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再做一次壞事

bookmark

經過幾天的猛烈炮擊,整座璦琿城陷入一片火海,烈火炎炎焦天,濃煙遮天蔽日。

扎蘇里奇兵力不斷的被消耗,於14日丟掉南城城防。但扎蘇里奇並未撤退,他接到死命令必須守住璦琿,等待援軍。

由於北洋陸軍的炮火威力強大,扎蘇里奇缺乏相應的火炮進行抵禦,戰損極高。於是扎蘇里奇率領殘部一千餘人據守北城和東城城牆和附近的幾處高地,並構築了大量防禦工事,節節抵抗。北城和東城外距離黑龍江最近,那裡的江面成“”狀,俄國的阿穆爾江防艦隊可以有效提供火力支援。

沙俄圖謀東北已久,而黑龍江自漠河以下江面上可以通行戰艦和輪船,尤其每年4~8月份爲黑龍江水量充沛時期,可以通行大多數吃水淺的三千噸以下船隻,於是俄國在1859年便組建了以內河淺水重炮艦和炮艦、炮艇組成的阿穆爾艦隊,該艦隊擁有兩艘1300噸級淺水重炮艦諾夫格羅德號(Novgorod)和海軍中將波波夫號(Vice-AdmiralPopov),六艘佩倫級640噸級炮艦,以及5艘230噸級炮艇。這些炮艦大多數都是六七十年代建造,艦體有些老舊,不過俄國將其派往遠東對付清帝國倒是歪打正着的很合適。

作爲對地面火力的有利支援,淺水重炮艦的火力和防護對陸軍來說威脅非常大。扎蘇里奇和他的東滿支隊殘餘正是拖了阿穆爾艦隊的福,得以勉強苟延殘喘。

北洋陸軍的炮團在火炮數量方面雖然超過阿穆爾艦隊的艦載炮數量,但是口徑上不佔優勢,淺水重炮艦最低152毫米主炮,炮艦一般102毫米主炮,炮艇多爲47速射炮和37機關炮。而且最關鍵的是因爲炮艦是機動性強的火力載體,而步炮是固定發射,一動一靜打起來肯定是後者吃虧。

北洋陸軍自不會去討那個黴頭,由於艦炮火力以直射爲主,北洋陸軍藉着璦琿城牆和房屋爲掩護,於7月15日由北洋陸軍第一鎮第二旅對扎蘇里奇所部發動總攻擊。

在巷戰火力上,北洋陸軍還有大量的馬克沁重機槍,而俄軍的馬克沁重機槍基本上在城防戰中被炮火擊毀,因此面對北洋陸軍的重機槍掃射,俄軍幾乎不敢擡頭。

北洋陸軍在重機槍和部分80步兵炮的掩護下,逐巷發起進攻,很快便將扎蘇里奇逼退到了絕地,就在扎蘇里奇即將絕望之時,帝俄東西比利亞第11步兵團在斯特塞爾中將的率領下抵達璦琿。

東西比利亞第十一步兵團屬帝俄精銳部隊,由於不清楚對方實力,王士珍同諸將商議過後,決定暫停攻擊,第二旅保持對城南大部分地區的佔領,構築防禦工事。等待摸清俄軍實力後再做進攻部署。

斯特塞爾中將同扎蘇里奇中將率領的東滿支隊匯合後,也不急於攻擊北洋陸軍,而是就地構築防禦工事,將大批輕重裝備和補給物資源源不斷的運上來。

第11步兵團是一支擁有4000人的步兵團,輕重火炮40門,其中120口徑重炮8門,重機槍12挺,在俄國陸軍整體火力配備中屬上等。

斯特塞爾中將抵達璦琿後,立即接管了扎蘇里奇所部的防禦陣地,扎蘇里奇的東滿支隊淪爲預備隊,並接受斯特塞爾的指揮。

爲了贏得時間,斯特塞爾要求俄國公使庫曼儘可能的逼迫清政府暫停攻擊,爲構築防禦工事贏得時間。

而清政府方面借鑑中法戰爭的談判心得,也試圖出讓一些礦山、鐵路權利換取俄國罷兵。庫曼於是藉機會拋出和談誠意,願意進行談判,但要求清軍停止攻擊璦琿城。

7月18日,清俄雙方再次達成停戰約定,雙方同意保持現狀,以談判來協調解決問題。不過,由於清政府的軟弱,俄國提出雙方軍隊都退出璦琿城,並要求璦琿變成中立的軍事緩衝區。

