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總會長大

出綠楊苑一路往西,約莫盞茶工夫,便見了一座極精緻的臨水而立的六角小亭。硃色亭欄,檐角高翹,四圍雛菊盛放,尚未走到近旁,鼻際已覺清香隱隱,令人心醉。

小亭上方,掛有一面牌匾,匾上三個清逸狂放的大字“滄浪亭”。若有所思的凝目看向那三個字,百里肇忽然問道:“這字是誰題的?”

在他身邊站得定了,遠黛靜靜道:“是我!”說出這兩個字後,她卻又偏頭看向百里肇,脣畔笑意清淺:“我極擅摹人筆跡,幾乎便能以假亂真!所以這三個字,其實卻算是我所摹!”

聽她這麼一說,百里肇當即明白過來,他也不多問,只是微微一笑:“原來如此!”

遠黛帶他過來,本也沒有多說這些的打算,聽他不問,倒也正中下懷。當下走前數步,卻並沒步入亭內,而是在亭腳那玉色瑩潤的石階上坐了下來。見她坐下,百里肇自也並不猶豫,拄拐跟上前去,就在遠黛身邊坐下了。手掌略略觸及石階,那種溫潤細膩的觸感倒讓他暗暗的吃了一驚:“你們倒也真是捨得!”搖一搖頭,百里肇不無感慨的道了一句。

二人如今身下所坐的這石階,赫然正是上好的和田白玉細磨而成。和田之玉,質地緻密、細膩,又溫潤光澤,深合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之說,故廣爲世人推崇。更是天下難得珍品。

這滄浪亭石階共計三級,長寬皆比尋常石階並無二致,目之所見。未覺絲毫瑕疵,又碩大至此,幾乎堪爲富貴人家傳家之寶,而沅真居然以此來作石階,豪奢之處,便連生於皇室、長於宮中的百里肇也不免有此感慨之說。詩詞文獻之中,固然常有“玉階”只說。但多不過是美稱或指漢白玉臺階,真正以如此美玉爲階的,百里肇從前還真是未嘗一見。

偏頭看一眼百里肇。遠黛倒忍不住笑了起來,拍一拍身下玉階,又擡手一指身後小亭:“這亭子從前廣逸王府也有!那時義父偶然得了幾塊溫玉,一時興起。便以之爲階。以取溫玉冬暖夏涼之妙。沅真仿建這亭子的時候,因尋不到溫玉,便找了這個來代替!”

以玉爲階,非逞豪奢,實是思鄉之念而已。

百里肇所以感慨,其實乃因沅真看着不似那等奢華無度之人,故此有意無意的說了那麼一句,這會兒聽了遠黛此語。心中便也瞭然:“原來如此!”

二人坐於玉階之上,身後是滄浪亭。身側卻是一株數人合抱的碩大梧桐,枝葉舒展,亭亭如蓋,令人絲毫不受烈日之苦,再往前去,卻是一座高大挺拔的假山,一泓清流自假山頂上潺潺而下,水聲叮咚,悅耳至極。微微傾身向前,遠黛伸出晰白的玉手,輕掬了一捧清水,看那水自指縫之間滴滴嗒嗒的落下,陽光折射在水滴上,閃出眩目的七色光芒。

不自覺的微微一笑,百里肇也自伸出手去,掬了一捧清水,那水清冽冰涼,捧在手中頓時令人精神爲之一振:“不是今兒這裡,我倒險些忘記了,你是不是會水?”

掌中清水已滴得罄盡,輕輕拍打着雙手,遠黛莞爾笑道:“我義父在郢都西南有一座別院,那別院臨山靠水,後園裡頭更有一座小潭,名半月潭。我自小便在半月潭內戲水,因此水性堪稱精熟!”說到這裡,便又指了一指對面:“這裡,便是仿半月潭建的!”

百里肇微怔了一下,再移眸看向面前這座小小池塘時,才赫然發現,眼前這座小池可不正是半月形的。小池周遭,卻是一圈高矮參差,卻各挺秀別緻的假山。這些假山將這座半月形的小池環在正中,恰恰遮擋住了自外而來的視線。事實上,若非遠黛帶他一路穿行而來,只怕他便是站在外頭,也未必能看出這裡頭竟還有這樣的一番風景。

失笑點頭,他道:“你不說,我還真沒想到,這裡,確是一處戲水的好去處!”

