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要打就打疼他(一)

昨日剛纔通電全國就任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職的馮玉樣目送衆將離去。端起茶杯,心事重重地喝起來。

前敵總司令鹿鍾麟恭敬地向馮玉祥告別,率領麾下將領馬不停蹄趕赴鄭州,部署前方軍事,指揮各路大軍陸續東下。

這次重要的軍事會議歷時兩天,對西北軍作戰序列再次進行了調整。馮玉祥任命張維望爲第一路軍司令,率部由陝南出荊紫關,經內鄉、魯山進出平漢線;任命孫良誠爲第二路軍司令,所部由隴海路進出鄭州;任命龐炳勳爲第三路軍司令,所部南下荊襄,進逼併佔領武漢,牽制中央軍兵力的同時,亦可從政治上對南京政府和蔣介石產生沉重打擊;以宋哲元部爲第四路軍、孫連仲所部爲第五路軍,分別由陝西、甘肅、寧夏、青海陸續向河南進發;任命萬選才爲第六路軍司令,率部沿隴海線向開封、歸德一線前進。

馮玉祥另將各部騎兵集中編爲騎兵集團軍,騎兵司令鄭大章指揮東出豫東、皖北,配合步兵作戰;任命劉鬱芬爲後方總司令兼代理陝西省主席,負責陝、甘、寧、青一切後方事宜。此次西北軍調動的總兵力達二十六萬餘人,全部動員開赴前線,以便聯合各方力量,對蔣介石集團進行一次破釜沉舟的大決戰。

散會後的司令部裡,氣氛極爲凝重,年過半百的老將龐炳勳瘸着一隻腿,來到馮玉祥面前,低聲說道:

“大帥,職下之第三路軍原計發東出豫南,現在臨時將我部南調豫南至荊襄一線作戰,與鄂豫一線的幾個地方師又不是很熟悉,加之時間緊急根本就無暇制定通盤的作戰計劃,恐怕需要十至十五天方能運動

位。

馮玉祥客氣地請龐炳勳坐下:“更陳兄(龐炳勳字),你部駐紮豫南多年,對鄂豫邊境情況最爲熟悉。常有戰法靈活一擊而定之佳績,這一點楚玉(張維望字)都比不上更陳兄你啊!去年五月,那行,自譽爲我西北軍翹楚的無恥叛徒韓小四(韓復渠。排行第四)擁兵五萬犯境,不也是在黑石關一線被更陳兄以寡敵衆所擊敗?

綜觀我西北軍中逾百將佐,唯有更陳兄勇猛超絕而又智謀過人,臨敵經驗之豐富不做第二人想,將更陳兄第三路軍調整至荊襄一線,不但是一個穩妥之策,也是衆將力薦之結果。

荊襄一線實爲此次大戰之重中之重,李德鄰自就任陸海空副總司令開始,就將武漢作爲其第一方面軍之最大目的,蔣中正亦爲保住武漢這一意義重大堪稱政治之都的要地而調兵遣將煞費苦心,由此可見更陳兄肩負之重任。

此去荊衷你只需嚴加準備蓄勢待發,待我聯軍大軍奪去徐蚌壓迫南京,蔣中正手忙腳亂之下必然會放棄武漢,全力退保南京,屆時,更陳兄只需揮師南下,必然所向披靡

wωω●T Tκan●¢〇

龐炳勳一聽立即就領會了馮玉祥的真意,知道馮玉祥不但要與鬧錫山一起合擊南京,而且還想把武漢這個意義重大的經濟政治中心作爲謀取對象,進而佔據兩湖。從馮玉祥話中龐炳勳稍有安慰,作爲偏師,自己的第三路軍可以不用這麼早便參與大戰,而是在徐蚌地區戰事膠着或者取得進展方纔發起全面進攻。從這一層意思理解,手頭只擁有一萬八千嫡系精兵的龐炳勳忐忑不安的心安穩了許多。

沉吟了一會兒,龐炳勳問道:“大帥,通報上說老蔣的第五戰區司令安毅大病未愈,統領的鄂西四個師駐軍中的其中兩個爲新編師,鄂西各地警備部隊卻多達五萬餘人。不知這一情報是否準確?”

