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楊伊改元,今年爲漢興元年,這發奮之心,自然也是天下皆知了,內外抱着“和平”之心的那些人,也就不會不識趣了。
現在已經五月了,陶氏被逼逃亡炎漢已經算是半年時間過去了,這時間說長不算長,說短也不短,至少已然足夠陶氏將散落於各處的陶家人匯聚起來了。
眼見酷暑將至,也是糧食成熟時,此時各地漢軍,除必要之軍,都轉爲搶收之軍,糧食關係着未來的戰爭潛力,特別是如今炎漢,地廣人稀,這糧食成熟,不趕快收割,如是遭逢雨季來襲,這損失可就大了。
錦官城,也還是炎漢數一數二的城市,繁華處更是勝於往日,馬蹄聲,在北門外的街道上,由遠及近。
一輛馬車緩緩馳來。
“道長,錦繡閣到了。”趕車的車伕下得車來,恭敬的撩起簾子,說着。
先下來的是一個年輕的道童,後面緊接着便有兩個保養得當,看起來有些仙風道骨,都是三十歲左右的中年道士,兩個人全身雖是着着道袍,但上乘質地袍子,以及淡淡脫俗氣質,顯然非是普通出身。
錦官城北門外,也是一處集市,如今這集市前兩年因爲戰火被破壞,之後因爲漢主北遷,錦官城不復往日繁華,所以這集市也就未曾興復,不過這兩年,漢國逐漸恢復國力,這集市也早有人打了主意,如今卻被一家莊園給取代了,眼前這家莊園前,人來人往,顯是生意甚好。
在這莊園前,種着不少稀有植物花卉,周圍更是被一圈花草樹木包圍着,不少花兒此時開的正盛,遠遠便能聞到幽香陣陣,花草樹木互相陪襯,顯得十分奇特雅緻,更點綴得這莊園彷彿俗世中的一隱世仙境一樣。
中年道士一擡頭,就見竹門上掛着個木製仿古牌子,上書“錦繡閣”三個大字,字體遒美健秀,顯是出自大家手筆。
再看下去,兩個道士和道童,都是眼睛一亮。又見甬路彎曲,盡數是碎石鋪路,一直延伸至深處。給人一種尋覓仙境之感。
“諸葛師兄,這地方有些意思。”其中一位道士此時點頭稱讚着。
“這題款據說乃是翰林學士杜超宗所書,開在漢中郡的分店,曾得陛下親臨,稱讚之,自然非是凡俗。”
向裡步去,進了門,踏着羊腸小路向裡,走出不到百十米,便見到一座極大的湖塘,出現在石階路旁,約有幾畝地大小,裡面水色清澈,水面上,荷花正自盛開,極是美麗。
在水上還有幾處涼亭懸水而建,不少客人正在那裡賞花說話,偶爾有幾句話語隱約入耳,不過園子,大多時間,很是安靜。
這時候,一名青衣小帽夥計出現在二人面前,躬身行禮,笑容滿面問道:“道長,不知您們是用飯、住店、還是採買東西?”
“哦?我們初來此處,你先說來聽聽。”那諸葛道士此時微笑說着。
夥計應聲,講解的說着:“本店是錦繡居在漢中郡總店,永昌郡分店,新郡分店之後的第四家店鋪,內裡有飲食、居住、書齋、衣莊、戲樓、採買場、當鋪等去處。
錦繡居中價格公道,童叟無欺,面向普通客人的是普通店面,身份尊貴喜靜的客人,可事先預定單間,不知道兩位道長想去哪裡消費,可有預訂?”
“這個可算是預訂之物?”中年道士從袖中取出一物,給夥計看。
夥計一見,笑意又平添幾分。
“原來是貴客,請您隨我這邊來。”
於是,兩個道士不再多言,帶着道童隨夥計向前走。
沒走出幾步,忽然,旁邊路上響起一陣腳步聲。
隨後,有人驚訝的叫出聲來:“諸葛道長?”
“陶老先生?您怎在這裡?”姓諸葛的道士被突如其來的呼喚聲吸引得轉過頭去,就見一位華服老者,正站在不遠處,驚訝的看着自己。
說完這話,諸葛道士倒先笑了:“看我說的,這裡是您的產業,您在這裡出現也不奇怪。”
“諸葛道長,您怎麼會突然來到此地?莫非……是那邊出了事情?”
