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龍口,在這片平原地帶,華東軍與日軍開始大修塹壕。
雙方的塹壕從沿海的黃山館鎮一路修到了東邊的山區,又從山區東北部的歸城遺址一路修到了蓬萊以東四十公里的沿海。
在這條綿延百餘公里的塹壕中佈滿了鐵絲網,雙方在這條劃定的界限上大挖塹壕,雙方塹壕離得最近的只有兩百多米。
此時日本調動了大部分商船,不斷的往山東戰場運送兵員。然而他們挖塹壕的速度比不上華東軍。
華東軍編練的28個師陸續開進了山東,這些師團雖然沒有參與到塹壕的挖掘之中,但華東軍卻調動了近五十萬山東青壯,在前線挖掘塹壕。
這次編練的二十八個師當中,外省參軍最多的也就是山東,山東兵身材魁梧,歷來是近代軍閥喜歡招募的理想兵源。
若不是因爲文化程度的關係,華東軍甚至找山東招募的兵員數量甚至更多。
對面的日軍將華東軍動用平民修築塹壕,只能在那乾瞪眼。此時日軍可沒膽發動進攻,他們一沒大炮二沒飛機,兵力上更是沒有任何優勢,光是那些不滿鐵絲網的塹壕就足以讓他們的進攻無功而返。
現在可是停戰時期,若是他們有絕對的優勢,那麼自然不會把這個停戰放在眼裡,什麼時候發動進攻只是根據需要而調整的,但現在沒有任何優勢,因此那些日軍只能在那裡乾瞪眼,然後被長官嚴厲呵斥,讓他們加緊挖掘塹壕。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華東軍就初步完成了對日軍的包圍。兩條靠着山區的塹壕將日軍包圍在龍口地區,而日軍的塹壕纔剛完成了大半,而且寬度比華東軍的塹壕窄上少,華東軍的塹壕還有聯通的通道。
鐵絲網加塹壕,這只是第一步而已。華東軍開始用特種水泥加固塹壕,並且開始修築堅固的地下室以及聯通其他塹壕的塹壕網絡。
張自忠被分配在第二十師擔任步兵營營長,第二十師很便湊齊了兵員,訓練了大概半個月之後,便開赴到了前線輪防,以便讓前方的部隊退下來進行訓練。
華東軍這次擴軍比較倉促,雖然說民兵訓練的時候比較久,但畢竟沒有參加過正規軍,還是需要一段時間訓練的,不過好處就是訓練起來很容易,這些民兵都有不錯的底子,可見地方武裝部對民兵訓練抓得比較嚴格。
張自忠帶着一個營的兵進入了塹壕,塹壕裡的生活不是太好,不過也不是太糟糕,畢竟現在還沒有開戰。
很快上面就下達了新任務,那就是在塹壕裡修排水溝,以免下雨天引起塹壕積水,並且在你塹壕上蓋起一些遮擋雨水的東西,這有利於提高±兵在塹壕裡的舒適度。
張自忠帶着營裡的士兵開始忙碌了起來,他對於這場戰爭並不擔憂,因爲華東軍已經開始修第二道塹壕了。
光是用塹壕,就能讓山東日軍不能逾越一步。
作爲華東軍的新生軍官,他對華東軍內部還是比較瞭解的,華東軍絕對不是什麼烏合之衆,而是擁有信仰的軍隊,內部更是團結。加之華東軍擁有制空權和強大的火炮支援,打敗山東日軍完全沒有問題。
而且上級對修築塹壕也比較上心,打算在整個防線上修三道塹壕,就算是日軍能突破第一道塹壕,還有第二道、第三道。
剛入學一年就當上營長,除了當初軍校剛設立時還有這樣的情況,但後來漸漸的就只能當連長、排長等基層軍官。而且隨着軍中士兵的文化程度提高,許多士兵都被送進了軍校進修。
那些進修的士兵更佔優勢,如果他們在文考方面能夠取得好成績,那麼被提拔上去的可能性更高。
張自忠的很多同學這次被抽調入軍,成績比較好的那一批,此時也只是當副營長而已,唯獨他當了營長。
張自忠雖然欣喜,但也在加強指揮能力。
不過他這個營有個特點,那就是新兵多,特別是山東兵多。
這些山東兵的基礎比較差,畢竟沒有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而且也大多沒什麼文化,就是體格不錯。
張自忠本身就是山東人,對於這些山東兵自然有自己的一套辦法進行管理,這半個月下來倒也讓他帶得不錯。
剛到前線兩天,張自忠就被叫去開會了。
當張自忠到了才知道這不是開什麼會,而是交他們佈置一種新武器。
這種新武器就是火焰噴射器,但不是人揹着走的那種火焰噴射器,而是埋到地下的火焰噴射器。
這種火焰噴射器比較大,裡面裝有五十公斤燃油。埋入地下之後,只露出噴射口。當打開閥門點上火後,噴射口會噴出的火焰能覆蓋長30米,寬15米的區域,但只能持續4秒時間。
