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晉城軍揚威,汪古部買馬。開張!

紹興十四年六月二十九,澤州府晉城。

較場上,萬餘兵馬肅立,其中騎軍兩千五百騎,步軍八千,皆兵甲精良,軍紀整肅。雖當盛夏之時,但步軍皮甲裹鐵葉,重量也不下二十餘斤,騎軍雖在馬上,卻頂盔貫甲,總重在四十斤以上,再加上手中長短兵器,烈日下的味道可想而知。但衆軍竟然沒有絲毫嘈雜喧鬧,除了偶爾的戰馬噴鼻聲,便再無其他響動。

這是自晉城軍建立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晉城軍三萬,眼下除了潞州那邊已經去了七八千,晉城中守軍還有萬餘,眼下能夠出動的,也就是這萬餘兵馬,最讓楊再興難過的是,戰馬在訓練中損耗不小,有的戰馬已經只能放到郭鐵匠那裡拉大車了,眼下出場的這兩千五百騎,算得上是比較精銳的部隊。

“衆位,自晉城練兵以來,從未如此出動過,都與我仔細着,拿出精氣神來,讓河北地面上的番賊看看,我晉城軍是什麼樣子!”高林在臺上高吼,臺下衆軍漢齊聲應和,倒也威武雄壯。

按兀朮轉達的完顏亶旨意,楊再興樂得演一出大戲,也順便讓晉城軍在河北地面上露露面,掙掙面子。是以令諸軍全副裝甲,前往“收復”潞州府。只是諸軍出動時,行軍路線不一,步軍大半通過沁水上游,翻山前往潞州,騎步軍各兩千五百,則出太行,過河內郡、新鄉、林慮縣耀武揚威前往潞州,所過州縣,金軍諸部遙見晉城軍旗號,見騎步軍威武,遠遠避之大吉。無敢來犯者,三百里路面,足足走了七天方到,一路上鬆繮緩轡,也不急着趕這時間,只是要讓金人知道:晉城軍去“收復”潞州了!

潞州城內外,則是另一番景象。嶽雷眼下總領潞州衆軍,除了晉城軍有八千在此。還新收了漢軍五千,又要安撫州治民衆,還須協助農耕,雖然有洪皓與魯秀林主持大局,仍然忙得不可開交。但楊再興要親至潞州巡按,豈是兒戲?一個多月的建設與安撫,終要接受晉城之主的檢查,自然還須小心應對。不僅城內城外打掃得乾乾淨淨。連城中老弱都得了賞錢,要到城外歡迎晉城軍與楊大人。洪皓見嶽雷少年心性,也只是捋須微笑,還好在潞州府庫頗有些積餘,對付了農耕之後。還略略修補了城池,救濟了城中貧弱,也還付得出少許賞錢。

但結果讓嶽雷沮喪:哪裡用得着打賞!只要聽說是晉城“大宋神槍”要來,城中老小舉家出動。可用“萬人空巷”來形容,昔年潞州被攻破時,城中百姓多不曾逃脫,是以眼下還有萬餘戶人家,數萬人口,算得河北大城,這一出動,連軍容整肅的晉城軍也有些吃不消。一路上由高林領軍。楊再興一直比較低調隨行,但到了潞州府外時,衆百姓高呼“神槍!大宋神槍!”,高林微笑示意,楊再興不好拒卻,只得縱馬出頭,在馬背上向父老們拱手:“列位,某家便是楊再興!”

一時間。歡呼聲雷動。老楊一張臉略略有些發紅,開始體會到後世那些個“三棲明星”們出場的感覺。父老們見老楊人才整齊,又是一陣騷動,老姑少婦們不免叫得格外大聲些,老楊臉上漸漸有些掛不住,高林等在一旁竊笑:大哥也有這番模樣。

其實此時第一批到達的步軍已經在城中歇息三日了,從晉城穿太行到潞州,比出太行繞彎要近得多,距離大約只得繞路的三四成,自然早早抵達,不像楊再興率部在外顯擺。是以潞州早在三日前就已經被晉城軍“收復”了,嶽雷眼下率領至城外迎接大軍地就有部分從晉城趕來的步軍。

“恭迎楊大人!”洪皓率魯秀林與潞州衆屬吏,在城門處持帚灑水以迎楊再興,未緩和楊下得馬來,洪皓倒也罷了,潞州舊吏卻在魯秀林率領下跪了下去,大宋神槍威名之下,竟然無人敢仰視!楊再興和聲道:“這位便是魯大人罷?不必如此,請起請起!”

