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趙肅停住腳步,有些意外:“閣老?”

張居正大步走上來,一邊道:“還記得昔日你我相見,你都稱我一聲太嶽兄,怎的現在倒生疏起來了?”

趙肅含笑拱手:“今時不同往日,如今您已是內閣首輔,下官怎能僭越。”

張居正擺擺手:“無妨無妨,論起來咱們還是同輩,你便如從前一般稱呼吧。”

趙肅心知他最喜排場,嘴上雖這麼說,心裡卻希望別人尊敬他,便依然道:“上下有別,閣老折煞下官了,還是按禮數來吧。論理說,本還該稱呼您一聲元翁的,只是閣老丰姿玉樹,我這聲元翁,可實在喊不出口。”

他既捧了別人,又不顯得諂媚,依舊不亢不卑,和和氣氣,倒讓人覺得他說的本來就是真心話。

張居正果然笑了起來,心下頗爲受用。“咱們好久沒有一聚了,擇日不如撞日,就一起出去用飯吧,我已讓人到五味齋訂了位子。”

看這架勢,分明是有備而來,根本不容趙肅拒絕。

但趙肅也沒想過拒絕。“如此就叨擾了。”

二人出了宮,又回家換了常服,這才分乘兩頂轎子前往五味齋。

趙肅的轎子是滿大街都有的那種款式,並不出奇,但走在他前面的張居正,雖然現在還沒有坐上那頂著名的五十平米大轎子,但也是八擡大轎,不知用的什麼材料,沒有上漆,卻烏黑髮亮,窗口用蘇緞覆着,看不見裡頭的情形,但可想而知他一定不會委屈了自己。

在這個時代,官員貪污賄賂是常事,一般沒事的時候,也不會有人將這個作爲罪名去彈劾你,當時嚴嵩與徐階的排場,可要比現在的張居正大多了,而且京城裡到處都是富賈高官,相比之下,張居正這頂八擡大轎,還不算最扎眼的。

五味齋門口,兩人差不多同時到,一前一後下了轎子,打了招呼,便往裡走。

守在門口的小二極有眼色,一看便知對方不是一般人,笑容滿面上來寒暄,跟在張居正旁邊的侍從上前報了包間號,小二恍然,忙道:“原來是訂了位子的貴客,快裡邊請,茶水都備下了,這會兒上去正好入口。”

這地方與別處的佈局一般無二,皆是一樓大堂,二樓雅間,但顯然店主人卻費了一番心思。即便是大堂,也打了一些仿唐風的器具,沒有椅子,而是矮榻竹蓆,四周掛的也不是字畫,而是各色稀奇古怪的東西,如西北的犛牛角,東邊大海色彩斑斕的珊瑚和貝殼,甚至還有南疆苗女的銀飾擺設,連內壁也打了一層竹子,而非時下流行的雕欄畫棟,顯得頗爲奇特,菜餚味道鮮美,號稱囊括了各地特色,價格卻也不是很貴,所以來者趨之若鶩,不單樓下大堂,連雅間也需提前幾日下訂,纔會有位置。

張居正一邊走,一邊給趙肅介紹:“你這幾年沒在京城,興許不知道,這五味齋是前兩年才新開的,倒佈置得有幾分趣味。”

趙肅點頭笑道:“確實與別的食肆不同。”

實際上,這家五味齋,卻是趙暖所開,只因開店之初去信詢問了趙肅的意見,那小子心大得很,希望自己的店能夠開遍全國,但是中國幅員廣闊,菜系的味道也大相徑庭,很難讓所有人都滿意。

所以趙肅就給他出了個主意,弄成現在這般模樣,看起來雖然四不像,也沒有其他酒樓喜歡掛名家字畫來擡高品位的傳統,但卻勝在新鮮有趣,大家衝着這些奇奇怪怪的玩意,也會進來瞧一瞧,小二還會指着裡面某種物事,給客人講上一段苗女的傳奇,又或東海的故事。至於菜餚,趙肅前世是江南人,今世是福建人,在山東和四川待過,每個地方的特色菜都能說上幾個,又讓元殊和陳洙分別在自己的轄地那裡把地方菜譜挑些有特色的寄給他,又讓人把這些菜畫出來,上色,掛在酒樓一處,附上名字、材料、出處,讓客人可以自己挑選。

這一來二去,種種佈置,五味齋的名聲就漸漸大了起來。

趙暖見趙肅的主意生效,二話不說非要將每年收益撥一部分給他,只說他畢竟是讀書人,腦袋就是比自己靈光,還要他以後也幫着參詳,出謀劃策。

趙肅卻知他一片兄弟情誼,不能推拒,便收下來,不時給點意見,兩年下來,五味齋的生意竟是越來越好,甚至還要超過那幾家糕點鋪“唐宋居”的收入。

張居正不曉得趙肅也是這裡的老闆之一,還給他介紹起來,趙肅自然也不會說破,只是微笑聽着,不時點頭。

兩人上樓進了雅間,侍從在外頭把門關上,立時將外頭的喧囂聲截斷,自成一個小空間,隔音效果很好。

桌上的茶想必是剛端上來的,還嫋嫋冒着香氣。

張居正問:“少雍這次回來,可把京城都走遍了?”