陶基的關切並非作僞,倒讓諸葛道士輕輕一笑,搖頭說着:“倒非如此,只是捨棄了那邊,我家也有一支在這邊,前來投奔,順便來看看陶老先生家新開的這大店,說來,這裡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很是雅緻。”
這諸葛道士正是諸葛鬆,此時卻是因爲立功,被青城天師道獎賞,從外門拔入內門,也就放棄了俗世的物業,迴轉到了蜀地,諸葛鬆此時點評說着。
“您此次過來錦官城,可要住上幾日?上次匆匆一別,還未與道長好生聊過。”
陶基此時邀請的說着:“若您不趕時間,我這便讓夥計給您安排一處住所,不會有外人打擾。”
見陶基如此熱情,諸葛鬆也是有事求上門,自然就應下了,陶基如今被任命爲禮部侍郎,如今負責僧道、祭祀諸事,正是他們天師道的主管單位。
不過諸葛鬆來此,也是約了人,先去會友,而陶基在與其約了時間,分別後也向着後面行去。
穿過幾條走廊,在帶路小廝的領着,到了一處院落前,他停下來,隨即,步入院落。
正北方一共是五間房子,只有中間的大門是敞開,陶基一走進去,便看見一青年人背對自己站在那裡,欣賞着牆上字畫。
“讓李先生久等了。”陶基微笑的說着。
李密回過身,朝他一拱手,按着品階,陶基還在李密之上,不過他身爲翰林學士,卻是未來宰執有望,這陶基就比不了,不過還是恭敬說着:“陶老先生哪裡的話,是我來的太早了。”
這所大屋子很是別緻,滿是書卷之氣,看起來不似酒樓獨院,倒似是大家子弟的會客室。
牆上有一些畫作詩文,地上窗邊擺放着花木盆栽,中央矗立着直達屋頂的書架,書籍陳列着不少。
中間有一張精緻玉石桌,已有夥計進來上茶與水果點心,陶基吩咐說着:“我與客人閒聊一會,傳下去,外人不得入內。”
“是,小人知道了。”
李密微笑着,雙眸微垂,沒有說話。
他也是初次來到這裡,初來時也忍不住被這園林佈置所驚訝。
這所謂的錦繡閣,說是幾家合股,實際上還是陶家的鋪面,其他幾家,無非是分享利潤,然後爲這生意保駕護航,據李密所知,就有趙氏、羅氏、霍氏、姜氏這幾家,或是后妃勳貴,或是地方大員。
大量從西域,江南,南蠻的商品,雲集於此處,使錦官城頓時繁榮了許多,許多官造工坊的商品,也逐漸上了這個渠道,交換來自吳國的糧食、鐵石等,還有魏國的商品。
魏人也攜金來採買商品,除了違禁物資外,其餘物事漢國並不禁止發賣,而這裡還有着戶部的吏員,統計稅收,陶家也無意隱瞞。
李密眯了眯眼,對陶家的魄力平添了幾分佩服,先不說效果如何,但這種不惜代價爲王服務的態度很明確。
陶家的商隊生意如何,不曾真正交道,不得而知,不過現在建在漢中、永昌、新郡、錦官城內的店鋪,卻個個開的熱火朝天。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陶家便開張了四家店鋪,不過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事。
“李先生,這是老夫這幾日收上來消息,不知是否對你有用。”沖懷裡掏出一疊紙卷,陶基遞給李密。
李密接在手中,隨手翻開幾份,便小心收起,隨即笑的說着:“這些商隊中收集上來的資料,倒是有些幫助。”
“那便好。”陶基點頭,陶家已與炎漢緊緊聯繫在一起,在收集情報上,自是不遺餘力。
二人又閒談一會,李密起身告辭。
他這次過來,就是來取此處的情報,也是剛剛從巴郡回來,從這裡繞過,本來這事由其他人做也可以,此時出得大門,上了馬車,坐在馬車內,將情報一一看一遍,心裡暗暗感慨。
實是沒想到,陶家一事,竟隱約成爲天下局勢不穩的導火索。