魯秀林隨衆起身,卻拱手道:“學生慚愧”

楊再興止住道:“魯大人身陷賊營,仍記得護持大宋子民周全,極是難得,某家必向聖上保舉,仍由魯大人領潞州府,只是此後身份改換,是我大宋朝的官了,上京那邊,某家自會虛應,必不令大人家小爲難!”

魯秀林眼中垂淚,口中喃喃道:“這個如何敢當……”自潞州城爲晉城軍所破以來,魯秀林日日擔心,深怕燕京城中家小難保,此時聽得楊再興話中之意,將曲意爲其保全家人,極爲感動。楊再興卻去拍拍嶽雷肩頭:“侄兒近日主持潞州軍務,爲叔今日一見,頗有章法,略有乃父昔年風範,大慰諸叔伯之心!只是侄兒少在鄂州軍中,其中關竅處若有不明,當由王蘭叔叔襄助,至多一年半載,侄兒便須獨領潞州軍,卻莫負了爲叔期望!”

嶽雷眼眶一紅,幾乎難以自抑,這才年近二十,便要獨自領一州之軍,卻不勝於岳飛當年光景?遂拱手對楊再興道:“叔叔大德,侄兒哪裡不曉得,只是年少識短,怕誤了叔叔大事!”

楊再興正色道:“嶽大哥當年建節,也不過三十歲,侄兒若不勤勉些,如何勝過嶽大哥?潞州爲中原要地,輕忽不得,若有委實難決處,不妨即來問爲叔,莫怕擔此重任,料嶽大哥在天之靈,亦必庇佑侄兒爲大宋立下大功!”

李通、胡清、李寶、李興、張恩、孫琪等一衆好漢,嘯聚太行多年,卻哪裡曉得晉城軍有今日規模?眼下各佔潞州縣治,聞說楊再興到此,俱來見過大宋神槍,且表明歸附之意,楊再興全不拒卻,一一嘉納,交由嶽雷轄制。只是諸軍都不熟岳家軍規矩,須由嶽雷與王蘭訓練之後方可成軍。

當下城中鑼鼓喧天,迎楊再興等入城。洪皓遂於當夜奉楊再興之意擬奏表,上奏至臨安趙構處:“臣汾州節度使、御前都統制、權知澤州府伏奏:近者太行義民離山澤而入潞州,番賊不敵遠遁,諸路義士慮番賊之復至,遂請臣率部入駐州中,權撫大宋子民。天佑大宋。使臣兵馬入於潞州,復昔年故土,此實聖上之德與先帝之靈,豈臣之功哉。州中原有舊年進士魯秀林者,家小系於燕京,不得已而奉僞詔知潞州事,赴任以來,屢救宋人於賊軍之中。免遭塗碳之厄,深孚民望,雖有附賊之罪,亦有撫民之功,臣敢保舉爲知潞州事。如有不稱,臣願任其罪焉。爲將者不當擅言地方屬吏,惟陛下知臣魯直,當不以爲忤。”

魯秀林隨侍在側。見奏書中寬宥之意,躍然紙上,不覺對楊再興感恩戴德,遂生效死之心。

那邊廂,楊再興則自擬與兀朮書,渡河以來,這還是第一遭,其書曰:“昔日與閣下陣前一晤。未知風采如舊否?某今奉鈞意取潞州,幸不辱命,然此州中子民未安,盜賊橫行,若即此付之閣下,是善其始而未善其終矣,豈足孚閣下所望?州中三五君子,其佐某暫治州事。若得軍民稍安。再當奉書閣下。州中軍事,某自當之。其餘吏屬,悉如往日,當不勞閣下多慮。”

