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入京

四人組從薊州一路西行,過通州,在張家灣附近,看到幾萬人拉卸漕糧入倉儲時,張惟功又開了一次眼界。

但抵達通州,也意味着京城就在眼前,意味着最後翻牌的時間就快到了。

惟功左思右想,恐怕京城這一關是龍潭虎穴,僅從一點點的信息來看,此番入京肯定不是大老爺自家父親的意思,而是人家別有用心的做法。

他有心私逃,但兩個小廝得到楊達吩咐,輪班守着他,半夜時他藉口起身小解,或是春哥兒,或是秋哥,反正會有一個緊緊跟隨,這兩人是張府的家生子奴才,在府中和武師學過武,一手好彈弓就是在國公府習得,張惟功自忖自己才七歲不到,雖然努力鍛鍊,上山下山如履平地,身體素質不差,但在這兩個已經入得武學之門,得窺堂奧的伴當面前,還是小心藏拙好些。

逃是沒機會了,只能捏着鼻子繼續前行,入國公府後,見步行步罷了!

六月初六日的清晨,一行人抵達京城外的東便門外,預備從此處入城。

看着北京那巍峨高聳,一眼看不到邊的城牆,張惟功也暫且放下心事,整個心靈,沉浸在一種奇妙的氣氛之中。

當時的北京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內城修築較早,外城是嘉靖年間添築而成,兩城相加有十幾個城門,周長六十餘里,是當時天下最雄偉最廣闊最爲浩大的城防工程。

在這座城池面前,他感覺到人力的偉大,華夏先民的智慧和勤勞這話不算是無聊的空話,心中充溢起一種自豪之感。

東便門是外城的城門,入城之前,便是有無數的百姓和行商等候從城門進入。

無數的百姓,或是推着小車,或是挑擔,或是牽着騾馬或是駱駝,載運着各種物品,送往這天下第一的大城之中。

由城門進入之後,放眼看去,街道筆直縱橫,房舍連成一片,大道寬約五六十步,黃土墊道,灰塵土泥極多,道路兩邊皆是民居房舍,每隔一段路程之後,會有幾處招牌幌子出現,那是做生意的商家。

城中樹木較少,溝渠也是明溝,與薊州一樣,充滿垃圾和惡臭。

與城外感受到的輝煌相比,城中的情形,就令張惟功有些失望了。

進入外城之後,秋哥兒得了楊達命令,騎着騾子匆忙前行,看來是先到府中報信去了。

張惟功也有點緊張,但仍然想不到辦法,他在心中埋怨自己,爲什麼這般無用。

行不多時,又來到內城城牆之下,與外城相比,內城城牆修築的更加用心,城門大開,有一羣穿着盤領青衣,頭戴吏巾的吏員正拿着各式工具,稱量貨物,計算價值,商人們則是排隊繳納稅金,領取憑證之後,這纔可以帶着自己的夥計和貨物入城。

這裡就是赫赫有名的崇文門稅關,外城進入內城的必經之所,來往行商極多,感覺上十分熱鬧繁富,比起一進東便時,強出不少。

因爲排隊的人衆多,城外兩側有不少茶棚子,等候的人們在茶棚下喝茶閒聊,等候驗看貨物後入城。

這種地方,自是魚龍混雜,張惟功看到茶棚內外,有不少形跡可疑之輩,有一些是挺胸凸肚的大漢,頭戴勇巾,一副好勇鬥狠的模樣,還有一些油頭滑腦賊眉鼠眼之輩,形跡鬼祟,一看就知道不是善類。

這等人,大約都是後世光棍無賴,城中流氓之類,但人數之多,也是叫張惟功開了眼界。

只在崇文門外,大約就有數千人之多,細細看下,居然有超過正經商人之勢。

“這還是天子腳下首善之都麼!”

