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老縣長

bookmark

一家五口,現在只剩下三個人。我喉嚨中始終哽着,不敢哭,只怕一哭,父母又會去“死”。

以往,我們的旅程中雖然充滿了驚險,也曾在千鈞一髮的當兒,逃過了劫難。但是,總是全家團圓在一塊兒,有那種“生死與共”的心情。現在,失去了弟弟,什麼都不一樣了。麒麟愛鬧,小弟淘氣,一旦沒有他們兩個的聲音,我們的旅程,一下子變得如此安靜,安靜得讓人只想哭。

我們忍着淚,緩緩而行,奇怪的是,一路上居然一個人也沒有碰到。連那隊被王排長所遭遇的日軍,也始終沒有追來。東安城外,風景絕美,草木宜人,花香鳥語,竟是一片寧靜的鄉野氣氛。誰能知道這份寧靜的背後,隱藏着多少的腥風血雨!發生過多少的妻離子散!我們走着,在我那強烈的、對弟弟的想念中,更深切的體會到對日軍的恐怖和痛恨!

平常我也常和弟弟們吵嘴打架,爭取“男女平等”……湖南人是非常重男輕女的。而現在,我想到的,全是弟弟們好的地方。我暗中發過不止一千一萬次誓,如果我今生再能和弟弟們相聚,我將永遠讓他們,愛他們,寵他們……可是,戰亂中兵荒馬亂,一經離散,從何再談團聚?他們早已不知是生是死,流離何處?那一整天,我們就走着,走着。母親會突然停下腳步,啜泣着低喚弟弟們的名字。於是,我和父親也會停下來,一家三口,緊擁着哭在一起。一會兒,我們就繼續往前走。在我的記憶中,從沒有一天是那麼荒涼,那麼渺無人影的。郊外,連個竹籬茅舍都沒有,國軍都已撤離,日軍一直沒有出現……彷佛整個世界上,只剩下了我們這三個人。

我們似乎走過一座小木橋,似乎翻過了一座小荒山,黃昏的時候,我們終於聽到了雞聲和犬吠,證明我們已來到了人的世界!加快了腳步,我們發現來到了一個相當大的村莊。

那村莊房屋重疊,像一個小小的市鎮(可惜我已忘記那村莊的名字),在村莊惟一入口的道路上,卻站着好幾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像站崗般守在那兒。我們跋涉了一天,在劇烈的哀痛中,和長途步行的勞累下,早已筋疲力盡而飢腸雷鳴。再加上一路上沒見到一個人,現在,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同胞,心裡就已熱血翻騰,恨不得擁抱每一箇中國人。我們感慨交加的往村莊中走去,誰知道,才舉步進去,那站崗的年輕人就忽然拿了一把步槍,在我們面前一橫,大聲說:“什麼人,站住,檢查!”我們愕然止步,父親驚導和悲傷之餘,忍不住仰天長嘆,一迭連聲的說:“好!好!好!我們一路上聽日軍說這兩句話,想不到,現在還要受中國人的檢查!只爲了不甘心做淪陷區的老百姓,才落到父子分離,孑然一身!檢查!我們還剩下什麼東西可以被檢查!”父親這幾句話說得又悲憤,又激動。話才說完,就有一個白髮蕭蕭、面目慈祥的老人從那些年輕人後面走了出來,他對父親深深一揖,說:“對不起,我們把村子裡的壯丁集合起來,是預備和日軍拚命到底的。檢查過路人,是預防有漢奸化了裝來探聽消息。我聽您的幾句話,知道您一定不是普通難民。我是這兒的縣長,如果你不嫌棄,請到寒舍便飯,我們有多餘的房間,可以招待您一家過夜!”老縣長的態度禮貌而誠懇,措辭又文雅,立刻獲得父母的信任和好感。於是,那晚,我們就到了老縣長家裡,老縣長殺雞殺鴨,招待了我們一餐豐盛之至的晚餐。席間,老縣長詢問我們的來歷和逃難經過,父親把我們一路上的遭遇,含淚盡述。老縣長聽得十分動容,陪着父親掉了不少眼淚。最後,老縣長忽然正色對父親說:

“陳先生,您想去後方,固然是很好,可是,您有沒有爲留在淪陷區的老百姓想過?”

父親不解。老縣長十分激昂的說:

“您看,陳先生。中日之戰已經進行了七年,還要打多久,我們誰都不知道。日軍已向東安進逼,打到我們村裡來,也是彈指之間的事,早晚,我們這裡也要像湖南其他城鎮一樣淪陷。我已經周密的計劃過了……”他完全把父親引爲知己,坦白的說:“我把附近幾個村莊聯合起來,少壯的組織游擊隊,發誓和日軍打到底。老弱婦孺,必須疏散到深山裡去,我們在山裡已經佈置好了,只要日軍一來,就全村退進深山,以免被日軍蹂躪。那深山非常隱蔽,又有游擊隊保護,絕不至於淪入敵手。可是,陳先生,我一直憂慮的,是我們的孩子們,這些孩子需要受教育,如果這長期抗戰再打十年八年,誰來教育我們的孩子?誰來教他們中國的文化和歷史?誰來灌輸他們的民族意識?陳先生,您是一個教育家,您難道沒有想過這問題嗎?”父親愕然的望着老縣長,感動而折服。於是,老縣長拍着父親的肩膀,熱烈的說:“陳先生,留下來,我們需要您!您想想,走到四川是一條漫長的路,您已經失去了兩個兒子,未來仍然吉凶難卜!與其去冒險,不如留下來,爲我們教育下一代,不要讓他們做亡國奴!”老縣長的話顯然很有道理,因爲父親是越來越動容了。但是,父親有父親的固執:“爲了逃出淪陷區,我已經付出了太高的代價,在這麼高的代價之下,依然半途而廢,未免太不值得了!不行!我還是要走!”“留下來!”老縣長激烈的說:“留下來比走更有意義!”

