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5章 皇帝的抉擇

bookmark

永徽元年,四月。

皇帝改九成宮爲萬年宮,時隔半年多,皇帝再次來到岐州這座行宮。

先皇去年六月在此駕崩,歷經十個月,承幹也終於是理清了朝堂,可以歇一口氣了。

行宮有些清冷,

皇帝倒是覺得正好清靜,這段時間因爲追封武良娣爲皇后一事,朝堂也是吵的不可開交,國舅長孫無忌和褚遂良、于志寧幾人是堅決不同意,

而之前一直順着國舅的皇帝,這次卻也是讓人意外的跟國舅他們擰上了,皇帝一意孤行,非要追封武良娣爲皇后,甚至還要追封武士彠爲周王。

“陛下,河東急報,晉州四月初一又發生地震,死亡過千人。”

皇帝愣了一下。

“又地震?”

準備騎馬去打獵的皇帝,擺擺手,讓取消狩獵活動。

李義府對皇帝道,“國舅等必會借晉州地震說事,可能會以此爲由,讓陛下停止追封武良娣爲後之事。”

承幹皺眉,他知道李義府說的沒錯,國舅肯定會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陛下,其實,臣以爲長孫國舅已經不適合再在中樞任宰相,更不適合主持三省政事。”

“不如,就借晉州地震之事,讓長孫國舅辭相。”

皇帝擡頭,望向李義府。

“陛下,去年冬晉州地震,陛下曾頒罪已詔,而太尉更是主動引咎辭職。”

李義府點到爲止,皇帝卻是聽明白了。

去年地震,長孫無忌等就藉此攻擊武懷玉這首輔,主持三省政事卻怠政懶政,說因此上天才降災警示。

而如今長孫無忌接替武懷玉主持三省政事,晉州又地震,那李義府等自然也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理由都是現成的,去年長孫無忌他們如何攻擊武懷玉,那今年就可以都照拿來攻擊長孫無忌。

武懷玉去年辭職了,那今年長孫無忌你辭不辭?

李義府早看出了皇帝對長孫國舅的不滿,此時提出的建議恰到好處。

“傳旨,回京。”

當天,皇帝便又趕回長安。

趕回長安後,皇帝立即召見了大臣,

“朕繼位皇帝大位,刑罰教化不明,致使晉州多次地震,確實是由於賞罰不公正、政理荒謬所致,卿等應該晉封章奏事,儘量指明政教得失,以挽救朕之不足。”

“今日起,朕避開正殿,減少膳食。”

“派大臣立即趕往晉州慰問,賑濟災情,並從兩京抽調醫師前往救治醫療,務必盡哀憫同情之意,以符朕眷顧思念百姓之心。”

“大理卿。”

皇帝親自召問大理卿唐臨在監獄關押的犯人數等,

“回陛下,長安大理寺獄現關押囚犯五十餘人,唯二人當死。”

“將天下死罪及流放罪人順次降低一等,徒刑以下罪犯盡皆寬恕赦免,除十惡之罪以外。”

唐臨任大理卿以來的表現,讓皇帝李承幹很滿意,“朕爲太子時,卿就侍奉朕,朕現在是皇帝,你又擔任侍奉之職,憑昔日的忠誠,朕授你如此重任。治國重要的事在於律法,務必讓執法公正不偏,方符合朕意啊。”

皇帝當殿親自審查死刑囚犯罪狀,

以前大理卿所判處的犯人叫冤說屈,但唐臨判處的犯人唯獨沒人叫冤屈的。

“朝廷法司就需要這樣的官員啊。”

皇帝當殿就升唐臨爲御史大夫,加金紫光祿大夫,並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拜相。

並從兩個大理少卿中,欽選了裴行儉檢校大理卿,賜紫金。

檢校侍中、同中書門下三品李績出列,

以晉州地震,畿輔乾旱爲由,請辭相。

皇帝不許,李績固辭。

“那就暫免侍中之職,仍以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任用。”

殿上,

許多目光望向李績,尤其是首輔長孫無忌。

剛纔皇帝先下罪己詔,接着這李績就辭相,這不就是在逼着自己這元舅首輔引咎辭職。

國舅目光如刀,可惜李績辭去了侍中之職後,退回原位,低頭如老僧入定。

許多道目光望過來,

長孫無忌知道自己躲不過去,也有幾分明白了皇帝的意思,他要是不請辭,那後面肯定還會有招。

你不體面,皇帝就會讓你沒法體面。

長孫無忌陰沉着臉,原本他和褚遂良于志寧已經私下商議好,要藉着這次晉州又地震之機,迫皇帝停止追贈武氏爲後一事,

這件事情在他們看來,不僅僅是給一個死去的武良娣封贈皇后這麼簡單,這是跟武黨必須的爭鬥,

否則武氏封后,武士彠封王,那就是武黨氣焰徹底蓋過他們,這是不能容許,必須要爭的。

只是沒想到,今天他們還沒來的及發難,

結果事情已經急轉直下。

長孫無忌目光在殿中一衆宰相大臣中掃過,侍中許敬宗、黃門侍郎李義府、左僕射張行成、中書侍郎來濟,這四人是武黨骨幹,這事肯定跟他們脫不開干係。

他目光又落到李績頭上,

今天李績跳出來,這是已經跟武黨同流了?

