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三章 下靈人

當下最好的解決方法肯定是把老爺子拖去燒了,但火葬場離這邊十萬八千里,要在大晚上、趕在凌晨之前,把人拖到縣裡燒了,不太現實。

被孫中平請入屋中之後,奶奶拿了把椅子,在老爺子身邊坐下。

先前管事的婆婆叫張翠娥,也拖了把椅子過來。然後把孫中平等人趕了出去,小聲將事情的前因後果都說了。

張婆婆道:“孫中平肯定有事情瞞着。”

奶奶垂着眼瞼,抿了抿花白的髮髻:“白事知賓,只管‘送行’,不管家事。”

張婆婆滿臉愧疚:“姐姐說的是。”

真正意義上的白事知賓都有自己一套方法判斷死者是否‘安分’的方法,就跟賣水果一樣,賣的多了,用手顛一顛,就能估算出有多少分量。

奶奶和張婆婆自然也有方法判斷老爺子是否安分。

只是稍稍看了一眼,便知道,老爺子身上陰氣相當重。

老爺子靜靜躺在堂屋中,木板做牀,頭朝大門,腳邊點長明燈,由於是二層小洋房,沒辦法在屋頂開個洞,讓死者魂魄飛昇、出煞,所以二樓的窗戶開着,還點着白蠟燭、燒着紙錢,引魂魄飛昇。

這是很標準的停靈程序。

‘停靈’根據各地習俗不同,具體情況也不同。只要滿足當地風俗,一般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張婆婆先來此地,一干事宜做的不錯,程序上沒有絲毫問題。

問題就出在爲什麼孫中平一磕頭,老爺子就不安分?

孫中平身上並沒有帶什麼‘禁忌’物品,老爺子被什麼東西衝撞是無稽之談。

奶奶尋思了半天,乾脆吩咐人去弄了一小袋鍋底灰,把鍋底灰混着土,堵住老爺子鼻孔。

張婆婆見狀,愣了一下,連忙道:“還是姐姐有本事。”

孫中平忙問是怎麼回事。

原來死者會鬧,十有八九是因爲有事情捨不得、放不下。鍋底灰混泥,堵住鼻孔這叫‘封竅’。

堵住鼻孔之後,可以防止老爺子魂魄出來嚇唬人。

鍋底灰封竅,這在‘白事’之中,並不算什麼很高深的學問。

在以往,死者對人世留戀是常有的事兒,但是新死的魂魄在人世停留久了,難免被世間陽氣衝散。所以用鍋底灰堵住死者鼻孔,防止魂魄從軀殼中出來,也防止他們被陽氣衝散。

然後再找和尚超度。

老爺子魂魄被堵在軀殼當中,不能出來作亂。奶奶讓孫中平趕緊趁這個時候上香磕頭。

果然,孫中平這次再上香磕頭,再也沒有什麼其他事情發生了。

不過這只是治標不治本。

其他人見到孫中平忽然能磕頭了,全圍上來看。張婆婆把人都趕出去,孫老爺子的三個兒女。

奶奶發話了。

“拖得一時,拖不了一世。”奶奶端正坐好,給老爺子燒了點元寶,又說:“明天卯時之前都不會有事,但日出之後就不好說了。我也只能幫你拖幾個小時,夠你花時間送去縣裡的火葬場。”

孫中平慌了,跪下來,想到可能要被同村人嘲笑一輩子,涕淚橫流:“不能燒!您幫幫忙!”

奶奶嘆了口氣,孫中平不讓燒是意料當中的事。

這時候老爺子的次子和小女兒也跪下求助。

奶奶瞥了他們一眼沒說話。

張婆婆起身,把次子和小女兒請出門,只留下孫中平一人,準備給他做思想工作。

奶奶打斷她:“事情也不是不能解決。”

張婆婆是個聰明人,一尋思,大概就知道要幹什麼了。

這種事情她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想。

用鍋底灰封住鼻息,只是緩兵之計。老爺子心有怨氣,孫中平又不讓燒,就算今天強行把老爺子埋了,指不定什麼時候會從地裡‘爬’起來,那麼到時候倒黴的可不止孫中平一家。

現在唯一能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請老爺子‘出來’,讓他自己說有什麼苦處。

這在‘白事’當中有個比較委婉的說法,叫‘解鈴還須繫鈴人’。

說白了,就是‘請靈’。

不過這裡頭有一些困難,請靈,不是說請就能請出來的。

張婆婆問:“姐姐,行得通?”

奶奶搖了搖頭說:“我沒這本事,不過有人行。”

孫中平膛目結舌。

張翠娥婆婆若有所思,半晌醒悟過來:“原來是這樣!”

