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轉攻爲守

bookmark

淮東軍四萬精銳皆入麟州,與壽張相距不過百里之遙。麟州(今鉅野)與壽張(今梁山)都在鉅野澤西岸,一時間鉅野澤西岸的土地劍拔弩張,在東平之圍未解之際,又有拉開架式大幹一場的勢頭。

雪覆天地,四野蒼茫,數十騎快馬簇擁着一輛樸實無華的馬車,快如流星的馳入壽張城。

燕京有旨傳來壽張,那赫雄祁從營帳給召往葉濟多鏑的行轅。

從徐州逃歸,雖說最終也使得周知衆殘部多逃出四五千人回來,但徐州未得、可以用來南征軍前驅的陳韓三所部給殲滅、周知衆所部約一萬五千餘人給殲滅不得北返,無論再怎麼解釋,都是慘不忍睹的大敗。

不要說那赫雄祁與周知衆了,葉濟多鏑也上書燕京請罪,纔過去十日不到,就有旨從燕京傳來。

那赫雄祁知道徐州大敗,自三親王以下諸將都有逃不脫的罪責,但也擔心燕京這時臨陣換帥——壽張會戰一觸即發,必然要從沁陽將大親王葉濟羅榮所部精騎調來參加,使葉濟羅榮頂替葉濟多鏑爲帥,也是順理成章之事,但對南征將卒的士氣卻又是一次嚴重的打擊,也不利東平圍城繼續有續的進行下去。

那赫雄祁帶着這樣的擔憂走進葉濟多鏑的行轅,袁立山、周知衆諸將先他一步過來,從燕京趕來傳旨的,是燕京漢臣最受範汗王重用的副承政範瀾。

看到範瀾過來,那赫雄祁手裡一驚,莫非真要讓大親王過來爲帥?

“這是汗王的手書,那赫,你來看看!”葉濟多鏑大馬關刀的坐在明堂正中,正與範瀾說話,看到那赫雄祁過來,便將桌上的聖旨隨手遞給他。

北燕國制初創,本身又出身北地,沒有那麼規矩,那赫雄祁接過葉濟兒從燕京傳來的手書,就站在堂前展開閱看,越看越疑惑,問葉濟多鏑:“汗王要我們以靜待動?”

“皇上以爲南朝裝腔裝勢爾,南征諸將務必圍實東平,固守壽張,不使南朝有機可趁,不使樑家有機突圍,”葉濟爾在手書所寫的內容有限,更具體的意思,還要範瀾跟南征諸將一一解釋,“徐州之敗,南征軍將確實是失之謹慎,但皇上言,謹慎不爲過。任三親王爲山東、河南兩郡總督,某任山東、河南兩郡宣撫使,袁將軍兼任泰安、濟寧,在戰後,那赫將軍將率部東進,兼知青州、登州,周將軍隨那赫將軍去青州,還要那赫將軍在登州編練水師……”

“啊!”那赫雄祁愣怔在那裡,葉濟多鏑未受責罰,還出任山東、河南兩郡總督,倒也不太讓人意外,畢竟這時候要是嚴厲責罰葉濟多鏑,會使諸將變得冒進,反而不利以後的戰事,但有徐州受挫,山東、河南方面就要轉攻爲守,這個太叫那赫雄祁意外。

範瀾說道:“魯西、河南殘破,籌糧不易,這也是淮東敢突進到麟州的根本原因,南征糧秣,眼下還能支撐一段時間,但接下來春荒難熬,解決東平之後,大軍無論如何都要退回去休整……”

那赫雄祁陷入沉默,魯西北的殘破有他們的功勞在,但好歹也過去好些年,怎麼也應該休養過來,但大軍南下之後,魯西及河南的殘破是他們所預料不到的。

他們進入燕薊、晉中之後,民衆雖窮困潦倒,但還能勒令大戶納糧,以補軍資;而魯西、河南,不要說普通民衆,士紳鄉豪也多逃出其地:屋舍殘破、土地荒蕪、十不存一,倒真有一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景象。

便是壽張城,他們來奪之時,城裡就百餘兵丁、三百餘民戶而已,他們想就地徵糧以補軍食而不能,將卒所食米糧以及馬匹牲口所需的草食、飼料,都需要從濟南轉運。

大地冰封,不能借水道船運,糧秣轉輸的消耗極大,已經接近所能承受的極限。

再者徐州已經落入淮東之手,淮泗防線形勢完備,而淮東又有數萬精銳駐守,勢難猝陷,而登、海等地,淮東有佔着幾座海島,做出隨時進襲燕薊、魯東沿海的準備,與其碰個頭破血流再轉攻爲守,遠不如此時就調整勢態,將主動權抓在手裡。

葉濟爾這番將範瀾派出來給葉濟多鏑當副任,主持山東、河南兩地民政,也有穩固陣腳、從容謀劃之意。

那赫雄祁又問道:“我去東面,陳芝虎調往哪裡?”

