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戰起(二)

陳海目前身系北陵一域、數十億民衆的安危,自然誰都不會同意讓他拿自己的本尊肉身深入敵境冒險,但這一次玄元軍、天南討魔軍以及越廷的東征討魔軍在南線組織的會戰,將直接影響海東大陸未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格局,陳海怎麼都要來親自看一眼。

本尊肉身不能過來,那陳海只能以姚興身骸修成的身外分身過來。

說來也好笑,陳海在燕州時,以是姚興身骸爲本尊肉身,燕州魔劫全面暴發後,他要潛入魔族內部,才只能以神衛傀儡修成的身外分身在血雲荒地內部活動。

等進入星衡域後,神衛傀儡分身因爲一系列的機緣修煉成丹,修煉化形,結成元胎,又渡劫踏入天位境,身外分身倒是成了本尊,姚興的身骸卻成了身外分身。

陳海一方面要借身外分身行事,一方面這些年身外分身也疏於修煉,也是這兩年清閒下來,在陵州將身外分身勉強修煉到道胎境初期,卻是適合幹這種滲透斥侯的事情。

寧嬋兒不願意在北陵擔任官職、將職,更是沒有可能留在北陵靜心潛修。

從隆慶五年入冬之後,陳海與寧嬋兒就已經來到滕王山、荒天澤一帶,親眼看着南線會戰一系列戰事的發生。

膝王山西麓,荒天澤是海東大陸罕見的大湖,匯聚四面八方的溪河流水,面積要比當初陳海率龍驤軍遲滯魔兵的滄棱湖大上數十倍。

而且從荒天澤往西,又有好幾條像金沙河這樣的開闊江河。

中州南部入冬後,也有相當一部分江河會被冰雪覆蓋,但冰層要比北面的萬濤河、怒川江薄得多。

在越廷東征討魔軍有二三百艘鐵甲戰艦進入金沙河、進入荒天澤,南線魔兵主力,怎麼看都不應該從西線突圍。

那麼,從東線,從玄元軍佔據的雁蕩山與劉汾率部堅守的滕山王之間找空隙強行突圍出去北逃,纔是南線魔兵主力唯一的出路。

在陳海看來,目前玄元軍、東征討魔軍在雁蕩山、滕王山已經站穩陣腳,天南國太子鄭產只要率天南討魔軍從西南徐徐逼近,一步步的壓縮南線魔兵主力的活動空間就足夠了,實在沒有必要冒險直接穿插南線魔兵主力控制的首陽山之中。

退一萬步說,南線魔兵主力真成功的從雁蕩山、滕王山之間的空隙突圍過去,也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經過大規模天機戰械加強後,天南討魔軍、東征討魔軍以及玄元軍的機動能力大幅增強,滕王山往東往北,都是開闊的平原地域,更適合在運動中殲滅魔兵。

然而天南國太子鄭產,顯然要比陳海所預料的急切得多。

當然,鄭產如此迫切,陳海也沒有覺得有多意外。

當年玄元上殿、滄源劍派、玄皇天三家反叛流陽宮,三宗天尊秦世民、劉冕、鄭庚都分別稱帝,建立天南、越、崇三國。

三宗天尊,玄皇天、越廷先帝劉冕五百年前壽盡而逝,身後留下六王之亂,新帝劉醒差點沒能坐穩帝位被趕下臺去。

玄元上殿太上皇秦世民爲保證帝權順利傳承,棄烈王秦冉不取,而立嫡孫建興帝登基,魔劫興起,又廢建興帝親政,此時則被烈王秦冉囚於安澤城。

滄源劍尊、天南武帝鄭庚當年雖然說是流陽十三天尊裡,年齡最小的,但此時也已經進入暮年。

鄭庚諸子裡,鄭產雖然封爲太子,地位卻非絕對穩固,他要想避免劉醒差點帝位不保、避免秦冉差點跟帝位無緣的命運,這一戰或許是他穩固權勢、建立威望的最好機會。

當然,陳海跟魔族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知道魔族論心機陰深,絕不在人族之下。

魔族這幾年在南線一直都沒有什麼大的動作,意味着魔族在南線沒有什麼消耗,魔族在南線的實力應該一直都有所增加才強,但南線魔兵跟玄元軍、跟劉汾所部打的幾場接觸戰來看,沒有體現出這點,陳海就懷疑黑炎老魔會不會早就看中鄭產建功心切的弱點,而在首陽山給天南討魔軍設好了的圈套?

