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316章 吐蕃戰役(上)

薩毗澤位於阿爾金山和崑崙山之間,是一座高原湖泊,四周是一望無際的高山草甸,遠方山勢連綿,被皚皚白雪覆蓋,這裡氣候氣候溫暖,有豐富的淡水,有平坦而覆蓋着厚厚草甸的原野,有高峻的山脈阻攔寒流呼嘯南下,對於常年生活在高原上的吐蕃人,這裡便是一個非常適合放牧的優質牧場。

在大唐的地圖上,崑崙山纔是唐蕃的分界線,因此這片夾在兩條山脈間的盆地草原應該是大唐的領土,它屬於沙州管轄,但事實上,從武則天時代唐軍收復安西后,這片盆地便一直沒有能收回來,吐蕃人在這裡駐紮了重兵,幾十年過去了,唐蕃交戰的重心一直便在東方,兩國在安西基本相安無事,大唐也就默認了吐蕃人對這片盆地的佔領。

但隨着唐軍在東線石堡城大勝,唐蕃兩國的戰略優勢不斷向大唐傾斜,在隴右戰場,哥舒翰步步爲營,向南近逼,佔領了大非川和青海流域,並逼向九曲地區;在劍南戰場,高仙芝大敗吐蕃南詔聯軍,將吐蕃勢力趕出南詔,並向西收復了鬆、當、恭、雅等被吐蕃佔領的土地,而西線的大小勃律大勝,吐蕃人的勢力被趕出吐火羅,再加上吐蕃贊普年幼,幾個實權大臣爭權奪勢,使得吐蕃遭遇到了百年未遇的低潮。

正是這種戰略優勢,使大唐再次發動吐蕃戰役,在東方要佔領九曲、柏海;在西便是要收復吐蕃人盤踞了近五十年的薩毗澤盆地,徹底將吐蕃人趕回崑崙山以南。

六月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在安西各地已是流火遍地、熾熱難當,可在薩毗澤盆地卻是溫和如秋,早晚還有一絲寒意,這天清晨,一片白茫茫的霧氣籠罩在高原之上,大片森林中白氣瀰漫,偶然有羚羊羣從茫茫的原始森林中躍出,成羣結隊來到且末河邊飲水,這裡距離薩毗澤約百里,人際罕至。

這時,一陣激烈的馬蹄聲從遠方傳來,驚動了河邊飲水的羚羊羣和鹿羣,它們驚恐萬分,紛紛奔進了原始森林,在森林邊好奇地向遠處張望。

只見一隊騎兵風馳電掣般疾駛而來,這是唐軍的近百名斥候騎兵,配備雙馬,爲首者正是秦海陽,他將三百名斥候分成五隊,分別去各處探查,他這一隊人數最多,主要就是沿且末河一線尋找吐蕃人的蹤跡。

昨天傍晚,他們已經發現了一隊吐蕃巡哨,從馬蹄印看,應該在十五到二十人之間,他們一路追蹤而來,就在這一帶,失去了吐蕃巡哨的蹤跡。

秦海陽勒住戰馬,打手簾向四周張望,遠方是大片重綠色的高山草原,髮絲般的牧草層層鋪疊開去,茂密的森林一望無際,閃亮的且末河儼如一條玉帶從森林中間流過,原野安靜異常,沒有任何人的痕跡。

秦海陽目前是安西斥候軍中軍職最高的將領,他的斥候經驗極爲豐富,從常理來判斷,河水從兩岸森林中間流過,這樣敵人的埋伏極可能就會在森林中,但秦海陽卻看得更深一步,從河水與森林的距離便判斷出,一般埋伏對唐軍也不會有影響,河邊至森林的距離約百步,而吐蕃弓箭的射程不夠,唯一擔心吐蕃人是用唐軍弩箭,如果那樣的話還是有一定危險。

秦海陽沉吟片刻,便對兩名手下道:“你們去看看,注意防護!”