“情況確實如兆。

馮玉祥微微一笑:“但更陳兄切勿輕敵,安毅這個娃娃中將我曾見過;他在北平遇刺時正在召開全軍編遣預備會議,根據平津司令部通報,安毅被擊穿胸椎損及肋骨和胸腔,當時傷情確實很嚴重,留下些許後遺症也是極爲正常的,不說別的,遇到颳風下雨的多少應該有點兒不自在。

不過,此人並非是靠譁衆取寵、溜鬚拍馬起家,他打出的幾個經典戰役,一直被各軍廣爲傳頌,確實是個有勇有謀的年輕俊傑。這次蔣中正不用中央那幫心腹大將,卻偏偏把這個安毅從病中召來,給予軍團司令的高位,除了仰仗他這個得意門生的指揮水平,就不會再有什麼別的了。

由此也提醒我們,這個娃娃將軍確實不能忽視,否則蔣中正也不會給予他如此高的權利和職務,更陳兄須得多加註意。

至於多達五萬的地方警備部隊,大多爲臨時收攏和招募、缺少毛練的烏合之衆,不足爲慮,戰力強橫的獨立師如今也被調往徐蚌一線,不在鄂西第五軍團管轄之內,倒是需要提防安毅那不講章法的打法,這斤,娃娃的膽大包天可走出了名的

龐炳勳點點頭,遲疑了一會兒道:“大帥,職下尚有一不情之請。”

“更陳兄請說馮玉祥爽快地回答。

“豫南至豫西南一線的五個地方師,沒有一個滿編,無論是官兵人數還是裝備,只能稱之爲旅,之前他們均屬於楚玉老弟的第一路軍節制。半數以上爲原國民三軍投誠而來。雖然職下也曾在歸附大帥前的國民三軍任過職,但與其中近半主相當,恐怕難以調動啊!大帥是否另行指定位前煌,汗來我部?。

龐炳勳以退爲進,提出自己的請來

馮玉祥莞爾一笑,站起來大聲說道:“除了給予更陳兄戰時軍法處置權之外,本帥還將把歸屬第三路軍所有各部的軍餉發放和軍需補充權。全都交給更陳兄統一掌管,他們誰還敢不尊號令?”

“謝大帥!職下定會全力以赴。嚴格遵循總司令部的命令。不折不扣地執行系列作戰計劃龐炳勳終於大聲表態。

連續半個月,隴海、津浦兩軍戰事越演越烈,戰火越燒越旺,四下蔓延,西北軍第一四各路軍分別進至平漢路以西之淅”內鄉、葉縣及隴海路西段之洛陽、鄭州一帶。閻錫山晉綏軍麾下孫楚、楊效歐、關福安及炮兵各部,由徐永昌和楊愛源指揮,經鄭州轉往豫東蘭封一帶,駐紮旗南、豫東和皖北的石友三、劉春榮、萬選才、劉恩茂、孫殿英各部均歸閻錫山指揮;津浦線方面的晉綏軍由傅作義、張蔭梧分任指揮,兵分四路,向德州、濟南快速進逼。

蔣中正由南京赴徐州指揮各軍作戰,陳調元、韓復渠、馬鴻逡、顧祝同、劉峙等均到徐州參加軍事會議。命令面對西北軍底氣不足卻又要保存實力以致節節敗退的韓復渠第一軍團與陳調元部調防,第一軍團全體調往山東,統轄山東各軍;劉峙的第二軍團統率津浦南段各軍;何成俊的第三軍團統湖北、河南各軍。加強指揮,簡化環節,便以高效作戰。任命擁護中央的地方軍將領王金鈺、楊虎城、徐源泉分任該軍團右翼、中央、左翼司令官;陳調元的第四軍團爲預備軍團,此番再次獲的加強。

就在各軍團全力應戰,與聯軍打得焦頭爛額之時,安毅第五軍團所在戰區卻無比平靜,沒有半點大戰來臨的跡象。

四月二十四日,返回南京完成向江淅財閥借錢打仗的蔣介石風塵僕僕趕到漢口,下飛機後征塵未洗便匆匆走進會議室,看到何應欽、第三軍團司令何成淡等十餘名將領盡數起立恭候,唯獨沒有第五軍團司令安毅的身影,蔣介石不悅地回禮,走到主個坐下,低聲詢問何成俊:“雪舟兄,安毅沒通知到?”

“來了,不過他岡網與何部長吵了一架,走出陽臺吸菸去了。”好脾氣的何成俊低聲回答。

“明鬧!”

蔣介石摘下軍帽,端正地擺放在桌面上,皺起眉頭再次詢問自己這今日本振武軍校的師兄:“吵什麼?”

