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南北試驗(下)
天啓點頭說:“上下不一致導致有一方吃虧,而且可以說吃虧的肯定是普通百姓,因爲我們的官員都是從上到下一層層傳達命令,就像開始說的那樣無論大官小官沒有哪一級官員敢於推翻從上到下傳下來的命令。百姓吃了虧也只能因爲兩個原因,一個是在權勢『逼』迫下吃虧,另一個是在他人欺騙下吃虧,無論哪種都足以讓百姓把官員看成惡霸和騙子,這對大明官員的形象樹立不是一件好事。”
天啓跟劉宗周的話都說明了一件事,就是從理論上講國家的利益和所有百姓的利益都應該是一致的,但是在實際具體的情況中經常出現上下有對立的現象。當上下有了對立和矛盾需要一方讓步時,絕對是百姓無條件讓步,因爲處理事情的官員是上級委派的而不是下級選任的。正是由於屁股決定了立場,端誰的碗替誰說話這一原因,所以所有官員在處理這些事的時候都會想辦法讓百姓退讓,無論是威『逼』還是誘騙,只需要考慮目的不需要考慮手段。
在國家利益與百姓利益產生矛盾時,千百年來都是百姓無條件退讓,但是正因爲如此千百年來普通百姓都跟統治者不一條心。對一個個新上任的官員人們可以一屆一屆打出“災星退去福星來”的牌子,改朝換代也很少見到有百姓爲了維護舊統治者而不惜生命,究其原因就是這種無條件的服從和退讓使百姓對官員沒有親近感,對國家沒有認同感。現在民選官就是要激發百姓的自主意識,讓百姓增加對國家的認同和忠誠,所以百姓無條件退讓這點一定要改變。
劉宗周見天啓明白了他的意思,於是說道:“臣知道發生上下不一致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沒有真實瞭解到百姓的需求,我們現在制定一切制度都是聽取下級官員的彙報,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想當然,制定制度時沒有考慮百姓的需要,那麼制定出來的制度自然不會讓百姓滿意。根據這個推斷臣想能不能讓選出來的鄉長既能傳達上級的命令,又能總結一下百姓的需要,讓他們將上級命令和百姓需要綜合起來,從而達到上下一致的效果。”
劉宗周的話讓天啓覺得很好笑,連旁邊的高攀龍都有些忍不住,他的話只能存在於理論上而不可能具有運作可能。當上級的命令傳達下來後,百姓是怎麼想的怎麼看的其實已經不重要,唯一的做法是配合着執行,其中沒有讓鄉長聽取百姓意見並綜合的餘地。
見天啓面『露』笑意但不說話,劉宗周也覺得自己的話有些不現實,他輕咳了一聲說:“讓鄉長將縣裡的命令和百姓的需要想結合,這只是臣的一個想法,具體做起來不可能這樣要求,可以變換一下達到這一目的。”
天啓奇怪地問:“不知道劉大人準備怎麼變換?”
劉宗周說:“以前每個縣只有一個縣令,在這個縣做任何決定都由縣令管,後來朝廷將流動巡視的巡按御史定爲固定的縣監,情況立即就有了一個大的變化。臣想鄉里能不能也這樣變成雙人制,就是讓鄉老和鄉長同時存在,鄉長年輕力壯腿腳有勁可以讓他主要傳達上級命令,鄉老德高望重可以專門用來聽取意見。這樣兩個人一同做事可以兼顧上下之間的不同需要,同時也可以利用上以前那些鄉老的經驗和威望,畢竟存在這麼多年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
天啓想了想說:“施政官員身邊安一個貼身監督的監政官,各省各州各縣實行了這麼幾年都說好,沒人貪污了也沒人剛愎自用了確實是一個好辦法,現在鄉上也仿照着學樣子應該也沒有問題。但是我們的施政官和監政官其來歷有所不同,就算任免官員的權力下放了,但施政官員都是上級任命並上報都察院的,監政官更是直接由都察院直接任命管理,你說的鄉長和鄉老都該怎麼產生呢?”
