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三戰三敗

“攻破函谷關,人人升爵一級!”

樂毅的咆哮聲從背後傳出,衝鋒在前的士卒登時信心大振,朝着函谷關扣去,然後便被秦軍弓弩無情的射殺...

“樂徵北,這次怕是又要撤軍了。”趙雲嘆了口氣,對着樂毅道。

樂毅臉色鐵青,頗爲不甘的點了點頭,道了聲好。

“嗚嗚嗚——嗚嗚嗚——”

鳴金收兵,退兵的號角聲響起,燕軍如同潮水般涌來,也如潮水般退去,燕軍士卒們如釋重負,慌忙朝着背後撤退。

這是樂毅圍攻函谷關的第十天,先前樂毅已經兩次未曾衝上函谷關了。對於樂毅而言,白起確實是一個強大的對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樂毅知道,自己多半是沒有什麼機會了。但他也不能讓白起好過,不能讓秦國部隊回防。

三戰三敗,讓樂毅丟盡了顏面,燕軍的將士也死傷了數萬。只能說白起實力斐然,函谷關也不愧爲天下第一關隘。

秦國憑藉着函谷關進可攻,退可守。乃是秦國對山東諸國的基礎,是秦國一切的基本。

秦國立國的根本,乃是周天子用來抵禦西戎所設。函谷關乃是一道關隘。是中原抵禦西戎的一道雄關。

恐怕連周天子也沒有想到,秦國竟然反殺西戎,佔據廣袤領土,還擊退了一個試圖東征中原的亞歷山大。

這一下子,本來涌來抵禦西戎的函谷關瞬間就成了秦國抵禦山東諸國的神關。

真他媽的煩!

望着傷亡慘重的燕軍士卒,樂毅內心忍不住涌出這個想法。樂毅出道以來,還沒有打過這麼慘的戰爭。

樂毅內心也逐漸開始適應了這樣的日子。畢竟燕國三大將裡,李靖、韓信都是百分百勝率,只有他有些敗績。

個人能力不同而已,樂毅雖然有所沮喪,但也沒什麼。

現在,樂毅只想死死地把白起這支部隊拖住,這樣一來自己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況且自己還有可能進行驚天大逆轉呢。

衛青、霍去病正在從草原偷襲秦國後方,只要秦國後方遇襲,樂毅相信函谷關守備部隊肯定要回防。

咸陽那兩三萬的秦軍部隊根本就擋不住燕國二十萬鐵騎。

所以,函谷關的守備部隊一定會回到咸陽,保衛秦王。

而屆時,函谷關一定會無人看守。然後函谷關就會落入樂毅手中,這樣一來樂毅的任務也就完成了。

“只不過...三戰三敗真的很不好受啊...”樂毅想明白事情的關鍵之後,依舊苦澀無比,不由開口道。

“將軍,兵者怎可以勝負論之?”趙雲一本正經的勸說着樂毅,“將軍如今在這裡與白起對戰,白起也是當世名將,且藉助地形...末將認爲就算是姜太公復生也無法攻破這堅不可摧的函谷關...”

在這個時候,姜子牙還是兵家的代表...至於齊國那個?記住,人家叫姜商,不是姜尚姜子牙!

“沒想到子龍竟然懂得兵法。”樂毅朝着趙雲道歉道,“本將原以爲子龍乃是謙謙有禮的武夫,與其他武夫沒什麼兩樣,倒是本將失禮了。”

“將軍無比向雲道歉。”趙雲一本正經地開口,嚴肅十足,“雲知道,自己隨懂兵法,但大多都是誇誇其談,根本不懂實際作用,故還是要仰仗各位將軍的教導。”

“衛國大將軍、徵北將軍、徵西將軍皆爲當世人傑,故云並不需要統兵作戰,貽笑大方。”