再望向其餘幾位宰相,右僕射于志寧、中書令高季輔、兵部尚書崔敦禮、黃門侍郎韓瑗,

殿上很安靜,

長孫無忌心裡暗歎一聲,只得起身出列,當殿請辭。

但長孫無忌卻又不甘心退出中樞,所以他沒有跟李績剛纔一樣辭相,

他只是向皇帝辭知尚書省事,

既沒辭檢校中書令,也沒辭兼知門下省事。

殿上再次安靜,

落針可聞。

許久的寂靜之後,

皇帝開口了,

“既然國舅身體不適,那就在家好好休養,三兩日一至政事堂平章政事。”

皇帝當殿許了長孫無忌請辭,

“國舅以司徒同中書門下三品,待身體好些的時候,三兩日至中書門下平章政事。”

皇帝直接把長孫無忌檢校中書令、兼知尚書、門下二省政事全給免了。

長孫無忌張大着嘴,許久說不出話來。

殿上再次安靜,

大家剛纔都聽的清楚,長孫國舅只辭了兼知尚書省事而已,可皇帝卻似乎好像聽錯了,以爲長孫國舅要把三省差事全辭了,也直接就許了。

當然,能在這殿中的都不是蠢人,

皇帝這麼年輕,怎麼可能聽錯了。

長孫無忌心中一股氣憋的難受,實在咽不下去,卻又無可奈何。

他難道能站出來說我只辭知尚書省事,中書和門下省的不辭?

真要這樣說,那今天就將徹底失去體面了。

這個皇帝外甥,真是一點情面都不給留了啊,

這才繼位不到一年,居然就厭煩自己這個舅舅了。

心中苦澀,

他可是盡心盡力的輔政啊,自己這個親孃舅難道會害他,自己還比不過武懷玉一個外人?

“晉州數次大地震,需要一位有能力的大臣坐鎮。”

“褚卿,你能力出衆,朕便派你前往晉州爲刺史,”

吏部尚書褚遂良聽到這個任命,也只能無奈的上前接下旨意,他知道,自己這是再次被皇帝踢出朝堂了。

長孫無忌奪了三省職事,雖還保留了個同中書門下三品宰相銜,但不能直接管理三省,權勢不如從前。

而原本是他們這邊的宰相崔仁師、宇文節又反水後被貶出京,

現在他們這邊也就剩下韓瑗、崔敦禮、于志寧、高季輔了,但崔敦禮和高季輔這兩人也未必還真心跟他們一條心。

新君即位之初召回來的三位元老,太尉武懷玉、司徒長孫無忌、英國公李績,現在三人都不再有三省職事,武懷玉掛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長孫無忌和李績都只掛個同中書門下三品銜。

