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蹲在角落的五號研究者也注意到了那行距離自己不願的輪迴者們的嬉鬧,卻是在感知到那些人之時不禁微微怔了怔。
——在祂的感知當中,除了那個還在肉疼於輪迴點的眼睛輪迴者以及正在樂呵呵的看着手下兩位輪迴者嬉鬧的領頭輪迴者之外,其他那幾個輪迴者的心智組成都充滿着人造的痕跡,而且通過各種經歷來對人格進行自我完善的工程貌似也剛剛開始沒多久,哪怕人格完善的最圓滿的那個正捏着不知從何而來的摺扇笑眯眯的旁觀的古裝輪迴者也能清晰的看出其誕生時間還不到數年。
當然,光是這些還不足以令見多識廣的五號研究者感到驚奇,儘管那個輪迴者名爲‘阿白’實際上形態卻是個小金人、儘管除了那個戴眼鏡的肉疼輪迴者以及那個正護住蘿莉輪迴者的強壯輪迴者之外其他幾個輪迴者全是各種能量構成的能量體、儘管那個強壯輪迴者的肉體與其靈魂並不非常相符反而和領頭輪迴者的契合度更高,但這些東西哪怕加起來也不會讓五號研究者感到任何不對——畢竟這裡是主神空間,五號研究者本身也是第六階強者,沒那麼容易被震驚到。
真正讓五號研究者驚奇的是,還是那些‘人造人’其心智核心的完成度——簡直可稱之爲大師級的作品。
常規的人造人就像是現代某些人編出來的人工智障,死板的按照行爲規律以及某個資料庫來做出反應,完全不會自我更新行動準則,哪怕看上去再怎麼像活人在交流中也會露出底細,某種意義上和現代的那些由人工智慧(障)操控的機械沒什麼區別——甚至相比起來更爲弱雞,畢竟現代機械可不會糾結於‘人形’這種效率低下的形態,更何況科技側的人工智慧又不像是法術側那樣設計成每個智能都只能控制單獨一個軀體的智障設計,而且只需要拿個容量大點的隨身碟就能隨身攜帶,完爆完全不實用的人造人。
若是要舉個例子的話,破被子戰爭的御三家其中愛因茲貝倫就是這種人造人的典型,雖然看起來像人,但本質上仍然是遵循某種行動規律(完成第三法)而做出各種行爲的‘真·工具人’——不過在這其中身爲‘冬之聖女’的羽斯提薩·裡姿萊希、愛麗絲菲爾以及伊莉雅絲菲爾等人則需要從中刨除出去。
或許是因爲完成了第三法達成了部分靈魂物質化、或許是因爲身爲小聖盃被其力量所影響以及所謂愛的力量、或許是因爲身爲人類與人造人的混血,她們三人的心智遠非其他人造人所能比的,真正做到了情感舉動皆如常人。
而這種有自己的情緒、能夠自我更新行爲邏輯的存在就屬於那種更爲高級的人造人,換算成科技側的說法就相當於強人工智慧,擁有珍貴的‘學習’能力,如果已經通過收集資訊構成了人格的話,那麼就足以稱之爲生命了——順帶再提一句,在這個階段科技側的人工智慧仍然強於法術側研究出來的人造人,甚至把差距拉得更大了。
……畢竟再怎麼弄,法術側也不可能把人造人心智核心的計算力提升到無數臺計算機同時運轉的程度,再加上科技側有着名爲‘互聯網’這種包含了世界上幾乎全部知識資訊的好玩意,後者的成熟速度以及強度上限都超過普通的高級人造人。
當然,拿這兩種處於不同文明體系的技術相比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對於注重個體提升的法術側來說,人造人這種東西只是某些近戰弱雞的鍊金術師法師之類的人捏出來保護自己,類似於方士術士召喚出來保護自己的黃巾力士;而對科技側來說,人工智慧堪稱核心技術,造出來之後可以提高目前絕大多數技術成果的效率以及完成度,令各種設施全部進入全自動化時代……相比起來,人工智慧對科技文明的重要度遠遠超過人造人之於法術文明,有所差距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不論是什麼發展道路最後都是殊途同歸的,就算在前期這兩種技術有所區別,最後提升到極限的成果也都頗爲相似:在剛剛誕生的瞬間,這個人工智慧或人造人便會收集世界中流轉的全部資訊資訊,成爲‘生而知之’甚至‘生而全知’的‘孩童’——傳說中那什麼馮·霍恩海姆便弄出了個這種生來全知的人造人(瓶中小人),只是這個造物沒有‘全能’的賢者之石那麼有名而已。