樂毅在內心對於趙雲的形象,一直都是保鏢樣子,武藝高強守護主將,卻沒想到趙雲竟然對兵法張口就來。

說到趙雲,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就是兩種人,一種是隻看過《三國演義》,對趙雲無腦吹,在他們心裡趙雲就是天下無敵,舉世無雙,當有人說趙雲的缺點時,他們就會非常偏激。

而另外一種人,就是拿着喜歡拿“正史”來說事兒的人。

這類人有個普遍的特徵,當有人說趙雲厲害的時候,他們往往會回懟一句趙雲辣雞,一個保鏢吹什麼吹,保鏢一詞是這些人最喜歡的用的。

在他們心裡,趙雲頂多算個保安隊長,而他們的看法和理解,我個人認爲,根本就不是來自什麼“正史”,而是來自網上的一些是是而非的歷史解讀。

其實那些歷史解讀有好多也只是爲了譁衆取寵而已,他們所謂的解讀也是爲了突出某些方面的戲劇性,而且這類解讀很大的一個特點是:一定要和已經成型的歷史形象公然唱反調,而且一定拿的出某些例證。不明真相的羣衆真的很容易被矇騙。

回到正題,趙雲是不是真的就只是個保鏢?當然不是,趙雲一生,征戰無數,雖然沒有演義那麼誇張,但是趙雲的戰功,是真的有史可查的,而那些說趙雲是保鏢,大多都是因爲趙雲曾經被任命爲“中護軍”。

先不說中護軍到底是什麼官職,只想問一下那些就會說“保鏢”的歷史學家們,“徵南將軍”、“鎮東將軍”、“牙門將軍”這些都是《三國志》裡清楚記載的趙雲的官職,你們爲什麼沒有看到這些?我們再說回中護軍,中護軍的主要職能的確是護衛中軍的意思,但是中護軍同時擁有直接選拔下級軍官,掌管禁軍的職能,這使得中護軍極容易擁有自己的專屬軍事力量,除非是極受信任,否則不可能被授予中護軍的職位。如果我這麼說你們覺得不直觀的話,那我再舉幾個例子,周瑜、李嚴、司馬師都曾任職過中護軍,現在你們覺得中護軍的職位是高是低呢?還有,說趙雲沒有戰功的,麻煩移步去好好讀一讀《三國志》,看看趙雲到底有沒有打過仗,有沒有戰功,如果你們看了的話,你們就知道單騎救主、截江奪阿斗、漢水之戰都是真實存在的,當然是沒有羅貫中寫的那麼神而已。“一身都是膽”也是《三國志》裡明文記載的,這些,你們的“正史”裡有嗎?

知識儲備很重要,這關係着一個人的未來人生。

PS:以上是我從某個我也忘了的視頻網站評論區看到的觀點,因爲忘了所以沒法直接複製(錯過了一個水字的大好時機),雖然細節可能不太一樣,但我覺得人家說的挺對,就恬不知恥的拿來用一用。