當武器演示的時候,那兇猛的火焰看得一羣軍官目瞪口呆。
儘管火焰只能持續四秒,但足以把敵人燒成重傷甚至死亡,相當於是把敵人丟進火海里四秒時間。
這種火焰噴射器給了在場軍官防守塹壕的巨大信心,只要把這東西埋得深一些,火炮很難炸掉,除非是炸到噴射口,不過多埋幾個就好了。
張自忠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對二十師的師長林文進報告道:“長官,我想可以在塹壕下面再向前挖一個地下室,把地下室修得堅固一些,只露出一個噴射孔,在裡面儲備十幾個這樣的火焰噴射器,敵人若是衝上來,命令地下室的士兵點火就行了。”
“這個主意貌似不錯,我一會讓師部研究一下。”林文進點了點頭,對於這些學生兵的主意還是很重視的。
特別是眼前這個張自忠,調來二十師當營長的時候,委員長親自打電話叮囑,能照顧就照顧一下。
林文進雖然不太明白,不過聽委員長的話肯定沒錯。林文進是當年跟着夏鈞在西鄉起家的人員之一,是林威貴的同宗。
當年跟着委員長在西鄉打土匪,打清軍,他雖然不是很出色,不過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學習,之前混了個團長,這次好歹也讓他混上了個師長。
他知道自己的文化還不是太過關,很多時候多聽聽這些學生出身的軍官們的意見是完全需要的。
張自忠的主意很快被林文進上報了上去,經過二十師的實驗,這種方法完全可行,修不修這樣的地下室只是成本問題。
對於戰爭來說,很多時候成本都是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的。而且修這樣的地下室也不需要太大的成本。
指揮部分析了這樣的防禦戰術,很多參謀感覺沒什麼必要,畢竟華東軍的格調是進攻,等解決了日軍,那麼修起來的這些塹壕、地下室什麼的完全沒什麼用了。
“修就修吧!保險爲上。”陳軒宇感覺這個戰術蠻有意思的,同時防禦效果既然不錯,那還猶豫什麼?
此戰華東軍只許勝不許敗,能有多保險就有多保險。
陳軒宇就上報此事的時候,夏鈞給與了很明確的肯定,笑道:“這個戰術不錯,我們之前可都沒想到,呵呵!”
這種火焰噴射器是二戰時期蘇聯研製的,後來德國繳獲之後也仿製出了類似的火焰噴射器。
這種火焰噴射器如果在二戰時自然也就只能把它埋到地下去使用,因爲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運動戰,完全沒有時間去修那種地下室,而且很多時候也沒那種必要。
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塹壕戰,塹壕戰是消耗戰,所以與運動戰不同,這種設立地下室,以讓火焰能夠多次持續的防禦方法確實很有用。
“委員長,日軍估計很快就會察覺不對了。”陳軒宇對夏鈞說道,“歐洲的塹壕戰現在打得熱火朝天,但雙方都沒什麼突破,日本說不定會反應過來。”
“那唯一的結果就是日本繼續增兵山東,所以我們要把塹壕修得堅固一些。”夏鈞明白日本的心態,小日本肯定不會輕易在山東放棄的,就算現在華東軍的塹壕把他們包圍起來,日軍是背水而戰。畢竟日本政府賠款也賠了,軍艦也被華東自治政府撈走了,日本政府自然不會甘心就此撤退。
而且只要日軍能夠勝利,對日本政府來說是很有誘惑力的,因爲華東自治政府的正規軍基本上都在山東戰場了,只要戰勝了,日本就能提出許多要求,把之前賠出去的全部都要回來,而且再要一大筆賠款。
至於失敗,日本也許不會怎麼去想這個問題。因爲他們也有塹壕,他們也有這個依仗,所以日本政府絕不可能在山東撤回本土。
就在華東軍在前線修築堅固的塹壕時,戰車工廠和飛機制造廠正在大量生產戰車和飛機。
生產數量最多的也就是13式無畏戰車,以及h-14蚊式轟炸機,生產這兩種戰爭機器的生產線加班加點,日夜不停的生產着軍方的訂單。
戰車工廠的任務最爲輕鬆,畢竟不用應付國外的訂單,而飛機制造廠則需要完成許多訂單上的任務。
買飛機,到中國!
這以威當前世界各國流行的口號了,中國製造出的飛機絕對是最先進的,也是在戰爭中表現最好的。
第二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