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您的意思是匯豐行往後就不直接吸儲了?”
怡和行行主伍紹榮同幾個十三行的大老闆交換了下眼色,將信將疑地追問了句。
一個沒有任何官職爵位的商人,和皇帝老子圍着個圓桌子坐着,還敢當面提問,這樣的事情在滿清那邊可真是沒有人敢想象的。可在大明立憲議會這裡,“立憲委員”同國王當面交流已經漸漸被人們所接受,認爲是朱大國王在虛心納諫了。
“匯豐行退出存貸款業務是有一個過程的,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朱濟世笑着回答,“第一步是諸位仿照匯豐行的規制組建民營銀行;第二步是匯豐行在國內堅持採取零利率吸儲,這樣便可以逐步退出民間存款市場;第三步是在國內匯豐行將不再向銀行業、錢莊業、保險業之外的工商企業直接發放貸款;第四步是匯豐行的國際業務和匯兌業務分離後成立一間獨立的匯豐國際商業銀行。”
“王上,除了匯豐行之外,其他銀行還能不能發鈔?”又一名十三行的行主提問。
“在大明國內,只有匯豐銀行擁有發鈔和鑄幣權。而外國銀行或政府所發行的貨幣只有經過匯豐銀行批准,才能在大明國內流通。”
發鈔鑄幣的權力當然要牢牢掌控在匯豐行之手,否則每間銀行都自發鈔票,這金融秩序還不得亂成鍋粥?
“錢莊發行的銀票呢?”
“不可用於流通,只能用於大額交易,而且所有的錢莊必須接受匯豐行監管。向匯豐行上存保證金。”
這一點倒也沒什麼。銀票本來就類似於後世的“承兌匯票”。大多用於商家之間的大買賣,拿着銀票下館子上青樓的事情只有後世的電視劇裡纔有。而要求民間銀行、錢莊將所吸納存款的25%上存匯豐行,則是個聚斂民間金銀的巧辦法。
廣東的錢莊其實早就把一部分的現銀存進匯豐行了,可是朱明的地盤現在可不止廣東一省。兩湖閩贛還有蘭芳的地面上都有不少錢莊,如果《銀行法》頒佈之後再興起一批銀行的話,只怕能將五省一國地盤上沉澱在民間的大量金銀都吸收進來,其中的25%肯定是要超過一億五千萬銀元的!有這筆銀子做本,加上匯豐行自己的資本。怎麼都能支持3億元鈔票的發行。這麼多的金銀在手,再加上“五省一國”地盤上的銀行、錢莊一塊兒背書,匯豐行就不怕鈔票擠兌了。
而且以匯豐行爲核心,建立起一個包括了全國銀行、錢莊在內的金融體系之後,也能保證這麼多鈔票能夠發出去,又能保證那麼多鈔票夠流通起來,真是一舉多得。
而這3億元鈔票發出去後,又收兌到大量的金銀作爲發行更多紙幣的保證,同時也能用其中一部分來購買朝廷發行的國債,爲朱明王朝下一步的軍事行動提供充足的財政保證。
“另外。匯豐行還會發行銅元和小銅元作爲輔幣,全面整頓混亂的銅錢流通市場。”
看到在座衆人對匯豐行發行紙鈔的問題沒有異議。朱濟世又取出幾枚金幣、大銅元和小銅元交給大家傳看。
“現在銀錢兌換市場非常混亂,一枚銀元可以兌換到1500到1700枚銅錢。而且價格時常波動,對金融穩定極爲不利。此外,銅錢作爲輔幣的單位太小,缺乏介於銅錢和銀元之間的輔幣。
因而,朝廷決定授權匯豐行全面整理銅錢市場。收回市面上的制錢重鑄大小銅元,並且制定銀元和大小銅元的兌換公價。一銀元兌換一百大銅元,一枚大銅元兌換十枚小銅元。
另外,朝廷還會授權匯豐行發行金幣,稱爲金元。一金元的含金量是4錢3分2釐,兌換銀元的比價是一比十。銅元、金元和銀元一樣,都是匯豐行發行鈔票的保證。
所以匯豐行發行紙鈔的面值一共有三種,一元、十元、百元。一元紙鈔相當於一枚大銅元,十元紙鈔相當於一枚銀元,百元紙鈔相當於一枚金元。”
伍紹榮拿起一枚大銅元在手裡掂量一下,微微笑了笑:“王上,這大銅元沒準會成爲流通最廣的錢幣吧?這銅元之利,怕是不在紙鈔之下啊!”
