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

bookmark

趙禎的隊伍從原先的三人變成了五人,狄青和楊懷玉作爲軍中的將領當然需要了解先進的武器裝備。

要論身體素質的話,趙禎覺得中原王朝的農耕文明還是比不上成天騎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從食物的攝取到每日的鍛鍊,相比之下還是稍微要弱上一點。

但這一點的差異卻會被科技這第一生產力所彌補並且超越,趙禎的嚴格規定之下,軍備司和武備司的所有產品必須保密,並且不允許有人出書立傳,只能把研究成果以秘奏的方式留在禁中的崇文院保存。

這使得許多的朝臣和匠人不理解,在他們看來有了新成果然後著書立說乃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樣才能留存後人,可他們不知道東京城今天出了一本詩集,不出三日便會在遼國的上京成爲茶餘飯後討論的焦點。

遼人對中原王朝的文化羨慕已久,歷史的慣性再次證明遊牧民族總是會被中原王朝的文化所吸引,遼朝之所以得到大宋的士人所承認,不光是因爲他們的建國在大宋之前,更重要的是遼人尊崇孔子,以儒家學說作爲治國的主導思想。

當年遼朝初立,耶律阿保機將擇歷史上有大功德者奉祀,太子倍認爲:“孔子大聖,萬世所尊,宜先”。神冊三年,建孔子廟於上京,次年阿保機親謁祭祀。

這和漢人的祭奠儀式幾乎一模一樣,不僅僅是爲了維護遼朝的統治,更是一種對漢族文化的尊崇。

存在即合理,儒家思想能經受住千百年的考驗必然有他的優越性和穩定性,即便是當年破四舊都沒能把儒家思想清理掉,何況是封建王朝?

趙禎對這個如鴉片一般的儒家思想深入的研究過,在王語嫣這位一國皇后的眼中,他的行爲純屬是吃飽了撐的沒事幹,孔聖人的思想就是大道,既然是大道還有什麼需要研究的,直接遵從就是!

最令趙禎不解的是身爲党項人的楊采薇,她居然更爲擁護孔孟之道,在她看來漢人的王朝之所以比党項人穩固的原因就在於遵從儒術。

薇拉則是滿臉羨慕的望着兩人,同時伸手對滿臉不屑的多保真掐了一下。

顯然趙禎後宮的女子只有多保真對儒家思想嗤之以鼻,用她的話說:“這種天生就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的學問本身就是錯的。”

在王語嫣和楊采薇看來這是荒蠻的夷狄思想,可趙禎卻深以爲然,天下的所有人都因該是平等的,不應用知識的多少去區分人格的高貴。

他現在最怕的便是程朱理學對大宋的迫害,裹小腳的風俗已經初現,趙禎不得不防。

宮中已經出現以纏足爲美的說法,對此趙禎是強烈反對的,而身爲中宮娘娘的王語嫣也是相當排斥,女人把腳都弄得骨折了還有什麼面子可言?

可不知是誰把纏足和儒家理學聯繫在一起之後,王語嫣等人就不再多言,而是當作沒看見,反正她自己是絕對不會纏足的。

宮外的誥命,夫人進宮之後也總是提起纏足一事,每每說到都被王語嫣一句:“婦女纏足,小兒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受無限之苦,纏的小來不知何用?”打發掉。

誰都知道纏足不好,和一雙秀氣的小腳總能讓人覺得美觀不是?

趙禎對王語嫣的明白大爲讚賞。

不知是何人推動,如今大宋的學問一道已經變得有些畸形,趙禎親自主持的格物一道被貶斥爲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而正統的儒家學說也多有篡改,變得越來越教條化。

這是趙禎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越是教條化的儒家思想越會禁錮人,所有的聖人之言一旦成爲教條便最難以撼動,因爲你無論做什麼,只要違背教條或者有不一樣的地方便都是錯的。

