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神不知鬼不覺地順原路返回,回到鄭府時,過去了還不到半個時辰。鄭裕正在書房等候二人,見二人回來,不由一喜,正要開口問明情況,鄭行已經用他那特大的嗓門對鄭裕說道:“兄長,好消息!好消息!李賢果然準備突圍了,城上僅餘一些負責巡邏的士兵,再沒有多餘的了。”
鄭裕聞言不禁又是一喜,面露喜色的望向趙平,趙平朝他點了點頭,說道:“彥明所言不錯,以小弟看來,李賢確實打算突圍,恐怕就在今夜了。思曠兄且安心吧,不出意外,明日一早便可上路。”
鄭裕對趙平深深一揖,滿懷感激地說道:“爲愚兄之事,有勞賢弟了,小兄無一爲報,請受愚兄一禮!”說完便要拜倒。趙平連忙扶住,急道:“思曠兄折殺小弟了,你我意氣相投,如此小事,不過舉手之勞,怎當思曠兄如此大禮?況且小弟也打算與思曠兄一同返鄉,實是小弟份內之事。”
鄭裕被趙平扶住,聞得他要與自己同行,心中更是歡喜,有趙平這等武藝超羣,且精通兵法謀略,對沿途情形又比較熟悉的人同行,那真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臉上終於露出一絲髮自內心的笑意,說道:“如此一路之上便需倉舒多多照應了。”
趙平聞言,苦笑着對鄭裕說道:“思曠兄何出此言?豈不讓小弟無地自容。”一邊的鄭行對二人的客套大感不耐,悶聲說道:“你二人好生羅嗦,真是叫人不耐,我等既是意氣相投,真心相交,何必象那些酸儒一般?兄長是讀書人,客套一點倒也有情可原,倉舒兄卻是練武之人,怎麼也如此客套?”
鄭裕、趙平被鄭行這番搶白說的面面相覷,自己的確是有些落了俗套,不由得相視而笑,卻也不再客套了。鄭裕輕咳一聲,對二人道:“天色已晚,二位賢弟且回房歇息,待明日一早再做計議。如何?”
趙平、鄭行對視一眼,點頭應是,向鄭裕抱拳一禮後,各自回房不提。鄭裕今晚心情大起大落之下,到此時竟是毫無睡意,便慢慢的踱出書房,來到環繞着書房的迴廊之上。仰首向天,其時雲斂晴空,繁星點點,冰輪半彎,好一派清秋光景。
不知不覺間,已經是戌時將盡,一陣南風吹來,夾雜着幾分溼氣,讓翹首望空,獨賞夜景的鄭裕感到了一絲涼意。下意識的緊了緊身上披風,鄭裕轉過身,慢慢的向房中走去,對他而言,這是充滿希望的一夜,過了今夜便有可能離開已困守多日的昌邑城,趕上自己的父母。
此時的李賢卻不似鄭裕這般淡泊寧靜,充滿希望。此時的他心中正被自己的慾望強烈的扭曲着。或許他初舉事時並沒有面南稱王的想法,或許他初起事時僅僅只想讓自己和跟隨自己的得人過上一番好日子,或許……,或許這些或許都成立,也或許不成立,究竟如何,只有李賢自己知道。
但現在的李賢顯然已經不是剛剛起事時的李賢了,他現在非常不捨得放棄昌邑這座讓他從無到有的城池,相比弟弟的只想做個富家翁,他的夢想顯然要比弟弟的遠大太多了。
殘酷的往往是現實。李賢所有的夢想都被圍城的青州士兵粉碎了,今夜他就要放棄昌邑,同時放棄的還有可能使自己的夢想。李賢不甘的嘆了一口氣,心中怒罵上蒼的不公。
一陣敲門聲將李賢的思緒打斷,“誰?”李賢沉聲問道。“兄長,是我——”門外傳來李良刻意壓低的聲音,“已經是亥時二刻了,下面準備得也差不多了,我過來稟告兄長一聲。”聽到李良的彙報,李賢沉默了片刻後,對門外的弟弟說道:“你先去將那些疑兵召集起來,在校場集合。我隨後就到,叫王先生也去。”
李良領命而去。李賢將繳獲而來的一套魚鱗玄甲仔細的披掛在身,層層疊壓的精鋼甲片密似魚鱗,泛着冷森森的寒光。由於這種魚鱗玄甲因製作不易,所以即便在後漢王朝中也並未大量配備,只有二品以上的將軍纔有資格披掛。
這一套是他從昌邑郡的武庫中找到的,不知是哪位太守鑽營來的,到便宜了自己,李賢嘲諷的想着。這種只有不到二十斤重的鎧甲卻有着與它的重量不相符的超強的防禦力,可以抵擋除了守城弩、腰張弩外大部分遠程武器的攻擊,尋常的刀槍更是難傷,所以李賢一見之下,便愛不釋手。只因這件魚鱗玄甲不僅是身份的象徵,更是保命的保障,實乃不可多得的寶物。
披掛整齊的李賢鄭重的將掛在壁間的長刀取下,仔細的掛在腰間,舉步出了房門,自隨從手中接過馬繮,翻身上馬,馬蹄聲得得而起,頓時在寂靜的夜色中傳出老遠,將夜的寂靜劃破。
校場之上已經稀稀落落的站立了約四五百名衣甲不全的士兵,有的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交頭接耳,有的無精打采的打着呵欠,更有甚者竟然拄着手中的長槍打盹。聽到馬蹄聲由遠至近,這些無精打采的士兵才稍稍振作起了一點精神。
來到校場的李賢策馬直奔李良等人所立之處,李良見兄長來到面前,連忙施禮問安,李賢將馬鞭微微一搖,也不下馬,掉轉馬頭,用陰冷的目光緩緩掃視了面前的這羣散兵遊勇。
衆兵士紛紛低頭,不敢與他對視,李賢很滿意這種效果,輕咳一聲,說道:“本統領把諸位請到此處是有一個天大的好處送給諸位——”說到這裡他輕輕一頓,下面立刻響起了一片竊竊私語之聲,李賢也不阻止,只是微微一笑,把手一揮,他身後的幾個隨從立刻擡着兩個箱子來到衆人面前,將箱蓋猛地打開——卻是兩箱在火把的照耀下閃着金光的黃金,一箱足有兩千多兩。
正在竊竊私語的士兵頓時鴉雀無聲,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兩個箱子,就連口中流下的口水都覺察不到了。
這些人在加入李賢的軍隊前,不是一些走投無路的百姓、商販,就是一些無家無業的流浪者,在當時來說,一兩黃金便足夠一個五口之家生活十年了,這些幾乎連一兩黃金的都沒有見過的人,被眼前這麼多的黃金連眼睛都耀花了,頓時失去了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