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人心所向 遼東紅玉

這個山坡與洛陽那個皇莊很相似,連綿的小山坡,山坡下還有一個小水壩,水壩後面是一個小型的水庫,庫灘邊連綿着有幾百畝平地,於是將洛陽皇莊的那一套照搬過來。

山上種了許多川柑,種着一些草,益州氣候宜人,這些草長得也好。山下有棉花,還有一些高梁,養了很多豬鴨,水庫的淺水灘上種着一些水生作物。李威還看到了幾十畝水稻,徑直走過去,看着一排排整齊的行距與株距,問道:“益州什麼時候開始種植這種莊稼的。”

“殿下,是稻米,益州種了很多年,那一年臣不知,產量一直不高,直到這種插秧開始後,聽說南方居然有畝產兩石的,陛下在全國普及這種‘立養’時,臣也試種了一些。”

兩石的產量還是不高的,可稻米的價格卻比粟米實價高上數倍。李威點了一下頭,說道:“其實還是選種,急不得,長久選下去,種子會越來越好……糧食乃國家根本,百年大計,千年大計。”

江南只有兩石,益州產量會更低。但這個產量,李威肯定不會滿意的,一畝田兩百來斤稻穀,放在後世,十幾億中國人準得餓死了。這還是插秧法的產量,可以想像原來往田裡一撒的結果。其實產量沒有出來,能看到,稻花開始有了,稻株長定型了,真的很不入眼。估計種子是關健因素,即使沒有化肥農藥的啥,也不求一千公斤五百公斤,一畝來個五六百斤,應當不難。西南是溫飽問題,整個唐朝依然是溫飽問題,主要就是糧食的產量,一畝地產量不及兩石能撥到四石,那將是驚人的數字的。而四石並不難……

種子有一個適宜進化的過程,時間會很慢,但自己要選種,選出最好的種子,一年一選,就能成良種。

“是,”益州官員齊聲答道。

糧食的事,就是從太子開的頭。去年益州也有試驗田,效果似乎不錯,今年推廣了許多,增產已經成了必然。說起來,還與這個太子有着很大的關係。仁太子嘛,都說這個太子乃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且說西南……益州刺史湊了過來,好奇地問道:“殿下,臣在益州聽聞了西南大會盟會,有朱雀現身。”

“咦,你如何得知?”這件裝神弄鬼的事,只在西南搗鼓了一下,不能當真的。

“有一些客商聽說姚州平定,去了姚州,回來後傳得紛紛揚揚,所以臣聽聞了一些。不知此事是不是當真?”

“孤不知,”李威沒好氣地答道。不能說,這是我裝神弄鬼搞出來的,這一說,西南各部族酋長怎麼去想?立即起了反作用。但也不能說是真的。益州刺史莫明其妙。

李威立即轉移話題,來到棉田,已經有棉桃掛在棉枝上,問道:“益州也有人種棉花。”

“是啊,還是臣向聖上討要的。看能不能在益州也能種一種。如果能種,到天氣寒了,不求做布,塞進布里,做一些被子,會使百姓不會挨凍。”

“你倒是一個好官。”

“這是臣的本份,民以衣食爲天……”

“做得不錯,”李威又誇獎了一句,上行下效,應當來說,父母親對百姓不惡,下面官員有貪墨,有灰色產業,有不公正,但總體來說,做得不明顯。不算太惡。不止是益州這一處,經過許多州府,大多數皆是如此。

又來到豬舍前,是李威自己來的,味道很難聞,看了看這些豬,李威又說道:“這個也好,百姓一年能吃上幾頓肉,也是善事。”

“是,”看到李威連鼻子都不捂一下,所有官員都敬重起來。不管怎麼說,在心中對李威評價甚高,只有這樣的仁太子,纔會不辭辛苦,親自前往南荒不毛之地,纔會愛民。

經歷不一樣,想法不一樣,換作原來的太子,絕對不會站在這裡。然而不是爲了顧忌,讓李威捲起褲腳,親自動手餵豬,也不會嫌骯髒。到成年進城後,一直是這樣生活。性格如此,也不會忘本。

益州刺史又小心翼翼地說道:“已經有了雞生蛋了,臣分給了一些孤寡老人。”

“應是這樣……”

狄仁傑與朱敬則對視一眼,然後會意地點了一下頭。

看了看,開始進城,城門口無數的百姓夾道相迎。唐朝重武輕文,一個“文皇帝”未必受歡迎,所以李治一旦病死,想象李世民那樣,萬族來吊,捶胸頓足口呼天可汗,不大可能了。

前線的戰事結束沒有多久,消息也不發達,但因是太子親征,傳得快,傳得又……頗讓人啼笑皆非的說法。是三戰,但說得天花亂墜,神奇無比。李威一箭是射斃了一名吐蕃騎兵,碰了大運氣的。民間說法是吐蕃一員大將,勇猛無比,眼看要率領大軍殺入唐朝軍營,唐軍岌岌可危,太子大叫不妙,拿過來一張八石大弓,一箭射斃。看到大將死了,吐蕃人這才軍心沮氣。

