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江東亂(三)

吳芮是很有頭腦和謀略的一個人,他沒有首先直接進入陳郡,當然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作爲魏國遺族公子的張耳陳餘已經在陳郡建立了魏國,他不想去跟這兩人搶食,這樣他從大義上就佔不住腳了。

其次,陳郡緊挨南陽諸郡,不論是大秦從武關還是從函谷關出兵剿滅叛亂,首當其衝的都必然是陳郡。有張耳和陳餘兩個冤大頭在前面頂着,能給吳芮帶來更多發展的時間。

再次,吳芮在百越之地經營良久,用有廣泛的人脈。蠻夷們之所以蜂涌來投,不僅僅是因爲吳芮素有賢名,深得百越之民敬重,最重要的是希望吳芮能解救更多的蠻夷,同時百越蠻兵對中原大地乾燥的氣候很不適應。

這也要求吳芮必須南下而不是北上。

英布帶着天生就是軍人的蠻夷大軍,很快就佔領了鄱陽縣附近的兩三個縣。同時吳芮也派快馬分別給鄣、衡山、九江、東海、廬山、會稽等郡送來了急信。

信裡只有寥寥數語,核心意思就是陳郡魏國復立,如今爺們已經起兵反秦,你們要麼跟着我一起反,以後大家還有的好日子過;要是不反,那麼爺們就帶兵打上來,那你就要人頭落地了。

今天會稽郡守剛剛收到吳芮派人送來的信件,所以就急匆匆的找項梁來商議了。

ωwш.TTkan.¢Ο

其實從會稽郡守知道項梁是故楚項燕的兒子而不上報就知道了,他對大秦如今根本沒有多少忠誠度可言。所做的一切只是爲了自己的身家富貴着想的。

“今吳芮此人已反,江北之地如今已經陷入混亂,魏國復立。此乃天意亡秦之時也。當此大亂,先舉制人,後舉則爲人所制。爲此,老夫欲舉兵反秦,欲請項公與桓楚爲將,項公必能共襄大舉也!”郡守最後道。

項梁聽到吳芮也已經起兵反秦,眼中精芒閃爍,顯然這個他不知道的消息給他的觸動是何等的大,但是如今已經亢奮之極的郡守根本沒有注意到此刻項梁的神色。

“桓楚素稱江東名士,實可爲公之左膀右臂也。只是,桓楚因殺人逃亡江湖震澤之中,公可有其蹤跡消息?”項梁眼神一閃問道。

郡守聽了連連搖頭表示他也不知道。

項梁思忖片刻,似乎剛剛想起來一般道:“我侄項羽與桓楚素來交好,他或知桓楚去處。”郡守驚喜道:“項羽來了麼?公快去問問。”

項梁道:“末學後生未曾到過會稽城,我便帶他來長長閱歷。他在外面廊中等候。我去問問。”

項梁出門,片刻之後回來道:“項羽知道。我並未問藏匿之地。公可親自問明。”郡守一點頭,當即高聲吩咐門外家老招呼項羽進來。

“項羽參見郡守大人!”

“好!如此威猛,必是大將之才!”郡守褒獎一句便問道,“項羽啊,你與桓楚交好,可否說明他在何處,老夫派人將他找回,有大事……”

“動手了!”

旁邊的項梁突然冷冷的插嘴打斷道。

瞬息之間,拱手低頭的項羽突兀大喝一聲,手中長劍出鞘猛然一捅,郡守來不及出聲便被項羽一劍挑在了空中,長劍穿胸而過,立時命喪黃泉。項羽將屍身摔落地面,長劍一揮便將郡守的人頭提在了手中。

項梁看到郡守已死霍然起身,從郡守腰間解下印盒綬帶利落地掛在身上,對項羽高聲道:“人頭給我,你來開路,若有阻擋,務必殺怕官兵!”

兩人剛剛走出書房,便聽到庭院間呼喝喧嚷一片,顯然是家老召來了府中郡卒與吏員正在趕過來。

項羽從小就酷好搏殺但是卻一直無法一試身手,今日得到叔父的號令分外亢奮,大吼一聲聲若雷鳴,兩手抄起廳中青銅書案颶風般捲了出來。

這青銅書案可不比一般的兵器,是用三大塊厚銅板連鑄一體,又長又大又沉重,尋常人兩三個擡搬也不一定能挪動,但是現在在項羽手裡卻如同木板一般輕飄飄。

項梁和項羽叔侄倆剛剛衝到廊下就見一羣長矛郡卒蜂擁而來,項羽陡然大喝,舞動青銅大案迎面一個橫掃,聲勢直如排山倒海。

剛剛衝過來的大羣郡卒還沒反應過來就被這門板大小的銅案給拍飛一片。項羽手執門板大小的青銅大案只管拍去,不一會衝進來的數十個郡卒已經黑乎乎紅通通血肉模糊的躺了一庭院。

隨後衝進來的郡卒吏員誰都沒想到短短片刻時間數十個披堅執銳的兵卒就被項羽狂風掃落葉般的給統統放倒在地,一個個大是驚駭。

再見到項羽滿身是血猶如蠻牛般瘋狂衝過來,“嘩嘩”頓時庭院中跪倒了一地。

項梁這個時候纔出廳堂,事先已經聯絡好的幾個郡吏與幾個縣令已經帶着一羣人趕了進來,看到項梁立即齊刷刷一呼:“擁戴項公舉事!”

項梁左手拿官印右手拿人頭,高高舉起高呼道:“復辟楚國!殺官反秦!”

