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6)

bookmark

如果說上面稅捐名目大多是別省可以見到的話,那麼,下面一些稅就是青海特有的了。一是繳燃費(即支應費)。供應公差人員來往食宿等消費,每年由縣鄉自行按畝攤派,數字各年不一。如西寧沈家寨,1941年爲銀元300元,1945年爲485元,1947年爲800元。二是鞋腳費。司法、行政警察下鄉,每人每次勒索1至數十元不等。三是胭粉費、馬料費、馬草費、柴炭費等雜費。每年按畝攤收,大約每畝水地銀元1元、旱地7角、山旱地3角。三是地方機關經費。分黨務、行政、司法、教育、建設、財政、公安、自治、交通9類,由各縣就地徵收,各縣徵收數額不一,以1938年爲例,西寧爲銀元4萬多元,大通爲26000多元,民和爲26000多元,樂都爲25000多元,互助爲11000多元,湟源爲1萬元。1939年以後,由於中央撥發行政經費,此項即停徵。四是丈地費。1942年馬步芳令地政局清丈田地,並公開徵收地畝清丈款,全省清丈了11個縣的土地,至少徵收150萬元以上。當時無力交納的貧苦農民,多受非刑拷打,以致有的借高利貸、出典青苗,以及用首飾、鍋、碗等折價交費。丈量過後,有十分之四五的農民淪爲乞丐。湟源縣大路莊32戶農民中,出賣兒女以頂抵丈地費的,就有8戶。五是契約查驗稅。契稅原來由各縣經辦,馬步芳爲了斂財,又成立青海省契稅整理處,重新查驗契紙。不論是否已納稅的契約,凡無契尾(納稅後貼在契約上的一種附件)的,均需重新徵稅。這一次,僅湟中及西寧市區,即徵收銀元17萬餘元。羣衆不堪意外重負,叫苦連天。六是壯丁、軍馬款。每年以不同的方法向老百姓勒索。1938年軍政部向青海徵壯丁500名,馬步芳即將河西被俘的紅軍戰士預補;又將此項壯丁數額分攤各縣,折徵現金。1939年實行以馬代丁辦法,即馬5匹折交壯丁1名,當年征馬1500匹,頂壯丁300名,每匹馬作價300元(高於時價100多元),要求一律交馬價款,不收馬匹。另以牧場中的老弱馬匹代交。1940、1941年也是這種辦法。1942年又將預徵軍馬1500匹改徵壯丁、馬匹各半。1943年預徵馬2000匹,將其中700匹折徵牛皮,上等牛皮15張頂馬1匹,共收牛皮10500張,當時牛皮有限,老百姓只好宰殺壯牛補數。在牧區,利用蒙古族、藏族人民不願當兵的習慣,大量索要馬匹,1941年征馬3000匹,1942年征馬12000餘匹,還代內蒙伊克昭盟購馬1350匹,每匹收法幣5000元,但馬步芳從中剋扣,僅給賣馬羣衆每匹實發1000~2000元。七是獻金。共發動3次。1945年騎五軍開向新疆時,發動獻金,搜刮105000餘元。1947年八十二師開往隴東,搜刮60餘萬元。1948年恢復八十二軍,搜刮120萬元。發動獻金,人們無力交納,馬步芳即規定,除現金外,布匹、氈條、首飾、茶葉以及牛羊馬等都收。獻金數額分到各縣,各縣即照地畝向羣衆攤派。公教人員的獻金,以勸捐方式,在薪金中扣除,每次扣薪一兩個月。每次獻金,均由西寧市商會收儲,除少數用於犒賞部隊外,大部分都作爲馬步芳所辦的湟中實業公司的資金,轉而用以剝削羣衆。馬步芳夫婦每次也“認捐”,但不過以轉賬形式,由湟中實業公司作一筆空頭支付而已。八是獻禮。1938年馬步芳爲青海省代主席,發動各地獻禮,收斂了全省的奇珍異寶,張掖縣也獻白米200袋、掛麪2000斤和銀耳、海蔘等高級食品200箱。1949年馬步芳任西北軍政長官,發動獻馬,共收駿馬3050匹,其中半數以上每匹以銀元300元折收價款。此外,一年之內,還有不少定例的獻禮:賀節謂之“賀節禮”,賀生辰謂之“叩喜禮”,賀生子、嫁、娶、新職謂之“叩喜禮”,馬步芳外出或返回謂之“看望禮”,一年四季,無時或息。各縣官吏、各族王公頭人按時向羣衆攤派,向馬步芳賄送。僅馬繼援結婚的“叩喜禮”就折收銀元數萬元。九是商會借款,每年攤派2~4次。由各個行業承擔,借款數額自數千元至萬元不等,以充軍用。1938年向西寧商會借款3次,共計銀元20餘萬元;事後以殘存的皮、毛、雜物,按高價抵還,使商民大受賠累。爲了發放軍、公人員衣料,還向商會借布,每年次數不定。如1943年向西寧市商會借河南土布3000卷、洋布2000板;事後在同期所攤借款中折價頂替,如此白手一轉,即掠奪一筆財富。十是兵價。從1931年起,馬步芳連年徵兵,並強令部分兵額折交兵價,每個兵折價銀元100元至150元,但羣衆在折交兵價時,必須輾轉託人辦理,其實際花費,遠不止於此數。十一是牧區案件罰款。牧區發生盜搶、殺害等刑事案件,必須由馬步芳查辦,藉口“番例番規”,判令繳納罰款。如盜搶牲畜財物的案件,盜搶者應繳“九九罰款”,即盜牲畜1頭,賠償9頭,同時還繳納“政府罰款”、“委員罰款”和“頭目罰款”,數額一般在銀元1000元上下,有多至5000元者。有的犯人繳不起,即由本族、本旗羣衆負擔。

