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

第803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中)

皇帝考教,似如殿試,這些人自是早有準備。

若以富國、強軍、拓展民族生存空間之類的角度去看,這些人的回答相當靠譜。至少,在貿易、經濟、海軍、南洋、拓張、殖民等問題上,比朝中的大部分大臣要靠譜的多。

但皇帝聽後,心裡很難說清楚是什麼滋味。

聽着這些人張口閉口便是什麼“壟斷”、“貿易”、“商品”、“同化”、“統治”、“勞動與財富”、“分工”之類的詞彙,皇帝面上雖頻頻點頭,不時誇獎幾句,可內心終究是有些警惕的。

這些人說的這些東西,只有這些人懂。

這些人之間,也有矛盾,在同一件事也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他們爭辯所用的詞彙、爭論所用的思辨方式,卻是一致的。

皇帝並不知道後世的事。

但若以後世的例子,可以說,他們內部的爭論和異議、以及爭辯所用之詞彙、理念,有點類似於俄國的民粹派和布黨:都用階級、鬥爭、資本、社會這樣的詞彙;最終目的聽起來也是一致的。

其實他們的思想差別很大,問題就在於,他們用的詞彙、理念、最終理想,在外人聽起來,卻根本分不出區別。

皇帝從不擔心劉鈺這一個人,因爲劉鈺的行事風格也好、大順的集權結構也罷,劉鈺自己是翻不起什麼風浪的。

可是今天詢問這些人對南洋、貿易、富國、強兵的看法,這些人所用的詞彙、思辨方式,卻讓皇帝產生了一種說不出的擔心。

順承明制,靠的是良家子做刀把子、勳貴掌軍,來達成與文官的一種平衡。

同時,因爲明末西學進入,使得大順可以開辦武德宮,以一種完全不同於儒學文官的教育系統,培養一支能夠和儒學系文官格格不入、互相仇視、爭奪官缺的基本盤力量。

但是,用新順開國、建立制度的太宗皇帝的說法,“武德宮如果不考泰西幾何天文地理之類的學問,便是去背祖率、看誰背的小數點後位數多,其實也一樣。只是選出一羣聰明人做官,用來平衡罷了”。

三舍法武德宮、良家子、開國勳貴等,這一支平衡儒學文官的力量,是沒有“道”的。

他們沒有什麼官方指定的信仰、信念、主義,或者說,他們的“道”,仍舊是儒學那一套東西。

或者說,根本沒有。

當王莽新政失敗之後,儒家最後一次在現實構建地上天國的理想也基本破滅了,如今便是科舉出身的,問他有道嗎?只怕也沒有,哪有真的準備踐行三代之治、真的實踐復歸井田的?

既然都沒有道。

也既然太宗皇帝認爲,哪怕是比背圓周率小數點後的位數、或者比看誰畫屎畫的傳神,選出來的人和科舉選出來的,在做官能力上區別不大——熟讀經書科舉高中的人,到底是因爲他們本身足夠聰明才智能夠理政、還是因爲他們學了經書才能理政,這一點太宗皇帝傾向於前者,並認爲聰明人都去學書經所以科舉選出的一定是最聰明的幾個,但要是去學幾何算數天文地理諸子百家,考試取名次基本上還是他們——那麼,說白了,武德宮良家子這一套系統,就是爲了制衡而存在的。

這是明擺着的事,大順朝中上下全都清楚,禿頭上的蝨子。

至於爲什麼非要用所謂的“泰西學問”,而不用天朝自己的諸子百家?