對此,吃一百個豆不嫌腥的清政府總理衙門竟然同意了。從而,北洋陸軍在總理衙門明令通知下不得不從璦琿城撤出,後退至璦琿攻防戰開始時的陣地。但俄軍卻沒有那麼聽話,他們在鞏固了現有陣地後,依然派兵重新佔據了璦琿城。

總理衙門據此抗議,但俄方則稱俄軍進入璦琿城只是爲了將陣亡將士們的遺體進行收斂埋葬,一旦完成將很快撤出去。對此,總理衙門竟然也相信了。

清俄恢復談判,比起之前的談判氛圍,經過鬆花江戰役和璦琿攻防戰之後,俄軍的囂張氣焰被打了下去,沙俄公使庫曼也不如以前那樣蠻橫了。

此時沙俄沒有多少談判籌碼,反而清政府方面握着沙俄近兩萬俘虜,這個籌碼迫使俄國政府作出談判讓步的之態。

割讓黑龍江省已經不可能,沙俄政府退而求其次,要求割讓璦琿周邊六縣,同時歸還俄軍戰俘,另外賠償軍費和經濟損失五千萬兩白銀,還要在黑龍江、松花江設立軍事緩衝區,允許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在東北三省修建支線並派兵保護等條件。

如此獅子大開口實在令人難以接受,打了敗仗還如此理直氣壯,不但清政府咋舌,連各國列強也驚詫萬分。

“很明顯,俄國人丟了面子肯定要找回場子,談判依然還是拖延時間的藉口而已。任何妄圖希望俄國就此罷兵的想法都是徒勞的,只有讓俄國人長記性才能終止這場邊疆衝突。”

由王辰浩的得力部下阮忠樞主持創辦的《北洋日報》,以頭版頭條曝光了俄國的陰謀,同時矛頭直戳總理衙門的軟弱無能,揭開了俄國的虛僞面孔。

康有爲、梁啓超等有識之士發起第四次公車上書,請求朝廷不要走中法戰爭的老路,乘勝求和固然可以理解,但不可以出讓國家利益,否則跟戰敗沒什麼兩樣。

※※※※※※※※※※※※※

紐約,曼哈頓島,漢米爾斯大街13號的大門外圍着十幾個警察,他們拉起了紅色的警戒線(1920年以後國際法規定改爲黃色)。

此間的主人名叫尼古拉-特斯拉,作爲科學界的怪才、異才和天才,特斯拉此刻正經歷這他人生中第二次低谷期。

第一次是他同愛迪生分道揚鑣,在直流電和交流電問題上的嚴重分歧,導致愛迪生對特斯拉實施強力打壓。愛迪生利用他在科學界的影響力和公司龐大財力,迫使科學界不承認特斯拉的科學家地位,稱其是僞科學家,妖怪。而贊助商迫於愛迪生公司的影響力,也不得不將其拒之門外。

經過幾年的坎坷之後,特斯拉終於突破愛迪生的封鎖,得到了摩根財團的資助,得到了尼亞加拉水電站1500千瓦交流發電機機組的訂單,並聘請他作爲電站設計師。由此,特斯拉走出了低谷時期。

然而,幾年後,正當特斯拉獲得了摩根財團的大筆資金資助準備大幹一場時,一次意外的火災焚燬了他的實驗室。1896年7月16日的晚上,特斯拉位於漢米爾斯大街13號住址的實驗室發生大火,耗費34萬美元的試驗設備被燒燬。

這使得特斯拉陷入他人生第二次低谷,因爲他將面臨摩根財團資助者們的討債和責難。

坐在廢墟前的特斯拉垂頭喪氣,表情相當的悲催。旁邊的幾個助手也只是無奈的嘆氣,有消息表明這場大火不是意外,而是愛迪生僱人搞的破壞。因爲特斯拉在交流電上的成功,導致愛迪生的直流電生意麪臨嚴重挑戰。

不過,愛迪生確實想報復特斯拉,只是他派人放火燒特斯拉的實驗室是在1897年5月份,而如今的這場大火卻是提前了一年,是另外有人打着愛迪生的旗號僱人乾的。

好吧!王辰浩承認他又幹了一件壞事!

