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英國人的質問

綠教聯盟成功起義之後,立刻向印度河流域進攻。生活在這一區域的人,幾乎都是綠教徒。他們完全響應綠教聯盟的起義,不少人更是自發的加入到起義當中。很多加入了英印軍的綠教徒,更是攜帶着武器來投奔起義軍,使得綠教聯盟的軍隊,開始不斷的擴大。短短半個月不到的時間,居然就已經拉起了一支超過十萬人的部隊了。整個印度河流域,都落入了他們的控制之中。

另外,綠教聯盟還計劃向孟加拉地區發展,生活在那裡的孟加拉人,絕大部分也都是綠教徒。綠教聯盟在那裡發動起義,也更加容易成功。同時,孟加拉距離中國也更近,在那裡也更加容易得到中國的支持。一旦起義成功的話,更可以直接出兵威脅加爾各答等印度的沿海大城市。

南部的幾個民族的起義,也得到了那些民族的民衆的大力支持。作爲少數族人,他們在印度也是長期受到英國殖民者以及印度斯坦人的欺壓的。現在有機會獨*立建國,他們當然不會放過了。這就使得整個印度半島南部,彷彿在一夜之間就脫離了英國人的掌控一樣。

原本,英國陸軍對印度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印度紅軍的鎮壓,已經佔據了一定的上風了。印度紅軍雖然在不斷的發展壯大,並且得到了大量印度民衆的支持。但是,烏合之衆始終是無法和精銳軍隊對抗的。這使得印度紅軍雖然兵力衆多,但是在戰場上,卻不斷的被英國陸軍打敗,控制區也在不斷的縮小。如果不是英國陸軍需要鎮守的地方太多,無法集中全力的話,說不定印度紅軍早就被剿滅了。

但是,其他幾場大規模的武裝起義,使得英國人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受到了重創。大量的區域依舊脫離了英國人的控制了。他們的補給線,更是不斷的受到攻擊。而英印軍又完全不可靠了。這使得英軍不得不抽調兵力去對付其他的起義,從而給了印度布爾什維克黨和印度紅軍喘息之機。這也就使得這場戰爭,或許會進行更長的時間。這對於英國人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

如果說印度此起彼伏的武裝起義,讓英國人焦頭爛額的話,那他們至少還能夠應對。畢竟,他們在印度部署的幾十萬精銳軍隊,不是那麼容易被擊敗的。不管是布爾什維克黨發動的武裝起義,還是綠教聯盟發動的起義,以及南部的泰米爾人、泰盧固人和馬拉地人發動的起義,都無法對英國人在印度的統治構成致命的威脅。受死的駱駝比馬大,以大英帝國的底蘊,一步步的鎮壓這些起義軍,也不是不可能的。

初期,這些起義軍看似聲勢浩大。但是,英國人鐵了心要鎮壓他們的話,他們也長久不起來的。當然,英國人要鎮壓這些起義,本身也會付出極其慘重的代價的。出動數十萬乃至更多的軍隊遠征印度,這些軍隊每天的消耗、武器彈藥的補給甚至是撫卹,都是非常驚人的。對於還沒有走出經濟危機的大英帝國來說,這些費用足夠讓他們原本已經十分羸弱的財政崩潰掉了。

但是,大英帝國顯然不會這麼輕易就放棄印度這塊重要殖民地的。他們會竭盡全力來鎮壓印度的起義。以英國的財力和工業實力,動員兩百萬陸軍,絕對不是什麼問題。哪怕是出動一百萬陸軍,也足以鎮壓印度的那些起義了。到時候,依舊可以維護英國在這裡的殖民統治。

只不過,真正要命的來了。黃帝紀元4635年8月12日,印度東北部的阿薩姆邦和曼尼普爾邦,相繼發生了武裝起義。生活在這裡的阿薩姆人和梅泰人,拿起了武器,趕走了英國殖民者,宣佈獨*立。阿薩姆人建立了阿洪王國,並且開始以阿薩姆邦爲基地,向四周進攻,意圖擴大領土面積,重現古代阿洪王國的輝煌。而曼尼普爾的梅泰人,也宣佈建立梅泰王國,以英帕爾爲首都。

阿薩姆人現在兩百萬人而已。梅泰人也只有百餘萬而已。他們的武裝起義對於之前發生的幾起大規模武裝起義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畢竟,這隻能夠算是小規模的武裝起義而已。如果不是英國人的精銳陸軍從這一區域抽調了,足以輕易的鎮壓他們的起義。就算是現在,他們的起義僥倖成功了。但一旦英國人回過神來,隨便派一點軍隊去,也能夠將他們給鎮壓了。