事實不用八石弓,四石弓李威都拉不滿的。

也不止三戰,只能說是兩戰,長草嶺那一戰不算,只有兩千烏合之衆,是一枚讓沒祿氏取信唐軍的棋子,虯龍渡與姚州之戰,纔是真正的戰役。隨後薛仁貴與黑齒常之、樑積壽平定各部時,也有一些小的戰鬥,皆不能算。

但是百姓喜歡。

又有朱雀現身,而且太子又是仁愛,對百姓十分關懷,所以老天降下江東犁,但現在不叫江東犁,官方的說法叫籍田耒,民間的說法叫太子耒。因此聽聞太子歸來,萬人空巷,兩邊道路擠得黑壓壓的,然後一起看着李威騎在馬上,神情溫和,時不時對那些衣衫襤褸的百姓投以幾縷同情的眼神,一個個更加敬服。忽然不知是誰帶的頭,傳出一聲:“太子萬歲。”隨着數萬百姓齊聲高呼。

李威落荒而逃,心裡說道,各位,別喊,本來是好事,平定了西南,這是皇室的臉面,父親應當會開心。畢竟代表着的是李家,這一喊,能喊成壞事。

狄仁傑眼睛卻在轉着,直到這時候,太子才真正民心所向了。儘管皇上會不大高興,可民心向到一定地步,同樣是力量。這中間輕重,如何取捨……就在計算。

也不大好計算的。

進了城,益州刺史又說道:“殿下,今年朝廷風調雨順,不但殿下在西南大捷,高麗也有一場小捷。”

“說說,”李威道。不過心中卻在思付,高麗同樣很難纏,怎麼年年在打仗。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自己在領兵,才知道戰爭的可怕,不但會死人同樣浪費了多少財力。

益州刺史將在邸報上看的消息,複述了一遍。過了春天,高麗開始又有叛亂,朝廷的大將燕山道總管李謹行,率領軍隊越過鴨淥江繳滅叛民。在瓠蘆河,也就是從白頭山發源到漢江的一條支流,大破高麗叛衆,俘獲數千人,餘者逃往新羅。

李威皺了一下眉頭。李謹行他是知道的,靺鞨人一個大部族酋長突地稽的兒子,勇力過人,是朝廷在北陲的一員重將。只是在想高麗,高麗西晉時還屬於中國的領土,後來五胡亂華之後,中國失控,開始獨立,漸漸壯大,一直蠶食到遼東。到了唐初,因爲中國再度大亂,一度蠶食到了遼河,包括後來的長春瀋陽全被侵吞進去。後來朝廷將高麗平叛,這些地區全部收回來。鴨淥江以西現在也沒有多少漢人,但算是安份,只是以東,一直沒有平靜,每年都有叛亂的事發生。又有新羅支持,其實朝廷態度一直讓他不大明白。要麼索性丟掉不管。就象他在西南,實際上可以控制更多的地區前來臣服的,李威面對開疆柘土巨大的誘惑之下,依然放棄。

不是不想,還沒有到時候。不是佔有,佔過後,得守,守得值與不值。

這是一種做法,還有一種做法,花一些人力物力,索性滅掉新羅。這一帶百姓嚴格來說,也有不少是炎黃子孫。當然,李威不會將他們當作同胞來看的,即使還有一些血緣關係,也是一羣忘宗負祖的人。可不得不佩服他們的韌性。有新羅存在,又在暗中支援,就不能平安。

朝廷又默許新羅存在,又不願意放棄鴨淥江以東的領土,於是年年打。

甚至李威都懷疑這是不是新羅人的一種戰術,打得煩了,朝廷沒有興趣,最後只好放棄。一旦放棄,正好讓新羅侵吞壯大。

當然,這是一場小的戰役,至少與這一次朝廷在西南大捷不能相比的。之所以讓益州刺史說出來,是隨後發生的一件事。李謹行出兵,高麗人便想出一條毒計,勾引靺鞨人一萬多士兵攻打李謹行在高麗的重要根據地伐奴城。皆是靺鞨人,但靺鞨人與南詔一樣,不是一個部族,有的忠於唐朝,有的對唐朝有敵意的,有的時忠時叛,十分複雜。

一旦伐奴城失守,李謹行就被靺鞨人切斷後路了。但這時候出來一件壯舉,城中只有不到一千的守軍,還有一個人,李謹行的妻子劉氏,面對十幾倍的敵人,不慌不忙,率領手下將士堅守城池,多次擊退敵人的攻打,看到久勞無功,又被擊斃了多名將士,虜退。只是一個女子,飛報到了朝廷後,朝廷下旨嘉其功,封爲燕國夫人。因爲戰事發生不久,這個邸報也纔到益州。