時近正午,城門內外聚集的人越來越多,今日是六月初六天祝節,按京城風俗,各家要擔幾缸子清水用來醃製黃瓜等各色蔬菜,茶棚這裡有一眼好井,一羣未成年的類似乞索兒的少年將井水團團圍住,不論是姑娘媳婦,或是粗壯漢子,只要來擔水的便是攔住乞錢,不給錢便纏住不放,這一夥遊手無賴年紀都不大,不少都剃着光頭,與張惟功裝扮一樣。

原來大明風俗,童子不分男女,未成年時不留髮,最多留兩髻抓角,謂之“總角”,或是乾脆圖省事,理個光頭便是,要待十三四歲之後,漸漸留髮,待在成年加冠之時,就是滿頭長髮了。

看到張惟功看向自己這邊,有幾個少年便惡狠狠瞪眼回來。

這些市井少年,無賴遊手,眼神兇狠之極,狠性十足,張惟功多次在山中射獵,見過野狼,現在看來,這羣少年的眼神,竟是和羣狼無異。

他自然不知道,萬曆年間北京的遊手無賴還算少的,到崇禎年間名臣劉宗周曾經說京城無賴一眼看過去就好幾萬人,有人則說不下十萬,崇禎二年皇太極頭一次帶清兵破邊牆入關,京營兵馬稀少,崇禎皇帝慌亂之間招募京城中的遊手無賴上城頭助守,有一個大流氓頭子還被授給遊擊將軍一職!

眼前這些少年無賴,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

楊達一行持有兵部勘合這個大殺器,不是行商,至城門處直接便進了城,其實楊達在沿途也買了不少皮貨土物,裝了滿滿一車,那一羣稅關關吏突然一起失明,只當未見,由着大車昂然直入。

國公府的權勢,到底不是一羣稅吏能直面!

崇文門就是在城東,後世北京站所在地方,由城門直接向北方而行,先是沿着一條大街直走,到後世長安街路口時,張惟功還轉頭西看,巍峨的兩層城樓清晰可見,進崇文門不久,便可以看到皇城城牆和東安門的城樓了。

經由南薰坊,再到大時雍坊,再往北,便是達官貴人聚集最密集的小時雍坊了。

不過英國公府並沒有在小時雍坊內,而是在更北一些,緊貼皇城西牆,勳戚聚集更多的安富坊中。

在這個坊中,惟功纔看到一點與此前不同的東西,街道以青石板爲路基,兩邊種植槐樹,

沿街住戶都是五間七架的高門大戶,府邸門前,擺放着儀戟等象徵身份的儀仗物品,大門閉而不開,兩側小門纔開着由人進出,門口或坐或立,都是戴着小帽身着青衣的門政奴僕們,挺胸凸肚,聚集在一起大聲說笑着。

楊達在這裡如魚得水,不停的和人打着招呼,夠資格上來和他說話的也都是些頭目管家模樣的人物,看模樣是打聽楊達這一趟出京不少天是什麼差事,楊達卻語焉不詳,不肯細說。

大府裡當差的眼力價是最高明的,一見楊達如此,大家知道不便再打聽,便一個個散去了。

如此一直向前,越過一個小小庵寺,再過一道橋,銀錠橋英國公新園便是到了。

秋哥兒和一羣青衣奴僕已經等在側門前,一見楊達等人過來,一羣人便趕緊搶上來,請安問好不迭。

“甭問我,太爺和大老爺,二老爺都在家吧?”

“都在。”

楊達到了這裡,精明強幹的模樣越發明顯了,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便是眉開眼笑,歡喜不勝道:“如此,我的差事可以交卸了。”

“楊三爺你此番奔波千里,立下這般功勞,二老爺將來必定不會忘記的。”

“呵呵,於老弟,慎言,慎言。”

