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道德底線

bookmark

韓匡嗣這話一出,耶律璟這個以殘暴著稱的皇帝都倒吸了口涼氣。

耶律喜隱、高勳、蕭幹、耶律沙這些久經疆場,殺伐果斷的老將也忍不住變色。

更加別說蕭思溫這樣讀聖賢書的文人。

蕭思溫忍不住道:“此法是否過於毒辣?”

韓匡嗣心中不悅,厲聲道:“何爲毒辣?中原乃我大遼宿敵,兩者註定無法共存。即便非你死我活,亦是彼強我弱,彼弱我強之局,兩者不可能共強。順州、薊州、檀州留給中原,只會增強中原實力。”

“中原實力強上一分,我大遼即弱上一分。”

“強敵而弱己,何其蠢哉!”

“再說我大遼國策從未虧於百姓。上京地廣人稀,燕幽百姓皆擅種地,將他們遷徙至上京,給予他們土地,免他們稅賦,幫他們修葺屋舍。他們心繫故土,無妨。我們可以在臨潢府選擇一地,給他們建造一模一樣的城池,也叫順州、薊州、檀州即可。”

韓匡嗣聲音越說越洪亮,充斥着滿腔怒意,大有庶子不足與謀的感覺。

此番南下救援幽州,耶律璟本心存猶豫。

作爲一個貪圖享樂的睡皇帝,耶律璟沒有多大的野心,不像太祖耶律阿保機,不像太宗耶律德光有着入主中原,飲馬黃河的雄心壯志。

就想在東北當契丹的皇帝,打打獵喝喝酒,晚上熬熬夜,白天舒舒服服地睡個飽覺,小日子過得愜意舒坦。

幽州的得失,在耶律璟心底並不關鍵,對於草原對於契丹的掌控,纔是第一位。

大周此番大舉入侵幽燕,耶律璟收到求援之後,最先想的就是會不會影響自己對契丹的控制。

而韓匡嗣自詡有王佐之才,當如自己父親韓知古一樣,建功立業。

只是不管現任的皇帝耶律璟,還是上任皇帝耶律阮都是守成之輩,以鞏固皇位爲上,不曾開疆擴土。

韓匡嗣只恨自己空有才華而無處施展。

難得遇到大周入侵,韓匡嗣頓覺此乃天賜良機,各種勸說,成功說動了耶律璟御駕親征。

結果兩軍交戰,契丹一再受挫,十萬大軍折損近半,四十萬牲畜落入敵手。

一敗再敗,韓匡嗣滿腔悲憤。

他並沒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氣惱蕭思溫無能,輕易讓中原奪取了幽州,又怨耶律璟爛泥扶不上牆,對於自己擴充鐵鷂子,訓練攻城步卒的建議視若無睹。

到了這個地步,蕭思溫這壞事的蠢貨,還有顏面說自己毒辣?

若不是韓家將一切都壓在了契丹上,就自己的才能,哪裡不能出人頭地?

蕭思溫給懟的啞口無言,見自己好友盛怒,亦沒有說話,只是眉頭一直皺着。

耶律璟見韓匡嗣言之鑿鑿,又有些氣急敗壞,忙道:“韓詳穩莫要氣惱,你說得確實在理。朕非殘暴之君,不會虧待我大遼子民的。”

他這話說的,堂下文武皆暗暗發笑。

您若不殘暴,還有誰能當殘暴之名?

這定下了焚城遷徙百姓之策,第一個通知的自然就是順州刺史劉廷高。

劉廷高是漢人,但並非契丹化的漢人,沒有進入高層,沒有資格參加這種會議。

在這定計之後,武臣都下去準備了。

府衙只剩耶律璟、韓匡嗣、蕭思溫三人的時候,劉廷高給叫到了府衙。

耶律璟也沒想着聽劉廷高的意見,直接下達了命令,讓他安撫民心,說服百姓。

聽聞焚城強遷百姓之舉,劉廷高瞬間變色,驚呼道:“陛下,此法怕會令陛下大失人望,不妥啊!”