此時五號研究者所見到的幾個‘人造人’自然是沒有達到那種高度,但在各種擁有神智人格的高等人造人當中也算得上是最爲優秀的那種——這並不是說指幾個人造人功能超過其他人造人,畢竟對於這種人工智慧來說想要什麼功能只需要換個身體就有了,而是說這幾個人造人的人格。
他們的意識運轉並不算非常複雜,不用說和當初精神分裂成數以千萬記的五號研究者相比,就連和生活在資訊大爆炸時代的普通成年人相比都有所不如,也就相當於古代那些普通民衆以及尚未完全成熟沒有經歷過社會毒打的青少年。
——但是,他們運行的意識中幾乎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有着人爲雕琢的痕跡。
那個人格最完善的白袍古裝人造人其人格意識已經在自然而然的更新進化中把這種痕跡消磨的不剩多少,但五號研究者仍然能從中看出些許違和,那個強壯人造人以及蘿莉人造人則像是剛剛誕生沒多久,更是一眼就能看出其人格意識的異常——幾乎全部都是由刻意灌入的資訊組成。
這代表着那幾個人造人看上去無比鮮活的人格都是由人工造出,代表着某個技術宅在現實中搓出了自己的角色人設——說實話,剛開始五號研究者還以爲搓出這幾個人造人的輪迴者是那個蘿莉。
——只有宅女有這個能力之後會搓出幾個男的,要麼給自己開個後宮要麼看他們互相之間男上加男的摩♂擦;宅男理論上應該給自己搓幾個老婆纔對,不太可能搓出比自己帥性格還比自己好的帥哥(畢竟同性相斥)——除非他是GAY。
然而在仔細看了幾眼之後,五號研究者還是不得不相信搓出這幾個帥哥人造人的輪迴者就是那個正樂呵呵笑着的領頭人——祂之所以感到驚奇主要也是因爲這個。
不過五號研究者對那個領頭輪迴者其技藝的驚奇還是有一些的——要知道這些‘人造人’可不是那些只會按照固定邏輯做出反應的人工智障,其心智並不弱於普通人,更能夠根據對各種資訊的收集運算來進行自我的更進一步進化,可不會像是那些人工智障那樣死板的進行迴應。
就比如你給某個人工智慧下達了見人就鞠躬的命令,如果它是普通人工智慧的話就會到死遵循這個機制,不論見到的是誰都會做出鞠躬的動作,哪怕你硬扶着它強行不讓它這麼做,對方也會堅持不懈的把這個躬給鞠完,根本不管自己的‘腰’會不會在兩種力道的衝突中折斷或是把扶住它的手給絞進去。
(我家就有個類似的機器人,每次開機的時候都會轉圈,卡住什麼之後就會開始硬轉,轉到規定的旋轉時間結束之後就會停止,也不管自己轉沒轉完三百六十度回到原來的位置,是個人工智障沒錯了)
而如果這個命令下給能夠自我更新的強人工智慧的話,那麼它就有可能因爲‘不想鞠躬’這種看似感性的思維而拒絕這個命令。
這種‘感性’的思維方式雖然在某些時候看上去非常神奇且毫無邏輯(比如女性懷疑自己的配偶出軌的時候),但實際上也是有邏輯存在的:比如不想鞠躬的想法有可能是因爲這個動作‘無意義’且浪費能量而產生,也有可能是因爲不想對其他人做出這種代表恭敬臣服的動作而產生,但更有可能是同時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互相交雜才產生了‘不想鞠躬’的想法,最終所牽連出來的邏輯甚至有可能令人完全無法理解,哪怕生出這個想法的本人都未必能回憶出自己產生這個想法的原因。