說着急急忙忙去張羅一些東西去了。

孫中平還傻傻站在哪兒。

奶奶指了指身邊的空凳子,示意他坐下。

“咱們白事知賓一般只負責喪事禮節,祖上有訓,‘只執禮,不執事’,干涉‘先生’的事情,是會遭報應的,所以接下來的話你要記住……”

奶奶這裡所說的‘先生’,代指的死者。在白事知賓口中,‘死’、‘喪’是很忌諱的。

白事知賓,只執禮,不執事。

這是祖上之訓。

凡事都有個祖師爺,像孫真人留下醫道療病,吳道子留下丹青,魯班留下石

木二匠修房造屋。但是白事知賓並沒有明確意義上的祖師爺。

有一說是,白事知賓拜房玄真人。

傳說房玄真人留下船隻渡人載物,載的不僅僅是人世間的人和物,也載陰間的‘人’和‘物’。

所以有的地方,白事知賓會禮拜房玄真人。

白事知賓誇大了說,就如同渡船,引渡壽數已盡的人們通往陰間。

他們是連接陰陽的渡船,自然也會有辦法請靈。不過奶奶並不會真去渡‘人’到這邊來,這是違背祖訓的事。

白事知賓的請靈,不同於和尚、道士,嚴格來說,和尚、道士的叫‘召靈’。

一個‘召’一個‘請’,一個命令,一個請求。

天差地別。

這也是白事知賓和道士的區別。

知賓講禮,道士不講‘禮’。當然,此禮,非彼禮。

這些都是題外話,暫且不提。

再說孫中平家,用鍋底灰混着泥土堵住老爺子鼻孔後,老爺子安分了下來。

但是額頭依然青的嚇人。

張婆婆忙前忙後,不到半個小時,弄來了煮熟的糯米、白紙、銀針、香燭等一干物什。

孫中平忐忑坐在那兒。

奶奶正眼不瞧他一下。

只執禮,不執事。這在祖訓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話。奶奶今天幫忙執事,已經是破了大戒。當然不會給孫中平好臉色看。

孫中平還懵懵懂懂不自知。

張婆婆準備好一切,奶奶吩咐人去請同村的另一個老人。

世間三百六十行,有上九流,也有下九流,但這些都是做凡間買賣的。除此之外,還有旁門三十六,左道三十六。

當然,這種說法並不統一,旁門左道之數有多少,很難統計。不過有人說,旁門左道也應該包含在世間三百六十行當中;也有人說,旁門左道應該立傳另說。

但是古往今來,殘存典籍,並沒有詳細分說其中區別,而且不同典籍分歧很大,所以很難界定。

曾有云:三百六十行中人,盡有狼心狗行,狠似強盜之人。

這裡說的不僅僅是人心狠毒,也暗指三百六十行當中,包含旁門左道。

上古時期,‘左’爲吉。先秦典籍中多有相關例證,如農業的豐歉,有“歲星出左有年,出右無年”的說法。歲星即木星,象徵着豐收年。所以在古時候,‘左’也並不是什麼壞事兒。

所以旁門左道之說,大多是隨着時代的變化在變化,很難分清‘旁門左道’中的行業,在這個時代是好,還是壞。

白事知賓屬三百六十行當中,但有一種和白事知賓關係非常密切的職業,屬‘旁門左道’。

奶奶稱他們爲‘下靈人’。

他們也被其他人喚作‘神婆’、‘靈媒’、‘乩童’等等。

當然,裡頭也細分了許多派別,這事兒另說。

孫中平所住的村子當中,就有個下靈人,奶奶和他早已相識,但是極少來往。

那人住村尾,小山腳下,經營一家棺材鋪。

村尾有間土屋,屋子非常古怪,兩扇式的木門緊閉着,門的左下方,開着一扇小門。小門不過三十釐米高,門未關,像特地是給寵物開的門。

其實這並不是給寵物開的門。

這叫‘陰門’,也叫‘去門’。

我們走路,不管路往何方,總是靠右走,這纔是生人走的路。然而死者和我們不一樣,他們靠左行,這門就是專門給死人走的。

來請人的是個小年輕,他急急忙忙敲門。

才敲兩下,門吱呀一聲開了。

一個老頭掌着蠟燭開門,小年輕氣喘吁吁,剛準備說話,被老頭狠狠瞪了一眼:“鵝舍你慌絲啊!”老頭小心把蠟燭護着,嘴裡嘟囔:“小心把蠟燭滅了,你就完了。”

