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教在帝都的平民層的發展非常迅猛,幾乎每天信徒的數量都在成倍增加。而這一切,似乎都和一個叫做奧格的青年有關。在信徒中都流傳着奧格就是“神選之主”,他會帶領着世間的罪人們一起創造主在凡間的神國。
此奧格,就是金獅帝國的大皇子殿下。自從見證了神蹟後,奧格成爲了贖罪教的“主所寵愛的凡人”,他也積極利用這個身份,在新羅馬各地參與佈道和宣講,甚至偶爾也會有一點點的神蹟展現。每當民衆用一種敬畏地、崇敬地眼神看着他時,奧格心中充滿了滿足感。而同時,他會更渴望那個壓在他之上的男人的寶座。
隨着奧格的參與,贖罪教在新羅馬民衆中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短短2個月時間,比利就發展了十多萬的信徒,他超額完成了教主佈置給他的任務。不過,比利對此並不滿足,他覺得,一名皇子所擁有的能量不僅僅是增加平民信徒,應該有更高層次的信衆。於是,比利向大皇子建議,他在民間的威望已經有了,接下來,是否該朝貴族階層蔓延呢?
比利的建議顯然和奧格自己的打算很匹配。於是,奧格開始將比利邀請到自己家舉行的各種貴族舞會中。由於有了大皇子做背書,貴族們對贖罪教沒有特別的排斥。當然,地位稍高的貴族依舊對比利不加以顏色,他們把他看作是依附在大皇子身邊的一個有才華的門客。但是,那些小貴族或者一些貴族子弟卻被比利展示的博學睿智所折服,這使他成爲了了不少小貴族和貴族子弟的人生的導師。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人往往不自覺地成爲了贖罪教的新信徒。比利的計劃再一次成功。他就像是一隻碩大的蜘蛛,圍繞大皇子的身邊在新羅馬編制着一張大大的網。
再一次完成每月一度的情報彙報後,巴頓像往常一樣和皇帝告辭。可皇帝卻叫住了他。
“巴頓,我想了解下奧格的近況。之前聽你說,他現在參加了不少民間的社會活動?”魯道夫問他的情報署長道。
“是的,陛下。據臣所知,大皇子殿下現在比較熱衷於民間活動。他還主動爲那些平民做了不少事情,得到了一些好評。”巴頓將自己知道的告訴了皇帝。
“那很好,奧格看來的確改變了。”魯道夫欣慰地說。“如果一個國王能得到人民的愛戴,他就是一個好國王。”
“陛下就是這樣的好國王!”巴頓先讚美了一句,然後有些猶豫地說:“不過……”他沒有說下去,而是停了下來。
“你直說吧,不過什麼?我不會介意的。”魯道夫知道大臣的顧慮,於是直接吩咐道。
“臣也發現,大皇子殿下最近和一個民間的教派接觸比較密切。帝國是不承認那些宗教組織存在的。臣不知殿下這麼做是否會有礙皇室形象?”巴頓聽了皇帝的話,還是將自己心頭的一個擔憂說了出來。
“教派?什麼樣的教派?”皇帝好奇問。
“是一個在平民中有一定市場的新宗教組織,好像叫什麼‘贖罪教’。它對平民說人是生來有罪的,爲人就是要贖罪。要以謙遜的心去對待其他人,要默默承受加在他們身上的苦難,因爲這是贖罪的一種形式。”巴頓解釋道。
“聽起來對我們的管理很有利呀?如果百姓們都能接受這種說法,帝國就不會有這麼多逆賊了。既然這樣……”皇帝想了想說,“就讓奧格繼續和這個教派一起吧!”
“臣明白了。”巴頓點頭表示瞭解。
“好了,我想是時候調整奧格的位置了。”魯道夫好似在和自己說,又像是在告訴巴頓這個結果。情報署長明智的低着頭沒有開口。
奧格被從教育部調走了。皇帝給他的新角色是皇室禁衛軍長官,負責統領新羅馬的禁衛軍團。對於這一任命,帝都的權貴們明面上沒有發出任何異議,但是在私底下的小圈子中,權貴們卻對此決定有着兩種不同的看法。
觀點一是認爲大皇子經過了皇帝的考驗,所以被皇帝再次重用。而之前皇帝會剪除大皇子身邊的人,是因爲這些人都是弄臣,他們帶壞了大皇子。現在弄臣沒有了,大皇子也經過了考驗,接下來就可以大展拳腳了。這時候是最佳的投靠大皇子的時機。
觀點二認同觀點一大部分的內容。但是,他們並不認爲這是一個投靠的好時機。他們認爲,一個人,在辛辛苦苦積攢起來的實力被人一朝抹去後,重新又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時,他一定會嘗試報復。這勢必會造成他和壓着他的人之間的新的衝突。所以,持這一觀點的權貴認爲,這時候是需要觀望的,而不應該輕易下注。包括卑斯曼公爵在內的一些重臣都是這一觀點。
但是,無論是何種觀點,對奧格來說,事實就是他獲得了禁衛軍團的統治權。在獲得新任命的當晚,奧格在家中和心腹胡祿、比利修士一起開了一個小小的慶功家宴。宴席散場後,奧格親自送比利離開大皇子府,比利借和大皇子擁抱告別時,湊在奧格的耳邊輕聲說:“主的兵團在等待。”
奧格沒有回答他,只是在他的背上輕輕地拍了三下。比利明白了奧格的意思,他笑着滿意地離開了大皇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