楊達是府中執事,不算二老爺私房人,說話的人有點不大慎重了。

這些豪門奴僕個個眼高於頂,根本不將張惟功這個私生子看在眼裡,楊達也一反路途上的常態,對張惟功不理不睬。

如果真的是七歲不到的孩童,對這般世態炎涼一定接受不了,張惟功好歹是兩世爲人,這般情形倒沒有什麼,只是心中更是明白,此次入國公府,恐怕事情十分不妙。

從側門進去,一行人等沒有從中堂大道走的資格,一路走夾牆小巷,路途十分幽深,時不時的可以看到側開的小門,裡頭是一套套的院落,有的是前三後五邊廂齊全的四合院,有的是奇巧精緻的小花園,更有一個很大的演武場院落,張惟功掃了一眼,裡頭各式兵器和鍛鍊的器械十分齊全,有幾個武師正在其中督促一羣少年習武,吆喝喝罵聲不絕於耳。

英國公府是永樂年間的勳臣,永樂皇帝起兵靖難,幾個大功臣中就以榮國公張玉和成國公朱能最爲功大,張玉在靖難途中就戰死了,其子張輔更是人中之傑,靖難之役立功無數,後來又平定安南,從徵漠北,在英宗年間年近七十時死於土木之役,英國公府也由此奠定了國朝第一等勳臣的身份!

光是這座佔地過百畝的宅邸,尋常人家,安能如此!

一路攢行,終抵後宅,在一座精舍面前停下腳步。

十幾個穿着青綠色馬面裙,盤髻交領襦服的丫鬟侍立在院落內外,看到楊達一行,有一箇中年管家婆將楊達幾人引領進去。

這裡是後宅的中心,看來楊達這樣的外宅管事也不常進來,東走西望,一臉的好奇之色。

(本章完)

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八百八十一章 執意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二十章 長兄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四百二十七章 威脅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一百一十九章 送別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七十章 異人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九十章 說古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二章 驚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四十九章 伴騎
第七百六十六章 銀行第二百九十一章 主奴第六百九十一章 旗校第一百五十一章 價格第八百八十一章 執意八百六十一章 盤算第七百五十八章 針對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六百三十二章 洞房第八百五十章 受杖第四百零六章 收服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五百二十三章 紛至第二百三十二章 中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海路第二十章 長兄第二百四十章 會議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雨第八百二十章 兄弟第六十五章 變化第四百一十三章 一敬第五百六十五章 操縱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二百三十八章 勒索第六百五十九章 對射第七百六十三章 便服第三百六十二章 挑鬥第六百三十六章 各部第二百一十六章 家丁第七百八十九章 火耗第二百一十八章 退讓第一百五十四章 蠻橫第一百六十四章 溫諭第八百二十三章 招供第六百三十四章 開始第二十二章 老大第七百八十三章 投降第三百九十七章 轉念第三百二十二章 潛流第六百三十章 殺了第五百八十七章 猛虎第三百四十一章 滄海第二百零三章 衝刺第八百九十五章 東望第一百八十二章 距離第五百二十四章 推銷第一百二十九章 陰毒第三百七十八章 四人第七百二十三章 夥伴第四百零七章 刺耳第七十六章 真倭第四百四十章 兩人第三百九十章 忍耐第一百三十五章 遲到第四百二十七章 威脅第九百零五章 出招第五百七十四章 看望第八百四十一章 記帳第一百一十九章 送別第四百三十八章 工匠第五百一十三章 氣息第九十七章 公府第六百六十三章 銀光第三百八十二章 態度第四十六章 憧憬第四百零一章 農莊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三百一十五章 年後第二百六十七章 奴子第五百二十一章 將領第二百零一章 腐肉第三百四十八章 渡口第五百八十四章 籌備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膳第三百八十一章 覆信第七十章 異人第八百零六章 分析第五百四十章 圖倫第二百五十章 建州第六百七十一章 傷兵第八十一章 交進第二十七章 入門第九十章 說古第六百四十五章 出擊第二章 驚變第三百二十九章 應對第一百九十四章 整治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衡第一百一十二章 請示第六百五十八章 布延第四百零九章 官亭第四百四十三章 參謀第二百七十八章 取銀第七百零二章 重回第八百八十七章 威脅第二百零五章 掃平第八百七十二章 三子第五百二十九章 密議第二百九十章 罰跪第四十九章 伴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