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噴氣時代下的海軍航空兵

bookmark

儘管納粹空軍的MIG-9戰鬥機的性能不如華約的J-11,但由於德聯大力加強了情報管制,使得中華帝國的特工難以獲得MIG-9的真實數據。這樣一來,中華帝國軍方便難以判明MIG-9戰機的戰鬥力,加上德聯空軍大規模生產MIG-9戰機,並迅速裝備給北約各國空軍,這令中華帝國軍方認爲MIG-9戰機已經具備了對抗J-11A/B系列戰機的能力。

作爲同納粹空軍MIG-9戰機的對抗,中華帝國空軍批准研製新型戰機,並要求在未來十年內具備爭奪制空權的優勢。

二戰後,中華帝國充足的財政收入保障了對空軍裝備加速現代化更新。各大航空公司都看好未來噴氣式飛機領域的發展前途,因此紛紛投入巨資進行開發研製。兩次世界大戰最終都未能將德國徹底打垮,這讓他們將目光瞄準下一場世界大戰,即華約和北約兩大軍事集團的最後決戰。

當中華帝國軍方的軍備擴充法案出臺後,中華帝國同德聯之間的大規模軍備競賽也隨之拉開序幕,這些航空巨頭們自然不想錯過這個大餐,於是競爭日趨激烈。

最終,經過中華帝國空軍裝備委員會的十幾輪審覈,江南重工集團的WP-15噴氣式戰鬥機以性能出色,造價低廉的大比分優勢擊敗了中華帝國其他七個航空工業巨頭,入選中華帝國空軍五十年代制式裝備名單。

根據中華帝國戰後裝備發展條例,中華帝國陸海空天四軍在和平年代的裝備更新速度爲每十年更新一次,戰時根據實戰需要另行制定。因此江南重工的WP-15噴氣式戰鬥機將在光華五十年至光華五十九年這十年間成爲中華帝國空軍的主力戰機。

WP15能夠殺出重圍獲得中華帝國空軍的認可,主要是因爲該機搭載了4門20毫米機炮。在空軍的試驗場上空,WP15戰機在同對手進行空中格鬥時,其4門20毫米機炮打敗了配備6門12.7毫米重機槍的來自皇家重工的種子拳手K-40戰機。

在空戰演習中,WP15的20毫米口徑特種炮彈給K-40造成致命打擊,一至兩發該炮彈即可將K-40摧毀。反過來。K-40的12.7毫米機槍多次擊中WP-15戰機,最多的一次累計133發,但等到WP-15降落後,機師們爲其檢查時卻驚人的發現WP15的結構性依然完整,飛行員理論上依然安全,戰機的防護性能極爲出色,觀看對抗演習的空軍司令部官員們爲該機的出色性能喝茶。

在最後的評估報告上,空軍委員會認爲德聯的米格9戰鬥機已經安裝了37毫米機關炮。認爲K40的12.7毫米重機槍已經無法滿足實戰需要了,因此採納了WP15。

WP-15入選中華帝國空軍五十年代主力戰機後,其在中華帝國空軍戰鬥序列裡的編號爲J-15。原本是要賦予它J-12的,考慮到對西方世界的真真假假戰略迷惑才放棄的。這樣會造成德聯空軍會認爲中華帝國已經完成了J-12、J-13、J-14幾款戰機的研發。給他們造成無形的壓力。

J-15作爲中華帝國空軍戰後第一款噴氣式戰機,爲了對抗德聯的MIG-9,已經支援前線盟友所需,中華帝國空軍累積裝備了4000多架,成爲中華帝國空軍在五十年代的主力戰機。

J-15戰機相比較J-11戰機而言,發動機性能大幅度提升,採用1臺WJ65-16A渦輪發動機,推力達34.3千牛。其翼展11.91米,機長11.07米。機高4.24米,採用後掠翼佈局,航速達1100公里每小時。而其設計採用了大量的鎂鋁合金材料,空重只有5992千克,滿載燃油航程可達2240公里。尤其配備的四門20毫米機炮,備彈1000發,火力極爲兇猛。其搭載的雷達系統等各種電子戰系統比J-11都先進很多。