四五百萬規模人馬運動,是極其壯觀壯闊的場面,方圓四五百里,幾乎隨處可見天南討魔軍的一隊隊兵馬,沿着河堤溪岸,沿着山谷坡道,像一簇簇浪花匯聚成怒潮,往東席捲。

陳海與寧嬋兒兩人是單獨行動,除非必要,不然不會召集其他從北陵滲透過來探查戰情的斥侯,他們潛到首陽山西麓時,天南討魔軍的前鋒兵馬,已經跟外圍的南線魔兵接戰。

魔族在山谷的深處集億萬骸骨,建了一座萬魔枯骨大陣,陰雷滾滾的魔煞像是黑色的霧瘴遮魔百餘里方圓的山谷,狂嘯的風聲中彷彿隱藏着無數淒厲而絕望的嘶吼,萬魔枯骨大陣的上空,隱約間凝聚出一隻巨大的魔神頭顱,正俯瞰着大地,還不斷凝聚成巨大的魔爪,抓起數萬斤甚至十數萬斤的巨石,隔着百餘里就怒砸過來,威勢之強,令人心驚膽顫。

天南軍前鋒不佔地利,三四百里方圓內都找不到足夠強的靈脈去部署天地防護大陣攻擊魔兵建立的堡壘,這換成以前,是很難強攻魔族陣地的。

人族普通將卒身單力薄,僅僅依靠少量的劍修、玄修,集中靈劍法寶,很難將魔兵的防線砸開;而陣形稍有混亂,又極易被魔族抓住機會反擊。

傳統的戰術,總是在魔族控制區域的外圍,在相對安全的距離上擇地建立一座座堅固的防陣,一點點的壓縮魔兵的活動空間,最終迫使魔兵跳出來,進攻己方的防陣,以達到消耗、消滅魔兵的意圖。

這也是千萬年來,魔族善攻、人族善守所形成的傳統戰法。

天機戰車、重膛弩大規模編入軍中,大幅提升普通將卒在野戰中的機動能力、生存能力跟攻擊力,而青蓮集焰炮的存在,使得人族兵馬在進攻時,即便沒有天地大陣的強力支撐,也不會覺得有任何的問題。

首陽山以西,是地勢相對較低的湖蕩平原區域,不利守禦,天南軍前鋒必須要將首陽山的西麓高地搶佔下來,主力才能安心的進入這個區域。

以天南國武川鎮守使拓跋雄爲首的天南軍前鋒五十餘萬兵馬,抵近首陽山西麓,就對首陽山西麓、魔兵部署下萬魔枯骨大陣的曦皇谷發動猛攻。

六艘改造過的浮空戰艦,共裝載三十六門青蓮集焰炮。

雖說北陵也造出一批青蓮集焰炮編入龍驤禁營軍,但煉製寸許大小的青蓮霹靂子必須要用塢銀這一類的極珍金鐵,而煉製每一枚青蓮霹靂子都相當於煉製一件玄級法寶,每一枚青蓮集焰彈都藏有少則三百、多則上千枚霹靂子,其價值之高自然是驚人之極。

玄元軍整合南黎宗閥世族後,也沒有資格造青蓮集焰炮,而朱雀嶺學宮及焰炮工場,進行驗測時,也只捨得試射三五枚青蓮集焰彈。

陳海與寧嬋兒潛入首陽山西麓,還是第一次看到青蓮集焰炮齊射的情形。

天南軍顯然也清楚青蓮集焰彈易遭攔截的缺點,於是集結上萬劍修、玄修於陣前,先御靈劍、法寶往曦皇谷上方攻去,繼而用青蓮集焰炮對曦皇谷進行覆蓋性的轟射。

三十六門青蓮集焰彈,十波齊射所消耗的青蓮集焰彈,差不多需要需要北陵整整一年的儲備。

天南國之前沒有經歷魔劫的慘烈消耗,國境內也要比越國穩定,不僅上萬年積攢下來的資源富足得令人羨慕,境內的煉器師數量也極爲充裕,要不然短短數年間,能造出如此規模的天機戰械出來。