趙肅道:“還未曾,這幾日匆匆回來,只來得及把自己住的地方收拾一下。”

張居正關懷道:“對了,我差點忘了,你離京六年,在京中還有住處嗎,若是不合適,可以到我那邊暫住。”

趙肅笑道:“多謝閣老關心,我還有個兄弟在京城,從前的宅子一直是他幫我打理的。”

說話之間一派和睦,不知情的還以爲兩人交情有多好,但趙肅明白,張居正之所以對自己有如此和藹的面色,全因他上午說的那席話,明顯合了張居正的胃口,讓他覺得自己還是可以爭取拉攏一下的。

“那便好。”果不其然,寒暄完畢,張居正感嘆:“你上午提的,事關海禁,想法甚好,原先我還想着先整頓吏治,再改革稅法,如今看來,竟是不如你的來錢快。”

“只不過,”他頓了頓,“造船一事,卻需再三斟酌。不瞞你說,如今國庫的餘銀,算上明年各部開銷,也就差不多了,如果碰上天災,少不得還要再撥銀兩,所以若想造船,短期之內怕是無法實現的。”

以張居正的性格,換了別人,該怎麼着就怎麼着,他絕不會好聲好氣和對方解釋這麼多,但趙肅不同。一則他畢竟受了先帝遺命,過幾天也是要入內閣的,擡頭不見低頭見,不好把關係弄得太僵,二則他是高拱的門生,人緣也不錯,張居正便存了試探之意,想看看他的立場。

趙肅道:“造船一事,我的想法與閣老一般,也是不想動用國庫的錢。”

張居正挑眉,大大出乎意料:“喔?那你的意思是?”

他笑了笑:“無論日本,還是佛郎機人,中國的瓷器和絲綢對於他們來說,永遠是最大的誘惑,許多在中國算不上等的絲綢,被販至他們國家,也能賣上好幾倍的高價,所以一旦港口開放限制,關稅降低,所以通商港口放開限制之後,必然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大明進行貿易。但是之前,朝廷由於種種顧慮,並沒有開放海禁,又或者如現在這般,即便開放,引稅和陸餉也極高,導致海上私人貿易盛行。”

“舉例來說,日本盛產白銀,而日本商人經常會拿着銀子,到琉球等小國,與中國海商進行私下的貿易,向他們採購中國絲綢等貨物。佛郎機人同樣也會從濠鏡走私絲綢,販賣到日本,換取白銀,再用這些白銀,低價購入中國貨物,再運往歐洲,獲得高額利潤。”

這裡不比朝堂,不用斟字酌句言簡意賅,所以趙肅娓娓道來,說得更加詳細。

張居正縱然見識不少,但這些事情,仍是聞所未聞,他身居高位,胸中丘壑不同常人,又讓他明白這些事的重要性,故而也聽得很有耐心。

“但是如此一來,雖然白銀源源不斷流入大明,朝廷卻沒有從中得到一絲一毫的好處,這些錢反倒都落入海商手裡。隆慶元年,朝廷開了海禁之後,這種情況大爲減少,但是又產生新的問題,比如說民間海商自組商隊,擁有私人武裝,威脅東南沿海的安全,一旦這些人不受束縛,只怕又要成爲朝廷新的威脅。嘉靖年間,刑部主事唐樞唐大人就曾說過,寇與商同是人也,市通則寇轉而爲商,市禁則商轉而爲寇。這種潛在的威脅,朝廷絕對不能縱容,不僅不能縱容,還應將其扼殺。”

“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有一支強大的水師,不僅能夠巡視海事,對一些願意遵守朝廷法規的,繳納了稅金的合法海商,朝廷還將予以保護,甚至可以收取一定費用,護送他們出航歸航,對一些頑固不化,與倭寇勾結,走私貿易的海商,朝廷水師必然給予嚴厲打擊。”

張居正嗯了一聲:“大明水師,在正統年間便已式微,如今既然要造,就不能敷衍了事,隨便造幾艘,屆時連海寇也抵擋不了,又墮了大明的國威,而今朝廷那些船,說句不好聽的,也就是比爛木板還好一些罷了。”

他當年曾四處遊歷過一段時間,對於水師現狀,也不是一概不知。

趙肅贊同:“正是此理。但是造船一事,耗資巨大,又曠日持久,所以必然不能從國庫裡撥錢,而要另想法子。”

張居正笑道:“看來少雍已經胸有成竹了?”