青州、登州諸戰,陳芝虎雖有瑕玼,但不能不說,他之功要遠大於過。袁立山都兼任泰安、濟寧,陳芝虎麾下兵馬雖少,但他的地位不應該比袁立山低。

範瀾說道:“待這邊戰事稍停,那赫將軍去登州後,即調陳芝虎進河南,長淮軍若不退,即用陳芝虎打長淮軍,長淮軍若退,樑成衝很可能西撤,與樑成翼相依爲命,則用陳芝虎打梁氏兄弟及淮西……”

“李卓立東閩軍,董原與陳芝虎有盾矛之譽,我們倒是可以看看是董原這面盾厚實,還是陳芝虎這支矛尖銳。”葉濟多鏑笑道。

雖說能一鼓作氣捅破河淮防線最好,若不能一鼓作氣,大半年來已經攻陷山東大部、河南小部,殲滅青州軍、打殘樑家,也是極大的功績——葉濟多鏑不想因貪多而消化不良,甚至將大半年來的勝利果實都丟掉。

шωш ✿тtκan ✿C○

“不管如何,都不能讓樑習從東平逃掉!”袁立山說道。

樑習逃不出去,樑成衝、樑成翼兩兄弟即使還能相互扶持,但畢竟要算兩家,力分而弱。要是讓樑習逃出去,梁氏就還能在樑習之下團結成一體,要是讓樑家跟着長淮軍一起南撤,還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

南北兩朝在壽張、麟州劍拔弩張對峙十數日,長淮軍忽從大梁撤軍南返。葉濟多鏑分兵佔大樑,但無追擊之意,任長淮軍南撤,而燕胡在晉南的兵馬也都按兵不動。

情形到這一步,先前給鉅野澤西岸劍拔弩張之局勢迷惑住的人,也陡然明白過來,南北兩朝,都沒有在這時候倉促會戰的決心。

元歸政站在麟州殘破的城頭,眺望北面蒼茫的雪地,心裡有着抑不住的悲愴。

他本接受了放棄東平的殘酷現實,但在徐州大捷之後,林縛又悍然率四萬精銳北進,使他誤以爲東平之圍可解。臨到這時,才意識到這一切,都不過是演給世人看的戲。

東平圍解,樑習不死不降,樑家才能在樑習之下團結成一體,與其他勢力抗衡;而此時,樑成衝、樑成翼兄弟雖得以保存,樑成翼守着河中府,淮東與江寧都贊同樑成衝西撤去南陽,但此後的樑家能逃過給別人玩殘的結局嗎?

“侯爺還在城頭賞景啊!”

元歸政回過頭,看見高宗庭登上城頭來,苦澀一笑,說道:“高大人以爲我有這個心情嗎?”又問道,“長淮軍都擅自撤了,淮東軍何時會撤?”

“長淮軍護有大批民衆南返,行速快不了,我們還要在麟州多留兩天。再者我們撤去,曹州的側翼就會暴露出來,我們還要樑侯爺在曹州做出決定之後,才能最後決定從麟州撤軍北返,”高宗庭說道,“劉大人今天夜裡應該能從曹州過來……”

對高宗庭的從容淡定,元歸政心頭有說不出的厭恨。

長淮軍先撤了,不打壽張,就沒有淮東軍半點責任;這時候又迫使樑成衝先撤,那不救東平的罪名就都壓在樑成衝的頭上,淮東真可謂佔盡了便宜。

想到這裡,元歸政忍不住說出聲,道:“淮東這次可真是佔盡便宜了。”

高宗庭張眼看向元歸政,心想他如此城府也忍不住惡言相向,反脣相譏說道:“比之社稷,魯國公一人安危重若幾何?淮東軍北進麟州,將燕虜南征兵馬牽制在壽張不能動彈,使長淮軍、樑成衝所部能安然撤走,爲社稷、爲朝廷保存實力,淮東佔到哪門子便宜?”

