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心猿降木母,真見化禪師(求月票)
姜緣深感牛聖嬰聰慧,有心以傳些許自保本事,使其歸翠雲山,在外遊歷,待二神有現,方是破二神,扶正主。那時任是紅孩兒選正道或旁門俱是無礙。姜緣將事情與紅孩兒言說。
紅孩兒聞聽,朝上磕頭,說道:“上老爺我若離去遊歷,恐無人爲上老爺架火拉風,我須留下方是。”
真人聽之,遂道:“你若遊歷歸來,真我仍在,那時修成正道,再來助我,方是大功。若你執意留下,以此助我,乃是小功。此大小之分,你當知說。”
紅孩兒道:“若依上老爺說,我遊歷就是,不敢有誤。”
真人道:“我且與你說道一二火候,你須是記下。火候之說,素來爲秘,正如你所言,有文武火之分,再有其餘諸類火候,我一一與你說道,能否有所悟,全在你身。若你悟得火候,遊歷時護身無礙。”
紅孩兒躬身道:“勞累上老爺相傳。”
姜緣輕撫紅孩兒天靈,此靈童聰慧有禮,他怎忍此靈童他日遭難,自當傳其些許火候護身,再使其歸翠雲山,在牛王安排下游歷。
……
說不盡光陰迅速,不覺三月餘。
卻說取經人一行,唐僧先是得孫行者相助,再是於鷹愁澗得白龍馬做腳力,土地山神送鞍轡,正是意馬歸正。
近月間於福陵山降伏豬悟能,爲其起個別名‘八戒’,又稱豬八戒,此降伏乃是孫行者持金箍棒以其神通本事所降伏,正是個‘金性剛強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龍歸’。
此作是木母歸正也。
取經人一行向西,行至福陵山外,復見有座高山,唐僧但恐妖魔作祟,再害他性命,勒馬觀望,說道:“悟空,悟能,前方有山,你等仔細觀望,莫使生禍。”
孫行者上前睜圓火眼金睛,細細一看,使個望氣的本事,但見那山‘山南有青松碧檜,山北有綠柳紅桃,澗下有滔滔綠水,崖前有朵朵祥雲’,絕非妖魔所居之處。
料他孫行者曾遊五湖四海,四大部洲,自有其辨別魔障妖祟一套法子。
孫行者道:“師父安心,此山不曾有妖魔,只往此山走就是。”
豬八戒聞聽,笑道:“你這弼馬溫非此處人氏,自是不知,此山未有妖魔,乃是個好去處哩。”
孫行者聽着‘弼馬溫’就惱,從耳裡掣出繡花針,幌一幌,碗來粗細的金箍棒落手,上來就打。
唬到豬八戒戰兢兢,躲至唐僧後邊,免遭毒手,孫行者是個急性,怎肯饒他,二人圍着唐僧轉圈,一逃一追。
唐僧攔下二人,說道:“莫要這般,八戒,你且與我說,這山什麼來路,有什麼好去處。”
孫行者恐遭緊箍咒兒,不敢再追,作罷停下。
豬八戒喘息不定,指定高山,說道:“師父,你卻不知,此山名爲浮屠山,山中有個烏巢禪師,在此山中修行,老豬曾相會於他,道行不低哩。”
唐僧問道:“他有些什麼本事?”
豬八戒道:“此卻不知,只知得許多達官貴人,最喜於他,常來問其佛法,其常能一言使人警醒,聞名於世。福陵山一帶,無人不知其名。昔日其曾邀我與他修行,是我不曾應允。”
唐僧喜道:“此處竟有深諳佛法者?自當上前拜會。”
豬八戒道:“師父你不知,此修的,非是師父那個佛法,乃是個禪法。”
唐僧道:“禪法我亦有所聞,更當拜會,有道是‘佛無二法’,八戒你入門中,自不可如此說道。悟空,悟能,且與我一道上山。”
師徒三人說着話,往山上走去,走入山中,唐僧在馬上遙觀山中景色,暗道果真是個好去處。
行至山中深處,復見有麋鹿銜花,有山猴獻果,隱有綵鳳鳴叫自林中出。
豬八戒駐足,指定一處,叫道:“師父,烏巢禪師正在那裡。”
唐僧朝那處觀望,但見那有參天巨樹,樹上有一巢穴,上邊盤踞一人,笑意盈盈,目視此處。
此人正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弟子真見,使了個法術,變個模樣,在此作禪師,蓋因多住巢穴,得個烏巢禪師的名號。
師徒三人不識其真面目,見了烏巢禪師,唐僧打馬上前,近了巢穴。
那烏巢禪師見唐僧近前,離了巢穴,跳下樹來,落在唐僧身前。
唐僧見之即拜。
烏巢禪師上前攙扶,說道:“聖僧親來,未曾下山親迎,卻是我失禮,失禮!”