潞州歷年來未有晉城商號分號,自此才初創,承接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將信函發送至江南河北。趙構得書略早些,展書大悅,遂付之國史,謂之“殿前司都統制楊再興克復潞州”,秦檜聞報時,臨安已經傳遍消息,惟有愕愕而已。江南諸州縣民衆,自和議之後,對恢復河北已經心灰意冷,不復昔日熱切,至此才又重拾一線希望,對晉城軍寄予厚望。

兀朮書得書大笑:“此子有趣!竟逞昔年之勇!只是取澤州用狡計,取潞州用步軍,若無騎軍爲主,如何對付我大金鐵騎?且由得你在那邊安置大金子民,他日大軍到時,還須計你一功!”

孛迭在一旁聞得,憤然作色道:“父親爲何對楊再興優容如此?拔裡虎即爲潞州之敗而死,孩兒雖不才,願領一萬騎去,定將楊再興擒至上京問罪!”

兀朮全身一顫,厲聲道:“大國百年國運,皆在爲父籌謀中,哪由得你胡來?眼下草長羊肥,正是剿滅蒙古遊騎時,你若肯爲國出力,便率部去草原上廝殺,楊再興處卻休想!”

孛迭聞言,悻悻作罷,不敢再提此事,心中卻道:“父親當年在偃城被嚇破了膽!”兀朮見孛迭離去時模樣,仍不肯服氣,心中黯然:“此子好勇鬥狠,全無韜略,如何是我家風,罷了,宗幹二子強於孛迭十倍,歷年辛苦征戰,終是爲他人作了嫁衣!”

便在此時,兀朮將令傳至河北諸路,原本就稀疏的馬匹交易隨之銳減,晉城不足四千匹馬,能夠用於練兵的不足三千,能夠上陣的還少數百,楊再興聞訊大是憤懣:“老子眼下積儲,正要練一支鐵騎,方好掃蕩河北,若是這般難做,未必將來要靠步軍持霹靂炮去炸騎軍?卻到何年才能夠恢復河山?不成!一定得想法子弄到馬!”

只是澤州、潞州四面俱是金人城池,聞兀朮令後立即收縮馬匹輸出,哪裡能夠買得到!便是夏國商隊來時帶些馬匹,卻是能夠運貨的駑馬居多,能夠上陣殺敵地戰馬奇少,連晉城逐年間損耗地都補給不上,更談不上增加了。江南更不用說,趙構日日只盼從河北買點馬過江,怎麼敢反向河北輸出本來就有限的馬匹?鄂州軍本是大宋朝天下馬匹最多的地方,田師中把持之後,連餵馬的錢都敢剋扣,軍中自然就有人敢把馬匹賣到民間,連軍中都不足用,更不敢向河北賣了。

四面碰壁之後,楊再興冷靜下來,在晉城苦笑:兀朮這招,意味深遠,若讓晉城永遠沒有足夠的馬匹,便是錢糧再多,也只是自保罷了,要想進圖河北,卻是妄想!

見楊再興眉頭深蹇,柔福將手中懷南抱給秋香,和聲問道:“夫君爲何事如此艱難?”

楊再興將兀朮將令說與柔福,柔福點頭半晌,卻突然“咦”了一聲,道:“柔福昔年在上京時,嘗聞蒙古諸部,逐水草而居,一戶牧民便有一二千匹馬,蒙古漢子能於馬背上熟睡,騎射皆精,便是大金鐵騎,遇到小隊蒙古騎軍,仍須小心戒備,纔可保得平安。眼下蒙古與大金爲敵,若要買馬,何不去找蒙古諸部?”

