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而實現受控熱核聚變一直是聯邦科學家們的夢想。核聚變反應堆是一種滿足核聚變條件從而利用其能量的裝置。聯邦的科學家,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探索。選擇了兩種方式來實現核聚變。
一種是使用超導線圈兒實現。超導線圈是一環形裝置,通過約束電磁波驅動,創造氛、氖實現聚變的環境和超高溫,實現對聚變反應的控制。
另一種方式是通過高能激光的方式實現。這兩種方式阿古人都已經實現了。由於核聚變是在極高的溫度下完成的,所以又常稱其爲熱核反應。以下所討論的均以第一種方式爲基礎進行。
來迎接的人還講的津津有味,議長早就不耐煩了,“你別介紹這些了,這些都實現了,還有什麼好講的?”。
對於搞科學的人來說,只要是已經實現的技術,那都不是重要技術。呵呵呵。開始,大家等核聚變技術等的猴急。如果誰實現了,恨不得全文明都感謝他。可是一旦實現了,哦,這個技術不重要,我們已經有了,呵呵呵。
平時做什麼軟件項目也是,如果碰到功能上的障礙,好了,大家都說,這是我們最重要的功能,必須等。如果你實現了,哦,這個功能可有可無,還是先不做了!實現了的,永遠都不重要,這就是科研人員的悲哀。
“那議長您要聽啥?”
議長看看旁邊的李文超,琪琪和老胡,還有其他人,“能不能給我們講講黑洞理論,就是我們即將成功的那個微黑洞相關的東西!”
黑洞就是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和周圍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區,這個天區範圍之內不可見。依據聯邦內的理論,當一顆垂死恆星崩潰,它將聚集成一點,這裡將成爲黑洞,吞噬鄰近宇宙區域的所有光線和任何物質。
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某一個恆星在準備滅亡,核心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塌陷,發生強力爆炸。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星體,同時也壓縮了內部的空間和時間。
但在黑洞情況下,由於恆星核心的質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連中子間的排斥力也無法阻擋。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爲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象的物質。
由於高質量而產生的引力,使得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也可以簡單理解爲:通常恆星最初只含氫元素,恆星內部的氫原子核時刻相互碰撞,發生聚變。由於恆星質量很大,聚變產生的能量與恆星萬有引力抗衡,以維持恆星結構的穩定。
由於氫原子核的聚變產生新的元素——氦元素,接着,氦原子也參與聚變,改變結構,生成鋰元素。如此類推,按照元素週期表的順序,會依次有鈹元素、硼元素、碳元素、氮元素等生成,直至鐵元素生成,該恆星便會坍塌。
這是由於鐵元素相當穩定,參與聚變時釋放的能量小於所需能量,因而聚變停止,而鐵元素存在於恆星內部,導致恆星內部不具有足夠的能量與質量巨大的恆星的萬有引力抗衡,從而引發恆星坍塌,最終形成黑洞。說它“黑”,是因爲它產生的引力使得它周圍的光都無法逃逸。跟中子星一樣,黑洞也是由質量大於太陽質量好幾十甚至幾百倍以上的恆星演化而來的。
當一顆恆星衰老時,它的熱核反應已經耗盡了中心的燃料,由中心產生的能量已經不多了。這樣,它再也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承擔起外殼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殼的重壓之下,核心開始坍縮,物質將不可阻擋地向着中心點進軍,直到最後形成體積接近無限小、密度幾乎無限大的星體。而當它的半徑一旦收縮到一定程度,質量導致的時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無法向外射出——“黑洞”就誕生了。
議長和隨行的人員,聽的雲裡霧裡,還是繼續聽。現在記者們都在錄像,萬一睡覺的視頻傳出去可怎麼好。其實能聽懂的是少數,可是還是要裝着很懂的樣子,不斷地點頭。
黑洞通常是因爲它們聚攏周圍的氣體產生輻射而被發現的,這一過程被稱爲吸積。高溫氣體輻射熱能的效率會嚴重影響吸積流的幾何與動力學特性。已觀測到了輻射效率較高的薄盤以及輻射效率較低的厚盤。
當吸積氣體接近中央黑洞時,它們產生的輻射對黑洞的自轉以是中央延展物質系統的流動。吸積是天體物理中最普遍的過程之一,而且也正是因爲吸積才形成了我們周圍許多常見的結構。
在宇宙早期,當氣體朝由暗物質造成的引力勢阱中心流動時形成了星系。即使到了今天,恆星依然是由氣體雲在其自身引力作用下坍縮碎裂,進而通過吸積周圍氣體而形成的。行星(包括阿古星)也是在新形成的恆星周圍通過氣體和岩石的聚集而形成的。
當中央天體是一個黑洞時,吸積就會展現出它最爲壯觀的一面。黑洞除了吸積物質之外,還通過蒸發過程向外輻射粒子。
黑洞通常是因爲它們聚攏周圍的氣體產生輻射而被發現的,這一過程被稱爲吸積。高溫氣體輻射熱能的效率會嚴重影響吸積流的幾何與動力學特性。已觀測到了輻射效率較高的薄盤以及輻射效率較低的厚盤。
當吸積氣體接近中央黑洞時,它們產生的輻射對黑洞的自轉以是中央延展物質系統的流動。吸積是天體物理中最普遍的過程之一,而且也正是因爲吸積才形成了我們周圍許多常見的結構。
大家還在不斷點頭,不過,很多人其實是在閉着眼睛點頭。本就是困得擡不起頭來,呵呵呵!老胡,也快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