2.雜差苦役

馬步芳的軍、公運輸和差役,均由老百姓無償負擔。

民騾。凡值部隊開拔、移防,即攤派民騾,擔任運輸。每次數十頭、數百頭不等,例由各縣向農民攤派,農民即按差分負擔。每頭騾及人夫日耗費銀元1元左右,每次時間少則1周,多有至3個多月者,公家無一文補助;遇有牲畜死亡,損失更大。1945年,僅互助縣,全年即負擔民騾8900餘頭次,平均時間是12天。

煤車。此項無償勞役,由大通、互助、湟中3縣負擔。每年至少3次,每次每縣出車1000多輛。由大通煤窯運煤至樂家灣軍營,往返一趟,僅人、馬費用約需銀元10元,至於車輛、牲畜耗損,以及交煤時的賠累,尚不計算在內。

炭騾子。由甘肅北山運輸焦炭至西寧小橋,供工廠作燃料。由樂都、互助兩縣負擔,每次約在300頭至600頭之間,每頭往返花費銀元10元。均以騾馬爲計算負荷的單位。但老百姓的騾馬有限,故常常是兩頭驢頂一頭騾,花費更多。僅此一項,每縣每年平均擔負銀元25000元以上。

採鹽運鹽。採鹽鹽夫,由都蘭蒙古、藏族人民負擔,每人每月僅發麪粉60斤作爲報酬,實際遠遠不能吃飽。運鹽由都蘭、共和、海晏民夫負擔,由鹽池至西寧往返需20多天。馱鹽1馱,準由鹽池自行挖鹽1馱作爲腳費。如有牲畜倒斃,則由鹽夫自承損失,不予補償。

修路。修路均由攤派民夫負擔,不付報酬。1947年修建青新公路時,在西寧、樂都、同仁、化隆、循化、貴德、同德攤派大批民夫,“湟中、大通兩縣,煤車繁多,互助修築北山後公路,暫不徵調”。西寧、貴德准許代僱,代僱費以銀元200元頂民夫1名。故西寧一縣付代僱費銀元24萬元。

雜差。每年雜差甚多,攤派頻繁。如玉樹縣在1941年支應“烏拉”400人次,馱牛5200餘頭次。祁連同年支應民夫800餘人次,馱牛4100餘頭次。1946年,湟中植樹民夫28000餘人次,修路民夫9000餘人次,木車6000余車次。馬步芳歷年陸續修建的中正堂、“八大工廠”、崑崙中學、世芬小學、芳惠醫院、芳惠幼稚園、馬的私邸馨廬等,都是靠徵集民夫建成的。