兩名手下答應一聲,沿着河流縱馬向前奔去,奔至森林邊緣,兩人向森林內探望了片刻,一齊張弓搭箭,向森林深處射去,他們射出的是一種尖嘯箭,也是用火藥配成,高原上因氧氣不足,大大影響了火藥的燃燒爆炸,但這種尖嘯箭卻因藥少而不受影響,它射出後能發出尖利的嘯聲,起到打草驚蛇的作用,是斥候軍的有力探查器。

只聽兩聲尖厲的嘯聲響過,森林上空既沒有撲棱棱的鳥雀驚起,也沒有羚羊和鹿羣從森林中驚恐奔出,而是隱隱聽見幾聲戰馬的嘶叫,緊接着十幾名吐蕃騎兵從森林倉惶奔出,沿着河向下遊奔去。

“十八名騎兵!”

秦海陽立刻低令,“衝上去,一個也不能放走。”

兩百匹戰馬如平地驚雷,一齊沿着河邊疾奔,唐軍斥候的戰馬都是清一色的阿拉伯馬,又在高原上進行了長時間的訓練,已經能夠適應高原氣候,雖然還不能在高原上長途跋涉,但短距離衝刺已經完全沒有問題,更重要是它們速度極快,儼如騰雲駕霧一般,而吐蕃人的戰馬普遍較矮小,能耐高原寒冷,也能長途跋涉,但就是速度不快,片刻後,吐蕃騎兵便漸漸被唐軍追上了。

唐軍形成了一個彎月形,兩邊漸漸向中間合攏,還差五十步時,唐軍放箭了,百支箭從四面八方射向吐蕃騎兵,吐蕃騎兵的雙層鎖子甲難以抵擋唐軍特製的纖細透甲箭,更要命是戰馬無從躲避,霎時間,一片人仰馬翻,十八騎吐蕃巡哨被射倒大半,只有五人仍在狂奔,但他們躲不過唐軍的密集騎射,頃刻之間,最後的五人被射翻,吐蕃軍兇悍異常,雖然被射倒,但仍爬起來拔出長劍和唐軍拼死格鬥。

“殺!”

秦海陽厲聲喝令,他振馬斜衝,一刀劈過,血光四濺,一名企圖刺他戰馬的吐蕃士兵被劈斷了脖頸,人頭滾出兩丈多遠,唐軍們下手絕對不留情,刀劈箭射,十八名吐蕃巡哨被斬殺十七人,僅留一名活口詢問軍情。

很快,倖存者陸陸續續交代了一些情況,這支吐蕃巡哨是去播仙鎮探查唐軍的情況,因發現唐軍斥候而返回,目前,在薩毗澤盆地約有兩萬多吐蕃軍隊,還有數萬名作爲後勤的隨軍牧民,這些基本上都是唐軍已經瞭解到的情報,不過秦海陽還是有收穫,那就是吐蕃巡哨去播仙鎮探查,這是以前沒有過的事情,極可能是聞到了味兒。

還有一個情報也引起了秦海陽的注意,三天前約六千人的吐蕃軍和三萬隨軍牧民離開了薩毗澤,向西方而去,原因不明。

如果吐蕃軍是發現了封常清的軍隊,那就屬於緊急情況,是不會攜帶羊羣和隨軍牧民,而是會火速趕去攔截,而他們卻帶了羊羣補給,這樣,每天行軍也不過數十里,這不是追擊,應該不是針對唐軍,那他們是去哪裡?難道會是去小勃律?

秦海陽沉思了片刻,不管吐蕃軍是不是去大小勃律,但很可能會遭遇到封常清的軍隊,這個情報必須要引起重視。

他當即分兵三路,一路回去向李慶安彙報,一路繼續東行去探查薩毗澤盆地的情況,而他則率二十名斥候調轉馬頭向西南追去。

.........就在秦海陽發現吐蕃軍的一點蛛絲馬跡時,敦煌的唐軍已經整軍完畢了,三萬安西主力軍和四千駐守沙州的豆盧軍,豆盧軍是河西八軍之一,它的編制是四千人,胡漢各半,它從來就沒有滿員過,但也從前沒有缺員過,它和所有的邊軍一樣在朝廷的兵冊中是滿員的,朝廷也會據此每年向豆盧軍撥付糧餉,但事實上,豆盧只有二千餘人,胡騎是不會安心在軍隊服役,他們需要放牧,需要和家小住在一起,因此,在某種利益的驅動下,胡騎們基本上都是名義在編,而實際上不在軍中,至於他們的糧餉也就大多進了軍官們的私囊,山高皇帝遠,也沒有人來查他們,即使查也查不出什麼,那時胡騎們又回來了,這也就是馬匪中混有軍隊的原因所在。