J-15戰鬥機被用來壓制北約的MIG-9戰機,但實際上包括德聯隨後研製的ME350、JU-18、FT-33等噴氣式戰鬥機都不是J-15的對手,在五十年代的外高加索局部戰爭中,華約的J-15戰機單機創造了擊落北約戰機77架的世界紀錄,令J-15戰機一躍成爲五十年代的國際明星,除北約外的全世界各國都積極購買這款戰機,直到其停產時,累積出口了兩萬多架。直到八十年代末。在落後的非洲地區依然能夠看到這種戰機的影子。

就在J-15戰機入選中華帝國空軍的同時,競標失敗的皇家重工集團將另外一款K-14戰機交給海軍裝備委員會進行測試並獲得了通過,成爲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在五十年代的制式艦載戰鬥機。

K-14獲得海軍航空兵艦載戰鬥機命名委員會命名爲F-12,以取代海軍航空兵現役的F-6野貓艦載戰鬥機。

F12艦載戰鬥機相較於F6艦戰在整體性能上大幅度提升。該機於光華四十六年開始研製,原編號K14-UBK。光華四十七年三月原型機首次試飛,兩年後正式交付中華帝國海軍使用。

F-12是中華帝國海軍的第一種艦載超音速戰鬥機。首飛時就突破了音速。同時也是中華帝國設計的最後一種以機炮爲主要武器的飛機,所以F-12的飛行員們常稱自己爲“最後的槍手”。

F-12作爲中華帝國海軍五十年代主力戰機,由於其優秀的性能,一直到六十年代中期一直是中華帝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戰鬥機之一。

當然,這也跟對手太弱有直接關係。畢竟德聯體國家在航空母艦發展上面十分落後,他們一直使用滑降起飛技術來代替他們蒸汽彈射技術不過關的尷尬。同時,噴氣式戰鬥機在航母起降需要相當高的技術含量,德聯海軍航空兵根本達不到那種技術水平和設備保障能力,因此在有限的技術下,德聯海軍航空兵一直使用陸基戰鬥機。只需要將其略微改造一下,變成摺疊機翼和增加着艦尾鉤等技術含量相對低一些簡單一些便可以打造德聯獨有的海軍艦載機部隊了。

而中華帝國作爲超級海軍強國,在航母技術上和海軍航空兵準備技術上一直領先,擁有全球唯一的一座大型綜合海訓中心,華約國家所有海軍航空兵大多數都在那裡培訓過。蒸汽彈射技術處於壟斷地位,使得艦載噴氣式戰鬥機能夠短距離起飛,這些限制海軍航空兵戰鬥機先進性的因素對中華帝國海軍而言都不是問題,這就造就了在海軍航空兵方面。德聯海軍被中華帝國海軍遠遠的摔在了後面,迫使德聯海軍不得不在其他水面艦只上面做文章來超越中華帝國海軍。

正因爲這些因素,中華帝國海軍的F12艦戰一直保持對德聯海軍航空兵的戰機處於領先地位,因此中華帝國內閣也就很難批准爲海軍航空兵更換新型飛機了。

F12就在這種大環境下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其主要型別有:A型。單座晝間戰鬥機,共生產318架。B型,有限全天候型,共生產130架。RF-8A,偵察型,共生產144架。C型,A型的改型,空戰能力加強,共生產187架。D型。有限全天候型,時速接近兩倍音速,共生產152架。E型,D型的改進型,共生產286架。F-12E,英國海軍和土耳其海軍訂購,共生產142架。

整體而言。F12的特點是採用可變安裝角機翼,起飛着陸期間,飛機上的液壓自鎖作動筒可把機翼安裝角調大7度,這樣既增加升力,又使機身基本上與飛行甲板或跑道保持平行,避免因機頭掄起而影響飛行員的視界,平飛時,機翼再回到原來的位置。另外。機翼外段是可向上摺疊的,便於艦上停放。