爲了得到特斯拉這個人才,王辰浩不得不耍些小伎倆。由於特斯拉此時有摩根財團資助,因此王辰浩想要把他拉到北洋科技工作有些困難。於是他命人假裝是愛迪生公司的工人,僱傭紐約街頭上的墨西哥遊民,秘密潛入特斯拉的實驗室搞了一場破壞。目的就是讓特斯拉麪臨摩根財團資助者的討債和追責,迫使他在走投無路之時投奔王辰浩,爲他所用。

一切進行的十分秘密,沒有人能夠查得到是王辰浩乾的,所有矛頭都指向愛迪生。特斯拉恨透了愛迪生,但眼下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跟摩根財團的資助者們解釋。

“先生,您的信!”

正當特斯拉頭疼之時,一封來自清帝國紐約總領事館的邀請函送到了他的手中。

特斯拉打開一看,內容是邀請他去中國北洋科技工作的邀請函,王辰浩在上面簡單的告訴他,將給他提供全世界最先進的實驗室和試驗設備,資助他的全部科研項目等。具體事宜,請他去總領事館面談。

特斯拉百思不得其解,但他的助手們卻是興高采烈的樣子。副手貝利告訴特斯拉:“先生,此人是清帝國的一品大員,而且非常有錢,他出資兩千萬美元打造全球最大的試驗基地——北洋科技,恭喜先生,如果能夠到那邊工作,相信是每一個科學家的夢想。”

無疑,這個副手貝利已經被王辰浩收買了。

特斯拉此刻走投無路,如果不想被追債人逼着賣血還債,只能溜之大吉。

於是,特斯拉便去了一趟領事館面見王辰浩。而毫無疑問的是,王辰浩想都沒想就全部答應了他的條件,幫他償還債務,給他最先進實驗室和實驗設備,給他充足的科研經費等等。

當然,王辰浩也不是沒有條件。他的條件是特斯拉發明的專利將屬於王辰浩所有,未經許可特斯拉不可以轉讓相關技術給別人。而且,特斯拉將終身受僱於北洋科技。

特斯拉此時並沒有意識到他的科技成果會是多麼的賺錢,而且有人肯終身僱傭他,並提供充足的科研經費,這等好事上哪找去?因此特斯拉十分痛快的答應了王辰浩的全部條件。

二人當天簽署了僱傭合同,由此特斯拉成爲北洋科技的首席專家之一,獲二等院士頭銜,年薪十萬美元,而王辰浩則成爲了特斯拉的終身制老闆。

第二天,王辰浩派人跟隨特斯拉去見他的資助者們,當場替特斯拉償還了全部債務。並僱傭了特斯拉身邊的全部技術人員,他的副手貝利勸諫有功,獲得北洋科技四等院士待遇,年薪三萬美元。至於一等院士,暫時還無人擔任。王辰浩將爲北洋科技工作的人員劃分爲五等院士、三等科員,用等級和名譽來刺激所有工作人員們,讓他們勤奮努力的工作。

特斯拉和他的團隊加入北洋科技後,特斯拉現有的專利將由北洋科技負責在全世界各國申請專利,其中包括交流電動機、交流高壓輸電系統、家用交流電、可逆轉高頻磁場、無線電傳輸與干擾、無線電遙控、電磁振盪器、無葉渦輪等33項專利。未來十年內最值錢的將是交流電專利,未來最具有軍事價值的是無線電方面的傳輸、干擾和遙控技術,至於特斯拉未來發明的死光武器、電磁脈衝和原始計算機等,那都是後話了。