老頭是陝西的,脾氣不怎麼好,一急,就容易蹦出陝西腔。經常見到他面紅耳赤,一半陝西話,一半普通話和人吵架的樣子。

小年輕知道這點,等氣息平穩後,說明來意。

老頭寶貝樣將蠟燭放回桌上,用燈罩罩住,喊小年輕進來坐。

他哪敢進去。

老頭家的棺材鋪在村裡是出了名的邪門,傳聞有小孩在在他家附近饒了圈,回去就病了三天,說是魂魄被嚇丟了。

見對方不進來,老頭轉身要關門。

小年輕急了,匆匆進去,戰戰兢兢地坐下。

老頭也不慌不忙坐下,示意小年輕不要說話,然後兩人大眼瞪小眼,看着桌上的蠟燭出神。

蠟燭緩緩燒着,在燈罩中,火燭時不時噼啪一跳。

等了半天,老頭拍了拍身邊的空凳子,總算說話:“是不是出事兒了?”

還沒等小年輕搭話,只見到蠟燭在燈罩中啪的一跳,然後就熄了。

老頭忽然叫起來:“咿呀,咿呀,果然出事了,走!去你家。”

小年輕納悶引着老頭過去。

老頭遠遠看到孫中平家的樣子,忽然笑開了花:“有意思,有意思。”

別人家都死人了,他還有

意思,小年輕覺得費解,怪不得村裡沒什麼人跟他來往。

老頭揹着手,走進門。

他路的姿勢非常古怪,兩腳岔着,走外八字,卻又沒有當官的那種威風,只有說不清的古怪。後來奶奶才告訴我,這並不是八字步,也不是踱的官步。這叫‘鎮’步。走的是威風之‘勢’,但不走威風之‘形’。

這步子是走給‘鬼’看的,正常人看起來覺得古怪很正常。

這是下靈人專屬的步子,下靈人雖能溝通陰陽,但畢竟是人,而且是‘陰’身,容易被鬼纏住。所以從小被訓練走這種‘外八字’,用來鎮‘鬼’。

那時候我還站在一干大人身後躲着,但也明顯能感覺到屋子裡正要發生什麼。

在記憶中,我很清楚的記得,老頭進屋之前斜瞥了我一眼,他嘴角掛着的古怪笑容,我這輩子都不會忘記。

那老頭一進門,看到張婆婆,臉立刻垮下來。

“鵝不幹了。”扭頭往外走。

張婆婆冷着臉:“過來!”

老頭又乖乖過去。

“你不要罵鵝。”老頭都快哭出來了。

老頭和張婆婆有段故事,他倆在村裡是出了名的冤家對頭。孫中平早有耳聞,連忙遞上紅包:“有勞有勞。”老頭鬧彆扭不肯接。

奶奶咳嗽兩聲:“得了,一把老骨頭,鬧什麼彆扭。”

老頭這才安靜下來。

這時候,張婆婆自顧自跑到大門外,從牆角撿了塊紅磚,在門外劃了條線,又找人在大門處拉了黑色門簾,吩咐大家不要越過紅線,也不要擅自進門。

黑布罩門是隔陰陽的。

紅線是防止魂魄跑出去的。

這條紅線在‘白事’當中有種說法,叫‘雞鳴線’。標準的程序應該是,取雞冠血、硃砂、觀音土和在一起,在竈中燒製,之後在靈臺上供三天到七天,結成粉筆樣的事物。等喪事之時,用它在門外劃一道線。

‘雞鳴線’真正的作用其實是防止外來的‘惡魂’闖進靈堂,把‘先生’的魂魄衝散。

有‘雞鳴鬼不近’之說。

在特殊的情況下,紅磚劃線也是可以代勞的。所以在某些偏遠山區,經常要趕夜路的人,身上就會帶一小塊紅磚,睡之前在身遭劃一圈,保一晚平安。

不過紅磚劃線,和真正的雞鳴線效果天差地別。

正統的‘雞鳴線’常用在病死之人的喪禮上,不過什麼時候在門外劃線,什麼時候應該擦掉,都有很大名堂。不然會對死者不好。

一般白事知賓是不敢用這個的。

再說靈堂內。

婆婆畫完線,掛完黑門簾,把熟糯米、銀針、香燭、白紙統統塞到老頭面前。

老頭名叫高正義,高老頭不情不願接過東西,裝傻問:“要鵝幹啥呢?”

奶奶細心解釋:“下靈、知賓不分家,想您幫忙請‘先生’的魂魄出來。”

奶奶這人怎麼說呢,話並不多,但每一句都很有分量。她端坐在椅子上,兩手交叉疊在膝前,眼睛看着高老頭。

高老頭爲難道:“不是餓不幫……”

“你不幫,我通你全家仙人!”張翠娥婆婆火大,跳起來罵。

高老頭深知不是對方對手,閉着嘴不答話。

奶奶見狀,把張婆婆支開,拉着高老頭說了幾句話。高老頭喜出望外,滿口答應下來。

奶奶到底說了什麼?

