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1章 南征序幕

雜科的風波還沒過去,進士科的閱卷工作已經告一段落,主考官孫從文領着十幾位同考官,一齊來垂拱殿拜見李中易。

“諸位卿家,都辛苦了。”李中易擺了擺手,吩咐宮女搬來錦凳,命考官們都坐下了。

按照往常的慣例,李中易拿起了孫從文等人列爲一甲的一張試卷。試卷已經拆了彌封,李中易看清楚名字後,不由微微一笑,敢情考官們將張去華列爲一甲第一名會元。

對於進士科的名次問題,李中易並不太在意,按照考官們初步擬定的名次,依次看了試卷。

最後,李中易笑着說:“就依諸卿定的名次,發榜吧!”如果他動了進士科的手腳,只怕是文臣集團就敢把天給捅破。

隨着李中易一聲令下,進士科的上榜名單,經過重新謄抄之後,張貼於午門外的皇榜之上。

內閣的幾位相公,原本心裡都很忐忑,畢竟,李中易動了雜科的手腳,難保不會動進士科的手腳。

然而,讓相公們大出意外的是,李中易居然全盤接受了考官們的意見,這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意料之外的驚喜,頓時讓文臣集團有了一種撥雲見日之感,大家普遍認爲,這是李中易的巨大讓步。

按照慣例,新科的貢士,都要參加十日後舉行的殿試,殿試的地點就在垂拱門內的垂拱閣。

垂拱閣的面積,足有幾千平米之大,可以容納上千名貢士同時在這裡考試。

殿試不設主考官,由內閣的諸位相公集體閱卷,並集體拿出高中進士的名單。

殿試開始的這一天,李中易高居於御座之上,接受了內閣羣相以及新科貢士們的集體朝朝拜。

至於殿試的題目,則是李中易信手寫下的時務策,即: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題目的意思是說,周朝和唐朝屬於強枝弱乾的國防體系,秦國和魏國則是強幹弱枝的國防體系,請問各自的得失?

說白了,對於完全沒有時務經驗的貢士們而言,所謂的答題,都屬於典型的紙上談兵。

按照慣例,開始考試之後,李中易就可以閃人了。可是,他不僅沒閃人,反而安穩的坐在龍椅上,默默的翻閱着內書房記室們呈上來的節略。

李中易沒走,內閣的相公們自然也得陪着,陪考的六部九卿們,更不敢擅自離開。

殿試安排這麼多人在現場,其實是文臣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擔心李中易在進士上榜名單上,又鬧出妖蛾子來。

實際上,李中易對於誰當狀元,誰落榜,並沒有絲毫的興趣。

李中易要搞的是工業興國和科教興國,只鑽研四書五經的進士們,很難適應新形勢下的人才定義。

時近中午之時,李中易方纔起身,帶着批閱完畢的節略,離開了垂拱閣。

臨走之前,李中易笑眯眯的對內閣的相公們說:“朝廷掄才大典,絕非兒戲,具體的名次,就拜託諸位相公了。”

李中易此話一出口,立時震驚四座,這等於是把進士科的取士大權,徹底的交給了內閣。

李瓊看了眼很有些興奮的孔昆,他不由暗暗搖頭不已,甲之砒霜乙之蜜糖,李中易不重視進士科的考試,纔可能把取士的大權釋放出來,何喜之有?

按照慣例,一百名新貢士之中,應該黜落五十名之多,可是,由於雜科鬧了那麼大的風波,孔昆極力主張全部取中。

劉金山也認爲,不可過於偏向雜科,區區一百名進士爾,不如都取了。

李瓊和折從阮雖然是首相和次相,在進士科考中,反而居於次要的角色。

既然孔昆和劉金山達成了一致性的意見,李瓊和折從阮又沒有反對之意,李中易索性大筆一揮,將參加了殿試的貢士,全部取中爲進士。

消息傳出之後,朝中的文臣們,個個彈冠相慶,將此事視爲儒門弟子的一大勝利。

然而,瓊林宴之後,新科進士們,一個不落的都被分進了翰林學士院。

與此相反,那些雜科及第的人,雖然品級俱爲從九品下,可是,他們這幾百人都以觀政的名義,分配到了三省六部的各個要害實權崗位之上,每半年輪崗位一次。

在某個衙門裡邊,尚書或是侍郎,都要靠下級出報告,才能作出決策。真正掌握着各衙門實際庶政處理大權的官員,也就是判官、博士、教授、主簿、管勾這些人。

別看這些人品級不高,卻個個精通庶政,衙門裡真正辦差的,就是他們了。

李中易把雜科及第的三百多人,全面撒網式的分配至各個衙門的最底層,一旦這些人全面掌握了各衙門的庶政之後,浮在上面的尚書、侍郎、郎中或是員外郎等人,輕而易舉的便可換掉。