雖還名爲宰相,但實際上完全不同了,

尤其是長孫國舅,皇帝讓他在家休養,讓他身體好時才三兩天來一次政事堂,這實際上就是將他踢出中樞了,

相比下,武懷玉雖是主動的不去政事堂,但一有重大事情,皇帝都會主動請武懷玉進宮議事,而且武懷玉對天子,對朝堂的影響力依然極大。

如今剩下的這些宰相,已不再是國舅的關隴系獨大了。

左僕射張行成、右僕射于志寧,中書令高季輔、侍中許敬宗。

中書侍郎來濟、黃門侍郎李義府、黃門侍郎韓瑗、兵部尚書崔敦禮、御史大夫唐臨。

名義上朝廷現在還是十二位宰相,

但除了三元老外,剩下九名宰相,武黨這邊直接就佔了五個。關隴派還有四個,但高季輔和崔敦禮兩人,未必那麼可靠。

重新洗牌了。

廷議結束,皇帝大步離去,心情有種說不出的暢快,

三公坐而論道,不主事,這樣就很好了。

既然老師武懷玉不願意擔任實際職事,甚至連政事堂都不怎麼願意去,那國舅長孫無忌也沒必要再留在中樞,

經過這近一年的時間,李承幹也算是明白爲何當初先帝囑咐,不要用無忌爲宰相了,

國舅太好攬權,

甚至無視他這個三十三歲的天子,

在三省,在政事堂,官員們都得看長孫無忌的臉色行事,他堂堂天子,旨意居然常常被長孫無忌駁回。

這次追封武氏爲皇后一事,是承幹對國舅最後的一次測試,結果是讓他失望的,國舅根本不肯半點讓步。

既然如此,國舅也就沒必要再留在中樞了。

免去國舅三省職事,自然也就沒必要再留着褚遂良在朝中礙眼,吏部尚書如此重要的職事,不可能再交給褚遂良。

回到御書房,

李承幹思索許久,最終在杜正倫和柳奭兩人中,選擇了杜正倫做新的吏部尚書。

皇帝也知曉杜正倫是老師武懷玉的人,但現如今他厭惡國舅,連關隴系也一併厭惡了,寧願用武懷玉這邊的人,也不願意用關隴系。

杜正倫貞觀初就已是中書侍郎,只是後來因泄露禁中語,被貶出京,貞觀中得以召回朝中,在東宮任左庶子兼崇賢館學士,可後來又因得罪皇帝而被貶,

貞觀末,得以再次回朝,再拜中書侍郎仍兼太子左庶子,可卻又得罪長孫無忌,被其牽連進房遺愛謀反案中,再貶交趾。

當天,

皇帝傳旨政事堂,召驩州刺史杜正倫回朝,再拜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仍兼太子左庶子,兼崇賢館學士,復爵位南陽縣侯。

武懷玉在家聽說長孫無忌被奪了三省職事,李績也辭去了侍中之職,褚遂良又貶爲晉州刺史,

“備馬,去三原龍橋鄉下。”