何成淡搖搖頭:“何部長力主將襄龔一線以及駐軍十七師、五十一師歸入我第三軍團,便於與駐紮信陽、南陽一線的虎臣兄(楊虎城)和克城兄(徐源泉)連成一體,鞏固防線。安將軍出言反對,認爲這是損招,聲稱此舉只會讓本就臃腫不堪的第三軍團整個指揮系統更爲混亂。而不會對戰事有半點兒助益。兩人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安將軍在爭論其間多有譏諷,於是越吵越大聲,最後不歡而散

安毅這時大步進來,向蔣介石立正敬禮,默默地走到左下首,與總司令部幾個少將高參坐在一起。

蔣介石想了想,望向左手邊臉色鐵青的何應欽:“敬之,你認爲有必要的話,就按你的意見辦。”

何應欽感激地笑了笑:“屬下不敢啊!安將軍剛纔已經當衆聲明瞭。說要是這樣劃分,萬一戰事遇挫被敵攻破防線進逼隨州一線,他第五軍團將不會給第三軍團一兵一卒的援助,而且必須由屏下承擔由此而帶來的一切責任。”

蔣介石聞言鬆了口氣,不是私人之間的相互攻許就好辦,他最忌諱大戰期間內部矛盾不斷相互扯皮。聽了何成淡和何應欽的解釋,忽然感覺安毅很可能是對的,畢竟歸附不久的楊虎城出自西北軍一系,徐源泉原本就是從唐生智麾下投奔過來的。不久前在豫鄂大戰中全軍覆沒狼狽逃亡的唐生智再次回國,又與閻錫山、汪精衛等人一唱一和,企圖東山再起,私下放出風聲,哪怕傾家蕩產也要拿出一千五百餘萬的最後儲蓄,重招舊部反蔣到底。

這個敏感時期,要是把原先就有搖擺不定、首鼠兩端歷史的範石生部併入第三軍團,一旦遇到挫折。難保這幾個師不消極避戰甚至投敵。如此一來武漢必將不保。

想必何應欽所顧忌的也正好是這一點,由此看來,安毅不但意識到這一隱藏的危機,似乎也有了解決辦法,否則,他不敢這樣當着十餘名軍中顯赫將領的面與何應欽翻臉。

想通了其中的微妙關係,蔣介石皺起的眉頭打開了,像沒有事情一樣開始主持會議,三言兩語就把東線嚴峻的戰事講究,話題很快便轉到第三軍團的鄂豫戰區。

何成淡不緊不慢地將戰場事態以及雙方几次試探性接戰的過程進行彙報,並正確地判斷出馮玉祥的兩路主帥很可能突然掉頭南下,攻打信陽至武勝關一線。

蔣介石對何成俊的彙報頗爲滿意。望了一眼仰頭低頭做筆記顯得非常認真的安毅,突然大聲問道:

“安毅,你來說說!”