3.商業掠奪

馬家憑藉軍政勢力,大肆經商,發財致富。早在1910年,馬麒、馬麟即在循化、河州等處開設商號,販運羊毛,在天津交換軍需品、日用品,供其發展勢力和生活揮霍。1915年,馬麒將德順昌總號移設於西寧。1930年改稱德興店。馬麒死後,由馬麟、馬步瀛共同經營。1932年馬麟另設協和商棧。但他們在商業上也鬥不過馬步芳。馬步芳在駐防化隆時,先是將馬祿所開設的義源祥商號經辦軍需品,其後即收爲己有。1929年該商號隨馬步芳遷至西寧爲總號,又在化隆、湟源、貴德、同仁等地設分號,其後在青海各縣、局設分店或支店,在包頭、天津駐有辦事人員,搶購和販運羊毛、皮張、沙金、藥材、煙土等在天津兌換英、日軍火及物資。1938年馬步芳吞併了馬麟的協和商棧;對馬步瀛的德興商棧進行限制。改義源祥總號爲德興海,分支機構遍於全省各縣市鎮。1940年成立青藏商務聯合辦事處,在拉薩設分處,控制進青的英、印、藏貨物。又相繼在上海、蘭州、包頭、天津、西安、老河口、漢口和印度加爾各答等地設置經理處,不僅控制省內各種物資和高利貸業務,且逐步控制全省工礦和金融。1946年2月,改德興海總號爲湟中實業公司,並設立西寧周家泉總倉庫,其官僚資本進一步發展起來。

湟中實業公司機構龐大,氣勢壓人。設董事會,董事26人由馬步芳指定。開始馬步芳親任董事長,旋由冶成榮繼任,後又由馬世俊接替,總經理爲冶成榮,副總經理孟全禮、馬得福、馬奉先,都是八十二軍團級以上資格的軍官。其業務部門人員,均由退職或轉業的軍政人員充任,並仿照官署辦理行文,發委任狀、通告等,還擁有自己的武裝,儼然又一衙門。這個公司實際是以商業爲主體,集中壟斷全省商業、工礦業和金融的聯合體,與省級軍政機構,處於同等地位。其資本即德興海原有資本,總額爲法幣1000萬元,每股股金100元,全部股金均爲馬步芳一人所獨有,不過賬面上則分別以公德堂、馬子香、馬繼援、馬少香、冶成榮、冶耀仁(冶成榮的字)、馬驥等名義記錄。後來,把青海省政府的行政經費、教育經費、稅收,以至中央臨時撥交的各種款項中的大部分,均以轉賬方式,撥作該公司的流動資金。冶成榮是財政廳長,1947年提取財政部撥發的甘青、青藏兩公路改善工程費10億元,在上海倒賣黃金8120餘兩,掀起上海的黃金搶購風潮,引起監察院的彈劾,冶成榮潛逃返回。後在蔣介石的諒解下,纔不了了之,這其實也是爲湟中實業公司搞資金。1947年2月,又成立西北工礦公司,同年6月成立西北畜牧公司和湟中實業銀行。在董事會的總攬之下,業務範圍進一步擴大,主要包括:(1)統制和收購全省羊毛、鹿茸、麝香、蟲草、紅花、大黃、甘草、牛皮、羊皮、各種野牲皮、腸衣等出口物資;(2)統制和購銷全省林木、沙金、石料、煤炭、糧食、油脂等生產、生活用品;(3)經營批發和零售百貨、布匹、棉花等商品;(4)經辦公私款項的存、放、匯、儲業務,兼理省財政廳公款的收支;(5)經辦高利貸和省政府各項貸款業務;(6)發行地方紙幣;(7)代收公糧、公款和農、牧業稅;(8)經辦有關機關、學校的冬、夏衣料。一個省的商業機構,囊括如此之廣,胃口如此之大,其壟斷性在全國怕是絕無僅有的。正由於它獨佔和壟斷了青海的經濟,所以它可以爲所欲爲,想盡一切辦法牟取暴利。最主要的有三個方面:

一是不等價交換。低價強購農牧產品,高價出售工業品,從無限擴大的剪刀差中獲取暴利。如一包5斤的茯茶,運到剛察,成本是銀元2.5元至2.6元,卻規定茯茶一包兌換羊毛100斤(時價銀元20元)或大羯羊兩隻。茯茶4包,兌換1頭牛(時價銀元60元)。茯茶8包,兌換1匹馬(時價銀元160元)。兌換羊毛時,還百般挑剔、嚴格選擇和大秤壓斤,羣衆兌換羊毛100斤,需拿出羊毛130多斤。又如天津藍斜布9方(2市尺爲一方)在剛察時價爲銀元3.06元,卻規定交換羊毛100斤,幾乎形成1與7之比。黃緞8方在海晏時價爲銀元11.2元,規定交換1頭牛,也幾成1與6之比。

