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嫺熟

第995章 嫺熟

這一套誘人犯罪手段,比起鹽政和謀劃了二十年的運河改革,簡直是簡陋至極,甚至連釣魚都算不上了。

之前在松江府,田貞儀也還嘲笑過劉鈺,說劉鈺搞那種陽謀手段搞多了,簡直不懂什麼叫陰謀了。

而劉鈺則笑嘲,說是田貞儀可能懂宮廷和朝堂,卻根本不懂什麼叫基層鄉紳。

歷史上曾有過一個非常有名的案子,滿清的甘肅米案。這個案子倒是非常簡單,以後世理解就是賣學歷,一個想賣一個想買,窩到最後要不是因爲蘇菲派和哈乃斐派的衝突導致的平叛戰爭,發現年年報乾旱的地方整天下雨行軍困難,可能一輩子都出不了案。

一個想買、一個想賣,可以理解緣何隱藏之深。但後續這位貪污犯在浙江的操作,就比較魔幻了,可謂“金融先驅”。

簡易來說,就是想貪錢。但地方的錢太少,怎麼辦?

加槓桿。

用地方攤派,做利息,借鄉紳的錢。然後問百姓收地方攤派,用攤派支付“年息”。這小槓桿一加,原本只能貪10塊錢,現在就能貪50。

只要保證“稅收”低於“利息”,那麼就可以一直維持下去。同時又因在浙江,白銀流入較多,貶值較快,是以撐了很久。

士紳放大額貸給官府,官府收窮鬼的錢做利息,當官的拿鄉紳的本金揮霍,補虧空,士紳享受高回報率年金。如此循環,竟無一人舉報,上面來查,則鄉紳皆言本省並無虧空、官員善政,這種槓桿貸波及全省,外界卻一無所知。

兩個省,全省失聲,官員無聲,士紳也無聲,竟無一人舉報。這就是真實的基層。

而大順的蘇北,則更是一個特殊之地,鄉紳早就完成了劣紳替代,好人早破產了。

是以對田貞儀的嘲弄,劉鈺直接表示不是自己不懂詭計,而是田貞儀根本不懂基層鄉紳。

真用那些複雜的算計,說不定他們還不上當呢。

就直接來直白一點的、簡單一點的、粗暴一點的。

反正這些年蘇北地區一直賑災救災,倒賣救災品早就形成產業鏈了,現在只是將過去的產業鏈稍微升級一下,省去了“自己把剋扣的糧食再換賣掉換成錢”的過程。

倒賣糧食多累啊,還得僱人運,直接賣票多簡單方便?

劉鈺也是急鄉紳之所急、想鄉紳之所想,服務到位。

誘鄉紳幹這種事,哪有想象中那麼麻煩。從前朝開始的基層、胥吏和鄉紳的狂歡,如今依舊。

是以當李管家回去後,將這一次的見聞告知了他家主人李鄉紳之後,李鄉紳立刻敏銳地捕捉到了發財的機會。

但這種事兒,怎麼幹,是有說法的。

好比別人只是在做飯的時候,剋扣個十分之一,自己卻直接弄個三分之一,這就容易出事。

但要是大家都這麼幹,那就沒啥問題了。

而且這種事,也不是自己能辦的。

劉鈺讓鄉紳們承包,但一家鄉紳能承包的力量有限,是以都是幾家團在一起,選出一位總負責人。

比如有舉人身份、或是家裡老輩是當過官的致仕回鄉的。

總之,就是總負責人,下轄七八個、十來個鄉紳,大家合力一起承包一段,按照各自出的人頭,將來算錢。

其實不少人此時都有些埋怨,要不是劉鈺這幾年搞南洋開發,從蘇北這邊運人下南洋,這一次掙得更多。人頭多,將來分的錢就多。

如今欠下債的今年該下南洋的人,都被弄到了基礎關鍵地幹活去了。或是過河的交叉道、或是入海口、或是防潮堤等關鍵處。

這些人如今就不歸這些鄉紳管了,人頭錢自然也拿不到了。

至於修淮河本身,各路鄉紳心裡也不好說支持,或者不支持。

這是個很複雜的情況,不能簡單的水利就是好能概括的。

不修淮河,經常受災,便有蠲免。蠲免的主要受益者……如今是按畝徵稅,人頭稅廢掉了,那蠲免的主要受益者當然也是土地所有者。

但反過來說,修了淮河水利,土地好了,自己收的租子也多了。

然而再反過來說,水災變水利,九等田成二等水澆田了,這稅也上來了,朝廷肯定是要派人來清查田畝的。一清查田畝,很多躲開的稅收就又找上來了。

總之,有好有壞。

但對修淮河這個任務,他們也知道輕重,既是承包了,那就得幹完。幹不完是要出大事的。這和關乎社稷無關,主要是劉鈺之前說了,他只要河段,別的可以商量,河段不能完工,西域種麥子、南洋砍甘蔗,二選一。