劉宗周說:“因爲鄉一級是皇上剛剛決定下行權力的最低一級,再往下就是各家族自己管理的村了,所以臣認爲鄉長和鄉老都由百姓推選。兩人不同之處只在於個人條件的要求不同,鄉長的要求是年輕力壯腦子靈活聽從縣裡的命令,香老的要求是德高望重能傾聽下面百姓的需要。從產生方法來說鄉長要管人只能有一個,鄉老不需要黑着臉管人只需要聽取意見,所以一兩個都可以七八個也不算多,反正鄉老又不用給俸銀。”
劉宗周這話讓天啓覺得有些道理,鄉老就是地方各勢力的代言人,以前有了事就由他們在一起評是非,假如他們評判的有人不服可以去縣裡打官司。這些鄉老多是年紀大的老頭,人老了經驗豐富處理事情相對要公平一些,他們替縣裡擋下了不少的事情和麻煩,假如一個縣裡的幾萬人有了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由縣令來處置,那還真會忙死個人,這就是劉宗周說的存在就有其道理的意思。
增加一個九品鄉長去掉一些沒品鄉老,表面上看樣子能夠幫縣裡減少不少事,但是因爲鄉長忙不過來沒時間解決鄉里的問題,一旦百姓鬧出事來鄉長又壓制不住,那會產生更多的麻煩。現在讓鄉長和鄉老並存,相當於在以往的格局上增加一個代表縣裡的鄉長,以前那種橫向意志的聯合又添加了一個從上而下的力量,說不準真比以前那種單純的商議式處理問題方式強。
天啓想來想去也沒有想出什麼不妥出來,於是對劉宗周和高攀龍說:“既然你們有這想法那就去推行吧,反正也不怕出現什麼大問題,做得對我們歸納經驗鋪開推廣,做錯了我們總結教訓及時改正,總有一天你們會做得盡善盡美。”
天啓的話讓劉宗周很開心,高攀龍這時候問道:“皇上,臣心中還有個疑問,就算那些鄉老能夠接受百姓們的意見,並將其歸納總結並向上反應,那也是隔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事了。那麼在當時縣裡的命令就不被百姓所認同,這時候又該怎麼辦?是主要讓鄉長強行推行還是主要讓鄉老勸告呢?”
天啓看了高攀龍一眼笑道:“高大人說得不爽快,你該問主要該用騙還是用強纔對,這個話我們開始就商議過就沒必要再改口,只要沒有人造反就不能用強只能騙。當時就讓縣裡的命令和百姓的需要一樣那不現實,但是我們一定要做到不能讓百姓在同一件事上不滿意 第 446 章 ,文中說起現在大明的官員越來越多,而且多是管理同一事務上的人,這篇文章明顯是指這兩年增加的監政和輔政官。看了錢謙益的文章天啓有些奇怪,覺得錢謙益這樣說明顯是不注意自己的立場,這話其他人說得唯獨錢謙益說不得,因爲他是信王的老師。
一個人做事說話都有一定的目的和原則,沒有目的就無原則『亂』說話的人也有,但是那樣喜歡信口開河的狂人絕對不可能當上朝中大臣。像史前傳說中洗耳不聽亡國音的許由,還有三國時『裸』衣罵曹『操』的彌衡,應該說都是很有才華的人,但是都因爲其太狂妄而沒有得到重用。錢謙益不是狂妄的人,相反據天啓所知錢謙益還是一個很機靈活絡的人,他之所以會站出來對實行了幾年的輔政監政制度有看法,而且還得到了聖學院的同意並放行刊登,肯定有他一定的道理。
天啓想了想讓一個小太監去通知錢謙益,讓他 第 446 章 ,在政務院中的幾個年輕人中,天啓對錢謙益、黃尊素、周延儒等年輕人都很看重,他不願意他看重的這些年輕人中出現一個輕薄狂妄的人。
第 446 章 的事,他首先問道:“現在南北兩京都在試驗民選官一事,你對這事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