趙肅搖頭:“我也只是粗略想了一下,便是方纔在內閣說的那些,徹底放開海禁限制,在一段時間內降低甚至減免關稅,鼓勵通商貿易,或者用競標的方式,出讓一些貿易特權,比如一些原來只能用於朝貢的茶葉、上品絲綢等,讓高價中標的商人在一段時間內,可以用這些物品進行買賣。”

張居正接道:“而且,那些與朝廷合作愉快,信用良好的商人,可由朝廷給予表彰,甚至可以請陛下題詞,以示褒獎。再者,船造好之後,維護也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屆時可讓那些商人競標命名權,讓他們來給船起名。不僅如此,對於那些肯在賑災或治河中出錢出力的商人,還可在港口稅收或者貿易物品特權上給予一定期限的優惠。如此一來,朝廷得了錢,那些人得了名聲,又有實惠的利益,只怕還爭先恐後,怕搶不上彩頭!”

他說完,兩人相視一眼,都哈哈大笑起來。

趙肅沒想到自己只不過寥寥數語,張居正竟已能舉一反三,想得那麼長遠,不由衷心道:“閣老大才,少雍佩服!”

如果還要再說,趙肅自然也想得出更多的辦法,來讓商人出錢,籌集造船資金,但是,除了在海禁上做文章之外,其他涉及錢財的事情,是與戶部有關的,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現在一非內閣首輔,二非戶部尚書,如果越俎代庖,除了顯擺自己聰明,引起別人反感之外,並沒有好處,要知道這世上的聰明人不少,比他更聰明的也大有人在。

你把什麼事情都設想到了,那還要別人做什麼?

像張居正這樣聰明強勢的領導,一旦他認同某件事情,自然就會自己去想辦法,趙肅根本沒有必要去出這個風頭。內閣就像一個辦公室,想做事,就要先學會做人,在沒有當上領導之前,太過聰明,或者太過蠢笨,都不受人待見。更何況趙肅初來乍到,身上又貼着高拱的標籤,凡事低調一點,才能更快融入這個團體。

張居正也覺得趙肅很上道,六年不見,不僅一來就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又不貪虛名,主動要求去工部,把姿態放到最低,對他的態度也彬彬有禮,渾然不像他那個老師高拱,成天炸毛的雄獅一般和人掐架,於是看趙肅頓時就順眼許多,原本的戒心也慢慢放了下來。

至此,他已經完全接受了趙肅的觀點。

“你接手工部之後,必然有不少冗員瑣事等着處理,可先不必理會,只管準備造船事宜,我聽說成祖皇帝時,戰船是根據不同功用來劃分的,大號二號稱福船,三號稱哨船,四號稱冬船等等,然而如今圖紙四散,估計宮內還能找到一些,永樂年間的寶船廠,如今也已廢棄不少,還得重新增加人手,可從其他船廠調派,海禁的稅費,只怕也得一年半載,才能漸收成效,造船初期的費用,我從國庫裡給你撥,就先定給一百萬兩吧,再多,你就自己想法子吧,我可也無能爲力了。”

趙肅:“有閣老這句話,何愁大事不成,只是造船一事,還須與訓練水師同時進行,否則屆時有船無人,可就一切白費了。”

張居正點頭:“你說得極是。這樣吧,水師之事,你回頭和楊博商量,再給我一份定案即可,至於具體人選,先前戚繼光的戚家軍在東南驅逐倭寇,擅長海戰,也可找他幫忙。”

趙肅也正屬意戚繼光,聞言便笑道:“此事若成,功在千秋,閣老定會名垂青史,受萬人敬仰。”

張居正心情好,也跟着說笑:“那末這青史榜上,必然也有你趙少雍的名字!”