三百多人的官員隊伍,密佈於各個衙門的最底層之後,直接帶來的好處,便是各個衙門處理公務的速度,比此前快了五倍都不止。

原因其實很簡單,李中易把雜科及第的這些人分配進各個衙門之後,又授予了他們專摺奏事之權。

也就是說,這些到各個衙門觀政的預備官員們,都有單獨給李中易上奏章。

也正因爲觀政的預備官員們,有了專摺奏事之權,各個衙門之中,一對一被盯死的低級官員們,他們的日子就很難過了。

其實這個套路,李中易是從雍正皇帝那裡順來的。雍正帝的諸多成就之中,除了秘密建儲的制度、攤丁入畝的政策之外,最令李中易欣賞的其實是委派候補官員,緊盯着現任官員。

一言以蔽之,候補的官員,想要轉正,就必須抓住現任官員的把柄,將其參倒之後,才能順利上位。

這年月的官場上,只有和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重大事情,官員們纔有可能往死裡得罪同僚。

更巧妙的是,李中易暫時沒動進士們的奶酪,把他們都送進了翰林學士院裡。

嘿嘿,不是有個不成文的顯規則,不入翰林,不得爲相麼?

實際上,規矩都是人定的!

往往是,定規則的人,自己首先破壞規則,這就是特權了!

忙完了科舉之事後,李中易的工作重心,便集中到了即將開始的統一戰爭上面。

按照總參議司的建議,朝廷禁軍完全可以兵分兩路,一路走陸路直逼洪州,一路則海路,先滅了吳越錢家,再合圍消滅南唐的李家。

進攻南唐的錢糧,李中易早就準備好了,爲今之計,最大的問題,反而是命誰爲帥的問題。

按照常理,劉賀揚是徵南將軍、淮揚兵馬大總管,南征的主帥,應該選他出任。

不過,有人卻主張,南征非小事,如果任命楊烈爲南征的主帥,一舉拿下南唐的把握,肯定更大一些。

就在籌劃南征之際,劉賀揚突然病了,李中易從奏章上的病情描述,第一時間就意識到,劉賀揚很可能患的是瘧疾。

在過了潛伏期之後,首先就會畏寒,然而渾身發高熱,接着大出汗。從劉賀揚的病情來看,恰好的符合了這三大要素。

在現代醫學上,一般採取查血象,查瘧原蟲以及血清學檢查,來確定瘧疾的病因。

如今的條件之下,李中易自然不可能採取抽血檢查的方式,而只能採取中醫的治療方案。

古人稱呼瘧疾的叫法有很多,最初記載見於《黃帝內經·素問》。當然還有其他俗名,比如寒熱病、發冷病、脾寒病、打脾寒,發瘧子、半日子、發半日、打擺子、做老爺、賣柴病、子母瘧、子午瘧等等。此外,廣西管它叫羊毛痧,雲南、貴州叫瘴氣,此外又有蝦蟆瘴、泥鰍瘴、蝴蝶瘴等名稱。

明代張景嶽的《景嶽全書》明確了瘧疾是感受瘧邪所致。因此,除了鬼神致病外,中醫普遍認爲瘧疾是因外受瘧邪、瘴毒而起。

東晉的煉丹達人葛洪曾經寫過一本實用的古代“急救手冊”,名叫《肘後方》(又稱《肘後救卒方》、《肘後備急方》),所謂“肘後”,意思是它篇幅不多,可以讓人懸於肘後,方便攜帶。這本書主要記載了一些古代常見病的簡便療法和急救療法,其中就包括瘧疾。

《肘後方》中收錄了“青蒿方”以治虐,用法極爲簡單:“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然而,此青蒿非彼青蒿也!

1693年5月康熙帝患瘧疾,久治不愈,最後還是靠傳教士獻上的金雞納藥才治好。

屠教授發明的青蒿素是現代西藥學的產物,它只不過是藥學家們使用現代化學方法在中藥青蒿中提取出的高效抗瘧原蟲成分罷了,本質上與中藥無關。

對於瘧疾,李中易其實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他只能命人採摘大量的青蒿,送到劉賀揚處,絞蒿取汁!

既然劉賀揚的運氣不好,得了瘧疾,南征的主帥人選,也就塵埃落定,非楊烈莫屬了!

考慮到海陸並進的現實,由楊烈指揮馬步軍十萬兵馬,直逼洪州,把林仁肇的注意力吸引過去。

水師則載着八萬兵馬,從汴河出發,出黃河入海,再沿着海岸線一路南下,先取了吳越!

PS:現在是256票,超過了276票,至少加一更!