要是真的這麼容易就好了。在阿洪王國和梅泰王國宣佈成立之後,他們隨即發表了一個讓全世界都震驚的聲明。阿洪王國和梅泰王國都聲稱,他們是中國後裔。因此,他們懇求中華帝國皇帝兼任阿洪王國和梅泰王國的國王,並且允許他們加入中華帝國的藩屬體系,成爲中華帝國的藩屬國。

如果說,阿洪王國和梅泰王國只不過是纖芥之疾,微不足道,英國人可以隨便鎮壓。但是,如果把中華帝國給引出來了。那可就不好收拾了。中華帝國原本就已經不是大英帝國能夠對付的了,更別說現在的大英帝國還是焦頭爛額的。

世界其他國家更是普遍認爲,這分明就是中華帝國策劃的阿洪王國和梅泰王國,並且是想要藉此機會插手印度。原本印度爆發的大規模起義,已經被視爲英國即將丟掉印度了。現在,這更是被作爲英國即將丟掉印度的標誌。畢竟,中華帝國一旦插手,英國人絕對守不住印度的。

連英國人自己,也是非常的驚慌。他們擔憂中華帝國這真的是要對印度動手。一旦那樣的話,整個局面就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了。

“上帝啊!誰能夠告訴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中國人到底想要怎麼樣?他們是否已經準備好了,想要將印度從我們的手中搶奪過去了。”英國首相內維爾·張伯倫憤怒的咆哮道。

“首相閣下,阿洪王國和梅泰王國的事,肯定是中國人策劃的。要不然的話,阿薩姆人和梅泰人,常年處於被壓之下,怎麼可能有能力發動武裝起義,並且還取得成功呢?”印度事務大臣澤蘭特侯爵黑着臉說道。現在印度各地都在爆發起義,他這個印度事務大臣,似乎已經當到頭了啊!儘管,這些問題都和他這個纔剛剛上任不久的大臣沒有任何的關係。但是,一旦出了問題,總得有人來負責任的。

“阿洪王國和梅泰王國,到底是怎麼回事?那些阿薩姆人和梅泰人,難不成真的是中國人的後裔嗎?”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有些好奇的問道。

“誰知道是怎麼回事。在大英帝國統治那一區域的時候,那裡原本是屬於緬甸人的統治區域的。我們只不過是打敗了緬甸之後,順勢獲得了那些地區的統治而已。不過,從目前得到的資料來看,那些人或許真的是中國人的後裔。”印度事務大臣澤蘭特侯爵說道。

“該死,這樣的話,不是給了中國人名正言順的插手印度事務的藉口了嗎?以中國人的貪婪,就算是和他們無關,他們也會厚着臉皮伸手的。現在,事情和他們有關,他們就更加不會罷手了。”內維爾·張伯倫首相罵道。

“首相閣下,中國人介入印度的問題,可不僅僅是阿洪王國和梅泰王國。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綠教聯盟的起義,印度南部的泰米爾人、泰盧固人和馬拉地人的起義,也有中國人的影子。要不然的話,他們絕對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有實力發動起義的。”陸軍大臣萊斯利·霍爾說道。

“該死的中國人,他們這分明就是想要將印度從我們的手中奪走啊!我們絕對不能讓他們成功。”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說道。

“外交大臣閣下,讓我們的駐華大使,質問該死的中國人,他們到底是想要幹什麼?如果他們介入印度的事務,那就是要和大英帝國開戰。”內維爾·張伯倫首相說道。

“首相閣下,態度需要這麼強硬嗎?如果和中國人撕破臉的話,對我們沒有好處。”安東尼·艾登說道。

內維爾·張伯倫首相猶豫了一下,然後說道:“讓外交官態度稍微放軟一點。不過,向中國人表達抗議,這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詢問一下中國人的底線,他們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夠罷手。”

“是,首相閣下。”安東尼·艾登點了點頭。他知道,這纔是內維爾·張伯倫首相的性格嘛。

黃帝紀元4635年8月14日,英國駐中華帝國大使許閣森爵士,緊急會見了中華帝國外交大臣唐紹儀,正式就中華帝國插手印度事務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和憤慨。英國政府要求中華帝國向英國道歉,並且立刻停止對印度叛軍的支持。

對此,中華帝國當然予以否認了。(。)

