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條氏奇兵佈置妥當,且戰力非凡,出現的時間應該也是經過細緻計算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北條氏用兵的不凡之處。
饒是如此,面對楊銳這一意外因素,再加上楊銳與兩上杉氏、足利晴氏聯軍又是主動一方,故而北條氏有些難以招架也是正常,能夠做到現在的程度已是不易。
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北條氏安排的這股伏兵倒是省了楊銳很多事。
在其出現之前楊銳已經將7名北條氏將領都俘虜到了手中,這會兒奇兵之中又出現了2名將領,想來北條氏八老應該都湊齊了。
擁有着絕對的實力優勢,楊銳並未花費多大周章,在楊銳與9名將俑齊齊出手的情況下,僅僅花費了很少的時間便將北條氏2名將領給俘獲了起來,同樣敲暈置放在了納戒空間之中。
隨着2名將領被快速擊敗、俘獲,北條氏最後的這支奇兵也便很快分崩離析,在楊銳兵俑部將和緩過氣來的扇谷上杉氏兵力聯手擊殺之下,不出幾刻鐘時間北條氏部衆已是被悉數剿滅。
時至此時,楊銳和上杉娃子針對北條氏的行動已是大獲成功,北條氏的主要力量已經被擊潰,或許在周圍地帶仍舊有北條氏的參與力量或者同盟勢力之類的,其規模也都已經不大。
而這時距離楊銳激發9名將俑以及10萬兵俑的時間,僅僅過去了一半多一點而已,剩餘還有接近6個時辰的有效時間可以利用,並且兵俑的數量也還剩下7萬餘。
接下來楊銳並沒有在河越城久待,在將上杉娃子留下來之後,楊銳很快收攏了所有將俑和兵俑力量,使用天空之城飛速離開了。
至於河越城內的物資之類。除去從天守閣內順手而收取到的10餘萬金幣之外,其餘便都未去理會,根據楊銳對上杉娃子與聯軍關係的瞭解。剩餘的物資讓對方拿去也算是對娃子的支持了。
楊銳趕着離開河越城,自然是想將9名將俑和7萬餘名兵俑的力量利用起來。使其發揮出最後的餘熱來,否則即使放在手裡,最終時效到來之後也是白白浪費掉而已。
在如何利用這股力量方面,楊銳對比之下最終選擇了安房國的裡間氏,放棄了甲裴國的武田氏,直奔安房國方向而去。
此時甲裴之虎武田信玄正膠着於信濃國的戰事,本來恰好有利於楊銳將俑、兵俑部衆摻和其中,從而削弱或者擊滅武田信玄的勢力。
不過楊銳卻是很清楚。甲裴武田氏不僅僅是上杉娃子的主要對手,在前期也是區域局勢的催化劑,此時楊銳已經剪除三國同盟之一的北條氏,武田氏適當地留一下應該對推動劇情有所作用。
而即使不存在甲裴國武田氏這一強大對手,也不知道系統會推演出什麼樣的劇情置放在上杉娃子身上,與其如此倒是不如讓劇情朝着更加了解的方向發展。
再者武田氏此時名義上仍舊是聯軍一方,還未發生與北條氏和解的事情,只不過由於與信濃國的戰事而沒有參與圍剿北條氏而已。
同時,北條氏勢力空缺出來之後,裡間氏的主要對手已經不復存在。若是沒有外力干涉的情況下,裡間氏的崛起似乎已經勢不可擋。
再者,沒有了北條氏的壓制。裡間氏也幾乎不會像史實當中那樣迫於壓力與上杉娃子結盟了。
這種情況對於一早就在上總國佈局的楊銳而言,顯然是不想看到的,因而楊銳纔將裡間氏作爲了暫時的第一目標,從而統帥大軍呼嘯撲向了安房國。
楊銳所取安房國的第一個目標,便是安房國北部的久留裡城,也是當前裡間氏的老窩所在,其與上總國的距離也是最近,對於武田信隆的威脅也是極大。
趕路的過程花費了楊銳一個多時辰時間,等楊銳達到久留裡城的時候。已是日上三竿的時候,楊銳也不問青紅皁白。在久留裡城附近將將俑、兵俑實力全部置放出來,便立即發起了攻城。
面對突然出現的奇異攻城者。久留裡城內的裡間氏幾乎沒有準備,顯然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很快剛剛開啓未多久的西城門便被楊銳將俑、兵俑部衆攻破了。
失去了城池的阻擋,裡間氏的實力雖然不弱,但是一時面對9名頂級實力的將俑,再加上楊銳本人以及大量的兵俑部衆,久留裡城內的裡間氏守軍也是潰敗得一塌糊塗。
前前後後大約一個時辰時間,裡間氏守軍已是大部分被剿滅,小部分守軍分散逃出了城外,整座久留裡城都被楊銳控制了下來。
此戰楊銳總計折損兵俑數量一萬四五千之數,剩餘兵力仍舊超過6萬名;而9名將俑方面雖然肢體損傷稍有加劇,不過仍舊全部保持着戰鬥力。
而裡間氏守軍傷亡則超過六七萬人之多,被俘歷史將帥(倭國文明區域標準)實力層次將領3名,具體身份還未知。
同時楊銳從久留裡城內收穫金錢、資源、裝備之類物品若干,其中包括2萬餘金幣、10餘萬斤糧食以及3萬多套各階位士卒裝備。
久留裡城被楊銳攻下,將俑、兵俑的有效時限還剩下近4個時辰,楊銳當即再次收攏兵力,使用天空之城折向向南而去,繼續發揮將俑、兵俑的餘熱。
楊銳所取的目標是安房國最南部的館山城,也是裡間氏未來活動的中心所在,距離館山城不遠便是相模灣內裡間氏成片的船塢。
這些資料都是楊銳事先掌握的,比之探查北條氏的各個城池時間上還要早得多。
在將主意打到北條氏身上之前,楊銳一直都將注意力放在如何使武田信隆勢力在上總國立住腳,因而對於裡間氏的勢力都是一直關注着。
尤其是對於裡間氏的水上力量,楊銳更是十分留意,這也是他將目標着眼在館山城的原因。
若是時間足夠的情況下,楊銳定然是不會放過削減裡間氏水上力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