萬事開頭難,有了一個好的開頭,接下來的事情就容易不少。

又過了些時日,趙肅正式遷爲工部尚書,入內閣議事,由於有先帝的遺命在先,張居正也不好把他踢到後面去,所以趙肅反倒在同時入閣的人之中,排行靠前。也就是說,如今內閣論資排輩,首輔張居正,次輔陳以勤,接下來便是兵部尚書楊博,刑部葛守禮,工部趙肅、吏部張四維、戶部尚王國光、禮部呂調陽。

再說工部,前任尚書是朱衡,因爲年事已高,上疏自請致仕,皇帝沒準,但把他調到南京當工部尚書,算是榮養。這是個老好人,在工部也做了不少實事,先帝在位時,曾經把本來要給工部的錢拿去給後宮嬪妃買首飾,朱衡竭力勸阻,結果也沒勸住,這老人從此傷了心,覺得自己多年來在工部裡勤勤懇懇,節儉度日,到頭來還抵不過皇帝的一次開銷,所以毅然請辭。

工部與其他六部一樣,最上面是尚書,左右侍郎,其下按照職能,又有營繕司,虞衡司,都水司,屯田司,寶源局,顏料局,軍器局等等,分工不可謂不細,但真論起來,做事的人卻不多,追根究底,這其中的原因,有冗員過多,大家互相推託,敷衍度日,也因爲沒有一套切實有效的機制,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

眼下,趙肅坐在工部衙門正堂內,手裡拿着各司賬簿,眉頭微微皺起。

左右侍郎穆華與杜平書二人面面相覷,都在揣測新任上司的性情。

穆華小心翼翼地開口:“大人想查什麼,不妨告訴下官,下官興許能幫得上忙。”

他們都是中了進士之後,在京城衙門熬資歷,一步步升上來的,是以對趙肅這種外調回京的空降部隊,就不大瞧得上眼。

“昭陵營建,營繕司佔了大半工作,花費多些倒也就罷了,但何以顏料局也用了八萬兩之多?”昭陵,也就是隆慶先帝的陵寢。

“大人,陵寢內部壁畫,棺槨上色,都需顏料,八萬兩也是尋常。”穆華掩下眼裡的輕視,恭敬道。

“是嗎?”趙肅一直盯着他,自然也沒漏過對方的小動作。“那倒是本部堂孤陋寡聞了。”

“大人言重了,這也是因爲下官等人在這裡時日久了,自然有所瞭解。”

趙肅合上賬簿,反倒微微一笑:“我初來乍到,也不知道人事安排,倒要勞煩兩位爲我解惑了,這樣吧,明日申時落衙之後,本部堂在五味齋作東,請大家吃飯,你們把各司主事都喊上,也好讓彼此都熟悉熟悉。”

“啊?”穆華沒料到他這麼好說話,愣了一下。

旁邊沒說話的杜平書見好就收,忙扯扯他,一邊道:“謝大人,下官二人一定把所有人都叫上。”

“那本部堂屆時就在五味齋恭候諸位了。”

待兩人走後,趙肅又拿起賬簿。

從賬面上看,是看不出什麼問題的,趙肅也是靠經驗與直覺,才判定這八萬兩裡頭有貓膩,但具體如何,沒有證據,他也不好妄下定論。請人吃飯,不僅僅是爲了探查虛實,也是爲了把所有人的關係都摸清楚。在中國,從古至今,飯桌向來是最好的人事互動場所。

看了一會兒,還是沒看出問題,趙肅心想若真有內幕,想必還有一本暗帳,也不急於第一天就把所有事情都理清楚,他揉了揉眉心,伸了個懶腰,便起身回家。

趙吉早就牽了馬在外頭等着,早年戴公望教他騎射時,就讓他不能疏於鍛鍊,所以現在趙肅養成一個習慣,能騎馬的時候,就不會坐轎子,在地方爲官的時候是這樣,回京之後亦然。

幾年下來,他的身體非但很少生病,柔韌性反而更好,雖然時時爲公務奔波,但卻從沒誤了三餐和休息,又注重養生鍛鍊,是以面容俊雅清雋,看上去不似將近而立,彷彿只有二十出頭,比起年齡相當的人,都要顯年輕,連張居正這樣頗以自己的外表儀容爲豪的人,也忍不住向趙肅打聽駐顏延壽之法。

到了自家宅子外面,聽見裡頭隱隱傳來趙暖一對子女嘰嘰喳喳的說話聲,趙肅不由詫異。

兩個小孩兒性子活潑,可趙肅不在家的時候,他們也很少會過來。

“怎麼,家裡來了客人?”