而這,也就引出了這場貪腐剋扣大案的基本邏輯:朝廷發的是米,百姓吃米和吃苞米麪,對幹活來說並無區別。

吃苞谷面、雜和麪也死不了,也能幹活,也能吃飽,也能完工。

正如皇帝叮囑劉鈺的邏輯:冬天的活幹完,是第一優先級一樣。

士紳也是一樣的邏輯。

只要把活幹完,剩下的事就都好說。

鄉紳官僚見錢,如蠅見血。剝皮萱草都不怕,知道要先把活幹完在這前提下搞錢,亦算是巨大的覺悟了。

李鄉紳趕到這一片的望族、鄉紳領袖王監生家裡的時候,和他們一起承包的鄉紳都已經趕過來了。

正如大明土木堡引發了納捐事類似的道理,大順有幾個地方的監生之類是最多的。

一是蘇北、二是西京。

稅收體制和財政制度在這擺着,無能低效。地方鬧災,或者邊境打仗,就需要動員當地士紳的力量。

而動員不能紅口白牙,得給好處。大順唯一能給的好處,就是學歷。

包括大順能絕地反擊復天下,靠的也不是“保天下”的口號,而是通過保天下的口號,使得之前的均田政策,被合理地被取消了。

否則固然甲申年大順入京的時候,南方奴隸興呼乾坤倒轉,我輩何以常爲奴;一片石之後,士紳可也看到了乾坤顛倒,我輩何以被追繳助餉分田。

王監生的監生,就是蘇北大災時候,捐錢捐物捐出來的。

鄉紳出錢,朝廷給學歷,給一張“統治階級入門券”。

不過自從上次活埋事件後,蘇北的鄉紳們老實了一段時間,至少沒再怎麼幹類似誣陷別人要造反直接活埋三十幾個這樣的事。

也算是蘇北鄉紳,給了朝廷一個巨大的面子。

只是這一次不是類似於活埋百姓這樣的大事,而是藉着朝廷漏洞賺點錢的小事,王監生的心思也早活絡起來。

等着李鄉紳一到,這一片一起承包河段的鄉紳就算是到齊了。

王監生也知道衆人來是什麼意思,他便先起了個調子。

“諸位,此番朝廷信賴我等,又要修繕淮河,此事對我等也多有利。畢竟水潮之苦,諸位和我一樣,都飽受其害。”

“淮河肯定是要修的,幹活的百姓,也得讓他們吃飽。這沒的說。”

衆人都點頭,連連稱是。

王監生又道:“只是,話又說出來,興國公不比你我,鐘鳴鼎食之家,也不知貧民百姓事。若問問百姓,是願意一天吃二斤白麪,還是願意吃四斤高粱,他們多半也選四斤高粱。”

“現在,朝廷也好、民間也罷,都講究個‘不談虛妄命理心性’,要專辦‘實務’。”

“咱們這一次承包河段,也該本着這等想法。何謂‘實務’?便是要讓幹活的百姓吃飽,方爲最大的實務。”

“之前救災,就有人說,不若將朝廷發的漕米,換作粗糧,這樣災民才吃得飽。”

“若真真辦實務的大人,便稱讚爲善舉。”

“可也有些空談道理的、頑固不化、不知變通之輩,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爲若開此口,必引貪腐。”

“可結果如何呢?同樣的災,假使同樣的二十萬石米,辦實務的,災民吃得飽、餓斃者少;那些頑固空談者,卻使饑民骨瘦嶙峋。”

這樣說,衆人心裡都喜,如何不明白王監生的意思?

至於說救災,用大米換粗糧,這是貪腐的一貫邏輯。

邏輯,是絕對沒問題的:

朝廷無能,財政制度全面倒退,朝廷手裡沒資源,能調動的國家糧食儲備,只有漕米。所以朝廷只能發漕米、發白銀。

理論上,大米換粗糧,饑民要的是飽不是好,這邏輯是一點沒問題的。

但,現實是現實、邏輯是邏輯。

現實就是,誰來保證所有的米,都換了足額的粗糧?