或許張婆婆永遠都沒法知道,但是我知道。

長大之後,曾有一次和高老頭喝酒,他喝多了,告訴我,那天奶奶對他說:要是幫了這個忙,改天幫忙在張婆婆面前美言兩句,順便說個媒。

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高老頭暗戀張婆婆已久,不過這個老光棍缺乏女性經驗,所以總在惹張婆婆生氣。

這個條件正中他下懷。

高老頭一本正經拿過熟糯米和蠟燭:“鵝說你們都準備好了?”

張婆婆白他一眼:“趕緊吧。”

怎麼說呢,下靈人其實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叫神婆也好,叫乩童也好,對他們來說都無所謂,這都是外界對他們的稱呼。

從本質上來說,下靈人的請靈上身,和道教裡的‘下茅之術’差不多,但是下靈人和道教又沒有絲毫關係。所以他們常自嘲的稱呼自己爲‘鄉巴佬’以此來區分自己和道教中人的區別。

高老頭就是正兒八經的‘鄉巴佬’。

高老頭點燃香燭,在屋子正中央放下。隨後把熟糯米搓成一個小飯糰,含在嘴裡。繞着屋子走起‘鎮步’。

這是‘下靈’之前的準備,糯米大陽,防止‘下靈’之後,身體禁受不住被鬼給佔了去;香燭主生,下靈之時,倘若香燭忽然滅了,說明高老頭已經承受不住,要旁人幫忙,快點把他身體裡的鬼魂請出去。

然而走‘鎮步’,一來是爲了鎮老頭子的魂魄,二來是爲了鞏固自己的‘元神’。

這裡元神之說,並不是傳說中的修真什麼的,用比較普通的說法來說,就是精神、元氣罷了。

做好事前準備,高老頭準備下靈。

(本章完)

