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counter code invalid. Insert a fresh copy.

第九百三十七章 值得

bookmark

第九百三十七章值得

穿着一身短打扮,挽着褲腿,戴着斗笠,蘇油彎腰割下了第一鐮肥碩的稻穗,轉頭對郟亶笑道:“郟公,還是你來吧,雖然出身農家,但是打魚摸蝦在行,這個活實在是差點。”

郟亶哈哈大笑,接過鐮刀:“這個交給我們,你負責給咱們做飯!”

“這個我穩拿手!”蘇油看着周圍期盼的農人,將手一揮:“農時不能誤,趁時搶收,開鐮吧!”

歡呼滿野,無數的漢子下到田裡,開始揮動鐮刀收割起來。

農活苦人,但是收穫喜人。陽光再毒辣,也阻擋不住豐收的喜悅和熱情。

早在好幾天前,婦人們就在自家房前,用泥漿糊住地縫,豐收歸豐收,但是一粒稻子都捨不得浪費。

丈夫們則忙着修補農具,晾曬席子。

孩童們也閒玩不成,要幫助家中餵雞,餵鴨,切豬草。

而蘇油更關心的,還有糧倉。

官倉修築在離湄洲五里的北郊高地,就是最早那個小漁村所在。

那裡已經堆築起了一個大土丘,方圓兩裡,稱爲“糧臺”。

中間是巨大的曬穀場,周圍有磚牆包圍,裡邊兩圈都是糧倉。

一年三季稅賦,就是兩百萬石稻米,加上浮稻,足有三百萬石,現在這裡已經堆放了五百萬石稻米,光從糧食角度來說,湄洲路常平倉,是大宋最富有充實的官倉。

稻穀存放不能太久,一般就是三年,也就是說,這裡今後的常備糧,在一千萬石左右,還要留出兩百萬石的冗餘空間。

苦在沒法一股腦搬到北方去,否則僅一個南海路,就能解決河東河北的缺糧問題。

因此只有採用迂迴的策略,南海路供給四路糧食,其餘三路大搞商業貿易,然後又去兩浙路,荊湖南路換成糧食,再用兩浙路的糧食接濟河東河北,荊湖的糧食接濟汴京和陝西。

整個大宋的經濟流通就這樣活了。

絲綢,茶葉,瓷器,是動脈血;糧食,鹽,金屬,是靜脈血。

南海,兩浙,是肺;蜀中,是肝臟;汴京,是心臟。

造血大格局大功能已然形成,至於治理血栓和局部失血什麼的,是接下來的問題了。

這個現今全球最大經濟實體的有效循環,爆發出來的能量,將會是恐怖異常的,可以說,任何意圖阻擋這個循環的有效流動的抗力,最終都會被沖垮淹沒。

蘇油來到這個世界,兢兢業業,小心翼翼二十五年後,終於完成了這個大布局,就算他現在立刻便死去,這個局面也已經難以逆轉了。

但是現在能看清楚這一點的人,大宋還幾乎沒有,就算張方平和薛向,也只是來信高度評價了這個圈子的形成,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圈子最終會爆發出來的威力。

身死道不消,就算之後再有逆流亂流,歷史最終也會將蘇油送上神壇。

因爲幾乎可以這樣說,後世每一個華夏人,都會享受到這一份紅利。

爲了這一切,蘇油放棄了太多的安逸享樂,出讓了太多的利益,將自己委屈到了泥塗。

但是這無疑是值得的。

一個巨大的利益階層很快便會形成,那就是那部分先富起來的人;那部分從貧困提升到溫飽,今後還會提升到小康的人;那部分擁有技術,氣魄,開闊的眼界,敢於走向世界的人;懂得數學,天文,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醫學,並且能夠將它們轉化爲實際財富的人。

等到這個利益階層形成政治集團,開始伸手向這個社會要求政治權利的時候,就是蘇油成神的時候。

這一天可能會很近,也可能會很遠,但是它終將會到來。

“天理人情”,這個理學的終極口號,甚至會超過“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它幾乎是無敵的。

後者只是目標。

而前者,不但是目標,還是方法。

不但是評判的標準,還是合理的訴求。

不是那種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玄之又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形而上學。

而是看得見,摸的着,想得通,達得到的領域。

遵從這四個字,人人可成聖賢!

最終總會有人起來,依循着天理,鼓勵所有人,索取自己爲人所應得的權利!