現實就是,一放就亂,只要開了個小口,蛀蟲就能毀掉整個大堤。

如果朝廷能夠保證每一粒大米都能換成粗糧,有這個統治能力,那還脫褲子放屁運大米幹啥?直接花錢買粗糧運過來不就得了。

因爲沒能力,所以纔不得不用最死板的制度。

現在劉鈺直接把這個死板的制度拆了,留了一個天大的漏洞,自然就有人往裡面鑽。

王監生當然不會說自己要貪腐剋扣,而是給他們承包的這一段的賺錢辦法,指明瞭道路。

劉鈺留的道路太多,針對不同的膽量、不同的貪心。而王監生指明的道路,就是細糧換粗糧,套取細糧粗糧的價格差。

而要這麼幹,王監生隨後又指明瞭現實的操作問題。

承包的河段,要先挖兩頭、從兩頭往裡挖。

這樣,就能保證自己這邊的人,和隔壁的人不通氣。免得真遇到死心眼的,真保額保量的給挖河的百姓細糧,容易露餡。

(本章完)

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349章 死國矣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1117章 傳承第929章 覺醒(一)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422章 突入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251章 壓力第420章 奇襲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1393章 泡沫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368章 我是誰第850章 誤解第1453章 “帝”(五)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285章 黃淮患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026章 割裂(四)第1165章 備戰(四)第64章 笑與悲第497章 急躁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5章 落後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328章 問罪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931章 覺醒(三)第1231章 開戰(十)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794章 憧憬(下)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239章 教改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050章 坐莊(中)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
第453章 最沉重的鎖鏈第364章 朝貢算不算侵犯壟斷權第1480章 臨別告誡(六)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185章 提前交兵權第955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一)第349章 死國矣第313章 亂力怪神第225章 暫設的機構第618章 十月的聖彼得堡第454章 半殖民地第94章 八股策論實學和沒錢第1011章 錯亂的美第1117章 傳承第929章 覺醒(一)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257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三)第1420章 事已畢(上)第832章 中荷友誼(上)第260章 委婉拒絕第983章 決勝千里之外(六)第1334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五)第422章 突入第1377章 凡爾賽和約(四)第956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二)第1094章 工業革命(七)第251章 壓力第420章 奇襲第1426章 必死之局(中)第606章 懷念過去(下)第1500章 終章 九三年(十八)第431章 主戰者皆國賊也第493章 盜火 護火第1393章 泡沫第108章 斷章取義第368章 我是誰第850章 誤解第1453章 “帝”(五)第791章 新矛盾(上)第1073章 惡龍殘影(八)第1266章 攻防心理(一)第738章 白手起家第515章 南進之前定北疆(上)第416章 和談無膽 戰勝無望第1401章 遷徙路(四)第392章 最適合的俄國模式第285章 黃淮患第639章 製造英俄矛盾第1145章 最後的佈置(六)第845章 拆房頂和開窗戶(七)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62章 非是養死士第1026章 割裂(四)第1165章 備戰(四)第64章 笑與悲第497章 急躁第629章 西進南下,互爲信任第383章 兩全其美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1442章 歪經已成(上)第5章 落後第502章 棄用朱子學的危機第893章 落入圈套的英國(四)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468章 最後的鬧劇(十五)第588章 另一條腿第758章 表演戰(八)第1261章 下西洋後的下西洋(七)第1342章 拼命是錯的 掙錢是對的(二)第746章 巴達維亞新政(七)第298章 道德綁架第944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中)第328章 問罪第667章 分贓大會(四)第1104章 工業革命(十七)第1182章 剃鬚 易服第512章 使民之力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692章 從零到一的貶值第931章 覺醒(三)第1231章 開戰(十)第1118章 消亡在即第1035章 修補者的絕望(下)第766章 荷蘭災難年(六)第376章 最後一次外交(上)第1433章 鴆酒 解藥(下)第1142章 最後的佈置(三)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1074章 惡龍殘影(九)第794章 憧憬(下)第1443章 歪經已成(中)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314章 逼着商人賺錢(中)第356章 畫蛇添足第239章 教改第528章 傳統藝能第1050章 坐莊(中)第985章 決勝千里之外(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