楊再興眼前一亮:鐵木真大約還沒有生下來罷?此時的蒙古,應該還是各個小部落各自爲戰的時代,雖然悍勇,卻只能以遊擊地方式襲擾金人,並不能與金軍正面相抗。但若是能夠將蒙古小部落組織幾個,或者能夠成爲一支讓金人不敢輕覷地力量。當然了,此時的蒙古人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擁有馬匹最多的民族,若兀朮斷了澤州的馬匹來源,唯一能夠、敢於違抗這個命令地,大約也就只有蒙古人了。

當下不再猶豫,楊再興召來羅彥,令其率一小隊騎軍,扮作商號夥計,押車前往大同分號,伺機過長城往北,深入蒙古汪古部,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盟友,共同抵抗大金。楊再興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了一點後世過來人的“邪惡”:“若能找幾個得力部族,由我晉城提供鐵器,讓他們與金人對耗,才讓我等可以從中漁利,此爲一舉數得之計!”羅彥不須多言多語,自然心領神會而去。

此時江南平江府中,卻有一場大喧囂,驚動了當地州府竟是李德的絲綢坊重新開張了。

第一百七十三章 賀蘭下山虎,懷南起風波。微瀾!第二百二十七章 張府尹苦戰,平陽府走水。城破!第一百九十五章 克烈部縱屠,撒離喝闖禍。豎子!第七十五章 你有狡計,我有暗算。爭功!第一百四十一章 晉商揚帆,大江盡爲通途!懷南!第二百一十九章 宋民爲噤蟬,義軍爲黃鵲.關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張俊做初一,秦檜做十五。誰黑!第四十章 何處借精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醉殺胙王,奪妃充作後。悖亂!第五十五章 殿前司軍,不堪一擊!第八十一章 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第一百五十六章 工業大發展,買馬何其難!韃靼。第二百三十七章 汾州辯真僞,相府斥欽差。高位!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朝澤州知府,太行晉城之主。第六十六章 孛迭?這是個什麼東西?厲害!第二百一十五章 片紙破金營,雌威定朝綱。殺氣!第一百八十章 火炮震南洋,支票通南北。開張!第十八章 金字牌急腳遞!火速!第四十七章 虛者示之以實!兵不厭詐。第一百五十四章 魯秀林逃生,完顏亶失政。危脅!第一百三十二章 酈瓊將兵,未必要勝而後返!第四十五章 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第一百一十九章 鎮江樞密行府。元兇?!第三十八章 便聚九州鐵,難鑄今日錯!第一百三十二章 酈瓊將兵,未必要勝而後返!第九十五章 何日請纓提銳旅?風塵惡!第二百六十九章 蕭裕入宋營,楊相戲金使。盤算!第九章 龍虎大王!讓開!第九十二章 太行鎖鑰鎮中原。俠義社!第十九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完顏亮異心,張遠才覆命。舊人!第二百四十章 當年酣戰處,老賊驚心否?渡河!第六十五章 秦府席間人,七寶山下軍!第十九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劉知府接旨,阿魯補發兵。急報!第一百章 身在書齋,揮拆方遒!嶽書。第一百零四章 楊存中,“要活地岳飛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相持瓶形關,窮追汪古部。親征!第六十一章 哪來的沒毛大蟲!看打!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如此借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兩朝漢人使,三姓家奴懼。銜冤!第一百一十二章 牛家村,藏龍臥虎!第一百四十章 嶽雷悟生死,張俊罷樞密。痛快!第一百三十五章 晉城大整軍,何處安宋民?空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潞州蠻勃堇,命殞嶽縣城。息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立馬風陵渡,誓死抗金賊!慘敗。第四十六章 寧爲宋民,勿附胡塵。安民!第六十六章 孛迭?這是個什麼東西?厲害!第二百二十五章 行至險峰處,拔得雲霧開。