遠黛爲之嫣然,自腰間抽出帕子,拭乾了手中殘餘的水珠,她便彎了腰,除去了足上所穿的繡鞋,褪下綢襪,而後卻悠然的自得的將一雙欺霜賽雪、如冰似玉的纖足伸入了水中。輕輕鬆鬆的踢打着一池的清水,遠黛的目光忽然便有些遙遠:“這裡,也是我從前最是喜歡的地方!每次生氣,我總會躲到這裡來!”

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那一雙精緻得渾如美玉雕琢的纖足上,百里肇沒來由的竟覺喉間一陣乾澀,心中那一團纔剛壓下去的火氣也大有復熾之勢。生生挪開視線看向遠黛,他勉強的將心思挪到他處:“難道就沒有人能找到這裡嗎?”他隨口問着。

話一出口,他卻忽然一怔,若是有人找到了這裡……那……

遠黛的心思顯然沒有他那般的複雜,徑自悠然的踢打着池水,激起飛花濺玉無數,甚至偶爾踢得略重,會有那麼一滴兩滴濺到百里肇的身上、衣上甚至是鼻尖、面上。

“義父他們都知道我愛躲在這裡生氣……”她轉頭對他笑,一雙明眸更是清凌凌的,清透得彷彿水晶一般,眸中清晰映出了百里肇的身影:“所以若無意外,他們很快就會找過來!”

“他們?”雖說心神有些不屬,但百里肇仍很敏銳的捕捉到了這兩個字。

“還有大哥……”眸光陡然的黯了一黯,遠黛不無悵惘的嘆了口氣道。

聽得“大哥”這個稱呼,百里肇不免揚了眉:“你說的大哥,可是廉親王?”

二十歲前,他的所有精力都放在大周,後宮、朝堂幾乎沒有一日是完全平靜無波的。他必須戮力應付一切的明槍暗箭,同時保存好自己以及跟在他身邊的人。北境之戰後,他的名聲一時如日中天。他也終於能夠稍有餘力來顧及南越。而有關廉親王之事,也正是那個時候,一樁樁、一件件的傳入他的耳中的。只是可惜,在他還來不及更進一步的瞭解他的時候,廉親王暴病而亡的消息卻已傳來,倒是白費了他一番氣力。

遠黛點頭:“看王爺神情,想來從前對他。也曾下過一番功夫吧?”言下竟不無嘲謔。

百里肇苦笑,他自然明白遠黛的意思。事實上,廉親王的猝死。的確使他所下的那一番功夫瞬間化爲了泡影。讓他如今想來,也還忍不住心生喟嘆。對南越,他是鞭長莫及,所能動用的力量畢竟有限。既下在了廉親王石傳珉的身上。於旁人,自然也就多有疏漏之處。

比如說,最後繼承了南越皇位的康親王石傳鈺。對這個人,他雖不至於兩眼一抹黑,但所知仍極有限。沉吟一刻後,他忽然問道:“石傳鈺呢?你與他關係如何?”

纖足輕輕晃動了一下,遠黛淡淡回眸,看向百里肇:“四哥。極愛滄浪亭!他曾不止一次的坐在玉階上,敲打玉鍾。唱那首《滄浪歌》!”她一面說着,卻忽然擡起手來,自發上拔下一枝金簪,一面敲打着身邊的玉階的邊緣,一面緩聲悠悠唱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金簪敲打在那玉階的邊緣之上,竟是出人意料的發出了清越的金玉之聲——這玉階竟然還有這等玄機在內。

遠黛的歌聲輕緩、柔和,伴着清越動聽的金玉之聲,愈顯清靈剔透,全無一絲的瑕疵。

微微失神了片刻,百里肇才嘆息了一聲:“好一首滄浪之歌!”