唐僧慌了道:“不敢,不敢。”
豬八戒上前拜禮,道:“老禪師,這廂有禮了。”
禪師擡頭細看,問道:“你不是那福陵山豬剛鬣?此方隨聖僧同行,可與其一道?”
豬八戒道:“正是,正是!蒙觀世音菩薩教誨,行個善路,願隨取經人做個徒弟。”
禪師笑道:“既是行善路,卻是可賀,可賀。”
說罷。
禪師又望向孫行者,怎見此猴兒有昔日靈巧模樣,此方多年未見,盡是妖魔凶氣,他問道:“此位是誰?”
孫行者笑道:“你這廝,怎地識這夯貨,不識老孫?”
禪師笑答:“恕我孤陋寡聞,山間多靈猴,見慣了,卻不曾見老妖石猴。”
唐僧上前道:“此乃我大徒弟孫悟空是也。”
禪師如初識此名,賠禮道:“失敬,失敬!”
唐僧拜道:“今我奉旨西行取經,禪師乃是智者,不知禪師可知得,此處離西天大雷音寺取經處,尚有多遠。”
禪師笑道:“遠哩,遠哩!此處連門都未出,談何到大雷音寺。”
唐僧驚呼:“門尚未出,果有這般遙遠?”
禪師道:“你身旁那猴兒,自當識路,你可問問。”
唐僧望孫行者,但見孫行者有些發怒,卻也點頭承認,此方門尚未出。
唐僧聞說,驚道:“如此這般,何日能行至。”
禪師笑道:“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唐僧道:“禪師可有法子教我?”
禪師道:“此無有法子取巧,非是你心堅,此經取不得。只道你心堅,再有四者,齊心協力,便可取得真經,功行圓滿。”
唐僧問道:“四者怎說?”
禪師笑道:“白龍做馬,野豬挑擔,水怪牽馬,石猴指路。”
那孫行者聽着‘石猴指路’四字,怎不明此在言說他,心中十分發怒,取出金箍棒就打。
烏巢禪師伸手一擋,但見祥霧萬千,那金箍棒斷打不進。
唐僧見之,又驚又怒,道:“悟空!禪師乃是智者,不可無禮,若你這般,我定念那緊箍咒兒。”
行者聞說,毛骨悚然,不敢再打,往後退去。
唐僧遂上前,說道:“禪師,貧僧此徒無禮,還望禪師恕罪。”
禪師笑道:“無妨,無妨。諒一石猴,傷不得我。”
唐僧道:“如禪師所說,有此四者,我便可取得真經?”
禪師點頭道:“這是自然,有四者相助,你一心西行,決心不移,遇千難萬難,不曾退步,此自當功成,取得真經。這般,我傳見你一經文,你遇魔障害你時,只管念此經,保你元神不失也。”
唐僧合掌拜禮,懇求禪師相傳。
禪師遂將一篇護心經文傳與唐僧。唐僧本有根源在身,聽之即明,切切記下。
禪師傳畢,作勢要離去。唐僧上前攔下,請求再與他言說,取經真路何行。
禪師道:“早有所言,須你心堅方可。你既再三攔我,便再與你多說一言,望你知悉。”
唐僧合掌拜道:“但請禪師相告。”
禪師笑道:“諸惡莫作,衆善奉行。”
6◇9◇書◇吧
孫行者竊笑,說道:“你卻無用。”
唐僧道:“悟空,不得無禮。”
孫行者道:“師父,此乃實話,他說這理兒,三歲小兒便知,不見得乃是什麼高見。”
禪師仍是笑意盈盈,說道:“三歲小兒便知,百歲老人亦做不得。你這石猴,空活數百載,可曾有所明?”