但安西軍的突然到來,卻摧毀了豆盧軍這種混亂的體制,沙州都督王鄯來不及召回胡騎,而使得他的貪瀆之事曝露,被李慶安重打一百軍棍押送朝廷,並上書揭露其貪污糧餉數萬貫的事實,王鄯在上路不久便自盡於囚籠之中,豆盧軍全部編入安西軍,李慶安又命親兵出身的大將施秉貴爲慶王侍衛統領,率三千軍馬長駐沙州。

在沙州諸事安排完成後,安西軍又再次調頭向西南,沿阿爾金山北麓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這天傍晚,安西大軍晝夜行軍三天夜,終於抵達了阿爾金山北四城之一的七屯城,大軍疲憊不堪,便駐紮下來。

密密麻麻的營帳層層疊疊,一圈圈地向外延展,彷彿一個巨大的螺旋,沒有營柵,近千名巡哨散發到數十里之外,這個巨大螺旋的中間是各種軍需物資,再中間便是中軍大帳。

晚飯後,夜幕便悄然降臨,漫天的星斗散佈在蒼穹之上,在無邊無際的神秘宇宙中鋪開,讓人覺得時光短暫和生命的渺小,就在這片璀璨的星光下,唐軍大營中一片寂靜,營光黯淡,疲憊的士兵都已沉沉睡去,只有中軍大帳中依舊燈火通明。

秦海陽派回來的斥候兵剛剛趕到,正在帳中向李慶安稟報斥候軍發現的吐蕃軍情。

“我們是在距播仙鎮南約八十里處發現了吐蕃巡哨,他們也發現了我們,經過兩天追擊,我們在離薩毗澤百里外追上這支巡哨,並殲滅了他們,從戰俘中得到一個消息,吐蕃軍約六千人在三天前已經離開薩毗澤,向西南方向而去,他們帶了三萬牧民和大量羊羣,秦將軍推斷他們的行軍速度並不快,但很可能遭遇到封將軍的隊伍,秦將軍已向西南追去。”

李慶安一邊聽彙報,一邊在地圖上做標識,他還來不及做吐蕃的沙盤,使他略略感到有一點遺憾,在地圖上,薩毗澤是位於一片方圓數百里的盆地之中,被阿爾金山和崑崙山包圍,再向南是吐蕃的羌塘,也就是後世著名的可可西里山脈,幾條大山脈都是東西走向,在山脈間形成了巨大的峽谷。

李慶安知道,此時東部的吐蕃戰役已經打響了,哥舒翰已經發動了爭奪九曲地區的戰役,如果薩毗澤的吐蕃軍得到消息趕去支援,應該是從東走,進入柴達木盆地,走直線前去馳援,但吐蕃軍卻是向西走,迂迴繞道更不可能,等繞過崑崙山再向東,那就已經遠了數千裡,如果不是去支援東方,那會是去哪裡?

如果是去攻打大小勃律,六千軍馬似乎少了一點,而且攻打大小勃律是一種戰略性的國策,這和吐蕃的上層決策有關,當然,吐蕃人在東方處於戰略劣勢,確實是有可能向西發展,打下大小勃律,打開通往吐火羅和天竺的大門,但無論如何,這種重大的軍事行動都絕不會突然從薩毗澤發源。

如果不是去大小勃律,那又會去哪裡?這時,李慶安的目光投向安西于闐,他腦海中跳出一個大膽地念頭,難道會是去襲擊于闐或者是龜茲?