武懷玉當天就去三原鄉下看望老父親去了,長安紛紛擾擾,他懶得理會。

他是看着皇帝李承幹長大的,對承乾的性格算是十分清楚的,

長孫無忌越是貪權越是爭,皇帝越會疏離他,相反武懷玉越是一副不爭的姿態,皇帝反而會越信任倚重他。

其實到了武懷玉長孫無忌他們這種地位,

不一定非要自己執掌三省,出任什麼職事,才能掌權。

他武懷玉就算不加那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銜,也絲毫減少不了他的影響力。

還是那句話,新皇三十三歲,不是十三歲,更不是三歲,長孫無忌怎麼能處處要替皇帝做決策呢,

擺不正位置,自然會被皇帝掃地出門。

有武懷玉這個堅強的後盾,做了二十五年太子的承幹,真要把長孫無忌踢出去,那是輕而易舉的事。

歷史上只做了六年太子就即位的高宗李治,根基不深,全靠長孫無忌輔佐,但也只忍了他十年,就把他貶出京,不久將他弄死在外。

男人都好權,

但得有個度,你不能跟皇帝爭權,

武懷玉挺想找長孫無忌喝喝茶,好好勸勸他,這樣下去,長孫無忌離覆滅不遠了,這不是武懷玉願意看到的結果,

他還是願意長孫無忌能夠在長安好好呆着,起碼能分散皇帝的注意力。

現在這樣朝堂上關隴系、新貴系表面上的平衡,武懷玉覺得挺好,雖然崔敦禮和高季輔實際上已經中立派了,

過猶不及,盛極而衰。

武懷玉挺滿意現在這種局面,希望能夠維持下去。

他現在急匆匆去三原鄉下,其實就是想避避風頭。

龍橋越來越熱鬧了,

三原縣城自搬到龍橋清河鄉來,現在縣城已經成爲渭北第一興盛的縣城,清河兩岸建起無數房屋,連清河上的橋又修了兩座,現在是三座橋連接清河兩岸。

一個縣兩座城,三原城是關隴最大的藥材加工集散中心。

老武已經八十五歲了,但身體依然健朗,拄着先帝賜予的犀杖,精神好的很,這位老侯爺在渭北這十里八鄉可以說是德高望重了,

現在年紀大了,也早就對納妾生孩子這些不感興趣了,最是好善樂施,就喜歡鋪橋修路、幫扶孤寡,救助窮人。

只要找上門來的,老武都願意慷慨解囊相助。

老武現在就好個善名。

夏日傍晚,

爺倆坐在清河畔喝茶聊天,愜意休閒。

第176章 龍橋陷落第1105章 拜見大總管第947章 將死第641章 六個宰相五種意見第834章 世襲江州國於晉第1277章 御駕親征第570章 北出奚關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748章 武懷玉三槍定嶺南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1147章 大唐西州第1139章 輪臺第847章 封建親賢世相襲第1192章 一樁宮廷醜聞第97章 隴西會師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703章 擒虎第779章 橫刀奪愛第1296章 悔不聽太尉言第1068章 朕累了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565章 第九個義子第488章 死葬北邙第418章 天選之子七千胥第220章 獨眼盧夫人第1070章 聖意難測第1157章 慶功酒第1135章 忍一時越想越氣第489章 洛陽死城第115章 撿個媳婦第721章 臣服第1277章 御駕親征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732章 容州都督第4章 雙喜臨門第85章 突厥入關第448章 姐夫救我武三思第1102章 武氏集團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1072章 事情暴露第387章 真相大白乾翻天第1323章 引咎辭職第666章 交個朋友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1037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969章 武懷玉當列幾等?第806章 渤海郡王第995章 這份忠誠值得嘉獎第591章 武氏烏金第471章 石守信第355章 獵殺王君廓第637章 把侯君集牙打掉了第1151章 富貴險中求第21章 抱美而歸第1061章 篳簬籃縷第790章 阻擊第1198章 六指金獅王第118章 煉金術士第326章 段婉第1179章 天降石國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1188章 臣謀主,有兵起,人主憂第611章 可恨可恨第1132章 世子第554章 人人懷疑的大捷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55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066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205章 鬥米二三錢第337章 拒絕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1295章 戰馬嘶風何處歸第1129章 雨夜第1152章 還能勝麼第386章 宰相之子獄中縊第679章 突厥萬家入長安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598章 白金第1276章 東宮失火第429章 不當宰相去養豬第1167章 天威浩蕩第1241章 你還想悔婚不成第355章 獵殺王君廓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1156章 赤心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562章 侍郎風雪入幽州第369章 青龍白虎天仙配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152章 春風得意第12章 李三娘子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670章 武青天第1084章 狗急跳牆第844章 樊樓第687章 私養義兒三千第320章 藩鎮第264章 雙旌雙節第211章 殺人誅心更搶婚
第176章 龍橋陷落第1105章 拜見大總管第947章 將死第641章 六個宰相五種意見第834章 世襲江州國於晉第1277章 御駕親征第570章 北出奚關第767章 再給一次機會第748章 武懷玉三槍定嶺南第916章 先下手爲強第1147章 大唐西州第1139章 輪臺第847章 封建親賢世相襲第1192章 一樁宮廷醜聞第97章 隴西會師第1082章 握手言和第703章 擒虎第779章 橫刀奪愛第1296章 悔不聽太尉言第1068章 朕累了第298章 段閻王和武大人第565章 第九個義子第488章 死葬北邙第418章 天選之子七千胥第220章 獨眼盧夫人第1070章 聖意難測第1157章 慶功酒第1135章 忍一時越想越氣第489章 洛陽死城第115章 撿個媳婦第721章 臣服第1277章 御駕親征第332章 隔岸觀火斬樑皇第732章 容州都督第4章 雙喜臨門第85章 突厥入關第448章 姐夫救我武三思第1102章 武氏集團第815章 韜光養晦第1072章 事情暴露第387章 真相大白乾翻天第1323章 引咎辭職第666章 交個朋友第695章 武氏部曲第1037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969章 武懷玉當列幾等?第806章 渤海郡王第995章 這份忠誠值得嘉獎第591章 武氏烏金第471章 石守信第355章 獵殺王君廓第637章 把侯君集牙打掉了第1151章 富貴險中求第21章 抱美而歸第1061章 篳簬籃縷第790章 阻擊第1198章 六指金獅王第118章 煉金術士第326章 段婉第1179章 天降石國第497章 同盟以德服人第1188章 臣謀主,有兵起,人主憂第611章 可恨可恨第1132章 世子第554章 人人懷疑的大捷第109章 鄣鹽井寨第552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1066章 長風破浪會有時第205章 鬥米二三錢第337章 拒絕第374章 後宮佳麗三千人第1295章 戰馬嘶風何處歸第1129章 雨夜第1152章 還能勝麼第386章 宰相之子獄中縊第679章 突厥萬家入長安第849章 元勳病死回朝路第598章 白金第1276章 東宮失火第429章 不當宰相去養豬第1167章 天威浩蕩第1241章 你還想悔婚不成第355章 獵殺王君廓第676章 完全不看好第290章 塞上地主第1156章 赤心第365章 是債券還是紙錢第562章 侍郎風雪入幽州第369章 青龍白虎天仙配第201章 三個妹妹要陪嫁第152章 春風得意第12章 李三娘子第921章 烽火家書第670章 武青天第1084章 狗急跳牆第844章 樊樓第687章 私養義兒三千第320章 藩鎮第264章 雙旌雙節第211章 殺人誅心更搶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