元歸政給高宗庭反詰得啞口無言,高宗庭猶不肯放過他,說道:“此戰打不起來,你心裡清楚;朝廷諸大臣,有幾個心裡沒數?淮東軍將燕虜兵馬主力牽制壽張,魯國公在東平不思突圍,怨得了誰?”

與元歸政不歡而散,高宗庭返回麟州行轅,看到剛離開行轅去驛舍休息的葉君安也往這邊走來,高宗庭問道:“發生什麼事情了?”

“剛有消息從南面傳來,奢家沒有理會我們的緩兵之計,其在富陽、臨水的兵馬這幾日來分批西進,看來是下決心掉頭打西線了。”葉君安說道。

“不僅是打西線的問題,看來奢家會果斷放棄富陽……”高宗庭說道。

“放棄富陽?”葉君安頗爲訝異,說道,“當初爲了富陽,奢家填進去那麼多人命,這時真能狠心棄掉?”

第19章 大風迷眼第62章 反擊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39章 戰俘分贓第22章 立城擴軍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22章 滯敵第51章 驅虎吞狼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22章 海東勢力第5章 挖牆腳第1章 濟南城外第39章 戰俘分贓第33章 將計就計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58章 銀契嫁妝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4章 備戰糧荒第57章 自薦爲妾第58章 欲拒還迎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8章 私糧之利第46章 錢莊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50章 奪壘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38章 勤王之議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43章 演射第23章 暨陽磐石第47章 網更密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15章 做賊心虛第77章 孤臣忠烈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47章 刺客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69章 不臣第11章 嫡爭(二)第33章 迷離第一百三十三章 勢不可擋(一)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81章 兵分兩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69章 信陽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7章 相逢一笑第四章 朝天湖第59章 負荊請罪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44章 哀兵第44章 兵備將行第1章 濟南城外第76章 擔憂第55章 閱事第130章 池州謀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32章 放逐第133章 驚弓第89章 勸進(一)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81章 渡河第63章 炮擊第85章 津海之利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5章 狗官第26章 殘部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4章 海塘問策第92章 鶴城大捷第18章 長亭相迎第99章 虛實第113章 廷爭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12章 議兵第19章 惑敵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64章 入土爲安第45章 奢家獲捷第24章 潘家舊部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
第19章 大風迷眼第62章 反擊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39章 戰俘分贓第22章 立城擴軍第三章 七夫人顧盈袖(二)第25章 海陵知府第122章 滯敵第51章 驅虎吞狼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22章 海東勢力第5章 挖牆腳第1章 濟南城外第39章 戰俘分贓第33章 將計就計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58章 銀契嫁妝第125章 陽信故人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4章 備戰糧荒第57章 自薦爲妾第58章 欲拒還迎第一百二十一章 黑暗迷情(一)第8章 私糧之利第46章 錢莊第十八章 投桃報李第50章 奪壘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二十四章 烈義家僕第38章 勤王之議第三十六章 夫人之誤(一)第43章 演射第23章 暨陽磐石第47章 網更密第一百二十二章 黑暗迷情(二)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四十八章 治獄(三)第五十八章 暗樁子第15章 做賊心虛第77章 孤臣忠烈第160章 虛實難辨第47章 刺客第十六章 故人應不識第69章 不臣第11章 嫡爭(二)第33章 迷離第一百三十三章 勢不可擋(一)第15章 公府治政(二)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81章 兵分兩路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69章 信陽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三十章 拔刀救人(二)第7章 相逢一笑第四章 朝天湖第59章 負荊請罪第19章 聲東擊西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44章 哀兵第44章 兵備將行第1章 濟南城外第76章 擔憂第55章 閱事第130章 池州謀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32章 放逐第133章 驚弓第89章 勸進(一)第五十九章 填平之策第81章 渡河第63章 炮擊第85章 津海之利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5章 狗官第26章 殘部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4章 海塘問策第92章 鶴城大捷第18章 長亭相迎第99章 虛實第113章 廷爭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12章 議兵第19章 惑敵第三十八章 活字印刷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51章 撤還是不撤第110章 浙南前哨戰第一百一十七章 茶盜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64章 入土爲安第45章 奢家獲捷第24章 潘家舊部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