這個念頭將李慶安自己也嚇了一跳,吐蕃軍會去攻打安西嗎?這是一個讓他有些不敢面對的假設,換而言之,如果是他李慶安,他會去攻打安西嗎?答案是肯定的,他肯定會去打,這就是兩線作戰的最難以顧全的一點,腹地空虛,他調動了五萬軍隊來發動吐蕃戰役,而北庭那邊,葛邏祿、同羅、沙陀三支部落至少有四萬胡人軍隊在對付回紇,還有北庭九千漢軍,他近一半大軍都捲入了這兩場戰役中,雖然安西還有一萬餘人,但分佈太散,無法快速集中,在龜茲只有兩千軍隊防禦,疏勒稍多,也只有五千人,像其他主要軍鎮焉耆、于闐、拔煥城等都只有千人,而地方上的胡人軍隊也都被他拉來用做後勤,即使不來,也是戰鬥力太弱,不堪一擊。

李慶安忽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這支胡人軍隊極可能是去偷襲安西腹地,所謂隨軍牧民不過是個迷惑而已,說明吐蕃主帥已經意識到唐軍要進攻薩毗澤了,這個吐蕃主帥果然不一般。

想到這,李慶安立刻招來一名年輕將領張永慶,也是出身於他的親兵,積功爲中郎將。

“如果吐蕃軍偷襲安西腹地,必然會經過於闐,那裡有一千駐軍,但人數不夠,你速率三千拔煥騎兵趕去,多帶弓矢,連同于闐一千人,共四千人,由你全權指揮,拼死也要給我守住安西南大門,日夜警惕,不可有半點大意!”

張永慶接過令箭,抱拳應道:“卑職一定拼死守住于闐,決不會讓吐蕃軍得逞!”

片刻,帳外傳來兵馬調動的聲音,馬蹄奔如悶雷,三千拔煥營騎兵在張永慶的率領下,向西于闐鎮方向而去,李慶安站在帳營門望着他們遠去,此去于闐,至少有十天的路程,不知他們能否及時趕到?

.........就在李慶安擔憂于闐安危的同一時刻,薩毗澤的吐蕃主帥也深深爲吐蕃國的命運而擔憂,薩毗澤的吐蕃主帥也是吐蕃的權勢人物之一,他就是吐蕃大將尚息東贊,當吐蕃贊普被李慶安炸死在石堡城後,吐蕃實力便一時陷入低潮,主要表現在新贊普年幼,僅十一歲,大倫囊協達贊和託孤大臣達扎路恭關係不和,導致吐蕃內部政令不暢,去年又爆發了大臣巴?吉桑東贊與朗?彌素二人的陰謀叛亂,雖然叛亂被鎮壓,卻牽扯到了不少人,尚息東贊就是其中之一。

尚息東贊和朗?彌素的私交關係很好,朗?彌素被殺後,對尚息東贊一直耿耿於懷的囊協達贊趁機發難,指責他也暗中支持叛亂,最後證據不足,尚息東贊沒有被定罪,但也被貶到了遠離權力中心的西方,出任羌塘總督,掌管薩毗澤的兩萬吐蕃軍。

尚息東贊不愧是吐蕃的名將,在去年唐軍幾次攻打九曲地區不利後,他便猜到唐軍很可能會發動西線戰役,阻止薩毗澤的吐蕃軍東援,爲此他幾次上書贊普,要求增加薩毗澤的吐蕃軍,卻被囊協達贊斥以居心叵測駁回,儘管沒有援軍,但尚息東贊還是積極應對,他多派巡哨和探子卻探聽唐軍的消息,七天前,他的一支探子深入安西,聽商人說唐軍有大規模向東進軍的跡象後,尚息東贊便意識到唐軍是要攻打薩毗澤了,他立刻做出兩手準備,一方面命大將嘉扎桑吉率六千吐蕃軍迂迴前往于闐,準備趁安西腹地空虛的機會,用圍魏救趙之策逼唐軍退兵,如果唐軍被他擊潰,說不定他還能順勢席捲安西。

