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道,貞觀者也。”
直隸近畿總統杜如晦看着幕僚及屬官,很是感慨地說出了這麼一句話。老杜內心相當的複雜,他坐在正堂高椅上,如今已經鮮有官僚還和往昔一樣拿個蒲團跪坐,身子微微地向後靠去,杜如晦心中暗道:皇帝得位,不可不謂不正。
玄武門一事,如果按照《貞觀律》來算,最次也是“謀大逆”,“謀反”卻是談不上的。
只是,於大多數人而言,或者說秦王府天策府中人,也頗爲不自信。
別說他們,李世民自己,也是極大的不自信。
武德年功臣,或者說太原起事元謀功臣被幹掉一大半,正是因爲這種不自信,以及皇帝掌權的本能。
“貞,正也。”
聽到杜如晦的畫,以“幕僚”出入總統府的鄭穗本,突然接過了話頭。
貞觀朝,古往今來,都是得爲正的。
此“正”,不是和世家高門的妥協,而是類似漢高祖的“約法三章”。其對象,在世家高門之下,主要是次級地方家族甚至小有產者,乃至黔首也能沾點光。
到如今,天下百工並舉,百業興盛,只十年,已經邁過隋朝最巔峰。且遠遠勝出,不可量數。
只以金銀現貨計算,皇銀內帑就存現銀五百萬兩以上,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而且因爲地處洛陽核心,直隸近畿做官的“精英”們,更容易接觸到南北流通的商團,更輕易見識到“百工”輻射衍生出來的利益。
哪怕是暫時沒有做官的鄭穗本,他也能看得出來,按照現在的金銀現貨收益,最多二十年,應該就能破一億兩這個大關。
東海之上,全無對手!
南運河運送華潤銀元的船隻,全部來自東海。所謂日本,舊時倭奴處,但凡金銀銅礦,幾由華潤號把持。海東之國邦國林立,有大小國家近百,若能聯合,方能抗衡。然而事實卻讓鄭穗本心驚膽顫,華潤號之於日本,儼然就是戰國末年秦國之於山東諸國。
亡六國者非秦也,六國也。
更讓鄭穗本感慨的是,杜總統自己,就親自操手過一次對日本遣唐使的截殺。那批人就死在洛水之畔,這些是準備前往長安告狀的人……
經歷的多了,也就把死人看得很淡。
更何況,洛陽繁華的背後,哪裡不是處處骸骨。
洛水之畔的鐵器作坊,水力鍛錘一個磕碰,就是一條胳膊搗成爛醬。坊主會不會同情那個可憐的工人?會的,不但同情,還會哭哭啼啼眼淚狂掉,然後在悲痛欲絕中,把那個工人給轟出工坊。
鄭家在汝南有個不大的小煤礦,因爲小,所以滲水捨不得“礦工之友”,更遑論永興縣的“象車”。前前後後淹了五六回,死了的高麗奴怕不是近百,但是汝南官面是決計不會讓這種消息浮於人前的。
所謂官人體面,不外如是。
“朝廷要收稅,這是對的。陛下聖心獨裁,自然也有道理。只是,運河交通,乃是百年大計,不可不慎。”
說完“貞觀”,杜如晦陡然話鋒一轉,讓幕僚和屬官們都是精神一震。
這纔是他們想要聽的,直隸近畿的官僚,雖然也有中央塞進來的攪屎棍,但哪怕再怎麼強硬的攪屎棍,哪怕一家老小的性命都系在李皇帝一人身上。但有一筆“浮財”貼補家族,而且這些“浮財”還是合法合理的,又怎能不心動?
潤物細無聲,直隸近畿的“杜如門”,能爲貞觀朝名臣前列,又豈會是浪得虛名。
“給朝廷的奏疏,我前日已經發往。外朝衆議,總是要些時日。淮南江南來的人,還望諸位同僚多多安撫,事情尚無定論,莫要急躁。”
杜如晦話語平和,給人極大的信心。
連知道根底的鄭穗本也差點以爲杜總統說的是真的,皇帝收“過路費”這件事情說不定能有轉機。
其實狗屁,事情鄭穗本早就從幾個渠道包括杜如晦這裡知道,根本沒有什麼轉機。皇帝收“過路費”是鐵板釘釘的事情。
南北大運河加長江淮河渭河洛河等等,一年“厘金”到手,就是一座洛陽宮。別說皇帝急不可耐,哪怕是內府的閹貨,外朝那些給皇帝做狗的正五品禽獸,誰不想?
都水大使這個職位,現在又重新擬定要加權,且還從中旨獲得了皇帝的極大支持。搞不好還有府兵精銳支持,鄭穗本甚至聽沔州來的人說起過,“萬騎”抽調了一個團,專門要給收“厘金”的官僚保駕護航。
講白了,以前稅賦靠稅丁,那就是個屁。地方大戶只要強硬點,拖個一年兩年,或者噁心一下一縣之尊,一州之長,那算得了什麼?
可今時不同往日啊,收稅的人武裝到了牙齒,不是百戰邊軍出身,就是皇帝駕前大內高手,而且還是高手高手高高手。地方上誰想抗稅,誰就等着被一鍋端。
還別不服,“萬騎”前身就是戰無不勝,老班底乃是李世民沒做皇帝時候身邊的“十騎”。用弓馬嫺熟不足以形容其萬一,用殺人如麻來形容,倒是頗爲貼切。
這羣惡狗,是皇帝核心中的核心,阿史那思摩改名李思摩,得封郡王頭銜,加草原一尊可汗號,那頂個屁用。李思摩這麼努力,就差賣屁股,也不過是想要從李皇帝這裡搏這麼一個出身,給李皇帝撐傘執戟,纔是他們這些“外族”真正能夠順利在中國紮根的護法金身。
沒有這些,李思摩百年之後,豚犬爾。不管哪個皇子上位,頭一件事情就是把這些貨色清理的乾乾淨淨,然後發配到南方,做個“史大奈”一般的人兒。
與國同休?想也別想。
李思摩乃是聰明之人,他知道以他出身,早晚禍及子孫,將來文官不親近勳貴不理睬,天子又換了一茬?他們那點“忠心”能換個甚?
拼了老命要融入大唐統治階層的某一個羣體中,就是李思摩的唯一動力,其外在表現,就是給李皇帝做狗,不斷地跪舔,不斷地搖尾乞憐,皇帝說咬誰,他從不猶豫從不提問從不懷疑,說咬誰就咬誰,哪怕咬不過,也要想方設法,通過種種手段,去咬死李皇帝不爽的人。
在李皇帝決定對漕運收錢的時候,武官中真正搖旗吶喊者其實很少,爲首者,無一例外,都是“外族”出身。
其中尤爲突出的,就是李思摩。跟從者,乃是拜張德爲首的安菩之父,安西里。
貞觀十三年的這場詭異活動,不僅僅是文官分裂,連勳貴中的掌權武官,也產生了不小的分歧。
連自以爲見識過人的吏部尚書侯君集,也是一臉的奇怪,怎麼事情就到了這個份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