耶律璟聞言,微微皺眉,然後看向韓匡嗣。

耶律璟殘暴,但並非不愛民。

他是一個矛盾體。

他不好女色,甚至看到女人就心煩,身旁所有伺候他的人都是宦官。

但他又對這些宦官苛刻至極,近侍私自回一趟家,他將近侍全家殺了。

喝酒上頭,殺幾個貼身伺候的官宦玩玩,夢中殺人。

跟了十年的近侍,弄傷了他的雞,他將近侍殺了……

就這麼一個混蛋,但是他對百姓極好,而且不分遼漢,常常出臺一些善待百姓的政策。

所以歷史上給了他一個很中肯的評價“省徭輕賦,人樂其生”。

這聽劉廷高說會失去人望,耶律璟又有些動搖了。

韓匡嗣心底暗恨,說道:“劉刺史不也是北遷之人,難道也對我大遼心懷不滿?”

劉廷高瞬間色變,忙道:“臣不敢,臣不敢忘卻太宗皇帝知遇之恩。”

劉廷高本是一名薊州無終縣很普通的教書先生,遼兵打草谷的時候將他擄掠到了上京。

劉廷高發現他們這些給契丹擄到上京來的百姓,並沒有受到任何虐待。

契丹人很友善地給他們田地,還幫他們蓋屋子讓他們住,甚至會根據他們的人數比例來給他們所住的地方命名。

就比如說他所在的縣就叫無終縣,因爲給掠奪來的無終縣的百姓居於多數。

劉廷高因文采不錯,契丹人直接讓他當上了縣丞。

這莫名其妙當上了在遼漢人的官,劉廷高累積了不少管理經驗,最後還給遼太宗耶律德光看中,步步晉升,當上了順州刺史。

故而韓匡嗣說劉廷高是北遷之人。

劉廷高不敢再說,遵命而行。

走出府衙,劉廷高越想越不是滋味。

相比當一個教書先生,現在高居地方刺史的位子,劉廷高自是心滿意足,真心爲契丹效力。

現今局勢惡劣,耶律璟有北上之意,劉廷高也打算舉家遷往上京,踏踏實實地當一個在遼漢人。

可韓匡嗣此招有傷天和,已經觸及了劉廷高自身道德的底線。

韓匡嗣說得是天花亂墜,那是忽悠蠢蛋的。

契丹在政策上對於漢人確實不差,甚至可以說百姓之間,一視同仁。

劉廷高也知道,如果三州百姓真到了上京,安居樂業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問題是怎麼去呀?

當年他給打草谷的契丹人擄掠至上京,四百來人,途中就死了一百八十多個。

要知道契丹擄人選擇的都是無病無災的成年男女。

順州、檀州人口不多,但薊州可是大州,三州百姓有二十幾萬人。

如此大規模地遷途,幾千裡地,一路上道路艱險,糧食水源又如何解決?

真正能夠活着到上京的,又有幾人?

這跟屠殺有什麼區別?

