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0.第980章 暗流涌動

關於皇位的問題,武英殿中並沒有討論出一個結果,胡太后想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爲帝,但卻遭到大臣們的一致反對,畢竟國難當頭,如果立一個不滿三歲的孩子爲帝,只會讓大明的情況更加糟糕。

但偏偏朱祁鎮是獨生子,根本沒有其它的兄弟,倒是有不少堂兄弟,畢竟朱瞻基還是有好幾個弟弟的,但這些人大都不在京城,相比之下,朱瞻壑卻率領着大軍就在北京城外。

所以許多人都想到了朱瞻壑,但在場的都是老油條,所有人都在等着別人出頭,結果最後誰也沒有開口,畢竟誰都不願意做這個出頭鳥。

散會之後,張輔拖着年邁疲憊的身軀回到府中,先泡了個熱水澡緩解一下這一路的疲憊,隨後又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飯,這才感覺緩過氣來了。

不過就在這時,忽然有人前來稟報道:“老爺,胡尚書來了!”

“請他到書房!”

張輔似乎並不意外,吩咐完自己也去了書房等候。

不一會的功夫,就見胡濙來到書房,不過他並不是一個人來的,身後還跟着一人,赫然正是之前出使大漢,並且隨同朱瞻壑一起回來的楊善。

“楊侍郎怎麼也一起來了?”

張輔看到楊善十分驚訝的問道,他本以爲胡濙會單獨找自己,聊一下皇位的事,有些話肯定不方便讓其它人聽到,所以纔會私下來找自己,卻沒想到他竟然帶上了楊善。

“不瞞國公,其實是楊侍郎先找上我,我們商量了一下後,才決定來找國公的!”

胡濙淡定的一笑解釋道。

只見楊善這時也邁步上前向張輔行禮道:“國公,下官這次出使大漢,親眼見到大漢國內蓬勃向上的生機,相比之下,我大明卻處處透着幾分衰敗與腐朽,要知道大漢本就脫胎於我大明,當初大漢立國,還多虧了我們大明的支持,可爲何現在大漢國力強盛,而我大明卻連小小的瓦剌都打不贏,甚至連皇帝都被對方擄走呢?”

楊善說到最後時,也是一臉的憤慨,當初朱棣在世時,誰能想到僅僅二十年,大明就沒落到現在這種地步。

“百姓都是一樣的百姓,甚至去大漢的百姓許多都是災民,大漢佔據的天竺等地雖然也算富饒,但卻氣候炎熱,並不比我大明強,可現在大漢國力遠勝我大明,唯一的解釋,就是大漢的帝王遠超我大明的帝王!”

胡濙這時也嘆口氣說道。

聽到楊善和胡濙的話,張輔也露出沉默的表情,自從朱棣去世,大明曆經三代帝王,朱高熾太子時人人稱讚,可做了皇帝卻沉迷後宮,做事也是一意孤行,幸虧他死的早,否則還不知道會把大明搞成什麼樣子?

至於朱瞻基,表現的只能說是中規中矩,人人稱讚的好聖孫,也只能算是一個守成之君,最後的朱祁鎮就更別提了,落到被瓦剌人俘虜的下場,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相比之下,大漢那邊歷經兩朝,朱高煦做爲開國皇帝,一直對外擴張,奠定了大漢的版圖,而朱瞻壑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但讓大漢的版圖擴張了幾倍,而且國力也是直線上升,哪怕大明最強盛時,也無法與現在的大漢相比。

明明朱高熾、朱瞻基和朱祁鎮祖孫三代人的基礎更好,可大明的發展卻遠比不上大漢,所以胡濙抱怨說是大明的帝王有問題,也算是事實。

“那胡尚書你們兩人的意思是……” 張輔沉思良久,終於擡頭向胡濙和楊善問道。

“國公您何必明知故問?”