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574章 中華帝國的攻擊核潛艇問世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第550章 烏龍技術無敵的意大利軍第470章 最大贏家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74章 登雲級戰列艦第61章 自責折第656章 決戰大西洋之炮灰出擊第614章 抉擇第61章 自責折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34章 三國干涉還遼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185章 較量(2)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683684章 開闢第三戰場和意大利的投降第287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二)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115章 情挑閨秀第35章 大婚第350章 載機巡洋艦第158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下)第137章 遇刺第726章 核大戰(4)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558章 噴氣時代降臨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312章 偷襲新加坡第435章 偷襲珍珠港(一)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286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第682章 悲催的斯大林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541章 蘇德瓜分波蘭,英法不敢宣戰第40章 練兵條陳第289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四)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495496章 拖垮法國之東洋戰爭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660章 決戰大西洋之短暫的德國航母命運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421章 坦克大戰第76章 貸款造艦第515516章 中華帝國海軍的準備和電子工業崛起第113章 一艘船十個墓(3)第349章 中華帝國反潛力量的建立第379章 獨佔一戰利潤第633章 墨西哥大潰退(下)第467章 美軍大潰敗第60章 武器採購大競標第255章 生化啓蒙第181章 未雨綢繆第24章 聯合艦隊覆滅(二)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392章 日本要遷都第531章 貨幣戰爭爆發(一)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312章 偷襲新加坡第183章 其心可誅第659章 決戰大西洋之鷹擊長空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614章 抉擇第700章 核談判(下)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569章 英國人的瘋狂報復第86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2)第297章 白色死神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469章 美利堅投降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601章 北冰洋黑洞(2)第197章 雷擊炮的誕生第144章 松花江戰役(下)第76章 貸款造艦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127章 衝突(上)第253章 禁菸禁毒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505章 空中走廊地獄火同亨克爾的較量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267章 和平演變第200章 就是不消停第553章 核試驗第484章 納粹崛起(三)第232章 爭奪威克島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
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697章 憤怒的小鳥(下)第388章 航母出動第309章 三年中德同盟第574章 中華帝國的攻擊核潛艇問世第582章 第四次美墨戰爭爆發第550章 烏龍技術無敵的意大利軍第470章 最大贏家第585章 蘇德火拼,中華帝國發財第74章 登雲級戰列艦第61章 自責折第656章 決戰大西洋之炮灰出擊第614章 抉擇第61章 自責折第433434章 金融訛詐和黃金大搶劫第34章 三國干涉還遼第423章 帝王槍族第185章 較量(2)第662章 決戰大西洋之終極戰列艦的怒吼第683684章 開闢第三戰場和意大利的投降第287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二)第490章 海灣戰爭——中華帝國的武力炫耀第115章 情挑閨秀第35章 大婚第350章 載機巡洋艦第158章 左手摟美人右手抱金磚(下)第137章 遇刺第726章 核大戰(4)第293章 世界大戰?第558章 噴氣時代降臨第427428章 太平洋風暴正在形成第312章 偷襲新加坡第435章 偷襲珍珠港(一)第636章 伊莎貝爾大撤退(下)第605章 納瓦爾大空戰第447章 中墨聯軍(上)第286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第682章 悲催的斯大林第525526章 西班牙內戰和中華帝國奪取直布羅陀第541章 蘇德瓜分波蘭,英法不敢宣戰第40章 練兵條陳第289章 海參崴要塞攻防戰(四)第461章 中美大西洋海戰(十)第495496章 拖垮法國之東洋戰爭第487章 納粹崛起之希特勒發跡(2)第660章 決戰大西洋之短暫的德國航母命運第240章 四省八部制第355章 升溫的火藥桶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421章 坦克大戰第76章 貸款造艦第515516章 中華帝國海軍的準備和電子工業崛起第113章 一艘船十個墓(3)第349章 中華帝國反潛力量的建立第379章 獨佔一戰利潤第633章 墨西哥大潰退(下)第467章 美軍大潰敗第60章 武器採購大競標第255章 生化啓蒙第181章 未雨綢繆第24章 聯合艦隊覆滅(二)第533章 美墨戰爭第245章 六大工業基地第392章 日本要遷都第531章 貨幣戰爭爆發(一)第173章 控制大清財政命脈第312章 偷襲新加坡第183章 其心可誅第659章 決戰大西洋之鷹擊長空第130章 大國博弈(2)第317章 南海大海戰(二)第614章 抉擇第700章 核談判(下)第88章 唐紹儀、詹天佑第569章 英國人的瘋狂報復第86章 大洋彼岸的搶錢計劃(2)第297章 白色死神第154章 火拼璦琿(下)第469章 美利堅投降第202章 中華人民志願軍(中)第601章 北冰洋黑洞(2)第197章 雷擊炮的誕生第144章 松花江戰役(下)第76章 貸款造艦第570章 擊沉俾斯麥號第493章 中蘇博弈第127章 衝突(上)第253章 禁菸禁毒第607608章 巴倫支海的較量第505章 空中走廊地獄火同亨克爾的較量第238章 英國屈服第267章 和平演變第200章 就是不消停第553章 核試驗第484章 納粹崛起(三)第232章 爭奪威克島第615章 中華帝國國民們的反應第652章 決戰大西洋之空中反潛第100章 借自己的錢也賺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