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受阻

這邊袁紹召集諸侯議事,諸侯自然不敢稍有耽擱,而待諸人到齊袁紹便開口發問道:“如今孫文臺於汜水關敗於華雄,挫了我軍銳氣,而今我等具不得寸進,爲之奈何?”而諸侯聞言皆默然不語,顯然都心中瞭然汜水關天險並非輕易可以圖取,是以都存了保存實力之心。

袁紹擡頭環視帳中只見諸人皆是如此也只得轉向徐濟道:“位置駙馬有何見解?”徐濟早料到袁紹必有此一問於是便起身拱手道:“汜水關如今得董卓增援,急切之間恐怕未必能有所得,文烈亦不知何以攻克,如今唯有誘敵而出方有機會。”說罷徐濟便坐回位置上不再說話。袁紹心中自然是大罵徐濟奸猾,誰不知道汜水關憑藉天險難以克取?所謂誘敵之計也就是好聽而已,難道華雄會自棄屏障以短攻長不成?

念及此處袁紹便又看向諸人,只見公孫瓚身後立着三人,具是容貌雄偉,頗有英雄之氣便奇道:“公孫太守身後何人也?”公孫瓚回頭看向身後居中之人道:“此乃伯珪舊識,曾一道於盧公處求學的劉備,如今爲平原令。”曹操聞聽這話忽而插話道:“莫非是從盧公破黃巾的劉玄德?”公孫瓚點頭道:“確是。”

劉備自然也對袁紹和曹操行禮,而公孫瓚也將劉備的出身和功勞一併細說,袁紹聞聽這話立刻便微笑道:“既然與駙馬一般皆是皇親國戚,來人,取座來。”劉備自然便道謝落座。而此時徐濟卻心中已然有些隱隱的不安了,袁紹爲何會對一個之前名不見經傳的所謂皇室宗親如此親密?不外乎是要藉着劉備的名頭來壓制自己。畢竟之前自己是諸侯之中地位最爲超然的存在,皇親國戚的名頭雖然並不能帶來什麼確實的好處但卻能夠保證徐濟不必受人限制。但劉備的出現顯然就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

原因很簡單,徐濟終究只是外戚,而劉備頂着的名頭是正兒八經的皇室宗親,這樣一來自然便有了尊卑之分,而且劉備如今的地位註定了會被袁紹推上第一線,而一旦劉備取得了勝果又或者戰功那麼自己如果沒有相應的作爲勢必會爲人所輕視,那麼自己原本藉以爲屏障的身份反而會成爲他身上的一個枷鎖,但儘管如此徐濟卻也也沒有什麼太好的辦法,徐濟總不可能跳出來質疑劉備的身份。這樣不免顯得自己十分卑劣,雖然徐濟心中的確很懷疑劉備這個所謂宗親的身份的真實性。

而正當此時帳外忽然有人進來通傳道:“孫太守再發求援,說是華雄引兵離關似有奔襲酸棗之意,孫太守麾下兵少,恐不能敵,是以望盟主發援兵。”聽聞這個消息諸人又是一陣交頭接耳,而此時徐濟便不再沉默了,而是起身道:“盟主,文烈請戰。願提本部兵馬前去增援孫文臺!”

徐濟之所以這麼做很簡單,他料定了華雄不會對已經被他打殘的孫堅餘部有什麼更多的動作的,那麼華雄離開汜水關的目的必然就是酸棗大營,與其留在酸棗被袁紹差遣與噁心他倒是不如脫離而去。匯合孫堅之後再行考慮接下來的動作。而袁紹的打算自然也是增援,畢竟孫堅是正經十八路諸侯中的一位,而且奮勇爭先願意擔當先鋒。自己不救必然會爲人詬病,徐濟自己願意去自然是極好的。