趙吉吐吐舌頭:“小的一直在外頭等您,沒回家看過,不曉得。”

趙肅下馬進門,一眼就看見坐在院子裡的朱翊鈞。

再定睛一看,卻是想發笑。

朱翊鈞坐在石桌旁邊,懷裡抱着一個小娃娃,旁邊立着賀子重,懷裡又抱着一個,他身邊還環繞着兩個孩子,卻是趙暖家的一雙兒女,趙元嘉和趙元貞。

這兩個名字都是趙肅起的,說起來還有一段趣事。

當年俞氏還懷着第一胎的時候,初爲人父的趙暖高興得不行,想給未出世的孩子起個好名字,挑來挑去都難以抉擇,想起自己還有個探花兄弟,便把備選的名字一股腦寫在信裡寄給趙肅,讓他幫忙挑一個,要麼重新想個好的也成。還附了一大堆要求,說最好是帶金帶銀的,大吉大利的,趙肅看到那些備選的名字時只覺得滿頭黑線,因爲裡面甚至還有“元寶”、“銀錠”這樣的名字,只差沒寫上“銅錢”了,可見趙暖三句離不了本行,已經把工作高度融入了生活。趙肅本還起了戲弄的心思,想寫上“金銀花”之類的名字,但終究念及那是自己的侄子侄女,便把元寶二字改了一下,又因不知道那肚子裡的孩子是男是女,便有了元嘉和元貞這兩個名字,沒想到後來都用上了。

朱翊鈞身後只帶了兩位侍衛,可見是微服出宮的,而趙元嘉和趙元貞兩個人顯然也不知道他的身份,正圍着他嘰嘰喳喳地說話,毫不怕生。

一個疊聲問:“哥哥哥哥,你腰上的玉佩是什麼玉啊?比我爹的好看多了,我跟你說哦,我爹怕人說他一個商人沒品味,買了好多玉佩,一天戴一個,身上和玉器鋪似的,我都不敢和他一起出門,好丟臉!”

一個流着口水對朱翊鈞說:“大哥哥,你長得好俊,等我長大了嫁給你好不好?”

手卻還扯着賀子重的衣角不肯鬆開。

朱翊鈞顯然被纏得一個頭兩個大,但知道他們和趙肅關係匪淺,便試着和他們交流,誰知道這兩個孩子與衆不同,連話也比別人多,幾個回合下來,饒是那兩個侍衛,也露出慘不忍睹的表情。

而賀子重的面癱臉,明顯有龜裂的跡象。

偏偏在這個時候,朱翊鈞抱在懷裡的那個小娃娃又大哭起來,一時間三重奏齊鳴,場面蔚爲壯觀。

“陛下?”

所以當朱翊鈞聞聲轉頭,看見趙肅,簡直感動得快哭了。

“你可終於回來了!”

今天爆發,把2天的分量都補齊了!下一更在8號晚11點左右。

注:

1、其實明朝海禁開放之後,除了上面說到走私的問題,還有朝廷稅目雜多,各級官吏盤剝,以及荷蘭人後來佔據澎湖的種種阻礙,這些後面有需要再說。

2、裡面提到南京工部尚書的問題,可能有些朋友不知道,是這樣:朱棣遷都北京之後,南京還保留了原政府的一套班子,也有六部尚書,但是除了兵部尚書之外,其他5部都是擺設,就是給即將離休的幹部榮養的,或者把一些平時看不順眼又不好馬上罷職的人踢過去,實在是居家旅行,打擊政敵的必備選擇。

因爲時間原因很久沒有寫小劇場了,不知道大家想看神馬,可以在留言提一下。

第97章第75章第128章第153章第9章第42章136章第32章第53章第20章第50章136章第58章第7章第122章第50章第55章第92章第8章第150章第4章第80章第108章第26章第151章第60章第15章第35章第101章第154章第8章第31章第35章第101章第114章第20章第149章第120章第79章第83章第120章第16章第92章第100章第120章第145章第153章第93章第105章第50章第39章第65章第7章第118章第110章第114章第28章第85章第76章第22章第12章第99章第14章第32章第3章第64章第45章第113章第4章第132章第4章第120章第3章第4章第119章第50章第154章第90章第10章第50章第45章第127章第99章第5章137章第117章第105章第105章第130章第60章第148章第75章第17章第139章第111章第116章第5章第65章第113章第89章
第97章第75章第128章第153章第9章第42章136章第32章第53章第20章第50章136章第58章第7章第122章第50章第55章第92章第8章第150章第4章第80章第108章第26章第151章第60章第15章第35章第101章第154章第8章第31章第35章第101章第114章第20章第149章第120章第79章第83章第120章第16章第92章第100章第120章第145章第153章第93章第105章第50章第39章第65章第7章第118章第110章第114章第28章第85章第76章第22章第12章第99章第14章第32章第3章第64章第45章第113章第4章第132章第4章第120章第3章第4章第119章第50章第154章第90章第10章第50章第45章第127章第99章第5章137章第117章第105章第105章第130章第60章第148章第75章第17章第139章第111章第116章第5章第65章第113章第8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