只見楊善灑脫的一笑,直接挑明道:“若是陛下還在,我們自然要做大明的忠臣,可現在陛下被俘虜,全靠大漢的皇帝拯救了我大明,而且他就在城外,只要請他入城登基,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甚至還能讓我大明國力倍增,再也不用擔心瓦剌人的進犯了!”

“國公,我的想法與楊侍郎一樣,今天在武英殿時,想必您肯定也同樣想過這件事,現在只是沒有人把這件事挑明,不如明日我們就一同進宮,說服太后答應此事!”

胡濙緊隨着點頭道。

張輔聞言卻暗自苦笑,胡濙讓他們明天一起進宮勸說胡太后,這只是好聽的說法,不好聽那叫逼宮,畢竟胡太后也不傻,如果皇位落到朱瞻壑手中,她們孤兒寡母又算什麼?

ωwш✿ tt kan✿ C 〇

“國公,我知道你心中有顧慮,可您想想這次出征的經過,難道您還沒有受夠嗎?”

楊善看到張輔沉思不語,於是再次勸說道。

“除了我們,還有誰是這麼想的?”

張輔這時終於擡起頭問道。

“鄺埜、曹鼎等從土木堡回來的大臣,幾乎都有這樣的想法,也答應與我們明天一起進宮,至於留守的王直、于謙等人則是態度不明,不過只要國公您答應,我立刻就會去見王直等人,至少有一半的把握可以說服他們同意!”

楊善再次搶先說道。

朱瞻壑之前特意把楊善留在大漢,並且後來出征時又帶上他,可不僅僅是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看中了楊善的口才。

剛開始楊善還不肯投靠朱瞻壑,但後來看到朱祁鎮御駕親征後的種種亂相,特別是朱祁鎮被俘虜後,楊善這才全面倒向朱瞻壑,甚至不惜幫對方做說客。

張輔聞言再次躊躇了片刻,終於一咬牙道:“明日我可以隨你們一同進宮,但我不會表態,至於能否說服太后,那就要看伱們的本事了!”

“沒問題,只要國公願意隨我等一同前去就行,剩下的由我們來辦!”

胡濙聞言大爲高興的點頭道,他知道以張輔的性子,能夠答應默認這件事,已經十分難得了,而且張輔願意跟隨他們一起進宮,這本身就代表着一種態度。

說服了張輔,胡濙與楊善立刻告辭離開,隨後兩人分頭行動,前往王直、于謙等人的府中,其實不少是他們,北京城有不少勢力都在暗中活動,畢竟誰都知道,皇帝被俘虜了,肯定需要一個新皇來統治大明。