而曹操也沒有多說。他雖然並不清楚徐濟的打算,但卻知曉孫堅與徐濟關係極好。如今孫堅罹難徐濟當然不可能不救,於是在袁紹點頭之後徐濟便立刻離開大帳命令高順拔營直奔汜水關下而去。徐濟做的很乾脆,他甚至根本沒有留下哪怕一個人守衛他在酸棗的營寨。徐濟根本不打算再回酸棗了。

當然此時袁紹還並不曉得徐濟的打算,不過即便知道了袁紹也是不會阻擋的,因爲徐濟在身旁不論如何都還是會對袁紹產生些許的阻礙,他倒是巴不得徐濟走得越遠越好。但曹操就未必會是同樣的想法了,袁紹雖然並不似當初那般輕視徐濟但說到底還是有些看不起的,但曹操不同,曹操幾乎算是當今世上最清楚徐濟真正實力和能力之人了,他從未把徐濟看的那麼簡單,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曹操清楚徐濟絕不會幹出什麼沒有意義的事情。

不過如今卻還沒有人意識到徐濟的離開。

此時的孫堅已經被迫退離汜水關五十里外暫駐了,他一面等着袁紹的回信一面觀察着華雄的動作,也正是由於孫堅的小心他才避過了華雄行軍的路徑,華雄自然也沒有興趣去找孫堅殘部的晦氣,他率部離關的目的就是要給諸侯一個教訓,而此時袁紹卻還未曾得到這個消息,而孫堅也來不及將這個消息傳出去。

徐濟也沒有耽擱,自酸棗大營到孫堅所在之處也並沒有很遠,而且孫堅之前傳回求援之時便已經指明瞭他所在的方位,所以徐濟很快就找到了孫堅。見到孫堅之時徐濟着實吃了一驚,眼前的孫堅哪裡還有出征之時那般意義風發?而今不但失了頭戴的赤幘,更是連衣甲也不齊全,顯然是昨夜那一戰比之他報與袁紹的還要更爲慘烈得多。見到徐濟前來孫堅也是慨然長嘆道:“文烈,幸得你來!”

徐濟也是長長嘆息將手置於孫堅肩上拍了拍道:“文臺辛苦了。”說完這話徐濟便也不再多說,他雖然不知孫堅爲何傷感但作爲朋友不能安慰至少也不要往孫堅的傷口上撒鹽。而此時的袁紹也得到探子的回報道:“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着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袁紹得到回報便向帳中諸侯道:“華雄既來,誰敢去戰?”而此時袁術背後一人出列道:“小將遠往。”袁紹於是大喜便令左右牽來好馬與他同時問道:“不知你姓甚名誰?”小將拱手道:“小將俞涉。”

俞涉回答之後便提刀上馬離營,然則過了不到一刻便有小校回報袁紹道:“俞將軍與華雄交戰不到三合便爲華雄斬首。”袁紹大驚道:“華雄這般兇厲?誰還能一戰?”此時冀州太守韓馥便出言道:“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袁紹哪裡還顧得上那麼多便教韓馥令其麾下潘鳳出戰。潘鳳於是便提斧上馬,然則不多時又見小校回報道:“潘將軍不敵華雄又被斬了。”衆人皆大驚失色。諸人哪裡料得到華雄這般厲害,短短時間便已然連斬兩員大將。

袁紹此時心中自然是極爲不滿的。這幫子諸侯手底下竟然沒有一個能抗衡華雄的,而且如今在營外囂張的還只是一個小小華雄,若是呂布親自前來又是誰能抵擋?如此一來袁紹便故作悔恨嘆息道:“可惜我此來未及帶着我麾下上將顏良、文丑!若得一人在此,又何懼華雄?”