F-12空重8170千克,正常起飛重量1338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5420千克,機內燃油量6300升。作爲海軍航空兵的驕傲,F12可進行空中加油。這在全世界航空領域成爲一個耀眼點。從F12服役中華帝國海軍那一天開始,就被全世界各國海軍所關注。

當然,F12的知名度還是靠它強大的性能來支撐的。其最大平飛速度2124千米/時,實用升限17000米。由於是艦載戰鬥機,其作戰半徑自然不能跟J15相比了,只有370-800千米,轉場航程也不過2250千米。

武器方面,皇家重工在空軍訂單競爭中敗給了江南重工,因此F12的武器裝備也做了大幅度調整。機頭裝4門20毫米機炮,每門備彈84發。機身兩側各有2個武器掛架,可掛8枚火箭彈,後來生產的F-12E又增加兩個掛架,可以掛載空空導彈和航空炸彈,最大載彈量2270千克。

不過,儘管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擁有先進的F12艦戰,但這並不代表海軍航空兵一直順風順水。

由於海軍飛行員訓練條件苛刻,戰機在海上起降的風險極大。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從建立那天開始,就少不了犧牲。不過,早期的螺旋槳艦戰傷亡事故還是很低的。到了噴氣式艦戰時代,傷亡事故節節攀高,一度讓海軍司令部多次叫停飛行訓練來減少傷亡。

中華帝國海軍總共製造了1261架F-12戰鬥機。在F-12戰鬥機從海軍中退出現役時,已有1106架戰鬥機在事故中墜毀,而只有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纔是在地中海戰役、黑海戰役和海灣戰役等戰爭中被擊落的。由於引擎故障、飛行員失誤、天氣或運氣不佳,大量的F-12戰鬥機(88%)撞向了地面、掉在了水裡或變成了飛行甲板上熊熊的火球。這段中華帝國海軍的航空史是1947年到1988年的一段歷史。直到九十年代初,中華帝國海軍噴氣式飛機的墜機率才少於10萬飛行小時一次,讓事故成了極不平常的偶然性事件。這與光華五十四年時的情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海軍航空兵(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加起來)在這一年裡總共損失了776架飛機和535名機組人員,其墜機率遠遠高於10萬飛行小時50次的墜機率。而且,艦載戰術飛機的墜機率比這一墜機率還要高得多。

在這個漫長的轉型過程中,中華帝國海軍航空兵共參與了六次大的戰爭和無數的危機,當然,有許多飛機和機組人員在敵方的火力下損失了。但是,大部分噴氣式飛機是因爲事故損的。換言之,從F-12戰鬥機服役到退役的這二三十年的時間,大量粗心的機組人員因爲飛機的操作性能和可維護性差丟掉了性命。在面臨諸多挑戰的海上環境中,中華帝國海軍飛行員勇於獻身,在中德冷戰期間,維護了中華帝國海軍的世界霸權地位,他們的犧牲令中華帝國海軍爲之驕傲,贏得了全世界各國海軍航空兵的尊敬。