水清濯吾纓,水濁濯吾足。滄浪之歌所表達的,其實是一種審時度勢,隨波逐流的信念。而能唱出這首歌的人,百里肇很難相信,最後竟是這樣的一個人承繼了南越的皇位。

這些疑惑在心中倏忽閃現,到了最後,百里肇也還是忍不住試探的問了一句:“那你……又是爲了什麼非要離開南越?”遠黛說的雖不多,但他卻可以想見半月潭邊,溫玉階上,俊朗少年與稚齡少女並肩而坐,一者戲水,一者高歌的場景。

若是遠黛所言非虛,那她與石傳鈺之間的關係必定極爲親密,至少曾經極爲親密,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百里肇實在想不到遠黛不遠萬里迴歸大周的突兀舉動因何而來。

不知什麼時候起,池中那雙纖秀的玉足早已停止了踢動,就在百里肇以爲遠黛有意沉默不願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卻聽到了遠黛的聲音,淡而暗啞:“因爲……人總會長大……”

沒有更多的解釋,只是這麼五個字:人,總會長大……

…… ……

姑蘇西北,有虎丘。史載:吳王闔閭葬於虎丘。葬後三日,有白虎踞於其上,故改海涌山爲虎丘山。虎丘之山,佔地僅三百餘畝,山高也僅數十米,然絕巖聳壑,卻自有萬千氣象,更素有“江左丘壑之表”的美譽。沅真爲遠黛安排的去處裡頭,排在第一的,便是這虎丘。

虎丘乃佛教聖地,山上東寺西寺更素有美名。只是遠黛這一路行來,委實以看過了太多了寺廟,對之早覺厭煩,上虎丘山後,也只簡單的遊覽了一回,便自與百里肇徑往後山觀景。

虎丘雖不甚大,卻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夏末秋初時分,仍自蒼翠的青松翠柏中掩映着丹楓半紅,黃菊怒綻,那一番景象,卻也令人大爲心醉。

二人一路緩緩而行,卻在劍池邊上停住了腳步。足下,是一泓劍潭之水,雖是夏末,卻似有寒氣森森,逼人而來。劍池位於兩片陡峭的石崖之中,池形狹長,形似寶劍,池中潭水清湛,水質清冽,以之沏茶,堪爲上品,素有天下第五泉之稱。

目視這一潭清水,遠黛不覺笑道:“這水倒頗有些寒潭水的意思!”

看那意思,竟頗有些躍躍欲試。失笑的看她一眼,百里肇道:“你既這麼喜歡,趕明兒我在平京也爲你建一座滄浪亭如何?”

倒沒料到他會說出這話來,詫然回望他一眼,遠黛搖頭道:“滄浪亭於我,只是一種念想!況今時不同往日,你便是爲我建了滄浪亭,以我如今身份,也不宜多去!”

滄浪亭,乃是戲水的好去處。昔日遠黛身在南越時候,乃是廣逸王府的小郡主,年紀又稚弱,無事之時自然可以時常過去玩耍,然而如今她已是睿親王妃,再行這等小兒女之事,無疑已不合她如今的身份,更遑論以後。

聽她這麼一說,百里肇倒不免嘆了口氣。二人在劍池邊上覓了一塊平整些的石頭坐了下來,正是正午時分,劍池邊上行人寥寥,二人坐着,倒也頗覺清靜。

彎腰撿起一粒雪白的石子,遠黛玉手輕彈,將之彈入了水中,池中發出一個清越的“噗通”之聲,濺起許多水花,打破了這一池的寧靜:“這地方倒是個好地方,清涼的很!”含笑回頭看向百里肇,遠黛眉眼微彎,神情柔婉。

縱是大庭廣衆,百里肇也還是忍不住的伸出手去,輕輕抹過她的眉睫:“你既喜歡這裡,等日後,我便令人在這裡修一處別院,每年夏日,你可過來住上幾日!”

遠黛聽得笑笑,纔要說話的時候,身後卻忽然傳來一個嬌脆甜糯的聲音:“呀!是你們!”

二人同時吃了一驚,急急轉頭看時,卻見身後正站了數人,其中一名身量嬌小,容貌嬌俏的少女正對了二人笑:“真是好巧呀!”一面說着,她卻又回了頭,對着身後那個身材中等,容貌儒雅俊逸的男子道:“四哥,你說,這算不算是緣分呢?”