要不是北陵在四大學宮之下,令諸郡皆設天機學院,同時還在府縣一級推廣府學、縣學,招募寒族中資質優異的子弟入學,是很難在匠師的規模及數量上,超過天南國的。

青蓮集焰彈十波齊射下去,效果也是十分的顯著,整個曦皇谷部署萬魔枯骨大陣最爲核心的千丈方圓之內,完全被摧毀,萬丈方圓內到處都是魔兵魔將的殘骸。

很顯然魔族在曦皇谷內部以及兩翼部署三十萬精銳魔兵,是想在天南軍進攻時打反攻的,但這時候兩翼的魔兵沒有受到什麼波及,曦皇谷內的十萬魔兵魔將則是一片混亂,已經可以說是潰不成軍的。

大概天南軍前鋒將領們,也沒有想到青蓮集焰彈會有如此效果,愣怔了好一會兒,才發出全軍衝鋒的命令。

曦皇谷前的地形相對平徹,天南軍集中兩千餘輛戰車從中路猛攻猛打,劍修營、符修營以及戰禽營的精銳,則各簇擁三艘浮空戰艦從兩側的山嶺一路趟過去。

首陽山西麓的魔兵不甘心這麼輕易就挫敗,利用曦皇谷附近山嶺險峻而又巖洞多且複雜的特殊地形,頻頻有大股大股的魔兵穿過洞穴近距離殺入天南軍的陣列之中,掀起一番腥風血雨般的廝殺。

天南討魔軍此時共有十二艘浮空戰艦隨軍出征,看到前鋒線戰事順利,天南國太子鄭產又將另六艘浮空戰艦及六千人規模的劍修營,調到前鋒線上聽從前鋒主將拓跋雄的指揮。

戰事差不多持續了一天,拓跋雄率天南軍前鋒就將首陽山西麓以曦皇谷、石仙峰爲中心、三四百里方圓的山嶺控制住,己方損失纔不過三五萬人馬。

首陽山地形談不上多崎嶇,但顯然也不能讓天南軍四五百萬兵馬在短時間內都進入首陽山的腹地與南線魔兵主力進行決戰。

即便天南軍能調大量的風焰飛艇過來,山裡也沒有那麼開闊的戰場,讓雙方多達七八百萬的兵馬展開大戰一場。

目前南線魔兵主力主要龜縮在首陽山中麓的一座盆地裡,南北有穀道進入,東西皆是崇山峻嶺,天南軍搶佔首陽山西麓的石仙峰、曦皇谷一帶,主要是方便主力從西北麓繞到首陽山的北面,封堵南線魔兵主力北撤的通道。