朱濟世笑着點點頭,對當下中國的經濟來說,金元銀元的價值都偏高了。普通百姓勞作一年也賺不到多少銀元。所以真正在國內流通的,還是銅幣。之前是銅錢,將來會被大小銅元所取代。小銅元的做工和重量是超過眼下流通的“制錢”,,但是含銅量也達不到“制錢”的1。5倍。而大銅元的重量更是不可能相當於十枚“制錢”的,大約只有3枚制錢的含銅量。這銅元發行的利潤之厚便可想而知了。
“伍行主,我朝發行紙幣、銅元,可並非全爲斂財,其實還有促進產業,繁榮市場之功效。”
朱濟世掃了幾個滿臉都是莫名其妙的行主一眼,忽然笑了起來:“這一次整頓貨幣,建立金融體系的功效有多大,你們現在不明白。但過上十年八年,你們就會感受到金融的魔力了。現在你們這些行主的身價不過幾百萬上千萬,十年之後,怕是會有人坐擁上萬萬的家產啊!”
這是朱濟世的真心話。
當了幾年的大資本家又開設了可能是亞洲最大銀行的匯豐銀行,還操控了日本國的幣制改革之後,朱濟世已經成了半個金融專家了。知道所謂的“資本主義”的精髓就是如何把錢變成資本。
錢是什麼?在這個時代大約就相當於貴金屬,如白銀和黃金都是錢。而當下的中國肯定不缺銀子,幾百年貿易順差的效應不是一場鴉片戰爭就能抵消的。現在的中國肯定是全世界掌握貴重金屬最多的三個國家之一。或許不如英國,但是擁有的貴金屬肯定比法國、西班牙、俄羅斯和美國多。
至於中國的有錢人也不少,比如廣東十三行的大老闆,誰沒有幾百萬上千萬身家?這號闊佬就算在倫敦也沒有幾個。如伍紹榮的伍家,或許比羅斯柴爾德家族窮一點,但肯定比巴林家族有錢!
但是錢不等於資本,有錢人不等於資本家!這一點,朱濟世那自己和伍紹榮一比就知道了。錢肯定是伍紹榮多,但是伍紹榮手裡的錢是死錢,只能躺着發黴,產生不了多少效益。而朱濟世的錢是活力四射的錢,是能用錢生錢,用小錢驅使大錢的錢,這個錢就是資本。
而要在當下的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光靠推動十三行去整合廣東產業還是不大給力。必須要讓沉澱起來的死錢都復活,變成活力十足的資本。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發展金融,發展銀行業。讓伍紹榮這號有錢沒地方投的財主把錢拿出來辦銀行,把更多沉澱的死錢吸收進金融系統用於放貸給各種產業,成爲產業革命的又一大推動力。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銀行業其實是有“創造”資本的特殊能力。就眼下的世界上發行“可兌換鈔票”的遊戲規則來說,沒有誰會發行百分之百準備金的鈔票。有一塊錢的銀元,發行三五塊錢的鈔票都不算過分。準備金和實際發鈔數量之間的差額,就成了憑空創造出來的資本,可以用來投資,也用來支持戰爭。
同時,銀行業在經營的過程中,還有一個貨幣的放大效應。如後世的某國基礎貨幣可以放大3倍。當下的金融體系當然不可能支持這樣大的乘數效應。不過在產業開始高速增長的情況下,1。5倍的效應還是可以產生的。也就是說,一塊銀元通過一個近代化的金融體系,可以產生五到八塊銀元的效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