第699章 核談判(中)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633章 墨西哥大潰退(下)第161章 拉幫結派 洛克菲勒入夥第192章 免稅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19章 周密部署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126章 遠東局變第373章 海上霸王 無敵的元級戰列艦第253章 禁菸禁毒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442章 航母對決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91章 永平軍演(1)第280282章 自行車閃電戰第266章 取代無畏,神弓時代的降臨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356357章 bb黨第210章 廷議(二)第208章 九日戰爭(上)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13章 牆角聽客第727章 核大戰(5)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711章 鋼鐵的碰撞第431432章 戰前準備和政治欺騙第301章 託雷斯海峽海戰第34章 三國干涉還遼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315章 突圍之戰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591章 龍幣量化寬鬆 拿別國的錢來花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727章 核大戰(5)第639章 黑壓雲域(一)第112章 一艘船十個墓(2)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第226章 血火加勒比(中)第594章 法國淪陷第561章 空中堡壘 中華帝國志願軍大顯神威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269章 第二次美國圈地第122章 費舍爾第116章 拍賣第365366章 戰爭臨界點第295章 躋身世界海軍強國第269章 第二次美國圈地第676章 颱風行動之阿爾戈大空降第244章 賣身契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614章 抉擇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627章 復仇(1)第630章 復仇(5)第117章 遠東金融風暴(1)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第685章 喚醒計劃第566章 中華帝國的釣魚藝術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第11章 偷拍美女第645章 鋼鐵的碰撞(下)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354章 中美海軍大規模競賽第67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3)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237章 八國聯軍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535章 西班牙內戰結束第695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2)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445章 攻佔阿拉斯加(二)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680章 颱風行動之撕裂的大西洋壁壘第246章 股市監管第672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2)第316章 南海大海戰(一)第77章 陪練的暫編第二師第138章 變數第531章 貨幣戰爭爆發(一)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491章 第二次希土戰爭第664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咆哮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595章 法國淪陷(2)第20章 苟喪艦,當自裁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138章 變數第353章 坑的就是美國佬第115章 情挑閨秀
第699章 核談判(中)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633章 墨西哥大潰退(下)第161章 拉幫結派 洛克菲勒入夥第192章 免稅第441章 百慕大之戰第19章 周密部署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199章 夏級潛艇第126章 遠東局變第373章 海上霸王 無敵的元級戰列艦第253章 禁菸禁毒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442章 航母對決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398章 九州空戰(下)第472章 全球海軍假日第91章 永平軍演(1)第280282章 自行車閃電戰第266章 取代無畏,神弓時代的降臨第238章 風雨京畿(四)第356357章 bb黨第210章 廷議(二)第208章 九日戰爭(上)第408章 日空軍的恥辱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13章 牆角聽客第727章 核大戰(5)第278章 中俄宣戰第711章 鋼鐵的碰撞第431432章 戰前準備和政治欺騙第301章 託雷斯海峽海戰第34章 三國干涉還遼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315章 突圍之戰第409章 九州陷落第591章 龍幣量化寬鬆 拿別國的錢來花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727章 核大戰(5)第639章 黑壓雲域(一)第112章 一艘船十個墓(2)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第226章 血火加勒比(中)第594章 法國淪陷第561章 空中堡壘 中華帝國志願軍大顯神威第372章 對日策略第377章 蘇伊士運河衝突第269章 第二次美國圈地第122章 費舍爾第116章 拍賣第365366章 戰爭臨界點第295章 躋身世界海軍強國第269章 第二次美國圈地第676章 颱風行動之阿爾戈大空降第244章 賣身契第256章 中國,雄起了第614章 抉擇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627章 復仇(1)第630章 復仇(5)第117章 遠東金融風暴(1)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第685章 喚醒計劃第566章 中華帝國的釣魚藝術第448章 中墨聯軍(下)第11章 偷拍美女第645章 鋼鐵的碰撞(下)第420章 歐洲戰車大競賽第354章 中美海軍大規模競賽第67章 我的新軍我的兵(3)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237章 八國聯軍第517518章 巡航導彈誕生和軌道動能炮的研製第535章 西班牙內戰結束第695章 希特勒的救命稻草(2)第114章 唐代沉船第557章 炮艦外交中華帝國的大灰狼艦隊第250章 戰術天時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445章 攻佔阿拉斯加(二)第229章 飛艇競賽第680章 颱風行動之撕裂的大西洋壁壘第246章 股市監管第672章 決戰大西洋之怒海爭鋒(2)第316章 南海大海戰(一)第77章 陪練的暫編第二師第138章 變數第531章 貨幣戰爭爆發(一)第399章 歐“粥”——中華帝國的最愛第491章 第二次希土戰爭第664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咆哮第271章 排華法案 中美外交大戰第595章 法國淪陷(2)第20章 苟喪艦,當自裁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138章 變數第353章 坑的就是美國佬第115章 情挑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