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122章 邢昺《正義》總結《御注》

bookmark

邢昺《正義》曰:“言先王見因天地之常,不肅不嚴之政教,可以率先化下人也。故須身行博愛之道,以率先之,則人漸其風教,無有遺其親者。於是陳說德義之美,以順教誨人,則人起心而行之也。先王又以身行敬讓之道,以率先之,則人漸其德而不爭競也。又導之以禮樂之教,正其心跡,則人被其教,自和睦也。又示之以好者必愛之,惡者必討之,則人見之,而知國有禁也。”

這段文字可以作爲我們剛纔學習的一個總結。

“先王見因天地之常,不肅不嚴之政教”。先王見到,用教育可以轉化民心,而教育要隨順天地恆常不變的道。“道”在佛家稱爲“自性”,自性是不生不滅的,是真常。所以隨順着“道”而行就是“德”。用道德教育可以“其政不嚴而治,其教不肅而成”,所以叫“不肅不嚴之政教”。古代教育和政治是聯繫在一起,分不開的。古時的政治部門,宰相,像現代總理的位置,下設六部,第一個就是禮部。禮部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教育部,教育擺在最先,古代君王都知道,要搞好政治,首先要注重教育。教育要起到好的效果,最關鍵的是教育者本身要做出好樣子,才“可以率先化下人也”。“率”是表率,要先自己做一個表率,才能夠教化下人。教育是上行而下效,上面怎麼做,下面就跟着怎麼學。所以父母假如抱怨孩子很難教,首先問問自己做得如何?如果自己都不孝父母,怎麼去要求孩子孝順?如果自己不能夠大公無私,不能夠奉獻,不能夠以博愛的存心待人,孩子當然也會自私自利,甚至“遺其親”,“遺”是遺棄。所以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的習氣,是教育者本身沒有做到位。這裡講“故須身行博愛之道”,自己做到博愛,沒有自私自利,“以率先之”,領導人先自己做到好的樣子、好的表率,“則人漸其風教”,人民受到你的德行的感化,漸漸的也就轉化了,就沒有遺棄父母的了。遺棄父母的人,連父母都容不下,自私自利到了極點。

所以要改變這種狀況,領導人要做一個好樣子,要以博愛來化解自私自利。

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80章 廣要道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33章 聖治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50章 紀孝行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76章 卿大夫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04章 諫諍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96章 庶人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
第141章 慈母親愛 有禮有節第125章 上行下效 貴在力行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107章 地球興亡 匹夫有責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29章 曾子大孝 與母感通第226章 順而行之 克盡本分第180章 廣要道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46章 悖德悖禮 招感災殃第144章 悖道得志 君子不貴第74章 金融詐騙 導致滅亡第185章 禮外治身 樂內治心第233章 聞樂不樂 悲哀在心第72章 恢復古寺 養親之志第48章 遊學海外 懷親念親第22章 子承親志 繼往開來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71章 基金如子 報恩不溢第172章 賢母慈悲 捐獻獨子第203章 敬事愛物 行成名立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33章 聖治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26章 本經深義 解行並重第117章 深廣解析 發明義理第202章 孝悌一理 親親仁民第163章 齋戒沐浴 恭敬赤誠第42章 行孝立德 當下顯親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85章 淨意戒心 改變命運第164章 居上不驕 謙敬臨下第103章 謹身守節 不辱其親第239章 聖賢制禮 旨在教化第55章 多行恕道 克己復禮第244章 實學活用 如法教化第177章 聖人法則 垂訓後世第32章 恭敬老師 尊重道業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82章 言語有失 因果自負第196章 師志己志 不疲不厭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182章 海口監獄 教化顯著第58章 媒體工作 治亂攸關第211章 諫而盡誠 正氣浩然第147章 言行謹慎 三思後行第181章 媒體同仁 推廣孝道第90章 忠於職分 天地護佑第245章 千經萬論 孝爲行門第227章 君有過惡 正而止之第124章 母親垂範 兒子效法第155章 清苦克己 敬在隱微第150章 紀孝行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162章 感念祖德 慎終追遠第224章 進而事君 當思忠節第23章 修德行孝 做人根本第108章 貴賤尊卑 不患不及第38章 自律自重 修身養德第129章 家之概念 古今不同第53章 評選孝子 廣推孝行第225章 退而省思 忠諫改過第127章 先禮後財 天下息爭第171章 喪親致哀 祭祀嚴肅第40章 爲母捐腎 感動中國第132章 一心恭敬 家國同理第80章 閔損蘆衣 成就孝德第134章 周朝始祖 棄兒后稷第158章 文王侍父 行色有憂第105章 公賦充盈 私養不缺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195章 網絡教化 衆生受益第161章 守喪三年 定期祭祀第76章 卿大夫第102章 德能兼具 落實孝親第136章 詳解配天 深體聖意第188章 天下興亡 我的責任第25章 成書宗旨 時代背景第176章 三罪致亂 殺身之禍第215章 曾子至孝 感應道交第113章 衆之本教 敬養慎行第204章 諫諍第41章 少小受教 親嚴子孝第112章 一事可稱 行成名立第216章 禮敬自然 順應天地第54章 漢文嘗藥 孝感天下第3章 天台體例 五重玄義第194章 行孝於內 化自流外第77章 遵法之言 心存禮義第218章 賣身葬父 孝感天地第19章 母慈子孝 投師學聖第93章 憂樂爲公 聖賢示範第44章 孝親愛民 殉職垂範第11章 幼承母教 孝道紮根第96章 庶人第114章 聖德不遠 我欲斯至第131章 敬妻重教 家道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