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人界某個冰川星球之上,某處山脈冰洞之中,有一塊好不起毫的石頭,被冰凍成了一塊冰塊。
而此石頭之中,存在着一個巨大的世界,此世界中有一個界面,此時靈氣波動的十分驚人。
此世界自然就是鴻元宇宙,而這靈氣波動驚人的界面正是隱天界。
早在數天前,隱天界中的靈氣就好紛紛的聚集到了隱天宮之上,越聚集越發的精純。
同時,隱天宮中修練室內,曾浩正盤膝而坐,雙目微閉,表情很是平靜。
然曾浩的體內且一點也不平靜,如果有人能看透曾浩的身體,定能發現,此時曾浩的下丹田正處於混亂之中。
在數年前,曾浩便已然再度修練到了金丹期後期大圓滿的境界,並試着離開了鴻元宇宙,想進入到冰洞之中。
然很快,曾浩便放棄了,他依然沒有能力低御住寒氣。
無奈之下,曾浩一咬牙,開始回到了鴻元宇宙中閉關了起來。
此次,他的閉關正是元嬰期的瓶頸突破,這也是他目前最後的衝刺。
只要能結成元嬰,他更擁有進入到冰洞中的能力,取得極寒之物,並擁有了離開此星球的能力。
然雖然他的修爲回覆了,且對元嬰期的瓶頸把握不是很大,也就只有五成左右的機會。
再配合上一些丹藥的相助,頂到了只有到達七成的結元嬰把握。
雖然這機會已然很高,然曾浩且想能再多幾分,再進入瓶頸突破,他倒不急着離開此星球,只有心急着取得極寒之物。
曾浩在進入到閉關之後,先是調理下了狀態,讓自己各方面都調理到最佳態度。
隨後,又到了李婉婷所在的房間,望着李婉婷發呆了起來。
其實曾浩很清楚,七成結嬰的機會已然很高了,可他且不敢此時結嬰,自然也有是原因了。
以前,不管是結丹或着是更低的瓶頸,築基瓶頸,他的成功機率都沒有七成,當初他築基時的成功機會更加的渺茫,可他的築基成功了。
這七成的結嬰已然是相當之高了,要曾浩且不敢結嬰,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李婉婷。
李婉婷是曾浩最大的心魔,而此心魔自己一直揹負着,放不下來,讓他如何敢償試着結嬰。
曾浩望着李婉婷的屍身,眼光空洞,腦中一片空白。
愛讓他癡,癡讓他狂,狂讓他成魔,魔讓他不惜與天爲敵。
這一切的一切只因爲一個情字,曾浩跨越不了的擡階。
“天地不仁,道仙無情。世難容情,何以長久。泣君相見,且是別時。情難到老,只怨福薄。望君珍重,婷兒已足。天道何忍,花落情逝。吾道何罪,天罰婷兒。仙道無情,與魔何異。泣別吾愛,泣別吾心。婷兒,真是我做錯了嘛?”曾浩望着李婉婷,身體之上的波動再起,然曾浩的表情且十分的平靜,緩緩的說道。
曾浩很是癡呆的念着這血兆了他後半身的詞語,更是念着他心頭的思念與悲痛。
這詞句上半部份正是李婉婷臨死前所說的話,也代表了李婉婷的痛,同時也表示了他與曾浩的情義。
而後半部份則是曾浩成魔之時,所說出來的話,代表了曾浩滿腔的不滿與濤天的恨意。
然經過天罪一戰之後,曾浩也漸漸的明白了過來,他錯了。
正如天罪所說,天那裡會去管世俗上的情愛,更不會操控着李婉婷的爺爺,發出那一劍。
爲何世人總吧錯怪罪到天地之上,研究是天地自身不仁,還是世人的埋怨,讓天地不仁。
或許二者都有,然李婉婷之死,怪天怨地又有何用,事實就是事實。
同時,曾浩也恨自己的無能,竟然沒能擺脫天道,讓李婉婷起死回生,保護住李婉婷。
而就在這個時候,曾浩腦中靈光一閃,一道七彩霞光透過了鴻元宇宙,透過了隱天宮,照射在了曾浩身體之上。
曾浩他頓悟了,他看破了,他在修道之路上又跨進了一大步。
此時的曾浩終於明白,何爲天道,天道,他就算不是一個人,他也是法則所組成的存在。
此天地就算不是仙府法寶,並也與仙府法寶相差幾呼,而所謂的天道,不過就是如同自己的鴻元宇宙中一般存在。
雖然自己沒有能力去控制鴻元宇宙中的一切,且同樣掌握了所有人的生與死。
然自己從來沒有去過問過鴻元宇宙中的任何一切事物的發展。
同樣的,鴻元宇宙中的人依然會死,戰鬥依然有死傷,依然有好勢貪權之人的存在,每天依然有喜劇與悲劇上演。
然鴻元宇宙中又有多少人怪罪自己呢?埋怨自己的無情呢?
不死只是一個傳說,連自己掌握了鴻元宇宙中所有生物的生死,自己同樣也逃不過生老病死的命運。
換句話說就是能掌握他人生死之人,同樣也逃不過自身的生死。
而自己因李婉婷之死而埋怨天地不仁,同樣的,鴻元宇宙中的生離死別,是否也會有人埋怨自己這鴻元宇宙的主人呢?
這也就是說,天道沒有殺死李婉婷,頂多也只是見死不救。
然自己身爲李婉婷內定的夫君,且沒能保護好自己的妻子,天道又爲何一定要有義務保護李婉婷呢?
別的人界之上還有多少界面,單單是人界如此多人,個個都希望天道的照顧,那天道怕是再多人也忙不過來。
人爲何活着,那就是要靠自己,靠自己去保護自己,保護自己所愛之人,如連自己所愛之人都保護不了,活着又如何。
曾浩也明白,自己已然沒有埋怨天道的權力,老天給了自己修仙的機會,自己有能力不斷的逃避生死,有了能力保護所愛之人。
然連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那更多的凡人,手無負機之力的凡人又當如何。
而此時的曾浩之所以頓悟,那是因爲他在得與失之間,明白了所有,領悟了一切,這才讓他在修道之途上更上一層。
修道之人,理應看破玄機,心無所繫纔是,愛與恨,對與修道者而言,一切都只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