袁紹這話擺明就是激將之計,袁紹自然不是真的悔恨,他原本就是存了保留實力的想法,所以他當然不可能放下渤海的安穩而將自己全部實力都砸在這一次所謂的討伐董卓上面來。而接下來的事情也的確沒有讓袁紹失望,他才說完話帳中便有一人高聲道:“末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

衆人自然皆是驚訝看向說話之人。卻原來便是劉備身邊的那綠袍將軍,只見此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袁紹自然心有不滿,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人。於是便皺眉道:“諸位可知這是何人?”公孫瓚立刻便回答道:“此乃玄德之弟,關羽關雲長是也。”若是徐濟在場必然又會發現一件有趣的事情,那邊是公孫瓚與劉備之間的關係似乎並沒有公孫瓚之前言辭中那般好,不過袁紹自然是不在意這些的。他皺起眉道:“不知此人現居何職?”公孫瓚回到道:“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

這還沒等袁紹發火說話帳中便有另一人高聲道:“莫非竟欺我等一衆諸侯麾下無大將乎?量一弓手,安敢於此大方缺詞!與我打出!”這話倒是說到袁紹心裡去了,雖然其實他與袁術一直明爭暗鬥。但此刻袁紹卻深感袁術果然是自己的弟弟。而曹操聽到袁術這話卻站起身來勸阻了他:“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曹操自然是沒有那麼好心的。之所以爲關羽說話也不過是因爲之前在剿滅黃巾之時曾經見過關羽的本事,如今既然衆人皆沒有對抗華雄的辦法,倒不如讓關羽一試。

而此時袁紹也開口道:“若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屆時豈不是更是大失士氣?”曹操聞言笑道:“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

關羽自然也不是沒有脾氣的人,他無視了身邊劉備的眼色豪聲道:“若關某不能斬華雄首級,便請斬關某以謝罪!”曹操聞言便親自斟酒一盅以手捧至關羽面前道:“雲長請飲此盅,孟德便在此靜待將軍得勝而回。”關羽回頭看了堂上的袁紹一眼傲然道:“多謝曹將軍好意,不過酒暫且不飲了,待我斬得華雄首級,再飲不遲!”說罷提刀轉身上馬,以單手提刀撥馬而去。

袁術見關羽如此倨傲不由大怒道:“孟德,便是如此狂態安能取信?我且看這小子如何提頭來見!”曹操也不得不好言相勸,但令曹操好奇的是作爲兄長的劉備只是一開始有阻止之意,但之後卻是一直面色平淡,他究竟爲何如此淡然?還是說關羽真有斬殺華雄的本事呢?

不多時衆諸侯便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嶽撼山崩,衆人皆失色大驚。袁紹正欲遣人前往探聽,然帳外卻忽有鸞鈴響動之聲傳來,待馬到中軍,便見關羽手提華雄首級一把擲於地上。而其時曹操以手使之,酒盅之中,其酒尚有餘溫。

曹操自然是大喜,便將手中酒遞與關羽,關羽恭敬接過一飲而盡之後便轉身回到劉備身後站定。而此時劉備身後另一人高聲大叫道:“俺哥哥斬了華雄,何不就此殺入關去。活捉董卓,更待何時?”袁術本就因爲關羽得勝而回心有不悅。聞言更是大怒,喝道:“我等身爲朝廷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曹操哪裡還能讓袁術發出這邪火來,於是便出言道:“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袁術聞言冷笑道:“既然公等只重一縣令,我當告退。”曹操當然更不能讓袁術這麼就離開,也只得無奈道:“豈可因一言而誤大事耶?”一邊使眼色命公孫瓚且帶玄德、關、張回寨。

衆官見此情況也曉得今日怕是就到此爲止了,於是也各自散去回營了。

而華雄手下敗軍此時也將華雄兵敗被殺之事帶回汜水關了,而這個消息自然也沒有瞞過孫堅和徐濟。而李肅得知這消息立刻便慌了,於是便立刻寫告急文書。發往洛陽向董卓求援。

而此時的徐濟也有了另外的打算,短時間內想要攻破汜水關是絕不可能之事,華雄一死接下來前來汜水關的必然就是呂布了,那麼想要短時間內有所進展是絕不可能的了。所以徐濟決定另闢蹊徑。不過這還得先看看董卓接下來一步的反應在做決斷。