668.第668章 對士氣的打擊577.第577章 又見朱高熾(下)456.第456章 兩位布政使678.第678章 兀魯伯遊記(下)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402.第402章 移民的問題573.第573章 苦悶的夏元吉832.第832章 還人情284.第284章 存錢(下)526.第526章 再次北征第227章 程濟第95章 謹慎多疑的紀綱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個人坑632.第632章 滿剌加港306.第306章 倭寇的老巢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579.第579章 朱高熾病了(下)802.第802章 海軍的絕配368.第368章 姚廣孝去世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第57章 連鎖反應410.第410章 搬救兵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562.第562章 漢王妃賜刀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769.第769章 商談(下)第57章 連鎖反應451.第451章 父子對質346.第346章 平戶爭奪戰(上)第113章 東廠的誕生(上)第37章 全軍覆沒的五虎上將第22章 促織745.第745章 寧安公主808.第808章 清剿沙盜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第123章 紀綱死了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857.第857章 合作的資格287.第287章 別羅裡之戰(上)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927.第927章 殉葬?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686.第686章 鏡子(下)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第257章 朱高熾涉案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970.第970章 土木堡之敗(下)509.第509章 夏元吉的投稿(下)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619.第619章 趙王不見了(上)第212章 朱瞻圻的變化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795.第795章 車上閒談(下)616.第616章 談條件463.第463章 輸送人才(上)第143章 討公道(下)592.第592章 撐起大局的張皇后435.第435章 白蓮教徒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340.第340章 師出有名第54章 新的財路711.第711章 打工掙路費561.第561章 吳家寨(下)第247章 雷電641.第641章 白銀運輸970.第970章 土木堡之敗(下)729.第729章 錦衣衛謝鋒(上)420.第420章 三天第73章 詔獄750.第750章 開羅之戰(中)568.第568章 榆木川(下)第22章 促織332.第332章 德里蘇丹國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434.第434章 招安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720.第720章 七絃琴與荷馬史詩541.第541章 選址第209章 祭祀東陵460.第460章 報仇(下)第9章 相逢即是有緣第10章 多好的孩子477.第477章 眼線920.第920章 三重領土594.第594章 宮中查案(上)第74章 內閣之議413.第413章 好喝的粥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695.第695章 蒸汽機(上)第33章 頭上沒毛,嘴巴不牢第171章 這世上最缺的是機會第4章 高僧與舍利359.第359章 風雲突變880.第880章 朱瞻基病了416.第416章 朱瞻壑接手第84章 紀綱有問題(下)第150章 拜訪侯府第198章 重啓海運
668.第668章 對士氣的打擊577.第577章 又見朱高熾(下)456.第456章 兩位布政使678.第678章 兀魯伯遊記(下)第174章 都督張興(下)402.第402章 移民的問題573.第573章 苦悶的夏元吉832.第832章 還人情284.第284章 存錢(下)526.第526章 再次北征第227章 程濟第95章 謹慎多疑的紀綱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個人坑632.第632章 滿剌加港306.第306章 倭寇的老巢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579.第579章 朱高熾病了(下)802.第802章 海軍的絕配368.第368章 姚廣孝去世842.第842章 一起登船第57章 連鎖反應410.第410章 搬救兵389.第389章 反對開海的人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562.第562章 漢王妃賜刀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769.第769章 商談(下)第57章 連鎖反應451.第451章 父子對質346.第346章 平戶爭奪戰(上)第113章 東廠的誕生(上)第37章 全軍覆沒的五虎上將第22章 促織745.第745章 寧安公主808.第808章 清剿沙盜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第123章 紀綱死了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857.第857章 合作的資格287.第287章 別羅裡之戰(上)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927.第927章 殉葬?915.第915章 兒子失蹤了686.第686章 鏡子(下)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第257章 朱高熾涉案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970.第970章 土木堡之敗(下)509.第509章 夏元吉的投稿(下)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619.第619章 趙王不見了(上)第212章 朱瞻圻的變化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第91章 暢談海外諸國795.第795章 車上閒談(下)616.第616章 談條件463.第463章 輸送人才(上)第143章 討公道(下)592.第592章 撐起大局的張皇后435.第435章 白蓮教徒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340.第340章 師出有名第54章 新的財路711.第711章 打工掙路費561.第561章 吳家寨(下)第247章 雷電641.第641章 白銀運輸970.第970章 土木堡之敗(下)729.第729章 錦衣衛謝鋒(上)420.第420章 三天第73章 詔獄750.第750章 開羅之戰(中)568.第568章 榆木川(下)第22章 促織332.第332章 德里蘇丹國362.第362章 一休和尚(上)434.第434章 招安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720.第720章 七絃琴與荷馬史詩541.第541章 選址第209章 祭祀東陵460.第460章 報仇(下)第9章 相逢即是有緣第10章 多好的孩子477.第477章 眼線920.第920章 三重領土594.第594章 宮中查案(上)第74章 內閣之議413.第413章 好喝的粥836.第836章 大災之年695.第695章 蒸汽機(上)第33章 頭上沒毛,嘴巴不牢第171章 這世上最缺的是機會第4章 高僧與舍利359.第359章 風雲突變880.第880章 朱瞻基病了416.第416章 朱瞻壑接手第84章 紀綱有問題(下)第150章 拜訪侯府第198章 重啓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