李威與裴行儉對視了一眼。雖然是虛封,可女子的封賞與男子封賞一樣,以國爲封,只有重要的外戚或者宗室,比如武則天的母親榮國夫人,賀蘭敏之的妹妹魏國夫人,即使象劉仁軌等這些重臣,都想都不敢想的。

不容易。

可賞賜過重。

但父親是皇帝老子,那怕封十個國夫人,自己也不敢有異議的。

一路跋涉而來,有些累了,在益州休息了一下。到了晚上,姚元崇走了進來。這一行他也算是立功的,在姚州一戰中曾經射斃三名叛兵。當然,只是掌書記,立的功勞很小,也沒有指望這個功名,還想着科考。通過正途入仕。

李威拍了拍胡牀道:“坐。”

“殿下,不用,臣是來稟報一件事,有兩人要求見。”說着姚元崇臉上露出古怪的神情。

第212章 渡(中)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243章 祥瑞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154章 問鼎(六)第175章 合(三)第463章 到春時欲睡(一)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265章 兒戲第158章 啓航(四)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441章 還轉盼第160章 啓航(六)第64章 廢賀蘭 救公主第28章 輕翻柳陌(一)第145章 定(七)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56章 莫愁樂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238章 滅口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141章 定(三)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49章 攤牌(一)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381章 氣開山崴(一)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66章 圖窮(上)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110章 會殺人第129章 春雷(一)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240章 立志第156章 啓航(二)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133章 絕色童姝毒餅皇后(上)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9章 她是誰?第167章 探(五)第55章 進宮(下)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83章 曙光(下)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254章 陳事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61章 和親(上)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138章 春雷(十)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
第212章 渡(中)第329章 杜鵑枝上殘月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122章 東都黃昏(一)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23章 小孩子打架 鬼市裡傳聞(下)第173章 諸事不宜 狩獵無味第167章 朱威小辨 成人事儀第243章 祥瑞第104章 母親的懷抱(二)第154章 問鼎(六)第175章 合(三)第463章 到春時欲睡(一)第297章 算蛟龍(二)第200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下)第53章 黑山之戰(下)第452章 肯把菱花撲碎(三)第79章 君子之戰(下)第59章 封禪的笑話(下)第68章 三國鼎立 何去何從第118章 兇相初現 以毒攻毒第477章 天上人間夢裡(一)第199章 明處暗處 李逵李鬼(中)第324章 去去龍沙第350章 非川悽草(七)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451章 肯把菱花撲碎(二)第265章 兒戲第158章 啓航(四)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441章 還轉盼第160章 啓航(六)第64章 廢賀蘭 救公主第28章 輕翻柳陌(一)第145章 定(七)第375章 勇臨寒磧(二)第21章 馴馬三策 聖聽遠達(下)第56章 莫愁樂第97章 火燒大江(下)第238章 滅口第80章 王八之氣(上)第209章 揚威西南的第一戰(下)第370章 龍出海(二)第141章 定(三)第37章 東園岑寂(二)第338章 蕃胡菸灰(二)第49章 攤牌(一)第180章 韋族家教 春圖育女第57章 封禪的耳光(上)第344章 非川悽草(二)第186章 沛王同志 二女道士第15章 怪叔叔 小蘿莉第187章 對症下藥 君子以諷第8章 春歸如過翼(二)第373章 香車血斾(三)第381章 氣開山崴(一)第460章 三千樂指(二)第315章 方來還有英傑(三)第317章 堪笑一葉飄零(一)第66章 圖窮(上)第32章 但蜂媒蝶使(二)第454章 腸斷竹馬兒童(二)第127章 東都黃昏(六)第420章 約綵鸞歸去(一)第110章 會殺人第129章 春雷(一)第421章 約綵鸞歸去(二)第85章 老婦漁家 欲上嵩山(上)第24章 亂點桃蹊(一)第418章 習習香塵蓮步底(五)第400章 紅妝春騎(一)第240章 立志第156章 啓航(二)第403章 竿旗過市(二)第447章 月浸葡萄十里第133章 絕色童姝毒餅皇后(上)第22章 釵鈿墮處遺香澤(二)第9章 她是誰?第167章 探(五)第55章 進宮(下)第254章 尚飯心不老(一)第83章 曙光(下)第386章 曰今朝流年(三)第254章 陳事第293章 只愁風雨無憑準第424章 未怕金吾呵醉(二)第36章 手談說德 絕聯無解第61章 和親(上)第466章 又說向燈前擁髻(一)第124章 羣臣上奏 朝殿對答第147章 兩聖震怒 對鸝迴歸第175章 試藥侍婢 舊燕不識(上)第93章 大風不利 妾身等你第361章 射日墜(三)第138章 春雷(十)第188章 大朱發威 炮打李治第144章 入甕之君 暴刑長安第101章 旱魅勝火 竹紙喜人(一)第2章 冰山一角 越知越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