這些東西,不需要蘇油來說,今後自然會有無數聰慧的人來闡述解讀,而蘇油要做的,只是將這盞燈點亮而已。

如今這盞燈,已經吸引了無數的人。

比如保守派的司馬光,邵伯溫;改革派的章惇,曾布;中立派的張方平,趙抃;溫和派的蘇軾,蘇轍。

皇室背景的趙宗佑;吏員背景的薛向;軍方背景的郭逵,種詁;學術背景的唐淹,陳昭明。

狡猾的,如蔡京,熱中的,如沈括,質樸的,如郟亶,方正的,如蘇頌。

更多的在下層。

有皇家理工學院,嵩陽書院,眉山理工,鐘山理工的士子;

有陝西路,荊湖南路,兩浙路,南海四路的農人;

有鄭州,鄆州,杭州,冶州,邕州,銅陵,神泉監,上海務,京師胄案,商州胄案的工人;

有汴京,蜀中,兩浙,鄆州的商賈;

有陝西,京師,邕州,夔州的在役與退伍的軍人,將領。

這些人並不是蘇油的人,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理想抱負,各自有各自選擇的生活方式,各自有各自的歡樂和悲傷。

但是他們已經接受了這盞燈,感受到了它帶來的光明和溫暖,看見了它照出的方向。

這就夠了,蘇油要的,也就是這麼多。

因此在這個豐收的六月,蘇油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除了日常的政務以外,偶爾會抽時間乘着已經航行到這裡的飛魚號出海,和石薇一起玩玩潛水和垂釣,吃吃海鮮;

要不就去尋幽覽勝,探訪神秘的印度廟宇,佔王的陵寢;

也會在市場上看新鮮和稀奇,偶爾採購一些莫名其妙的珠寶貝殼;

還有就是請客,“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古有孔北海,今有蘇南海。

不過能吟詩作賦的人太少,好在蘇油也不稀罕,和沈括一起研究農具,維修水磨,和趙宗佑一起觀測天空,計算海圖,一樣也是樂趣。

南天星圖已經徹底繪製完畢,北天星圖和南天星圖的問世,將地球論進一步的鞏固和夯實,而地球論又有力地佐證了物理的地心引力論。

民間還以此爲駭異之談,而在如今的宋代士大夫階層,已經形成了共識。

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

以往的科學,都是通過觀測得到結論。

而現在,則是通過有限的觀測,進一步大膽地推測,再利用先進的數理模型進行嚴密的計算,先於觀測結果,推算出地球是一個球體。

然後再次加以大膽推測,認爲南天應該有一片不一樣的星空;

再在這個猜想的指導之下,前往南天進行觀測,最後證實推測的正確性。

這就是用理論引導實踐,模型跑到觀測結果前頭的典型例子。

宋代人尊重知識,這個結果,也給理工學者披上了一層既神聖又神秘的面紗,也吸引了更多求知慾強烈,自認聰明過人的精英投入到研究裡邊來。

而這些人,又反過來大大推動了理工之學的發展,理工的數,理,化三門,漸漸有了朝“顯學”方向發展的趨勢。

這樣的人多了,精英也就脫穎而出。

但是很多精英們,總有這樣那樣的毛病,讓蘇油都不敢想朝廷推薦,往往氣得肝疼。

比如河北轉運副使李南公,祖上都是官員,家中藏書數萬卷,兩個兒子一個叫李譓,一個叫李誡,都是二十多歲,但家學淵源,已經是大型土木工程的專家。

但是李南公品德低下,把自己女兒都嫁出去了,卻不管自己年已三十的妹妹,寄養在其他妹妹家裡,被御史彈劾得灰頭土臉。

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凍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蘇油的背鍋俠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十章 講究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號窟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八百五十二章 捕象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三百零九章 計謀被識破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鎧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九百九十二章 當家長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
第三百二十六章 佈置第一千六百九十四章 大練兵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六百三十八章 去處第七百六十一章 聊上了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 徐州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復官第一千五百五十章 化肥和果凍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 海鬼爪螺號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父子對話第八百四十五章 南宋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信用第一百一十一章 埋祟第二百二十一章 打望,不可能的第三百零五章 熟蠻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義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遊說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千七百零九章 見面第三百七十六章 治平騎刀第八百二十一章 炮火第五百零二章 解決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蘇油的背鍋俠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算計明白第四百四十六章 再次出發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低調第八百四十八章 廖恩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來人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炮初議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四百九十八章 新宮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爭議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第一堂課第十章 講究人第三百八十七章 叛逃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蓋棺定論第一千八百零二章 良謀第五百九十一章 倒逼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 探討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女直第八百二十七章 殺戮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 白駝溝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十六號窟第九百八十二章 一家子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 調防第六百八十七章 通天貼第六百八十三章 家書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飽便飛第四百四十九章 一路上第二百七十四章 磨刀石第三百三十六章 朝會第一千六百零四章 送溫暖第七十五章 工具第五百三十一章 打嘴仗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 敢成大事第八百五十二章 捕象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金蓮華炬第八百六十四章 蒲珊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 止步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時第四十六章 石家第七百三十三章 賈憲第七百九十八章 議事第五百九十二章 縱橫第五百八十九章 民夫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 光祿寺的老頭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 求救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 產量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武清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戰端再啓第三百零九章 計謀被識破第一百二十二章 精品第四百章 物盡其用第九百八十六章 證物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占卜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君臣對話第四百九十六章 密會第三百五十八章 富弼的炮轟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島第二百六十章 王安石第六百二十九章 明光鎧第二十八章 玉瓷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 老銀幣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 大亂第九百九十二章 當家長第九百八十一章 宜秋門第一百三十九章 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