二是放高利貸。每當農牧民生產和生活困難時期,各地德興海即乘機以所代收的公糧、公款,或自己統制的各種物資,以高價向農牧民貸出,摺合成現金,重利盤剝。年利率平均爲25%,當年如不能償清,次年即本利合併計息,成爲“驢打滾”。因爲本銀大半是放出糧食、布匹等,所以在價格上就大做文章。時值約8角的一升小麥,即以1元的價格放出,一起步即增值五分之一。但農牧民以小麥、皮張、羊毛等折還借債時,卻硬性規定其價格比時價壓低五分之二。實物還借之中,如此折扣,利息又如此加增,所以利率實際高達百分之百,有的地區達到百分之三百。農牧民因此而傾家蕩產,飢寒交迫。大批的土地、房屋、油磨、林木、畜羣轉化爲湟中實業公司的財富。以互助縣爲例,該縣從1940年到解放前夕,總農戶的60%都成了德興海的債務人。他們在1940年能溫飽的僅佔70%,到1949年能溫飽的僅佔20%,大部分農戶淪爲衣食不繼、一無所有的赤貧。而該縣德興海1940年僅有房屋、油坊、磨各1處,到1949年竟擁有水地5800餘畝,旱地12000餘畝,房屋390餘處,油、磨坊27處,大小牲畜64000餘隻。暴利之巨,駭人聽聞。

三是壟斷市場。湟中實業公司在青海境內運輸貨物,不交納任何稅款,通行無阻。而且不少商品也很少付運費。如經西藏來自英、印的衣料和運往西藏又轉而出口的皮、毛,大多用“烏拉”或牛馱。這就大大降低其成本。而其他大、小商戶,不僅運輸困難、運費高昂,而且關卡林立,強徵重稅,成本大增,無法與湟中實業公司競爭。例如,1942年雁塔布1匹,該公司在西寧的成本爲銀元6元,一般商戶的成本則爲9元。該公司以9元出售,獲利3元;其他商戶如以10元出售,即無人問津;降至9元出售,則賠累不堪,難以立足。所以原來西寧的大商號,如一度在羊毛、沙金、百貨中獲利的山、陝商辦泰元涌、世誠和、德合生、德興旺等商號,均先後倒閉。有些中小商號更無法維持,只有成爲湟中實業公司的附庸,纔可勉強立足。所以,湟中實業公司在青海形成獨家經營的局面,市場價格由該公司掌握,於是低入高出,買空賣空,爲所欲爲,永無饜足。直至形成囤積過多,無從消化。如馬家統制的羊毛,1923年德順昌號時代,收購約爲1000萬斤,1943年德興海時代,收購約爲1300萬斤,1948年湟中實業公司時代收購接近2000萬斤。以致羊毛堆積成山,無法運出。存在都蘭的羊毛竟至生火自燃。其他皮張、藥材、山貨的堆積,數量也很大。

4.資源獨佔

青海資源豐富。當時能發現的較大資源,如金礦、森林等,均陸續爲馬步芳家族所獨佔。

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
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40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9)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48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3)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16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3)第1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1)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47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2)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20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7)第57章 馬鴻賓光榮起義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4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4)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52章 打內戰出兵助蔣(2)第43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2)第58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1)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3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4)第21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8)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3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6)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2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5)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54章 爭權利聯合告吹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第28章 馬麟繼承兄業(1)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8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7)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4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3)第27章 馬麒雄踞青海(4)第18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5)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9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2)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31章 馬步青由官而富第15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2)第59章 馬鴻逵先走後敗(2)第49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4)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9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6)第46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1)第11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4)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55章 馬繼援慘敗出走(1)第29章 馬麟繼承兄業(2)第50章 馬仲英四省縱橫(5)第17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4)第30章 馬麟繼承兄業(3)第3章 溯根源早期概要(3)第6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2)第34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3)第25章 馬麒雄踞青海(2)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22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9)第24章 馬麒雄踞青海(1)第5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1)第14章 馬鴻逵寧夏稱王(1)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39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8)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7章 馬福祥南京供職(3)第45章 馬步芳稱霸西北(14)第8章 馬鴻賓甘寧主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