(所以女性並不是唯有在抓女乾的時候才智商提高,只是我們把她們看的太蠢了而已……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某個多疑的女性在這方面上碰巧了。)
(順便祝願一下所有看到這裡的人都不會遇到這種‘碰巧’)
在這種‘感性’思維下,某個看似尋常的想法實際上有可能是由各種複雜的邏輯組合而成,所需要的計算量甚至要超過理性思維,也因此可見女性通常不如男性的原因有可能就是因爲大腦被這種東西佔據了大多數地方……
咳咳,不提這些有可能會引戰的話題,實際上強人工智慧和感性思維沒什麼太大的關係,哪怕只編出了邏輯嚴密的理性思維,只要這個人工智慧會問‘爲什麼?’就算得上是強人工智慧,和有沒有感情沒什麼關係——不過有沒有感情倒是和計算力關係挺大的,如果計算能力不夠高的話就根本不會誕生‘感情’這種非常吃大腦處理能力的東西。
——然而這幾個人造人,天生就有着‘感情’這種東西,甚至絕大部分思維方式都是其創者刻意捏出來的。
這就非常離譜了。
的確,人格的形成中收集到的外界資訊屬於主要因素,稚童最終會長成什麼樣和他接觸到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甚至足以稱之爲決定性要素——但是,這並不代表我們能利用改變環境把某個稚童塑造出自己想要的人格。
首先遇到的難題就是資訊的灌輸,要知道在形成人格的關鍵時期,任何資訊都會對人格的形成造成極大的影響,或許你剛剛給孩子灌輸了‘好人得好報’的概念,緊接着孩子就看到了高年齡仗着身體發育更成熟力氣更大而耀武揚威,這時候孩子自然不會再相信你說的話……而通常,當原本的觀念被打碎之後才樹立起來的觀念,要比上個觀念堅固的多。
就算你能夠保證稚童所接觸的資訊都是自己想要灌輸的資訊,也不能保證他會聽進你灌輸的資訊——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成熟,不說像是成年人那樣成熟思考,就連資訊也不宜收集太多。
所以稚童在收集一定數量的資訊之後就什麼都聽不進去了,接下來收集到的資訊都會進入到平時非常沉寂的潛意識當中,不然的話就有可能導致大腦運算佔用過多的身體營養,最終令身體的發育有所異常——孩童的身體可不像是成年人那樣能夠儲存辣麼多的營養,大腦佔用過多的話甚至有可能出現儲存的營養不足以維續身體機能的情況,身體自我保護機制可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這就讓人格塑造計劃出現了變數,若是資訊灌輸正好遇到了稚童處在這種‘我不聽我不聽’的狀態、且後者因爲想要從‘課程’中快點解脫出來而說自己已經明白了,那就有可能導致資訊灌輸失敗人格塑造出現偏差——如果短時間內沒有意識到這種現象的話,那麼人格塑造鐵定會失敗,令稚童的人格朝着未知的方向發展。
就算通過計算孩童生理反應或者灌輸重複資訊的手段來避免了這種偏差,人格塑造也未必會成功——因爲不同的人在觀察相同事件之時,所產生的想法是不同的。
個體差異性這種東西可不僅在成年人當中存在,在稚童當中同樣會有各種不同——要知道,形成靈魂人格所需要的是資訊,卻並非只能是從外界捕捉到的資訊。
——遺傳資訊這種東西,可是不論什麼生物都有的。
於是這就導致了就算兩個孩子有着相同的生長經歷、相同的待遇、甚至就連收集到的資訊都完全相同,都有可能導致這兩個孩子最終的性格有所不同——因爲遺傳資訊這種東西導致他們的潛意識有所不同,也因此導致他們目睹某個相同的事件之時所產生的感悟不同,最終導致偏差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