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虎藏龍》前傳的拍攝正在進行之中。
這是一個關於李慕白、俞秀蓮和孟思昭的感情故事,孟思昭的扮演者是王志聞。
林子軒找演員基本上是在自己圈子裡找,熟人嘛,無論是片酬還是各方面都好商量,不至於爲了一點小事鬧出矛盾,影響拍戲的進度。
這是沒辦法的事,現在漫天要價的演員不少,整個影視行業都有點混亂了。
不過,林子軒不會虧待自己人。
比如俞菲鴻,拍《臥虎藏龍》的時候片酬是兩千一集,她一共拿到了兩萬塊薪酬。
開出這個片酬,一個是她剛剛回國,在國內沒什麼知名度,還有俞秀蓮這個角色在《臥虎藏龍》裡屬於配角。
就算如此,她也比徐晶蕾的片酬高多了。
電視劇播出後,俞菲鴻的古裝扮相被觀衆認可,迅速走紅,還有廣告商找上門來。
女演員走紅比男演員容易,只要容貌不差,有一個能被觀衆記住的角色,基本上就紅了,只是紅了之後怎麼保持狀態非常重要。
否則只能是曇花一現。
這次拍《臥虎藏龍》的前傳,俞菲鴻是女主角,片酬直接漲到了四千一集,三十集的長度,估計最後能拿到十萬塊左右。
因爲是前傳,陳導明和俞菲鴻的扮相都要年輕十歲以上,這畢竟是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
還好林子軒早就有了拍前傳的打算,在拍《臥虎藏龍》的時候把兩人的容貌通過化妝變老了不少,這樣觀衆看前傳的時候纔不會覺得突兀。
張紀鍾對劇本進行了部分調整,着重在人物的塑造上,他要打造一個更爲真實的江湖。
比如說書中的主角李慕白,出身江南武術世家,父親是著名大俠李鳳傑,自幼隨父習武,十三歲中秀才,可以說是文武兼修。
隨後在江湖上闖蕩,拜師學藝,終成一代大俠,是武當派和龍門派的代表人物。
這些故事在《臥虎藏龍》裡並沒有出現,那時候李慕白已經是一代大俠了。
前傳的故事就是豐富和完整李慕白和俞秀蓮這兩個人物,讓觀衆看到他們的成長史,對他們的所作所爲更容易理解。
新出現的人物叫做孟思昭,此人是宣化府孟老鏢頭的二公子,自幼和俞秀蓮定親。
他在江湖上學到一身好武藝,劍法不在李慕白之下,由於看不慣惡霸強奪別人家的妻子,就行俠仗義,斬斷了惡霸的雙足。
因爲擔心事發後牽連家人,便離家出走,化名隱身在京城的鐵小貝勒府裡養馬。
孟思昭的所作所爲算得上是一位俠義之士。
雖然孟思昭不知所蹤,俞秀蓮還是按照當初的婚約嫁入了孟家,李慕白便幫着俞秀蓮四處尋找孟思昭,並在京城裡遇到了化名的孟思昭。
兩人意氣相投,結成摯友。
孟思昭得知李慕白喜歡俞秀蓮後,便打算成全兩人,偷了貝勒府的駿馬南下,代替李慕白和江湖豪客決鬥,最終受傷身亡。
王志聞是滬城人,京城電影學院表演系畢業,後來到京城戲劇學院做了老師。
因爲《過把癮》這部電視劇走紅,成了國內知名的男演員之一。
這次接演這個角色,主要是看在林子軒的面子上,他本人不怎麼喜歡古裝劇,或者說他的外形不適合古裝扮相。
演員這個行當一半靠天賦,一半靠努力。
這個天賦可以說是演戲的天賦,也可以說成是外貌,有的演員就長着一張祖師爺賞飯吃的臉,比如鞏莉,不光是漂亮,而且演什麼角色都沒有違和感。
再說葛尤,他的外形雖然限制了他的戲路,但他通過努力找補回來了。
王志聞看過劇本,經過仔細考慮後才答應接下這部戲。
孟思昭無疑是個悲劇人物,俠肝義膽,有情有義,在知道李慕白和俞秀蓮兩情相悅後,爲了成全他們,甘願赴死。
這個角色有一定的挑戰性,他願意試試。
這部《臥虎藏龍前傳》匯聚了目前國內三位實力派演員,讓張紀鍾非常滿意。
林子軒在片場看了三人的表演,不由得想起了另一個故事。
那是在抗戰勝利後的一座南方小城,戰爭不僅給小城留下了難以抹滅的痕跡,也在人心中留下了痛苦的烙印。
當地的鄉紳戴禮言在戰爭中失去了家產,重病纏身,喪失了面對現實的勇氣,鬱鬱寡歡。
他和太太周玉紋,妹妹戴秀,以及僕人老黃生活在破敗的家宅中,過着平淡無味的日子。
周玉紋和丈夫沒有感情,兩人相敬如賓,夫妻關係早已名存實亡,生活非常苦悶。
這一年的春天,青年醫生章志忱回到了小城。
他和戴禮言是好朋友,也是周玉紋過去的情人,章志忱和周玉紋的感情很深,只是當年被周玉紋的母親給拆散了。
沒想到八年過去,過去的情人成了好朋友的妻子。
章志忱住在戴家,爲戴禮言看病。
他的到來讓周玉紋早已死去的心泛起了巨大的波瀾,兩個人常常揹着戴禮言約會,談起往日的歲月都唏噓不已,章志忱對周玉紋已成他人之妻的現狀無可奈何。
他們的感情受着“禮義”和“忠信”的束縛,剪不斷,理還亂。
周玉紋內心裡掙扎着,是繼續恪守婦道,還是和章志忱一起離開這如死水一樣的小城。
兩個備受煎熬的男女遲遲沒有商量出結果,此時已經看出端倪的戴禮言不忍拖累妻子,爲了成全自己的好朋友和妻子,他服藥自殺。
經過章志忱的搶救,戴禮言重新活了過來。
這次的事件給章志忱和周玉紋敲響了警鐘,他們要面對自己的人生,周玉紋選擇了繼續留在丈夫身邊,章志忱選擇離開小城。
在春天即將結束的時候,戴禮言和周玉紋站在城頭,目送章志忱走向外邊的世界。
這個《小城之春》的故事和《臥虎藏龍》的故事極爲相似。
三個人的感情糾葛,傳統的道德觀念,感情和*,責任和道義……
這是過去華國人對待感情的態度,在情與禮之間,他們往往會壓制感情,遵守禮儀。
隨着社會的發展,世界越來越大,我們越來越自由,婚姻自由,情感自由,我們可以毫無顧忌的展現*,並不以爲羞恥。
社會從此進入了一個禮崩樂壞的時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