孫行者聞說再怒。
禪師身形一轉,化作金光往巢穴去,不見蹤跡。
唐僧喝令孫行者不得無禮,遂撮土焚香,感其所傳,說道:“此乃真菩薩也。其所說甚易,道理其中,悟空,悟能,須記着方是。”
豬八戒道:“早說其有些道行,你這猴頭不信,此方明瞭?”
孫行者道:“此道行甚淺,甚淺!天地間有數道行深者,老孫俱知,此人斷不是什麼道行深的。”
豬八戒說道:“你且說說,那個道行深者,這天地間有法力的,我亦知得,就是那九天蕩魔祖師,亦與我相識。”
孫行者道:“佛祖那等,自不必說,再者有些本事的,俱與我曾爲兄弟,如我那六位兄弟等。然若論法力高強,乃是一真人也。”
豬八戒問道:“真人怎說?”
孫行者答道:“你可曾聽聞廣心真人?”
豬八戒驚道:“可是那西牛賀洲的廣心真人?”
孫行者道:“正是,正是。”
豬八戒道:“那真人我亦曾有聞,昔年成道時,玉帝曾遣天仙相請,卻請不得其上天來,後又聞玉帝二請,亦不曾請得,其果有神通,是個道行深的,我記你這哥,昔年十萬天兵奈不得,便是這位真人將你降了。”
孫行者教提起這等事情,頓感惱怒。
豬八戒顫了顫,不敢再提。
唐僧道:“徒弟們,收整少許,管西行去,此方禪師所說,且細心記下,斷不能忘。”
孫行者與豬八戒俱是唱了個喏,扶唐僧上馬,下山往西邊去。
路上,豬八戒問道:“師父,那老禪師有些本事,其言說不可不信,有說四者,定是白龍馬,野豬在說我老豬,那石猴定是……大師兄了,這水怪是個甚?”
唐僧道:“只管往西,到時便知。”
豬八戒聞說,不敢再問,挑擔跟隨。
孫行者牽馬在前開路,其剛是下山,心有所感,回頭張望浮屠山,但見巢穴上,有一人站定,遙遙觀望,正是那烏巢禪師。
行者細細一看,又覺此人有些眼熟,一時想不起在何處曾見。
八戒上前道:“猴哥,你若不覺累,不若替我擔此等行禮,我來牽馬。”
行者擺手道:“非是如此。我覺那烏巢禪師有些眼熟罷。”
八戒笑道:“哥啊,你莫不是戀家想良人哩。那可不興對個老禪師下手,人是個修行的,不與你戲玩哩。”
行者惱怒,又要扯鬥八戒,乃是唐僧將之喊住,方是止了爭鬥,同往西路去。
……
浮屠山中,巢穴上。
烏巢禪師轉身一變,成了真見模樣。
真見望取經人一行離去,他心中暗歎:“昔年那猴兒何其靈巧有禮,怎今日成這般模樣。那時,猴兒上山拜師,任諸般恥笑,諸般嫌惡,怎有所動,今時一二言語,教其心亂,全無禮說。聞大師兄言說,此猴兒遭押五六百載,遭難尚是如此,若是不曾遭難,那是何等桀驁。”
真見心有餘悸,修行不修心,便是如此,此見之悟空,亦使他知得,當是修心矣,此絕不可有誤。
悟空這般,便是不修心之狀。
若是常等修行者,修行不修心,恐無後悔之時,悟空有此機緣,蓋因其天地生成也。
真見搖頭,此方功成,教化多人,亦教化唐僧,當是歸山去。
離山三者,他在此處行教化。白鹿在後邊林中辯法,若辯不得白鹿,便不得近前。牛王則在後邊。
真見口中念訣,不再多想,足下生雲霧來,往靈臺方寸山歸去。
……
真見騰雲較慢,月餘方是歸至靈臺方寸山,待是行入三星仙洞時,正巧遇着將紅孩兒送離的姜緣。
姜緣望真見,笑道:“師弟,你功成歸來?”
真見拜禮道:“大師兄,我正是功成歸來。”
姜緣道:“師弟既是功成歸來,且與我一道入內,將諸般事情講述我聽。”
說罷。
姜緣將真見迎入洞府,走得瑤臺小道,先與真見拜見祖師,方是入靜室之中,取一蒲團與真見落座,他復取些時果來,遞與此師弟。
真見擺手道:“不敢勞煩師兄,但請師兄落座,聽我將諸般事情,一一講述與大師兄相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