第六十一章 看誰都是內奸第六章 麟州楊家第十三章 以陛下爲盾第七十六章 逃不了跟逃了第五十六章 造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萬勝王丁部領第710章 孝心可嘉第十章 折服韓令坤第六十章 亂局中的決策第三十六章 攻城 襲後第八十一章 愚蠢,糊塗!第661章 這應該算是好消息吧?第九十四章 急於求勝第七章 結交第七章 中原系將領的迷茫第四十三章 痛揍第七十四章 借道討伐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第五十九章 趙匡胤,不可典禁軍第十三章後蜀名將第十一章 事無鉅細 事必躬親第二章 南北異動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敵,真的寂寞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孫第二十一章 陣前反叛第六十一章 誰得利,誰可疑第689章 凱旋而歸第664章 閱兵,衛公風采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二十章 生活零碎第698章 大虞少年郎第七十四章 人馬嘶鳴第十六章 攻不攻嘛!第一百五十一章 浴火第五十六章 以爲受到天罰的倭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歸義內亂第十五章 夜郎自大第一百九十章 逃不開的真香定律第四十章 浣花溪奇士第三十一章 捅破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做個選擇第665章 趁機擊潰南朝第六十九章 大飽眼福第一百零九章 溱水列陣第七十七章 南逃石堡城第二章 羅天子愛民第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四章 闊綽第七十一章 越級的折賽花第六十一章 直搗臨潢府第三十六章 何須開戰理由?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訣,拿捏聖意第三十七章 人情世故第四章 我是……羅幼度第673章 叛徒“耶律休哥”第663章 出擊 入冬第七章 意見相左第十章 齊活了第三十三章 無所畏懼第七十七章 南逃石堡城第三十九章 皇家日報第五章 耶律賢第五十二章 符家姐妹與折賽花第六十一章 直搗臨潢府第一百六十七章 狀元、探花第六章 麟州楊家第二十三章 現在投降,還來得及嘛?第十四章 說客盧多遜第675章 大仁大義第一百八十九章 好說話的東方之主第689章 凱旋而歸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二十五章 殿試第五十九章 散佈假消息第681章 焰火中的進攻第十五章 餓極的猛虎第五十九章 趙匡胤,不可典禁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輕一點第三十三章 無所畏懼第十一章 事無鉅細 事必躬親第二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十九章 翻個牌子 找點事幹第十九章 攻城的小前奏第七十一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一百六十九章 兵抵西域第十八章 老少兩狐狸第九章 夜談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二十四章 古有孫十萬,今有孟國主第一百五十五章 爲羅天子所擄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七十五章 趙普入相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中龍鳳 臥龍鳳雛第五十九章 散佈假消息第六十七章 埋下一顆大雷(二合一)第三十七章 多才多藝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三十二章 四個月第一百九十二章 來賀(終章)第三十章 各有安排
第六十一章 看誰都是內奸第六章 麟州楊家第十三章 以陛下爲盾第七十六章 逃不了跟逃了第五十六章 造勢第一百一十三章 萬勝王丁部領第710章 孝心可嘉第十章 折服韓令坤第六十章 亂局中的決策第三十六章 攻城 襲後第八十一章 愚蠢,糊塗!第661章 這應該算是好消息吧?第九十四章 急於求勝第七章 結交第七章 中原系將領的迷茫第四十三章 痛揍第七十四章 借道討伐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第五十九章 趙匡胤,不可典禁軍第十三章後蜀名將第十一章 事無鉅細 事必躬親第二章 南北異動第一百五十七章 無敵,真的寂寞第二十六章 不孝子孫第二十一章 陣前反叛第六十一章 誰得利,誰可疑第689章 凱旋而歸第664章 閱兵,衛公風采第六十六章 佛家也認祖第二十章 生活零碎第698章 大虞少年郎第七十四章 人馬嘶鳴第十六章 攻不攻嘛!第一百五十一章 浴火第五十六章 以爲受到天罰的倭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歸義內亂第十五章 夜郎自大第一百九十章 逃不開的真香定律第四十章 浣花溪奇士第三十一章 捅破天第一百一十六章 做個選擇第665章 趁機擊潰南朝第六十九章 大飽眼福第一百零九章 溱水列陣第七十七章 南逃石堡城第二章 羅天子愛民第三十八章 登基大典第一百二十四章 闊綽第七十一章 越級的折賽花第六十一章 直搗臨潢府第三十六章 何須開戰理由?第一百二十章 拖字訣,拿捏聖意第三十七章 人情世故第四章 我是……羅幼度第673章 叛徒“耶律休哥”第663章 出擊 入冬第七章 意見相左第十章 齊活了第三十三章 無所畏懼第七十七章 南逃石堡城第三十九章 皇家日報第五章 耶律賢第五十二章 符家姐妹與折賽花第六十一章 直搗臨潢府第一百六十七章 狀元、探花第六章 麟州楊家第二十三章 現在投降,還來得及嘛?第十四章 說客盧多遜第675章 大仁大義第一百八十九章 好說話的東方之主第689章 凱旋而歸第六十九章 畏虞如虎 五載籌謀第二十五章 殿試第五十九章 散佈假消息第681章 焰火中的進攻第十五章 餓極的猛虎第五十九章 趙匡胤,不可典禁軍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帝姊夫,打輕一點第三十三章 無所畏懼第十一章 事無鉅細 事必躬親第二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十九章 翻個牌子 找點事幹第十九章 攻城的小前奏第七十一章 士可殺,不可辱!第一百六十九章 兵抵西域第十八章 老少兩狐狸第九章 夜談第一百七十章 全力配合第二十四章 古有孫十萬,今有孟國主第一百五十五章 爲羅天子所擄第一百四十九章 鍛鍊 沒有資格第七十五章 趙普入相第一百六十六章 人中龍鳳 臥龍鳳雛第五十九章 散佈假消息第六十七章 埋下一顆大雷(二合一)第三十七章 多才多藝第一百五十六章 洞若觀火第三十二章 四個月第一百九十二章 來賀(終章)第三十章 各有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