第1512章 發現英國艦隊第1527章 慘敗第1584章 包抄後路第1762章 野蠻戰術第1062章 帝國的決心第1083章 統治終結第694章 武力收復第618章 無限制潛艇戰第1335章 掌控太平洋第1334章 大獲全勝第192章 刺殺第1516章 剝洋蔥戰術第744章 ‘大和級’戰列艦第1400章 暴亂平息第106章 決死攻擊第94章 震驚第33章 冬季訓練第436章 不得不低頭第1799章 步步緊逼第51章 少帥剿匪第1711章 肅清第761章 非正式會議第1219章 頭破血流第879章 龜縮不出第812章 差距第1374章 再次逃跑第910章 失敗了第88章 沒有失敗者第275章 歸還領土第1545章 天上掉餡餅第800章 絕好的機會第1652章 損失慘重第831章 主動求和第1612章 收網第571章 美國人的抗議第884章 破交戰第970章 日本的困境第905章 小勝一場第1528章 困獸猶鬥第1787章 強硬態度第1219章 頭破血流第690章 帝國的決心第1310章 真正的殺招第1225章 大軍壓境第859章 強行抓人第1467章 放下武器第1346章 突破口第912章 喪家之犬第1049章 斯大林的咆哮第1316章 慘烈第1660章 運河不能留給中國人第456章 艦隊來訪第205章 老佛爺的奢望第1672章 運河之戰第1757章 嚇尿了第584章 三皇級戰列艦第794章 前哨戰第403章 天皇的決定第1051章 中南半島攻略第1530章 落幕第932章 久留米會戰第1388章 忽悠蘇俄第117章 趁火打劫第467章 英國人的邀請第428章 最後一擊第1136章 抵達柏林第671章 英勇衝鋒第260章 血戰開始第1517章 擊沉‘獨角獸’號第1002章 中日友好條約第647章 蘇俄特使第167章 美國特使第1426章 西線危機第843章 突發變故第837章 新加坡會談第1535章 妥協或者戰爭第909章 敗像已現第1615章 最後的掙扎第1465章 圍殲第1431章 新式戰鬥機對抗第677章 掌控裡海第1154章 狼狽爲奸第341章 不平等條約第616章 孤注一擲第1549章 隆美爾之殤第1344章 崩掉美國人的牙第510章 和談第1523章 撤退第1117章 重型轟炸機第258章 騷擾疲敵第743章 炮灰的野心第526章 導火索第232章 憋屈的日本人第402章 騎虎難下第145章 美國人的態度第1375章 絕望第1742章 第一階段目標第560章 帝國夢碎第1230章 元首的鬱悶第388章 重創
第1512章 發現英國艦隊第1527章 慘敗第1584章 包抄後路第1762章 野蠻戰術第1062章 帝國的決心第1083章 統治終結第694章 武力收復第618章 無限制潛艇戰第1335章 掌控太平洋第1334章 大獲全勝第192章 刺殺第1516章 剝洋蔥戰術第744章 ‘大和級’戰列艦第1400章 暴亂平息第106章 決死攻擊第94章 震驚第33章 冬季訓練第436章 不得不低頭第1799章 步步緊逼第51章 少帥剿匪第1711章 肅清第761章 非正式會議第1219章 頭破血流第879章 龜縮不出第812章 差距第1374章 再次逃跑第910章 失敗了第88章 沒有失敗者第275章 歸還領土第1545章 天上掉餡餅第800章 絕好的機會第1652章 損失慘重第831章 主動求和第1612章 收網第571章 美國人的抗議第884章 破交戰第970章 日本的困境第905章 小勝一場第1528章 困獸猶鬥第1787章 強硬態度第1219章 頭破血流第690章 帝國的決心第1310章 真正的殺招第1225章 大軍壓境第859章 強行抓人第1467章 放下武器第1346章 突破口第912章 喪家之犬第1049章 斯大林的咆哮第1316章 慘烈第1660章 運河不能留給中國人第456章 艦隊來訪第205章 老佛爺的奢望第1672章 運河之戰第1757章 嚇尿了第584章 三皇級戰列艦第794章 前哨戰第403章 天皇的決定第1051章 中南半島攻略第1530章 落幕第932章 久留米會戰第1388章 忽悠蘇俄第117章 趁火打劫第467章 英國人的邀請第428章 最後一擊第1136章 抵達柏林第671章 英勇衝鋒第260章 血戰開始第1517章 擊沉‘獨角獸’號第1002章 中日友好條約第647章 蘇俄特使第167章 美國特使第1426章 西線危機第843章 突發變故第837章 新加坡會談第1535章 妥協或者戰爭第909章 敗像已現第1615章 最後的掙扎第1465章 圍殲第1431章 新式戰鬥機對抗第677章 掌控裡海第1154章 狼狽爲奸第341章 不平等條約第616章 孤注一擲第1549章 隆美爾之殤第1344章 崩掉美國人的牙第510章 和談第1523章 撤退第1117章 重型轟炸機第258章 騷擾疲敵第743章 炮灰的野心第526章 導火索第232章 憋屈的日本人第402章 騎虎難下第145章 美國人的態度第1375章 絕望第1742章 第一階段目標第560章 帝國夢碎第1230章 元首的鬱悶第388章 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