魔兵主力不會從首陽山的南口退出去,就只能在首陽山的北麓,與天南軍主力決戰……

第二百五十六章 韓氏第四百一十六章 獻策第八百一十八章 比試(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援兵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震懾戰略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歸第八百六十三章 新法築城第七百九十六章 議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道意雛形第五百八十章 入彀(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青冥劍胚第七百三十七章 下馬威第二百章 黃麋原(五)第二百零九章 文府高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機學宮第七百二十六章 真假第九百四十章 龍鼎之秘(二)第一千零一章 秘密(一)第七章 蛇鐲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異人(二)第五十八章 血煉上位者第七百四十一章 逃亡第八百零二章 入彀第六百零一章 血屍第七十九章 亭侯封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魔再現第八十六章 寇奴兵(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玄胎鐵弓第二百四十九章 獵殺第九百八十七章 上蒼之子第六百七十六章 糾纏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殺銀鯊第五百七十三章 謝覺源第七十四章 弟子法寶第八百三十一章 鐵騎第九百二十五章 重任第九百二十六章 相見第七百六十三章 合藥第四百九十二章 石鏡第三百五十八章 十四常侍第五百一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一十四章 刺客(二)第九百一十二章 止兵勸和第三百六十四章 吳氏問策第三百零五章 勝敗第八百零三章 激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刺客(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二百七十章 府兵制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戰起(三)第四十九章 戰功獎懲第八百六十八章 慘烈第九百六十四章 血肉第七百八十八章 由來第六百零三章 平民第六百三十八章 北陵谷(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相認第九百六十七章 赤影峰第六百一十章 死間(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源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西北域第一(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魔獐嶺第二百三十五章 誘騙第二百二十五章 匠師會(一 )第五百章 帝妃第一千零一章 秘密(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噬魂丹第七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四十二章第二百一十一章 羞辱第二百二十六章 匠師會(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深海第三百六十八章 膛線第五十七章 有意的誤會第六百五十章 北陵谷山莊第七百九十章 雙修第五百三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零七章 血腥苔第七百九十九章 邪藥第一百九十八章 黃麋原第二百四十五章 石槲蜜第一百五十三章 假陽之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道所在第二百三十章 夜渠山第九百一十九章 借兵之議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異人(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上古遺蹟第二百八十六章 遇敵第九百二十六章 相見第八百五十章 勢變第二百三十六章 黑山聯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立門戶第九百九十一章 第五層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罡雷獄第五十七章 有意的誤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逃營第九百一十九章 借兵之議第七十六章 師姐論道第八十一章 屈服第六十四章 失禮
第二百五十六章 韓氏第四百一十六章 獻策第八百一十八章 比試(二)第七百四十四章 援兵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震懾戰略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歸第八百六十三章 新法築城第七百九十六章 議事第一百二十七章 道意雛形第五百八十章 入彀(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青冥劍胚第七百三十七章 下馬威第二百章 黃麋原(五)第二百零九章 文府高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機學宮第七百二十六章 真假第九百四十章 龍鼎之秘(二)第一千零一章 秘密(一)第七章 蛇鐲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異人(二)第五十八章 血煉上位者第七百四十一章 逃亡第八百零二章 入彀第六百零一章 血屍第七十九章 亭侯封地第四百一十八章 血魔再現第八十六章 寇奴兵(二)第一百八十九章 玄胎鐵弓第二百四十九章 獵殺第九百八十七章 上蒼之子第六百七十六章 糾纏第四百七十四章 斬殺銀鯊第五百七十三章 謝覺源第七十四章 弟子法寶第八百三十一章 鐵騎第九百二十五章 重任第九百二十六章 相見第七百六十三章 合藥第四百九十二章 石鏡第三百五十八章 十四常侍第五百一十二章 衝突第五百一十四章 刺客(二)第九百一十二章 止兵勸和第三百六十四章 吳氏問策第三百零五章 勝敗第八百零三章 激戰第五百一十七章 刺客(五)第二百一十四章 分歧第二百七十章 府兵制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戰起(三)第四十九章 戰功獎懲第八百六十八章 慘烈第九百六十四章 血肉第七百八十八章 由來第六百零三章 平民第六百三十八章 北陵谷(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相認第九百六十七章 赤影峰第六百一十章 死間(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源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西北域第一(四)第六百九十七章 魔獐嶺第二百三十五章 誘騙第二百二十五章 匠師會(一 )第五百章 帝妃第一千零一章 秘密(一)第二百三十四章 噬魂丹第七百三十八章 出兵第七百四十二章第二百一十一章 羞辱第二百二十六章 匠師會(二)第四百五十六章 深海第三百六十八章 膛線第五十七章 有意的誤會第六百五十章 北陵谷山莊第七百九十章 雙修第五百三十二章 獻策第一百零七章 血腥苔第七百九十九章 邪藥第一百九十八章 黃麋原第二百四十五章 石槲蜜第一百五十三章 假陽之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大道所在第二百三十章 夜渠山第九百一十九章 借兵之議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異人(一)第二百四十三章 上古遺蹟第二百八十六章 遇敵第九百二十六章 相見第八百五十章 勢變第二百三十六章 黑山聯軍第三百二十一章 自立門戶第九百九十一章 第五層第一百六十四章 天罡雷獄第五十七章 有意的誤會第一百七十六章 逃營第九百一十九章 借兵之議第七十六章 師姐論道第八十一章 屈服第六十四章 失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