董卓聞聽華雄爲諸侯所殺之事便立刻召集李儒、呂布等議事。李儒也算是早料到必有此事,得聞華雄之事便對董卓道:“丈人,如今折損了上將華雄,關東諸賊聲勢浩大。袁紹既爲盟主,然則其叔袁隗如今卻在洛陽爲太傅;倘或裡應外合,深爲不便。當先除之。請丞相親領大軍,分撥剿捕。”

董卓深以爲然,立刻便喚李傕、郭汜各領兵五百,將太傅袁隗家圍得水泄不通。待董卓親至便下令不分老幼。將袁隗府中之人盡皆誅絕。再令呂布先將袁隗首級帶往汜水關前告知袁紹。而後董卓遂起兵二十萬,分爲兩路直奔汜水關而去:一路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只需駐守汜水關。不要廝殺與諸侯廝殺;另一面董卓自領十五萬,同李儒、樊稠、張濟等守關後通往洛陽的必經之路。此處距離洛陽五十里。

而呂布此時已然領三萬軍馬。去往胡軫之前立於汜水關在的大營。而董卓卻在關上屯住。這邊袁紹也得探馬來報的消息。於是袁紹便聚衆商議。曹操開口道:“董卓屯兵汜水,截住我等之路。如今便可勒兵一半前往迎敵,酸棗大營只留守卒便可。”

袁紹納其計於是便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孫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共八路諸侯,往汜水關迎敵。而曹操則率部以爲策應。

八路諸侯得令之後便各自起兵趕往汜水關。河內太守王匡因大營離汜水關較近是以引兵先到。而呂布得聞消息便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觀望,只見呂布單人出陣: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棉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端的是氣勢非凡。王匡心中已然弱了三分氣勢,便回頭看向衆軍道:“誰敢出戰?”

陣中忽有一人策馬挺槍而出,王匡定睛細看見是河內名將方悅。方悅策馬而出舉槍直取呂布,呂布也馭馬揮動手中方天畫戟迎敵,兩馬相交二人交手不到五合方悅便爲呂布一戟劈於馬下,呂布既斬方悅趁勢挺戟直衝王匡而來。王匡哪敢交戰?立時便撥馬轉身奔逃,主帥逃離自然也導致兵無戰心,於是王匡軍立時呈大敗之勢四散奔走。呂布單人獨騎在王匡軍陣中東西衝殺,一時之間竟如入無人之境。

正當王匡以爲必死之時身後突來援兵,卻原來是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二人見王匡已然爲呂布追殺,便急忙來救王匡。呂布眼見諸侯軍人多勢衆方纔揮軍後撤,但呂布哪裡有那麼容易對付,便是撤退之間也依舊不忘殺人。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自然不敢再關下久留,三人於是便退後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衆人便於一處商議,王匡言及呂布英雄,無人能敵,恐怕難以戰勝。衆人也正爲此憂心忡忡便又聽帳外小校通傳呂布正於帳外搦戰。八路諸侯聞聽此話不敢怠慢,於是一齊上馬出營列陣以對。呂布此時身在高岡上,自然是將諸侯一應佈置看的一清二楚,只見諸侯軍分八隊,顯然是此處有八路諸侯。但呂布向來是囂張無比的性子,便是遙望諸侯人多勢衆也未有半點畏懼之心反而領着一簇軍馬,先來衝陣。