特別是吳國,之前矛盾沒有爆發,吳國的世家,卻也都彼此將提防提到表面,增私兵守衛家中這且不說,吳王如今對兩國間的貿易往來,也開始嚴密監控起來了。
將手中情報小心裝好,李密暗自嘆一聲:“看來戰爭不遠了。”
這一日到來,必將引起血海一片,屍體成山。
可這一日,卻不可避免。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可能一直這樣下去。
如今三國割據已有不少歲月了,這樣下去對天下之勢,對華夏之民都無益處。
如今曹魏內部暗流洶涌,炎漢若不趁機奮起,如此對峙下去,卻是早晚要和景耀六年一般。
如今天下,明面上的實力,分成十分,魏佔五分,吳佔三分,漢佔兩分,這已然不錯了,自當年關將軍被孫吳背刺至烈祖崩殂之後,漢只在這天下佔一分,這多的一分是這兩年奮起,從魏國手中奪得的。
涼州乃至東三郡並西域算一起,纔算一分,而有了這一分,炎漢也就多了騰挪餘地,從而和吳國聯合,真正的擁有和曹魏抗衡的實力。
所以,如今和吳國還不能翻臉,就比如陶基,雖然爲禮部侍郎,但是還不能真的上任,只能先委屈着,不過他的兩個兒子倒是可以用了,都在涼州,一爲文官,一爲武將,那裡,吳國一時也收不到什麼確切的消息。
馬車緩緩而行,李密在心裡思索着天下之勢,在進入城中的途中,馬車經過了一所道觀。
聽到外面傳來喧鬧聲,李密從車窗向外看了一眼。
“先停一下,我要過去看看。”眼見已到此處,在道觀門前,李密叫停了馬車,從馬車上下來,朝道觀那邊走去。
此時,道觀門口處正熱鬧着。
工人們在忙碌幹活,而參與監督的官吏幾人在討論事情。
“見過李大人。”幾個正在門前查看施工情況的小官吏,聽到腳步聲轉頭去看,立刻臉色微變,他們卻是識得李密的,見他走過來,忙躬身見禮。
李密如今爲翰林學士,參知兵部,兼錦衣衛指揮使,其他權位還罷了,但是錦衣衛指揮使,卻是令官驚懼。
“免禮。”李密淡淡說着,目光卻只看向遠處,看過門前工人忙來忙去,一架大門已被擡過來將要安上。
看這情形,應是即將完工了,李密問着:“還有幾日方能完工?”
被詢問工部小吏忙回答:“稟使君,還有兩日左右,便可完工。”
“恩,加緊趕一下進度,完工後,也報與我知。”李密說着,目光落在道觀上,仔細觀察着。
話說,天師道如今已經被承認了,也賜下官方道觀,卻是賜在了錦官城,以後如是復都,估計會遷至都城,如今這道觀,也只是賜了地,怎麼建是和工部商量了,不過這建設的錢,都是天師道自己出的。
是在一處荒廢許久的道觀的基礎上,擴建了,當然楊伊也讓少府撥了一千銀幣作爲修繕費用,這自然是不夠的,還是天師道自己出人出錢主持修繕着道觀。
賞賜當然不僅僅是這一千銀,還有青城山統計完畢的七千畝的地契,撥到了道觀的名下。
七千畝地,雖然大多是山,不過也不算少了,又許建道觀,賜千銀,總數加起來,就是一家列侯的賞賜了。
眼前,單是道觀的面積,就有着約二十畝的大小,這已經非常大了,要知道,如今楊伊在漢中郡的行在,總體面積,也只有十五畝左右。
道觀一面在建造,一面已經種下竹根,等候來年成竹林,必也是幽靜之所。
簡單看了下,李密就走了,這道觀之事,他也不願多插手,畢竟這是內衛一直在接觸,內衛又是宮中的賢妃主持着,耳邊傳來小官吏恭敬應聲,李密點點頭,邁步返回向自己馬車走去。
幾天後,蜀地降大雨,這場雨過後,就要準備夏收了,官造工坊,在兵甲製造之外,如今已經多鑄造農具發下,這些農具,更新換代是其一,也是給予兵士所用,讓邊郡兵士,加速收割軍屯之田,然後迅速轉向防禦。
而這時節,也是敵人最可能攻打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