“緣分”二字乍一傳入二人耳中,卻連百里肇也不由的失笑了。眼前的這一對兄妹,可不正是中元那夜,河邊所遇到的秦氏兄妹。

只是想不到,劍池邊上,竟然這麼巧的,又遇到了他們。(未完待續。)

第10章 無題第17章 下山(二)第54章 明珠郡主第七十六章第68章 死灰與死水第36章 意外之得第45章 杜若(二)第57章 上燈日(一)第44章 主子恩重第106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第25章 南越消息第54章 新年裡第89章 最羨慕的人第47章 洞房花燭一第107章 我坐莊,你下注第70章 臨昌公主(二)第5章 名分與承諾第83章 灰心喪氣第48章 夫妻之間第64章 三個月第38章 也值一嫁第2章 水上行第43章 觀音山第3章 該祝福第58章 故人往事第38章 也值一嫁第34章 打賭如何第83章 灰心喪氣第46章 少女心第11章 不該第18章 入住文宣閣第26章 不識相第40章 返京之前(二)第九十九章第50章 三妻四妾(一)第25章 南越消息第8章 兄弟與姊妹第23章 幽曇花開第73章 蜜餞第53章 定鼎之器第45章 泄漏第69章 過程第61章 明州往事第3章 該祝福第21章 才子佳人第41章 矛盾所在第30章 柬貼又至第66章 安排第75章 送禮就送菟絲子第8章 有意無意第58章 宮廷風雲第三十五章第55章 磨合期第53章 除夕第46章 少女心第44章 崩盤翻盤第17章 警惕第5章 王府舊事第73章 蜜餞第17章 下山(二)第25章 櫻桃紅綻第30章 有心爲媒第63章 陸維英忽至第57章 身邊人第57章 上燈日(一)第55章 磨合期第33章 無奈第62章 往事如風第36章 野鴛鴦第51章 三妻四妾(二)第22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 平京水邊多麗人第91章 聽天由命第60章 相敬如賓第35章 夜話(二)第8章 有意無意第60章 叩門第3章 歲如流水第103章 臨終(四)第7章 秘辛第43章 信第50章 入宮第35章 夜話(二)第20章 打探情況第8章 兄弟與姊妹第6章 英雄救美第85章 清白爲要第66章 安排第10章 無福消受(一)第58章 上燈日(二)第13章 相召第48章 正好澆花第37章 三堂會審第89章 悲觀第39章 小酒館第39章 沅真來信第49章 在路上第30章 有心爲媒第95章 一路走好第31章 往事不再第108章 告一段落
第10章 無題第17章 下山(二)第54章 明珠郡主第七十六章第68章 死灰與死水第36章 意外之得第45章 杜若(二)第57章 上燈日(一)第44章 主子恩重第106章 不見棺材不掉淚第25章 南越消息第54章 新年裡第89章 最羨慕的人第47章 洞房花燭一第107章 我坐莊,你下注第70章 臨昌公主(二)第5章 名分與承諾第83章 灰心喪氣第48章 夫妻之間第64章 三個月第38章 也值一嫁第2章 水上行第43章 觀音山第3章 該祝福第58章 故人往事第38章 也值一嫁第34章 打賭如何第83章 灰心喪氣第46章 少女心第11章 不該第18章 入住文宣閣第26章 不識相第40章 返京之前(二)第九十九章第50章 三妻四妾(一)第25章 南越消息第8章 兄弟與姊妹第23章 幽曇花開第73章 蜜餞第53章 定鼎之器第45章 泄漏第69章 過程第61章 明州往事第3章 該祝福第21章 才子佳人第41章 矛盾所在第30章 柬貼又至第66章 安排第75章 送禮就送菟絲子第8章 有意無意第58章 宮廷風雲第三十五章第55章 磨合期第53章 除夕第46章 少女心第44章 崩盤翻盤第17章 警惕第5章 王府舊事第73章 蜜餞第17章 下山(二)第25章 櫻桃紅綻第30章 有心爲媒第63章 陸維英忽至第57章 身邊人第57章 上燈日(一)第55章 磨合期第33章 無奈第62章 往事如風第36章 野鴛鴦第51章 三妻四妾(二)第22章 三月三日天氣新 平京水邊多麗人第91章 聽天由命第60章 相敬如賓第35章 夜話(二)第8章 有意無意第60章 叩門第3章 歲如流水第103章 臨終(四)第7章 秘辛第43章 信第50章 入宮第35章 夜話(二)第20章 打探情況第8章 兄弟與姊妹第6章 英雄救美第85章 清白爲要第66章 安排第10章 無福消受(一)第58章 上燈日(二)第13章 相召第48章 正好澆花第37章 三堂會審第89章 悲觀第39章 小酒館第39章 沅真來信第49章 在路上第30章 有心爲媒第95章 一路走好第31章 往事不再第108章 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