第1386章 頭名第350章 男保姆第1457章 私行第235章 心裡有鬼第1032章 一波三折第176章 山雨欲來第816章 用心良苦第1396章 攻江寧第121章 皇商(求月票的支持)第688章 彼此算計第41章 冷宮第662章 狠狠的搶第885章 叫勁(萬字更新,求月票)第1496章 事發第267章 戰雲起第二十一章 背主的丫頭,必須付出代價第74章 暗渡陳倉第348章 御狀第1115章 緹騎提督第五章 轉機第1046章 看誰吃癟?第778章 高麗版土改第211章第1393章 試探第443章 江山第532章 山陵崩塌第388章 驟然風起第592章 軍規第743章 紙老虎第五章 轉機第266章 新任監軍第1053章 大進軍第830章 打臉第1422章 打聽第142章 大陰謀(四更求月票)第795章 張永德來了第1285章 虎有害人心第481章 硬抗第1290章 成長的代價第57章 危機(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390章 高手過招第687章 局變第86章 推拿第505章 遠程第103章 女英妹子(哭求月票)第991章 計劃經濟第708章 屠第1497章 清君側第914章 天賜神兵第1375章 克杭州第572章 醒悟第210章 團聚第179章 無盡的殺戮第1309章 暴怒第91章 翹家的女人第1086章 狂勝第737章 人禍第1242章 談判第37章 吵鬧第788章 一代梟雄第142章 大陰謀(四更求月票)第34章 惡親上門第44章 煉丹(哭求推薦票)第1103章 軍威鼎盛第734章 李筠跑了第1395章 常平倉第1189章 時候未到第829章 太君趕到第1306章 詭譎之局第378章 師徒第1397章 榨油第514章 符王爺第648章 想玩我?第249章 靈州vs府州第1368章 小周後第1021章 天坑第576章 殺人的口食第541章 有刺客!第469章 心理戰第1109章 禍從口出第109章 雖遠必誅(求月票)第761章 殺威第642章 將心異動第558章 蛾皇與女英第1138章 見血第1243章 孤王病了第1363章 擒逆第730章 遭遇毒手第842章 緩急第104章 驚變(三更送上,求月票)第680章 毒舌第319章 折騰第258章 陽謀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1240章 敗局已定第948章 臣虜第156章 趙雪娘第1451章 精簡第1329章 賭未來第762章 反噬之火
第1386章 頭名第350章 男保姆第1457章 私行第235章 心裡有鬼第1032章 一波三折第176章 山雨欲來第816章 用心良苦第1396章 攻江寧第121章 皇商(求月票的支持)第688章 彼此算計第41章 冷宮第662章 狠狠的搶第885章 叫勁(萬字更新,求月票)第1496章 事發第267章 戰雲起第二十一章 背主的丫頭,必須付出代價第74章 暗渡陳倉第348章 御狀第1115章 緹騎提督第五章 轉機第1046章 看誰吃癟?第778章 高麗版土改第211章第1393章 試探第443章 江山第532章 山陵崩塌第388章 驟然風起第592章 軍規第743章 紙老虎第五章 轉機第266章 新任監軍第1053章 大進軍第830章 打臉第1422章 打聽第142章 大陰謀(四更求月票)第795章 張永德來了第1285章 虎有害人心第481章 硬抗第1290章 成長的代價第57章 危機(新的一週,求推薦票)第390章 高手過招第687章 局變第86章 推拿第505章 遠程第103章 女英妹子(哭求月票)第991章 計劃經濟第708章 屠第1497章 清君側第914章 天賜神兵第1375章 克杭州第572章 醒悟第210章 團聚第179章 無盡的殺戮第1309章 暴怒第91章 翹家的女人第1086章 狂勝第737章 人禍第1242章 談判第37章 吵鬧第788章 一代梟雄第142章 大陰謀(四更求月票)第34章 惡親上門第44章 煉丹(哭求推薦票)第1103章 軍威鼎盛第734章 李筠跑了第1395章 常平倉第1189章 時候未到第829章 太君趕到第1306章 詭譎之局第378章 師徒第1397章 榨油第514章 符王爺第648章 想玩我?第249章 靈州vs府州第1368章 小周後第1021章 天坑第576章 殺人的口食第541章 有刺客!第469章 心理戰第1109章 禍從口出第109章 雖遠必誅(求月票)第761章 殺威第642章 將心異動第558章 蛾皇與女英第1138章 見血第1243章 孤王病了第1363章 擒逆第730章 遭遇毒手第842章 緩急第104章 驚變(三更送上,求月票)第680章 毒舌第319章 折騰第258章 陽謀第919章 引蛇出洞第1240章 敗局已定第948章 臣虜第156章 趙雪娘第1451章 精簡第1329章 賭未來第762章 反噬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