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頂峰

有總兵爹還只是其一,在祖承訓十四五歲時,其父祖仁就將他送到遼陽,送至遼東總兵官李成樑身邊,學習兵法謀略。

這樣當然有益於祖承訓的成長,遼鎮在這些年幾乎年年都有仗打,不象宣府大同和薊鎮一帶,因爲俺答的歸順已經基本太平,除了土蠻諸部偶然入侵外,幾乎是沒有仗可打了。

在遼鎮,祖承訓立下一些戰功,加上家族背景和李成樑的幫助,二十歲不到已經是做到營官參將,領有自己的一營騎兵,在遼鎮之中,也是一個響噹噹的將領了。

此次他到北京來,就是到京城辦理寧遠衛世職的一些手續,以祖承訓的身份,對張惟功這樣的勳舊武官並不算太尊重,他們在邊鎮的將門世家,好歹還是要打仗纔有的升遷,這些國公府的勳舊子弟,一出身就可能加了指揮使在身上,到青年中年時,最少也是都督了,如果不是張惟功剛剛的表現,眼高於頂的他是不會主動報名結交的。

惟功對李成樑和其直領部下恨之入骨,如果是在吳惟賢教導他之前,此刻恐怕就對祖承訓冷顏相對了,但現在的他已經成熟很多,加上他對祖家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所以聽到祖承訓報名之後,便是很熱情的迴應。

“哪裡,”祖承訓十分受落,不過嘴上也謙遜道:“寒家是不能和英國公這樣的大府相比的。”

“嘿嘿,我家不過是祖上立的微功,這二百年來不過是在京城食俸,哪裡能與世代在邊關廝殺的將門相比呢。”

這話算是說到在場的將領們心坎裡頭去了,此時的大明雖然已經形成了地主將門世家,封建私兵化,但將領們忠誠度還是夠的,大家給朝廷效力,怕的當然還是不被尊重和認可,所以惟功的話,尤其叫人覺得動聽。

特別是這少年是常常出沒宮禁的親從官,這其中是不是藏着別的東西,就更加令人尋味了。

惟功見衆人高興,趁熱打鐵道:“小弟成年及冠之後,一心想到邊疆效力,做個疆場上廝殺漢子,真正立些功勞,做些有益國家生民百姓的事情,不論是到遼鎮或是薊鎮,或是宣、大,總之都仰賴各位將軍照拂了。”

“好說!”祖承訓當先慨然道:“如果張兄弟到遼鎮,一切都抱在我身上。”

馬林亦道:“宣府或是大同,包在我身上便是。”

他自己在宣府,馬芳是宣

府總兵,他的兄長馬棟現在是大同副總兵,倒也有資格一包兩個軍鎮。

其實的諸多將領當然也是拍着胸脯答應下來,惟功今日的行止,替他們出了不少的惡氣,算是不小的香火情種在心裡,就算是怕連累,惟功說的也是以後的話,最少是十年八年後的事了,要是現在連這個虛人情也不敢做,那還當個屁兵。

大明武官的脾氣倒是真的耿直的多,特別是宣大和西北將門,很少玩虛的,所以惟功對他們的承諾也是十分相信,雖然在文官們刻意引導下,這些將門世家的將領都大多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莽夫了,但那話是怎麼說的,仗義每在屠狗輩嘛。

只有祖承訓他不大放心,當下只笑着對祖承訓道:“到時候小弟真去了,祖大哥莫要不認得小弟纔好。”

“這說的甚話。”

祖承訓氣的滿臉通紅,從自己雕花飾金的撒袋中取出一支箭矢來……將領到兵部是要全副武裝,所以大家都穿的鎧甲,帶着弓箭撒袋,祖承訓抽出一支箭來,當衆折成兩斷,立誓道:“若有虛言,如同此箭。”

惟功嚇了一跳,忙道:“小弟在京久了,有京師子弟的浮浪脾氣,說笑慣了,祖大哥千萬莫往心裡去。”

這個解釋十分合理,祖承訓臉上回過色來,點了點頭,正色道:“到俺們遼鎮千萬莫這樣說話,會得罪人的。”

“是,小弟再不敢了。”惟功連忙答應,突又問道:“祖大哥是不是有個兒子,名叫祖大壽?”

“沒有啊。”祖承訓奇道:“我纔剛定了親事,明年纔會迎娶吧,有兒子也是後年的事了,哈哈。”

“哈哈,那是小弟聽錯了,前一陣聽人提起遼鎮有個姓祖的軍官有子名大壽,看來是記混了呢。”

“哦,原來如此。”祖承訓點頭道:“大壽這名字不壞,俺要有兒子,就叫他大壽罷。”

說罷,和馬林等人一起告辭,前頭馬芳等人早就走遠了。

看着祖承訓離開,惟功臉上的神色也是十分怪異。

這位祖承訓祖爺他還是熟悉的,明史之中人物太多,他一個普通大學生不會了解太多,但做爲新時代的知識青年,一些重要的歷史點還是清楚的。這位祖爺是遼鎮將門世家,祖家論起根基來其實還在李成樑的李家之上,只是現在李家因爲李成樑一個而聲威大振罷了。祖承訓在萬曆十九年到二十年左右,在壬辰倭亂時率先領兵入朝鮮,在攻打平壤時驕縱輕敵,幾千騎兵在爛泥泥濘中進入城中,被小西行長打了一個埋伏,幾千遼鎮精騎幾乎全滅,一個參將加上兩個遊擊也死在軍中,祖承訓在少量家丁的保護下退回寬甸,後來因此敗被免職,一直到李成樑的長子李如鬆領兵再度入朝時,祖承訓才復起跟隨,後來一路的表現也不算好,特別是遼兵和南兵,主要是戚家軍爭功,李如鬆這個主帥處斷不公,將功勞大半歸在遼