“不行,我覺得走比留下來有意義!”

那晚,我很早就睡了,因爲我已經好累好累。可是,迷迷糊糊的,我聽到父親和老縣長一直在爭執,在辯論,在熱烈的談話,他們似乎辯論了一整夜。可是,早上,當老縣長默然的送我們出城,愀然不樂的望着我們的時候,我知道父親仍然固執着自己的目標。父親和老縣長依依握別,老縣長送了我們一些盤纏,他的妻子還送了我一雙鞋子,是她小腳穿的鞋子。我只走了幾步路,就放棄了那雙鞋。我至今記得老縣長那飄飄白髮,和他那激昂慷慨耿直的個性。長大之後我還常想,一個小農村裡能有這樣愛國和睿智的老人,這纔是中國這民族偉大和不朽的地方!

我記下老縣長這一段,只因爲他對我們以後的命運又有了極大的影響。我們怎知道,冥冥中,這老縣長也操縱了我們的未來呢?和老縣長分手後,我們又繼續我們的行程,在那郊外的小路上,行行重行行,翻山涉水,中午時分,我們抵達了另一個鄉鎮。這個鄉鎮並不比前一個小,也是個人煙稠密的村莊,我們纔到村莊外面,就看到一個三十餘歲的青年男人,正若有所待的站在那兒。看到了我們,他迎上前來,很禮貌的對父親說:“請問您是不是陳先生?”

父親驚奇得跳了起來,在這廣西邊境的陌生小鎮上,怎會有人認得我們而等在這兒?那年輕人愉快的笑了,誠懇的說:“我的父親就是您昨夜投宿的那個村莊的老縣長,我父親連夜派人送信給我,要我在村莊外面迎接您。並且,爲了我們的孩子們,請您留下來!”

原來那老縣長的兒子,在這個鎮上開雜貨店,老縣長雖然放我們離去,卻派人送信給兒子,再爲挽留我們而努力。父親和母親都那麼感動,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於是,我們去了這年輕人的家裡。在那家庭中,我們像貴賓一樣的被款待,那年輕人有個和我年齡相若的女兒,他找出全套的衣服鞋子,給我重新換過。年輕人不住口的對父親說:

“爸爸說,失去您,是我們全鄉鎮的不幸!”

父親望着母親,好半天,他不說話。然後,他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下決心的說:“好了!你們說服了我!我們留下來了!不走了!”於是,我們在那不知名的鄉鎮裡住了下來。

這一住,使我們一家的歷史又改寫了。假若我們一直住下去,不知會怎樣發展?假如我們根本不停留,又不知會怎樣發展?而我們住下了,不多不少,我們住了三天!爲什麼只住了三天?我也不瞭解。只知道,三天後,父親忽然心血來潮,強烈的想繼續我們的行程,他又不願留下來了,不願“半途而廢”。雖然,老縣長的兒子竭力挽留,我們卻在第四天的清晨,又離開了那小鎮,再度開始了我們的行程。

這三天的逗留,是命運的安排嗎?誰知道呢?

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一章 我出生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七章 “中國人”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二十二章 撿柴緣起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緣起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三章 落榜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一章 大風坳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一章 我出生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章 騎馬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九章 曾連長第五章 二十歲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三章 落榜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五章 二十歲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三章 落榜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一章 大風坳
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二十七章 瀘南中學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一章 我出生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七章 “中國人”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十五章 初見鑫濤第二十章 浪漫與殘酷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二十三章 一個豬頭大家啃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二十二章 撿柴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一章 銜雲銜不住,築巢築不了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二十二章 撿柴緣起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十八章 生死一線的體驗緣起第八章 夜半,穿越火線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一章 少年“嚐盡”愁滋味第十六章 1964年,離婚·寫作·出書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四章 無法“死別”,畢竟“生離”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四章 《窗外》出版,愁雲滿天第六章 初試寫作第三章 落榜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二十五章 《紅薯熟了!》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二章 四歲以前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十一章 大風坳第十二章 弟弟失蹤了第二十四章 強盜與縣長第一章 我出生第十三章 二十五歲第十九章 聚也不容易,散也不容易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章 騎馬第十八章 打擺子第九章 曾連長第五章 二十歲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二章 絕望的“初戀”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二十一章 瞿伯伯第十七章 “夢想家”與“實行家”第二十八章 在上海第十六章 弟弟找到了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三章 落榜第十章 騎馬第二十六章 抗戰勝利了!第十七章 別了!曾連長!第三十章 初抵臺灣第五章 在山溝裡第二十九章 再度回鄉第五章 二十歲第六章 在柴房中第九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三章 落榜第三章 祖父和“蘭芝堂”第十九章 融河二十日第二十章 餈粑與紅薯第十一章 大風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