換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嶽雷遁千里,賊帥空勞神。對峙!第十九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蕭裕鎮鎖鑰,李琪論勝敗。燕京!第七十一章 避實擊虛,所見略同。變數!第一百七十七章 蕭裕論南北,胡銓建大業。正道!第二百四十六章 中京議廢立,大金斗二龍!異災!第一百二十八章 樑興妙策誘拔魯。克復舊城!第五十六章 岳家槍法真如神!火候問題。第四十四章 十二道金牌急如火!班師?第一百九十三章 千里追窮寇,大內論宗室。根苗!第十一章 遊奕軍!出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牛皋不歸計,嶽雷破陣槍。潛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澤州論大義,江南爭去留。畏途!第二百零七章 薄箋嚇江南,兀朮魂歸天。無奈!第七十七章 此楊非彼楊,此軍非昔軍!第八十九章 張俊之罪無,沂中之名換!第九十五章 何日請纓提銳旅?風塵惡!第二百五十章 南北生警兆,上京燃豆萁。手足!第二十七章 螳螂捉蟬,黃雀在後!勝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潞州不可棄,霹靂不可敵。誘餌!第二百四十七章 廷上殺漢臣,京中逐宰相。謀逆!第一百三十章 出此計者行此計,酈瓊蒙羞!第一百六十五章 設港瓊州府,前倨而後恭!清瀾。第三十四章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相入開封,水師出流求。夏國!第一百零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潮涌。第一百一十七章 殿帥發飈,視若無睹!第七十章 有死楊再興,無逃楊再興!練兵!第九十七章 樞密按閱楚州軍。退保!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擎惡柱,俠義在民間。第二百二十二章 嶽雷誅巨惡,鐵槍鎮汾州。奏捷!第一百七十七章 蕭裕論南北,胡銓建大業。正道!第二百四十章 當年酣戰處,老賊驚心否?渡河!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北思安定,烽火指大同。襲擾!第二十六章 胡塵鐵騎今安在?餌軍!第一百七十章 大宋一匹夫,丞相之剋星。還手!第一百八十章 火炮震南洋,支票通南北。開張!第一百四十四章 滿朝皆夷狄,上京誕皇子。夏國!第七十九章 張帥妙計,嶽帥奇兵。會師。第一百八十九章 草原隱風雷,河北定戰策。糾纏!第二百零五章 撒離喝思退,嶽二爺撫軍。雷動!第一百五十七章 買馬只兒斤,須求任得敬。第二百四十八章 右相返上京,若虛赴河東。變局!第二百零二章 開封有佳人,太行有惡戰。綠帽!第二百一十一章 太行軍心亂,澤州大略成。潰逃!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上生盜賊,河北現宋軍。中招。第二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醉殺胙王,奪妃充作後。悖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太行軍心亂,澤州大略成。潰逃!第二百一十章 牛皋急行軍,烏帶劫帥營。驚蟄!第二百三十四章 完顏亨靖亂,昏德候封帝。定鼎!
第一百七十三章 賀蘭下山虎,懷南起風波。微瀾!第二百二十七章 張府尹苦戰,平陽府走水。城破!第一百九十五章 克烈部縱屠,撒離喝闖禍。豎子!第七十五章 你有狡計,我有暗算。爭功!第一百四十一章 晉商揚帆,大江盡爲通途!懷南!第二百一十九章 宋民爲噤蟬,義軍爲黃鵲.關中!第一百八十一章 張俊做初一,秦檜做十五。誰黑!第四十章 何處借精兵?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醉殺胙王,奪妃充作後。悖亂!第五十五章 殿前司軍,不堪一擊!第八十一章 英雄美人,相得益彰!第一百五十六章 工業大發展,買馬何其難!韃靼。第二百三十七章 汾州辯真僞,相府斥欽差。高位!第一百三十七章 兩朝澤州知府,太行晉城之主。第六十六章 孛迭?這是個什麼東西?厲害!第二百一十五章 片紙破金營,雌威定朝綱。殺氣!第一百八十章 火炮震南洋,支票通南北。開張!第十八章 金字牌急腳遞!火速!第四十七章 虛者示之以實!兵不厭詐。第一百五十四章 魯秀林逃生,完顏亶失政。危脅!第一百三十二章 酈瓊將兵,未必要勝而後返!