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七章第十五章第315章 重返陳留(一)第254章 亂長安(二十)第304章 無題第368章 暗懷鬼胎第351章 幽州之事(五)第121章 勝敗第164章 奉遺旨,起兵(下)第447章 下邳之戰(七)第164章 奉遺旨,起兵(下)第316章 重返陳留(二)第324章 重返陳留(十)第399章 峰會(三)第168章 追擊第191章 震懾第306章 再度起行第93章 奪己吾第166章 呂布之威第360章 西行第145章 破第302章 天下局勢(二)第405章 破綻第120章 絕命的招數第436章 意外第42章 波才與高順(上)第143章 下馬威第115章 初戰第440章 謀戰(四)第431章 鬥(十)第443章 下邳之戰(三)第118章 年輕的代價第306章 再度起行第395章 勾心鬥角第254章 亂長安(二十)第422章 鬥(一)第335章 鉅變(下)第121章 勝敗第367章 會面第179章 甄氏(三)第225章 長安第222章 兗州二三事第136章 對局第303章 江東局定第44章 去向何方?第三十三章第378章 混戰(六)第54章 瑣屑的後事第136章 對局第206章 奪冀(五)第349章 幽州之事(三)第349章 幽州之事(三)第212章 高覽第306章 再度起行第222章 兗州二三事第221章 定冀第三十三章第260章 求生第401章 峰會(五)第447章 下邳之戰(七)第二十章第119章 打算第255章 文和堪破第141章 暗伏的危機第66章 並論天下第174章 冀州(五)第387章 長效之策第373章 混戰(一)第270章 一觸即發(下)第405章 破綻第237章 亂長安(三)第261章 境遇糟糕第48章 圉縣(一)第九章第三十五章第394章 動心第140章 成婚第199章 新的征程第98章 樑子虞第261章 境遇糟糕第348章 幽州之事(二)第395章 勾心鬥角第370章 聳聽之言(上)第64章 奉孝第270章 一觸即發(下)第三百一十九 掌重返陳留五第361章 幼主(上)第260章 求生第349章 幽州之事(三)第98章 樑子虞第332章 黃忠歸孫第168章 追擊第189章 行動第360章 西行第150章 兩難第十一章第361章 幼主(上)第453章 雙雄(四)第117章 鬥將
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七章第十五章第315章 重返陳留(一)第254章 亂長安(二十)第304章 無題第368章 暗懷鬼胎第351章 幽州之事(五)第121章 勝敗第164章 奉遺旨,起兵(下)第447章 下邳之戰(七)第164章 奉遺旨,起兵(下)第316章 重返陳留(二)第324章 重返陳留(十)第399章 峰會(三)第168章 追擊第191章 震懾第306章 再度起行第93章 奪己吾第166章 呂布之威第360章 西行第145章 破第302章 天下局勢(二)第405章 破綻第120章 絕命的招數第436章 意外第42章 波才與高順(上)第143章 下馬威第115章 初戰第440章 謀戰(四)第431章 鬥(十)第443章 下邳之戰(三)第118章 年輕的代價第306章 再度起行第395章 勾心鬥角第254章 亂長安(二十)第422章 鬥(一)第335章 鉅變(下)第121章 勝敗第367章 會面第179章 甄氏(三)第225章 長安第222章 兗州二三事第136章 對局第303章 江東局定第44章 去向何方?第三十三章第378章 混戰(六)第54章 瑣屑的後事第136章 對局第206章 奪冀(五)第349章 幽州之事(三)第349章 幽州之事(三)第212章 高覽第306章 再度起行第222章 兗州二三事第221章 定冀第三十三章第260章 求生第401章 峰會(五)第447章 下邳之戰(七)第二十章第119章 打算第255章 文和堪破第141章 暗伏的危機第66章 並論天下第174章 冀州(五)第387章 長效之策第373章 混戰(一)第270章 一觸即發(下)第405章 破綻第237章 亂長安(三)第261章 境遇糟糕第48章 圉縣(一)第九章第三十五章第394章 動心第140章 成婚第199章 新的征程第98章 樑子虞第261章 境遇糟糕第348章 幽州之事(二)第395章 勾心鬥角第370章 聳聽之言(上)第64章 奉孝第270章 一觸即發(下)第三百一十九 掌重返陳留五第361章 幼主(上)第260章 求生第349章 幽州之事(三)第98章 樑子虞第332章 黃忠歸孫第168章 追擊第189章 行動第360章 西行第150章 兩難第十一章第361章 幼主(上)第453章 雙雄(四)第117章 鬥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