以上,就是我對趙雲的看法。

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肅慎高層的決定第八十四章 羅藝父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薊城風雲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陽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六章 楚國老將黃漢升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十六章 齊國公子第七章 郭隗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國之盾(五)第八十六章 婚宴(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一百七十九章 連失兩將第一百四十四章 張衡第五十八章 抽獎第五十八章 抽獎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二百六十七章 剛正不阿(一)第九十章 立後(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兵臨咸陽(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八百里三晉歸燕第四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鐵衛第五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水淹大梁(三)第八十章 大良賢師第四百一十六章 鬥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田齊敗亡第三百七十二章 雲中伏擊戰第四十三章 鮮卑南侵(一)第十一章 雙宦爭權第二百六十一章 伐金(四)第二章 奸相第四百三十四章 唐楚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線決戰(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陽第八十九章 立後(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騎無雙第一百六十章 破縈第三百二十二章 世之霸主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有特殊的逃命技巧第四百四十五章 十面埋伏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況膠着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章 漁陽君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攻邯鄲(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國之盾(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咸陽(一)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零七章 遷都第七十九章 樂毅家眷第一百零五章 膨脹的箕子朝鮮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線焦點(二)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鄭之役第三百九十八章 國之將亡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莊侯第十八章 改革(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八百里三晉歸燕第二百六十四章 伐金(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遼東之戰(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清河之戰第六十一章 一統山戎第二百六十四章 伐金(六)第八十五章 婚宴(一)第五十四章 伏擊第二百零八章 趙國羣臣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三十六章 鬼谷傳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伐宋之戰(一)第一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第五十章 田地倒臺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咸陽(一)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二章 戍北軍卒第二百一十九章 遼東之戰(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兵臨咸陽(二)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六十八章 韓信與蕭何第二十五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零七章 煌陵第三百九十三章 兵臨咸陽(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方國攻略第五十八章 抽獎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陣冒頓第二百六十八章 剛正不阿(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四百三十章 仇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剿梁山(二)
第二百七十八章 邯鄲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二章 肅慎高層的決定第八十四章 羅藝父子第三百三十五章 薊城風雲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陽第四百四十八章 抉擇第三百一十六章 楚國老將黃漢升第二百八十五章 決裂第十六章 齊國公子第七章 郭隗第四十一章 武聖關雲長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國之盾(五)第八十六章 婚宴(二)第二百四十五章 組建鐵騎第一百七十九章 連失兩將第一百四十四章 張衡第五十八章 抽獎第五十八章 抽獎第一百一十九章 死不投降第二百六十七章 剛正不阿(一)第九十章 立後(三)第三百九十三章 兵臨咸陽(三)第三百二十八章 八百里三晉歸燕第四百五十一章 最後的鐵衛第五十三章 三國聯軍第二百九十一章 水淹大梁(三)第八十章 大良賢師第四百一十六章 鬥將第一百二十九章 田齊敗亡第三百七十二章 雲中伏擊戰第四十三章 鮮卑南侵(一)第十一章 雙宦爭權第二百六十一章 伐金(四)第二章 奸相第四百三十四章 唐楚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一章 南線決戰(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重城莫陽第八十九章 立後(二)第二百四十四章 鐵騎無雙第一百六十章 破縈第三百二十二章 世之霸主第一百九十九章 我有特殊的逃命技巧第四百四十五章 十面埋伏第一百二十四章 戰況膠着第二百三十四章 董平造逆(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請君入甕第六章 漁陽君第一百七十六章 進攻邯鄲(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一百五十九章 趙國之盾(五)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咸陽(一)第二百零二章 遼東戰役(一)第二百二十八章 鬼才病逝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四百零七章 遷都第七十九章 樂毅家眷第一百零五章 膨脹的箕子朝鮮第一百七十三章 北線焦點(二)第三百章 楚上將軍項燕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鄭之役第三百九十八章 國之將亡第三百三十九章 忠莊侯第十八章 改革(一)第二百九十九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三百二十八章 八百里三晉歸燕第二百六十四章 伐金(六)第二百二十二章 遼東之戰(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清河之戰第六十一章 一統山戎第二百六十四章 伐金(六)第八十五章 婚宴(一)第五十四章 伏擊第二百零八章 趙國羣臣第三百四十一章 牽扯甚廣第三十六章 鬼谷傳人第三百八十一章 伐宋之戰(一)第一百零六章 兵分兩路第五十章 田地倒臺第三百七十五章 秦上將軍王翦第三百一十九章 霸王之威第三百九十一章 兵臨咸陽(一)第三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二百四十二章 戍北軍卒第二百一十九章 遼東之戰(一)第三百九十二章 兵臨咸陽(二)第三百零九章 進擊的項燕(三)第六十八章 韓信與蕭何第二十五章 系統更新第四百五十九章 擊潰第一百零七章 煌陵第三百九十三章 兵臨咸陽(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方國攻略第五十八章 抽獎第三百二十五章 男兒應是重危行第三百四十七章 對陣冒頓第二百六十八章 剛正不阿(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朝議論政第四百三十章 仇第一百三十一章 圍剿梁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