原因也很簡單。

因爲敢用諸子百家爲與儒學抗衡的道統,大順這江山就坐不住。

諸子百家,是有道的。

故而用泰西學問,其實對應的,是儒家六藝,因爲幾何之類的泰西學問,只有術而無有道。

禮、樂、射、御、書、數。

科舉選拔,考的是六藝之三:禮、樂、書。

武德宮選拔,無非考的是六藝餘三:數、射、御。

這麼聽起來,就好聽的多,大順依舊是尊重儒家道統的,與“保天下”三字是吻合的。

武德宮考的策論、歷史、地理、算數這些,也只能算是所謂“儒學的一個分支”。

總歸,道統依舊是儒家道統,至少面上過得去。

這樣,一分爲二,形成一支皇室朝廷的基本盤,用來對抗儒學文官體系,達成一種類似於土木堡之前的平衡狀態。

這是沒什麼問題的。

皇帝居中,故意挑唆武德宮出身與科舉殿試出身之間的衝突,基本上不太喜歡武德宮出身德和科舉出身的之間的聯姻、官員比例基本上也都保持在一個潛規則內大家都認可的數量。

必要的時候,皇帝可以用文官,打壓武德宮體系的;或者以武德宮體系的,打壓儒學文官體系的。

這是大順復“出將入相之漢唐風氣”的基礎。

然而,現在皇帝考教的這些人,說出來的這些東西——雖然皇帝也覺得很有道理——讓皇帝嗅到一種權力或者說政治上的危機。

武德宮之前是隻學術、不學道的。

現在跪在身前的這些人,到底算不算學了一種新的“道”?

動輒談貿易、勞動量、財富、貨幣、分工……儒家六藝裡,怎麼也說不出這些東西吧?

禮、樂、射、御、書、數,這些東西應該算在哪一個裡面?

當然這不過是爲了面上過得去的政治爭取,不歸納於內,也能找到別的理由。

問題是,這些人回答的東西、考慮問題的思路、思辨的方式,不管是好科舉出身的、還是武德宮出身的,都格格不入。

就以皇帝詢問的“爪哇該如何治理”一事來說。

西爪哇,要不要土改、分田於小民?

其實,不管是此時在這裡跪着的,還是那些沒在這裡的科舉或者武德宮或者勳貴出身的人,有才能的給出的答案肯定是一致的:要改。

答案是一致的。

但是,出發點,或者說“爲什麼要改”的理由,卻完全是不一樣的。

這就和劉鈺認爲的“漢明得國之正”,與大順或者大明官方意識裡的“漢明得國之正”,結論是一致的,理由卻完全不一樣的情況,基本類似。

一個是底層的反抗是得國之正;另一個是沒當過蒙元一天的官沒拿過蒙元皇帝的俸祿是得國之正。

答案一致。

思路可謂千差萬別。

於西爪哇土改問題,也是如此。

科舉或者武德宮出身的人,回答的理由,基本上可以分爲幾類。

仁政,這是口號。

實則,分田於小農,此抑兼併政策之延續。

抑制豪強。

方便流官。

革除當地的“土司”勢力。

編戶齊民,便於統治。

瓦解當地“土司”和“豪強”的勢力,使得朝廷可以對西爪哇進行控制。

而此時跪在皇帝面前的這些人,給出的理由,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他們認爲,西爪哇要土改的理由,這些人幾乎都差不多,而且前面的卻截然不同。

他們給出的理由是:土改之後,使得西爪哇的農民耕種土地,使得他們的收益歸於自己,提升勞作的積極性。而他們種植水稻、棉花、咖啡、靛草等,又正是大順所必須的。

大順的鐵器、布匹、木器、農具等,可以換取他們種植的稻米、棉花、咖啡、靛草。

相當於,以極低的價格,收走了西爪哇農民的收穫。

咖啡等,可以賣到歐洲換金銀貨幣。

稻米,可以穩定江南的米價;棉花,可以讓江南紡織成布,再換取更多的南洋棉花靛草。

如此一來,既可以展示與荷蘭的“強迫種植制”完全不同的仁政,又可以極大地促進大順的工商業發展,爲江南工商業提供足夠的原材料的同時,還可以打開一個南洋的市場。

他們認爲,西爪哇的土改,將會提升西爪哇農夫買東西的潛力。他們買的布越多,大順賺的錢越多,賺到的稻米棉花靛草等原材料就越多。

如此一來,一則,使得工商業興盛,緩解大順因爲人頭稅取消之後的兼併之風下,大量破產農民的求活問題,可以去城市做工嘛,生產的東西再賣給南洋;二來,也可以加深對南洋的控制,使得南洋離開了大順,毛也造不出來。

而這,也造就了皇帝嘴上對這些人連連誇獎、內心卻考慮權衡着權力與政治繼而產生了擔憂。

武德宮與科舉,那是白馬、黑馬。

大順擔心,全他娘都是黑馬,一片漆黑,以致出現前朝之禍,儒林在基層徹底壯大。

所以弄出一堆白馬:別以爲就你們黑馬能拉車,逼急眼了,老子用白馬拉車。

不過,這也只是嚇唬嚇唬你們。

威懾性的力量,只有在動用之前,纔有威懾力。一旦用了,就卵用沒有了。

你們好好的,看上去朕可能會全用白馬拉車,而且白馬的數量也夠,但是你們且放心,你們別做的太過分,朕也不會全用:大順還是保天下之道統的嘛。

雖然降衍聖公爲奉祀侯,但也沒一擼到底弄成平民不是?