當然,尚息東贊也知道這種可能性不大,他曾聽過達扎路恭說起過李慶安此人的厲害,他也記得很清楚,當年石堡城之戰,他的胞弟尚息德贊便是在伏俟城死於李慶安的箭下。

所以尚息東贊也做了二手準備,他又命三萬牧人將百萬頭牛羊趕到南方的烏蘭烏拉湖,如果薩毗澤守不住,他就將南撤烏蘭烏拉湖,三萬牧人和六千吐蕃騎兵是同一天出發,這便給了唐軍斥候一個錯覺,以爲吐蕃軍隊是帶牧人一同行軍。

下午,尚息東贊忽然接到了探子的報告,約三萬唐軍離開播仙鎮,沿着且末河,向薩毗澤方向開來,尚息東贊知道,戰爭即將要爆發了。

(未完待續)

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690章 渤海登陸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439章 殺人立威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475章 平樓事件(上)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218章 楊釗折臂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600章 血戰相州(四)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66章 縣令楊釗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449章 同室操戈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151章 楊家有事第6章 太陽寶石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205章 蛇蠍美人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88章 軍政之爭第476章 平樓事件(下)第84章 人質綁架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324章 再行一棋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233章 曲池壽宴(下)第4章 拔煥之旅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290章 有失有得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86章 揚州來客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77章 皇帝召見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656章 放線釣魚第17章 胡女多情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496章 危機加劇第615章 家事國事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22章 石國來客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312章 賣官之案(上)第545章 將軍轉行第373章 帝國合約(中)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204章 楊慶聯手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85章 細水長流第171章 再會沙陀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327章 夫妻夜話第41章 初見相國第196章 金戈鐵馬第5章 安西小娘第227章 趕盡殺絕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44章 雪夜幽夢第122章 隴右備戰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419章 各路諸侯第628章 春季攻勢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122章 隴右備戰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135章 石堡大戰(中)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
第474章 將軍抱玉第579章 火燒東市第690章 渤海登陸第446章 暫棄前嫌第317章 吐蕃戰役(中)第415章 霍國公主(上)第439章 殺人立威第152章 清月詩社(一)第263章 意料之外第686章 兩國來使第244章 西曹之戰第475章 平樓事件(上)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218章 楊釗折臂第361章 回到京城第447章 花花投資第223章 重回北庭第282章 楊家之患第406章 血洗火尋第600章 血戰相州(四)第666章 營救家眷第66章 縣令楊釗第297章 攜美遊莊(上)第187章 查封茶莊第605章 裴相之死(下)第449章 同室操戈第149章 貴妃做媒第151章 楊家有事第6章 太陽寶石第291章 燃眉之急第205章 蛇蠍美人第391章 貨幣戰爭(上)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530章 太后珍珠第88章 軍政之爭第476章 平樓事件(下)第84章 人質綁架第401章 粟特商人第517章 吐蕃棋局(上)第210章 貴妃說情第436章 誰爲新帝第324章 再行一棋第310章 夫人外交第355章 拒不交權第534章 裴家名份第233章 曲池壽宴(下)第4章 拔煥之旅第350章 五條策略第290章 有失有得第169章 初到北庭第546章 野心之將第133章 大戰前夕第86章 揚州來客第588章 另起爐竈第77章 皇帝召見第166章 河西安帥第659章 攻心爲上第656章 放線釣魚第17章 胡女多情第493章 隱龍聚會第309章 慶安新縣第496章 危機加劇第615章 家事國事第667章 全城搜查第566章 兵發漢中第22章 石國來客第272章 棣王李琰第312章 賣官之案(上)第545章 將軍轉行第373章 帝國合約(中)第508章 毒蛇之心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483章 粉墨登場(下)第204章 楊慶聯手第385章 第一威脅第350章 配合默契第467章 崔氏之病第482章 粉墨登場(上)第70章 花府大宴(三)第85章 細水長流第171章 再會沙陀第503章 雪域奇兵第228章 步步爲營第175章 後軍之重第327章 夫妻夜話第41章 初見相國第196章 金戈鐵馬第5章 安西小娘第227章 趕盡殺絕第242章 深入虎穴第44章 雪夜幽夢第122章 隴右備戰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419章 各路諸侯第628章 春季攻勢第375章 用人不疑第122章 隴右備戰第431章 密集佈局第135章 石堡大戰(中)第646章 上黨戰役(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