾乎全程參加,對於明教的計劃,自然瞭然於胸,本想將這個計劃透露給朝廷,讓朝廷和明教死掐,誰知道卓傲直接出手幹掉了蒙古皇帝和滿朝文武使得天下大亂,明教強勢崛起。
朱元璋雖然知道明教的計劃,但他卻沒有明教的底蘊,只能藉着預判,在明教崛起之際,順勢而起,憑藉出色的能力,半年內,成功將山東之地收入囊中,更遠交近攻,經過兩年的不斷髮展,如今已是除了明教和蒙古之外,最大的一路諸侯,隨着常遇春和張定邊攻佔洛陽,雙方也開始接壤,對於這位曾經的兄弟,竟然背叛明教,明教之中,幾乎都是咬牙切齒,朱元璋昔日苦心經營的人脈,早已蕩然無存,所剩的,也只有仇恨。
朱元璋趁着張士誠倉皇逃竄之際,伏兵圍殺張士誠,接手了張士誠留在淮北的地盤,與明教部隊隔着淮河對峙,自此,蒙古、明教、朱元璋相互接壤,隱隱有三分天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