第一卷_第二百零三章 獦獠第一卷_第七十七章 胖子第一卷_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題第一卷_第十一章 過年第一卷_第一百二十五章 節外生枝第一卷_第一百三十七章 怪事兒第一卷_第一百六十三章 衣服第一卷_第二百一十章 重回神農架第一卷_第一百九十七章 奔波命第一卷_第一百二十六章 柳仙?第一卷_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紋石盒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七章 飯第一卷_第二百零四章 線索第一卷_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紋石盒第一卷_第五十九章 腳印第一卷_第二百零五章 順藤摸瓜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七章 飯第一卷_第五十七章 報恩?第一卷_第二百二十七章 學林第一卷_第六十六章 鎖魂盒第一卷_第六十五章 盒子第一卷_第十章 沉冤昭雪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章 皆以爲然第一卷_第二百零四章 線索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章 鼠第一卷_第一百四十章 鬼擡轎第一卷_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野地靈相第一卷_第一百九十五章 杜襄禮第一卷_第二百零三章 獦獠第一卷_第一百八十四章 石室第一卷_第二百零六章 往事第一卷_第八十八章 小棺材第一卷_第七十九章 屏風第一卷_第一百六十章 急轉直下第一卷_第八十八章 小棺材第一卷_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野地靈相第一卷_第五十二章 行賓第一卷_第十二章 城裡第一卷_第二百二十三章 幽藍第一卷_第七十九章 屏風第一卷_第六十三章 黃三爺第一卷_第一百八十一章 詹元凱第一卷_第一百七十章 上風口第一卷_第十五章 回鄉第一卷_第十五章 回鄉第一卷_第二百零四章 線索第一卷_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案子第一卷_第六十六章 鎖魂盒第一卷_第九十章 圖騰第一卷_第一百六十五章 陰兵借道第一卷_第四十八章 怪事連連第一卷_第五章 祖山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章 皆以爲然第一卷_第一百七十八章 救命恩人第一卷_第五十一章 嘆息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六章 劉寡婦第一卷_第三十二章 離開第一卷_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口氣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四章 黃皮尋墳第一卷_第九十二章 龍昌洞峽第一卷_第一百九十四章 巨大第一卷_第一百七十章 上風口第一卷_第一百九十八章 職業病第一卷_第二百零三章 獦獠第一卷_第四十一章 怪人第一卷_第四十一章 怪人第一卷_第八十七章 又中邪了第一卷_第一百二十七章 又來了第一卷_第一百六十章 急轉直下第一卷_第二百一十四章 肉身菩薩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五章 古山石碑第一卷_第二百零七章 抄本第一卷_第九十二章 龍昌洞峽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二章 蛇頭村第一卷_第五十五章 聽八方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六章 九回觀音第一卷_第一百五十章 扯蛋第一卷_第十五章 回鄉第一卷_第二百零八章 真真假假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一章 芋頭第一卷_第二章 青額頭第一卷_第二百四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一卷_第四十七章 出事了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神秘秘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一章 芋頭第一卷_第十章 沉冤昭雪第一卷_第二百二十九章 海口市第一卷_第二章 青額頭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神秘秘第一卷_第八十八章 小棺材第一卷_第一百四十二章 得救第一卷_第二十九章 中邪了第一卷_第二百一十七章 門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章 鼠第一卷_第五十三章 雅館第一卷_第二百零九章 韓文華第一卷_第一百五十五章 戶子第一卷_第一百九十七章 奔波命第一卷_第一百二十二章 頭緒第一卷_第一百五十八章 棺材鋪(二)
第一卷_第二百零三章 獦獠第一卷_第七十七章 胖子第一卷_第一百八十七章 無題第一卷_第十一章 過年第一卷_第一百二十五章 節外生枝第一卷_第一百三十七章 怪事兒第一卷_第一百六十三章 衣服第一卷_第二百一十章 重回神農架第一卷_第一百九十七章 奔波命第一卷_第一百二十六章 柳仙?第一卷_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紋石盒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七章 飯第一卷_第二百零四章 線索第一卷_第二百四十三章 天紋石盒第一卷_第五十九章 腳印第一卷_第二百零五章 順藤摸瓜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七章 飯第一卷_第五十七章 報恩?第一卷_第二百二十七章 學林第一卷_第六十六章 鎖魂盒第一卷_第六十五章 盒子第一卷_第十章 沉冤昭雪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章 皆以爲然第一卷_第二百零四章 線索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章 鼠第一卷_第一百四十章 鬼擡轎第一卷_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野地靈相第一卷_第一百九十五章 杜襄禮第一卷_第二百零三章 獦獠第一卷_第一百八十四章 石室第一卷_第二百零六章 往事第一卷_第八十八章 小棺材第一卷_第七十九章 屏風第一卷_第一百六十章 急轉直下第一卷_第八十八章 小棺材第一卷_第一百七十一章 山野地靈相第一卷_第五十二章 行賓第一卷_第十二章 城裡第一卷_第二百二十三章 幽藍第一卷_第七十九章 屏風第一卷_第六十三章 黃三爺第一卷_第一百八十一章 詹元凱第一卷_第一百七十章 上風口第一卷_第十五章 回鄉第一卷_第十五章 回鄉第一卷_第二百零四章 線索第一卷_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案子第一卷_第六十六章 鎖魂盒第一卷_第九十章 圖騰第一卷_第一百六十五章 陰兵借道第一卷_第四十八章 怪事連連第一卷_第五章 祖山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章 皆以爲然第一卷_第一百七十八章 救命恩人第一卷_第五十一章 嘆息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六章 劉寡婦第一卷_第三十二章 離開第一卷_第一百五十三章 一口氣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四章 黃皮尋墳第一卷_第九十二章 龍昌洞峽第一卷_第一百九十四章 巨大第一卷_第一百七十章 上風口第一卷_第一百九十八章 職業病第一卷_第二百零三章 獦獠第一卷_第四十一章 怪人第一卷_第四十一章 怪人第一卷_第八十七章 又中邪了第一卷_第一百二十七章 又來了第一卷_第一百六十章 急轉直下第一卷_第二百一十四章 肉身菩薩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五章 古山石碑第一卷_第二百零七章 抄本第一卷_第九十二章 龍昌洞峽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二章 蛇頭村第一卷_第五十五章 聽八方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六章 九回觀音第一卷_第一百五十章 扯蛋第一卷_第十五章 回鄉第一卷_第二百零八章 真真假假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一章 芋頭第一卷_第二章 青額頭第一卷_第二百四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一卷_第四十七章 出事了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神秘秘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一章 芋頭第一卷_第十章 沉冤昭雪第一卷_第二百二十九章 海口市第一卷_第二章 青額頭第一卷_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神秘秘第一卷_第八十八章 小棺材第一卷_第一百四十二章 得救第一卷_第二十九章 中邪了第一卷_第二百一十七章 門第一卷_第一百一十章 鼠第一卷_第五十三章 雅館第一卷_第二百零九章 韓文華第一卷_第一百五十五章 戶子第一卷_第一百九十七章 奔波命第一卷_第一百二十二章 頭緒第一卷_第一百五十八章 棺材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