“復辟楚國!殺官反秦!”郡守府中一片呼應之聲。

項梁和項羽叔侄倆見大事已成,不由對視一眼,同聲放聲大笑起來。

等到晚上,收到項羽號令的躲在小島上已經被訓練一段時間的數千江東子弟趕到了。大片火把各式兵器涌動在郡守府前的車馬場上。

項梁站在高臺之上宣佈起兵反秦,並當場做出了成軍部署:以先前的數千江東子弟兵爲軸心,以吳中豪傑若干人爲校尉司馬將吏,以項羽爲副將軍,項梁自任將軍,編成了一支楚軍。

隨同起事的官吏士卒同聲擁戴項梁做會稽郡守,先亮明旗號明佔江東這個大郡,項梁欣然接納,立即打出了會稽郡守的旗號。

同時項梁派出偵騎四處尋訪楚王后裔,意圖從新復立楚國,使反秦能夠更加名正言順。

項梁很有機謀,深知草草成軍之衆不堪一擊,所以嚴厲斥責了項羽等急於西進渡江攻佔江西郡縣的主張,一邊下令項羽認真操練軍馬,一邊派精幹手下逐個招安會稽各縣。

第20章 初相見第243章 戚懿第25章 末路第96章 菏澤故道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252章 意外第77章 紅色信報第40章 番禺城第94章 議政堂(下)第175章 覲見第30章 決死第2章 九原將軍辛勝第76章 江東亂(二)第144章 救援第8章 章邯歸心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242章 六國王后第133章 援軍到第9章 兵臨壽春第271章 冊封貴妃第5章 公開的秘密第241章 白虎軍的首敗第220章 揮師西域第108章 兩兄弟第113章 赳赳老秦第17章 吃掉!?第240章 抑鬱的杜騰第118章 郡卒徵召第76章 神邸和草雞外篇一第54章 賜姓第133章 戰報第一百九十八 掌獻寶第28章 羣臣定計第292章 相見第106章 忙碌的五月第15章 李斯第88章 曹參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107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58章 虎賁(一)第8章 二世新政第2章 詔第10章 春色第68章 南柯一夢第257章 人心第187章 大朝會第28章 兩敗俱傷第19章 紫薇帝星明第151章 讓你賤笑了第207章 左庶長武綺蘭第140章 虛虛實實第132章 誰更狠第204章 鬼谷座下第37章 最南之南第82章 武舉第7章 黃雀現(上)第274章 李嫉所想第23章 戰起第7章 子嗣第234章 戰(三)第240章 抑鬱的杜騰第74章 子嬰蹤跡第243章 戚懿第142章 猛翁仲第97章 號角鳴第107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267章 神棍?第241章 白虎軍的首敗第58章 破法第229章 撤兵第182章 無語凝咽第266章 宣戰二月感謝單章第72章 日月失色第275章 查劉邦第78章 流言第54章 糧草被焚第21章 餘波第255章 再戰第32章 咸陽動第25章 三省第197章 鉛華洗盡第174章 刺殺第219章 奇獸蟲爲第6章 夜宿何宮第209章 師傅第143章 人爲第246章 安排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17章 一個不留第30章 決死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27章 遙送第242章 六國王后第71章 信仰第200章 第二件寶物第137章 決堤第48章 李信出武關
第20章 初相見第243章 戚懿第25章 末路第96章 菏澤故道第228章 一面倒的攻城第252章 意外第77章 紅色信報第40章 番禺城第94章 議政堂(下)第175章 覲見第30章 決死第2章 九原將軍辛勝第76章 江東亂(二)第144章 救援第8章 章邯歸心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242章 六國王后第133章 援軍到第9章 兵臨壽春第271章 冊封貴妃第5章 公開的秘密第241章 白虎軍的首敗第220章 揮師西域第108章 兩兄弟第113章 赳赳老秦第17章 吃掉!?第240章 抑鬱的杜騰第118章 郡卒徵召第76章 神邸和草雞外篇一第54章 賜姓第133章 戰報第一百九十八 掌獻寶第28章 羣臣定計第292章 相見第106章 忙碌的五月第15章 李斯第88章 曹參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107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58章 虎賁(一)第8章 二世新政第2章 詔第10章 春色第68章 南柯一夢第257章 人心第187章 大朝會第28章 兩敗俱傷第19章 紫薇帝星明第151章 讓你賤笑了第207章 左庶長武綺蘭第140章 虛虛實實第132章 誰更狠第204章 鬼谷座下第37章 最南之南第82章 武舉第7章 黃雀現(上)第274章 李嫉所想第23章 戰起第7章 子嗣第234章 戰(三)第240章 抑鬱的杜騰第74章 子嬰蹤跡第243章 戚懿第142章 猛翁仲第97章 號角鳴第107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267章 神棍?第241章 白虎軍的首敗第58章 破法第229章 撤兵第182章 無語凝咽第266章 宣戰二月感謝單章第72章 日月失色第275章 查劉邦第78章 流言第54章 糧草被焚第21章 餘波第255章 再戰第32章 咸陽動第25章 三省第197章 鉛華洗盡第174章 刺殺第219章 奇獸蟲爲第6章 夜宿何宮第209章 師傅第143章 人爲第246章 安排第218章 朱雀北上第17章 一個不留第30章 決死第141章 玄武出城第27章 遙送第242章 六國王后第71章 信仰第200章 第二件寶物第137章 決堤第48章 李信出武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