第1358章 戰爭列車第827章 冰與火的見證(十七)第1457章 系列突破第62章 舉重若輕第188章 血與火的考驗(中)第1525章 兵臨城下第539章 離任前的安排第665章 碧血丹心保家國(十五)第1757章 瓜熟蒂落第1818章 變局未定第1868章 最重要的一點第1415章 此計甚妙第1236章 冀東之戰(四)第1624章 後勤危機第489章 艱難的突破第1743章 應對得宜第1372章 淞滬烽煙第944章 劍拔弩張(四)第483章 魚龍混雜大上海(三)第1552章 騎兵阻擊戰第144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1627章 財源滾滾第1721章 對弈謀算第906章 最強音前奏第479章 病得正是時候第1021章 今非昔比(一)第1725章 大家一起動第621章 交心第1445章 南下南下(下)第1268章 兵貴神速第1499章 改弦易轍第46章 不想出名都難(下)第2119章 不一樣的珊瑚海第212章 危機四伏第907章 狂風驟雨顯崢嶸(一)第2217章 庫頁之戰第322章 插翅難逃第803章 頂風冒雪出雄關(三)第599章 不罷不休的算計(二)第688章 衝冠一怒(十)第1530章 斯大林的抉擇第503章 兵不血刃佔宜昌第533章 受傷的華南虎第717章 血雨腥風上海灘(二)第1869章 疾攻如火第1252章 不講規矩的打法第1763章 無須忍受第1191章 處處是考驗第564章 大逆轉(一)第1977章 塵埃落定第1854章 大捷(一)第1907章 又爭奈,已成行計第1790章 一石多鳥第678章 決心與信心第117章 峰迴路轉霧茫茫第251章 巧妙的告白第990章 被欺騙的滋味第2006章 決戰將至第1013章 雷霆鋤奸第2135章 圖窮匕首見第912章 狂風驟雨顯崢嶸(六)第1932章 試金石(一)第1152章 激烈對抗五第1983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840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1506章 不敢置信第44章 風中飄來的樂聲(下)第649章 暴風雨前的上海第1924章 定海神針第796章 長城內外皆戰場第68章 去約會(下)第465章 多事之秋第811章 冰與火的見證(一)第129章 威震百里模範營第1006章 滇西戰役(三)第6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1108章 秀才遇到兵第813章 冰與火的見證(三)第1185章 後發制人(九)第1320章 驚人的預見第1956章 斬首傘降第1433章 狂風驟浪起第421章 殺伐果敢迅如雷(四)第1934章 試金石(全)第60章 軍令狀(上)第156章 只能意會的算計第2066章 勢如破竹第1417章 利益爲先第1591章 裡海艦隊的覆滅第2110章 危險的航程第1634章 一邊倒的海戰第714章 泄密案的背後第1262章 綏靖中的努力第1545章 對上名帥第1857章 大捷(完)第1738章 趁火打劫第1713章 火燒連營第439章 北上第1297章 染櫻之雪第1906章 膽怯的關東軍
第1358章 戰爭列車第827章 冰與火的見證(十七)第1457章 系列突破第62章 舉重若輕第188章 血與火的考驗(中)第1525章 兵臨城下第539章 離任前的安排第665章 碧血丹心保家國(十五)第1757章 瓜熟蒂落第1818章 變局未定第1868章 最重要的一點第1415章 此計甚妙第1236章 冀東之戰(四)第1624章 後勤危機第489章 艱難的突破第1743章 應對得宜第1372章 淞滬烽煙第944章 劍拔弩張(四)第483章 魚龍混雜大上海(三)第1552章 騎兵阻擊戰第1448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1627章 財源滾滾第1721章 對弈謀算第906章 最強音前奏第479章 病得正是時候第1021章 今非昔比(一)第1725章 大家一起動第621章 交心第1445章 南下南下(下)第1268章 兵貴神速第1499章 改弦易轍第46章 不想出名都難(下)第2119章 不一樣的珊瑚海第212章 危機四伏第907章 狂風驟雨顯崢嶸(一)第2217章 庫頁之戰第322章 插翅難逃第803章 頂風冒雪出雄關(三)第599章 不罷不休的算計(二)第688章 衝冠一怒(十)第1530章 斯大林的抉擇第503章 兵不血刃佔宜昌第533章 受傷的華南虎第717章 血雨腥風上海灘(二)第1869章 疾攻如火第1252章 不講規矩的打法第1763章 無須忍受第1191章 處處是考驗第564章 大逆轉(一)第1977章 塵埃落定第1854章 大捷(一)第1907章 又爭奈,已成行計第1790章 一石多鳥第678章 決心與信心第117章 峰迴路轉霧茫茫第251章 巧妙的告白第990章 被欺騙的滋味第2006章 決戰將至第1013章 雷霆鋤奸第2135章 圖窮匕首見第912章 狂風驟雨顯崢嶸(六)第1932章 試金石(一)第1152章 激烈對抗五第1983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840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1506章 不敢置信第44章 風中飄來的樂聲(下)第649章 暴風雨前的上海第1924章 定海神針第796章 長城內外皆戰場第68章 去約會(下)第465章 多事之秋第811章 冰與火的見證(一)第129章 威震百里模範營第1006章 滇西戰役(三)第6章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1108章 秀才遇到兵第813章 冰與火的見證(三)第1185章 後發制人(九)第1320章 驚人的預見第1956章 斬首傘降第1433章 狂風驟浪起第421章 殺伐果敢迅如雷(四)第1934章 試金石(全)第60章 軍令狀(上)第156章 只能意會的算計第2066章 勢如破竹第1417章 利益爲先第1591章 裡海艦隊的覆滅第2110章 危險的航程第1634章 一邊倒的海戰第714章 泄密案的背後第1262章 綏靖中的努力第1545章 對上名帥第1857章 大捷(完)第1738章 趁火打劫第1713章 火燒連營第439章 北上第1297章 染櫻之雪第1906章 膽怯的關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