雖然整天嘴上嚇唬你們,要用武德宮出身的來執行皇帝的意志,但也是嚇唬嚇唬你們,你們同意朕的妥協意見,坐地起價、就地還錢,大家還可以商量嘛。

可現在,眼前這些人,與武德宮、科舉之間的關係,可不是說白馬、黑馬,現在又多了種黃馬。

而是,這是一羣有犄角、偶蹄的、反芻的黃牛。

非說他們都是四個蹄子,都有尾巴,都有耳朵,都倆眼睛,然後說他們和不反芻、奇蹄的、沒犄角的白馬、黑馬沒啥區別,就是一羣黃馬……

似乎有道理,卻又似乎說不過去。

最起碼,此時的皇帝,覺得不太對。

(本章完)

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270章 先驅者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60章 思維差異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45章 冰牆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81章 監獄船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30章 立信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167章 論跡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734章 咱們(上)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793章 憧憬(上)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548章 配合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470章 試錯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209章 變臉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704章 海戰(二)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1081章 爭功(六)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703章 海戰(一)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82章 賣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46章 哈士奇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
第1413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四)第270章 先驅者第823章 大事成矣(十)第772章 被盟友坑的法蘭西(上)第1007章 皇權的超然第1331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二)第37章 大膽的想法第594章 生活的希望第721章 因爲沒本事第1307章 死與復仇(二八)第60章 思維差異第119章 昂貴的馬屁第1010章 另一種表達第1491章 終章 九三年(九)第45章 冰牆第1380章 凡爾賽和約(七)第120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923章 無妄之災第1238章 三戰定印度(五)第1350章 三角貿易(下)第1293章 死與復仇(十四)第181章 監獄船第831章 海牙慘案(八)第30章 立信第1495章 終章 九三年(十三)第889章 東學西漸的詭異產物(下)第167章 論跡第696章 不管而管 不治而治(中)第319章 真正的力量第1220章 大忠臣(中)第380章 內外有別第734章 咱們(上)第1512章 終章 九三年(三十)第267章 皇帝的保守第1213章 統一市場與地方利益(下)第945章 南洋印度貿易區(下)第223章 裁撤與移民第730章 你死我活第1120章 鄉約村社(一)第793章 憧憬(上)第881章 區別對待(下)第1423章 言方興(上)第1040章 大獲成功(五)第1095章 工業革命(八)第548章 配合第671章 伐韓?伐蜀?(中)第490章 回威海的第一件事第387章 意外之請第299章 國小而不處卑第470章 試錯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1412章 黃河問題的最後一步(三)第568章 英國是講法律的第209章 變臉第465章 重利輕義第486章 借勢做正統第556章 一戰前夜 命運的交匯(二)第1146章 多歧路,今安在(一)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1014章 表彰大會第595章 缺錢的世界第一大公司第522章 證明自己的忠誠第602章 帝國末期都這樣第1235章 三戰定印度(二)第1140章 最後的佈置(一)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107章 負荊請罪下死套第1106章 工業革命(十九)第309章 無夷可徵的徵夷大將軍第704章 海戰(二)第1373章 裡病外治(九)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1330章 恐嚇出來的費城會議(一)第948章 歐洲貿易區(中)第81章 麻桿打狼兩頭怕第1081章 爭功(六)第196章 呆若木雞第963章 王朝的最後一次成功改革(九)第703章 海戰(一)第360章 敵在本能寺第82章 賣第1155章 多歧路,今安在(十)第182章 隨時準備着第802章 理性君主 政治動物(上)第829章 海牙慘案(六)第79章 以朝鮮爲跳板第46章 哈士奇第539章 帶緊箍咒的好漢(上)第518章 城裡城外(中)第1362章 國富論(五)第1474章 最後的鬧劇(廿一)第905章 羅馬和迦太基第589章 面子裡子第241章 泰興十六年的變化(上)第158章 無解的貿易逆差第1112章 上國心態(六)第1204章 太子難當(上)第1059章 堂下何人狀告本官(三)第761章 荷蘭災難年(一)第1475章 臨別告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