鎮頭上,祖承訓等遼鎮諸將因此和南軍結怨,當然,戚繼光身後浙兵也完了,後來的遼東戰場,主要就是川兵們在顯示身手了。

這段公案,張惟功還是很清楚的,畢竟在後世壬辰倭亂也算是一個歷史熱點,在反日的大前提下,很多人對這一段痛扁小日本的歷史還是很有興趣的。

至於祖承訓的長子祖大壽,那個著名的吃人魔王和轉進專家,更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比他老子都牛氣多了。

只是想到適才的經過,惟功也是神色古怪,這到底算是祖承訓給祖大壽起的名字,還算是自己呢?

……

“小五,你這事做的差了。”

等惟功從兵部回到英國公府時,消息已經傳到張元芳耳朵裡了。

這等速度,已經算是信息爆炸時代的效率了。

當然,也是由此可見,惟功做的這事,在大明京城裡有多麼犀利的娛樂效果,現在京師之中,還不知道是有多少人在議論此事。

“哪差了?”惟功還沒有說話,七嬸便先不平道:“他是三品官,咱家小五也是三品,憑什麼就得咱們給他下跪?這跪禮是隨便行得的嗎?”

“你說的這話……”七叔叫自己渾家弄的哭笑不得,只得跺腳道:“同樣是三品,卻是不好比的啊。”

“有什麼不好比的?”惟功神色從容而平靜的道:“無非是這幾十年下來的陋規罷了。祖宗法度,可沒有隨便叫人下跪這一條,同品相見彼此拜揖,同行則並騎,如果受下屬拜禮,則武臣位於中間……七叔,洪武年間武官位還在文官之上咧。”

“上一山唱一山的歌,現在的時世說不得那會子的話啊。”

“七叔,如果去除咱們之間的關係,你是一個外人,聽聞今日的事情,你的感覺是怎麼樣的?”

張元芳楞徵了一下,良久之後,才啞然失笑,搖頭道:“好你個刁鑽的小五……好吧,實話實說,我心裡感覺很痛快呢!”

明朝的文武之爭到中期之後已經是文官們大獲全勝告終,武宗年間江彬這樣的邊將常伴帝側,明明沒有什麼威脅可言,文官們卻編造江彬要謀反,最終在武宗死後將這個心腹大患抓起來殺了了事,江彬之後,就再也沒有邊將敢進入京城,並且能受到皇帝的賞識了。

文官們把持住皇帝身邊,事實上已經用龐大而綿密的組織將皇帝關入了囚籠,連嘉靖皇帝這樣的手腕高明的皇帝都被困住了,嚴閣老或是徐閣老,反正你皇帝離不開閣老,海瑞罵的嘉靖狗血淋頭,在徐階的忽悠下,嘉靖這頭老虎到底也沒有吃人,在洪武和永樂年間,這事想也不敢想。

隆慶這個小蜜蜂更被文官看不起,六七年間就是垂拱而治,到萬曆現在這個小孩子,張居正能當面喝斥他,君權和相權早就合二爲一了,文官們的氣焰當然也是達到頂峰。

(本章完)

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四十章 官店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八百三十七章 責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
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七百三十三章 動員第二百六十一章 朋黨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七十四章 大魚第四百三十九章 嚮往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四百零五章 底定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三百零一章 殺戮第五百二十六章 瘟疫第二百零七章 供佛第八百一十四章 往東第八百二十四章 訓誡第五百三十三章 書籍第三百一十九章 基礎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四百八十八章 笑口第二百四十五章 妖孽第九十五章 東林第三百三十九章 感念第八百七十五章 礦稅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五百六十七章 信件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四百零八章 私宴第七百九十八章 唐府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四百六十五章 圖門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奏第八百四十七章 總部第一百九十二章 綁票第六百六十二章 左右第九十八章 相邀第三百八十三章 麻包第四十章 官店第五十三章 發動第八百六十五章 暫休第四百二十三章 同行第八百二十一章 成約第一百四十章 兩難第五百七十一章 原形第二百六十二章 提督第一百零一章 光耀第四十八章 出宮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五十二章 加官第七百七十一章 迎帆第一百三十一章 車戰第八百三十七章 責罰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豪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七百三十五章 穿人第三百六十三章 路祝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一百九十七章 都人第八百六十六章 總管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軍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二百九十八章 撞木第五百五十三章 龍騎第三百零六章 錯誤第一百六十三章 錦衣第七百零一章 笑談第六百八十九章 報復第六百六十九章 碾壓第四百九十九章 民意第八百五十六章 伐異第三百一十章 廣寧第七百二十二章 出聲第四百零三章 酒樓第三百零二章 解決第六百八十六章 鎮靜第三百零四章 吹風第二百五十九章 蹊蹺第七百四十四章 文武第七百零九章 君恩第六百四十七章 青年第七百七十二章 長崎第二百八十八章 中城第二百一十一章 直入第一百六十章 國史第七百零四章 隨意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八百五十三章 叔侄第二百四十一章 惟別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一百五十五章 熱血第二百一十章 插手第二百零四章 步軍第六十七章 利益第五百三十四章 肅清第六百七十五章 福地第四百八十二章 微損第七百九十二章 立體第六百六十一章 早飯第四百四十九章 分營第六百二十九章 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