第四十五章 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第一百一十九章 鎮江樞密行府。元兇?!第三十八章 便聚九州鐵,難鑄今日錯!第一百三十二章 酈瓊將兵,未必要勝而後返!第九十五章 何日請纓提銳旅?風塵惡!第二百六十九章 蕭裕入宋營,楊相戲金使。盤算!第九章 龍虎大王!讓開!第九十二章 太行鎖鑰鎮中原。俠義社!第十九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戰!第一百七十二章 完顏亮異心,張遠才覆命。舊人!第二百四十章 當年酣戰處,老賊驚心否?渡河!第六十五章 秦府席間人,七寶山下軍!第十九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戰!第二百二十六章 劉知府接旨,阿魯補發兵。急報!第一百章 身在書齋,揮拆方遒!嶽書。第一百零四章 楊存中,“要活地岳飛來”!第二百五十九章 相持瓶形關,窮追汪古部。親征!第六十一章 哪來的沒毛大蟲!看打!第四十一章 投鼠忌器!如此借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兩朝漢人使,三姓家奴懼。銜冤!第一百一十二章 牛家村,藏龍臥虎!第一百四十章 嶽雷悟生死,張俊罷樞密。痛快!第一百三十五章 晉城大整軍,何處安宋民?空城。第一百四十七章 潞州蠻勃堇,命殞嶽縣城。息兵!第二百三十二章 立馬風陵渡,誓死抗金賊!慘敗。第四十六章 寧爲宋民,勿附胡塵。安民!第六十六章 孛迭?這是個什麼東西?厲害!第二百二十五章 行至險峰處,拔得雲霧開。換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嶽雷遁千里,賊帥空勞神。對峙!第十九章 英雄所見略同。求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蕭裕鎮鎖鑰,李琪論勝敗。燕京!第七十一章 避實擊虛,所見略同。變數!第一百七十七章 蕭裕論南北,胡銓建大業。正道!第二百四十六章 中京議廢立,大金斗二龍!異災!第一百二十八章 樑興妙策誘拔魯。克復舊城!第五十六章 岳家槍法真如神!火候問題。第四十四章 十二道金牌急如火!班師?第一百九十三章 千里追窮寇,大內論宗室。根苗!第十一章 遊奕軍!出擊!第一百九十二章 牛皋不歸計,嶽雷破陣槍。潛兵!第二百三十六章 澤州論大義,江南爭去留。畏途!第二百零七章 薄箋嚇江南,兀朮魂歸天。無奈!第七十七章 此楊非彼楊,此軍非昔軍!第八十九章 張俊之罪無,沂中之名換!第九十五章 何日請纓提銳旅?風塵惡!第二百五十章 南北生警兆,上京燃豆萁。手足!第二十七章 螳螂捉蟬,黃雀在後!勝機?第一百五十二章 潞州不可棄,霹靂不可敵。誘餌!第二百四十七章 廷上殺漢臣,京中逐宰相。謀逆!第一百三十章 出此計者行此計,酈瓊蒙羞!第一百六十五章 設港瓊州府,前倨而後恭!清瀾。第三十四章 待從頭,收拾舊河山!第二百六十四章 楊相入開封,水師出流求。夏國!第一百零一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潮涌。第一百一十七章 殿帥發飈,視若無睹!第七十章 有死楊再興,無逃楊再興!練兵!第九十七章 樞密按閱楚州軍。退保!第一百二十章 廟堂擎惡柱,俠義在民間。第二百二十二章 嶽雷誅巨惡,鐵槍鎮汾州。奏捷!第一百七十七章 蕭裕論南北,胡銓建大業。正道!第二百四十章 當年酣戰處,老賊驚心否?渡河!第二百五十六章 南北思安定,烽火指大同。襲擾!第二十六章 胡塵鐵騎今安在?餌軍!第一百七十章 大宋一匹夫,丞相之剋星。還手!第一百八十章 火炮震南洋,支票通南北。開張!第一百四十四章 滿朝皆夷狄,上京誕皇子。夏國!第七十九章 張帥妙計,嶽帥奇兵。會師。第一百八十九章 草原隱風雷,河北定戰策。糾纏!第二百零五章 撒離喝思退,嶽二爺撫軍。雷動!第一百五十七章 買馬只兒斤,須求任得敬。第二百四十八章 右相返上京,若虛赴河東。變局!第二百零二章 開封有佳人,太行有惡戰。綠帽!第二百一十一章 太行軍心亂,澤州大略成。潰逃!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上生盜賊,河北現宋軍。中招。第二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醉殺胙王,奪妃充作後。悖亂!第二百一十一章 太行軍心亂,澤州大略成。潰逃!第二百一十章 牛皋急行軍,烏帶劫帥營。驚蟄!第二百三十四章 完顏亨靖亂,昏德候封帝。定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