大地是圓的這是錯的,天空是浩瀚的這是錯的,格物可以改善人的生活這也是錯的……

教條化的儒家思想就如一把鎖鏈,牢牢的把大宋這個巨人纏住。相對於女子纏足來說,給大宋纏足纔是最爲可怖的事情。

趙禎現在要做的就是確保封丘軍營不會被這種思想所滲透,軍備司,武備司是大宋的兩大科研基地。趙禎無論如何也不會讓腐朽的思想滲透進去破壞格物的發展。

武備司,軍備司,軍武院,三處大宋最要害的部門便在封丘門內的夷山上。

雖然在戒備森嚴的封丘門之內,可軍備司以及武備司的防衛依然算得上是和禁中相當,爲了大宋軍事科技的安全,趙禎不惜把黑手中的精銳安排在這裡,大宋對外的軍事優勢說到底還是體現在科技上,而這種軍事科技也是國力的一部分。

相對於山下的軍營來說,山上的防備更加森嚴,各種弩箭隨時待發,如兇獸一般猙獰的八牛弩在棘輪的作用下輕鬆的拉滿,稀有的滑膛槍在這裡人手一隻。

小小的滑膛槍原先是被彭七等人瞧不起的,主要是因爲他的造價昂貴,同時精度和射程都沒有弩箭高,在戰場上他的煙霧也會阻礙視線。

但軍備司的丁度卻對這種以火藥爲動力的武器尤爲感興趣,見趙禎不斷的試射滑膛槍便紅着臉上來遞過一支道:“陛下尤愛此物,臣稍稍改進一些,請官家試試……”

趙禎見手中這支槍和普通滑膛槍無異,便隨手擡起一槍,扳機扣下,機括聲響起,燧石劃過一個優美的弧線擊打在火門邊上,在趙禎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火藥迅速引燃激發出彈頭。

這把燧發槍的速度之快遠超趙禎的想象,幾乎是按下扳機的一瞬間子彈就飛了出去,並且準確度也相當高,看的一旁的狄青與楊懷玉目瞪口呆。

因爲這把槍的子彈洞穿了百米之外的板甲!

趙禎拽過丁度道:“這把槍爲何比普通的燧發槍好上如此之多?”

丁度接過精美的火槍迅速又熟練的擦拭起來,長長的推杆清理完槍膛之後才道:“啓奏官家,這要歸功於曾公亮的設計,他改變了燧發槍的彈頭,利用土人吹箭的法子,鉛彈頭在火藥的推動下尾部迅速擴展,這樣一來便能封閉槍管,使得火藥的威力得到充分發揮,彈頭上的螺旋紋也使得子彈在飛行中更加穩定。”

趙禎驚訝的望着丁度道:“曾工亮不是被貶到鍛造廠去鍊鐵了嗎?”

丁度尷尬的說道:“他在鍊鐵之時無意中和一個土人工匠閒聊,才突受啓發的……”

趙禎微微點頭,難怪曾公亮這小子能想起用鉛做彈頭,他的化學實驗離不開鉛的幫忙,對於鉛的性質身處鍛造廠的曾公亮最清楚不過,趙禎覺得他不適合做官,而是更適合個做一個科學家。

丁度還知道用他的新發明給自己投其所好,而曾公亮自己發明出了後世的米尼彈頭卻不知道言語,可見兩人在官道上的差距。

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
第兩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關城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騙局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四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賀禮”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三百四十五章熊貓沒義務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與呼倫貝爾城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論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六百二十三章神蹟的重要性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下)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兩千六百章守城之戰第一千零九章高麗使者覲見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兩千一百五十六章各族入華夏第二十三章父愛如山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來了!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八十章女扮男裝的太子妃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強宋不需要解釋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九百九十章劉渙的心路(下)第兩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執法”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鴿帶來的驚天猛料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兩千零九十九章機要司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兩千五百四十二章趙仁的未來第兩千零八十二章問題所在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三百一十章樹碑立傳召忠魂第一千零六章夜下帝后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七百三十一章傾家蕩產的死者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兩千四百四十六章商業更盛於掠奪第二百四十八章寇準的背叛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兩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上)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二百六十六章碩大的好人卡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