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汪伯彥和黃潛善失去了信任,罷免了汪伯彥和黃潛善的官職之後,趙構任命朱勝非爲宰相接替汪伯彥,而王淵則正式從黃潛善手上接過武職一事,當了名副其實的樞相。
朱勝非就不多說了,談不上多有才能,但也能算得上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宰相——他比趙鼎、李綱自然是要差上一些的,但怎麼也要強過汪伯彥無數倍。
王淵在北宋的時候就是一員高級武將,在跟西夏的戰爭中屢立戰功。
趙構做天下兵馬大元帥的時候,王淵很早就率部來投,因爲從龍有功,所以趙構非常信任王淵。
關鍵是,王淵跟趙構所寵信的康履等宦官的關係特別好,康履等宦官天天在趙構耳邊說王淵的好話。
這就導致,趙構對王淵的寵幸已經達到了一個無人能極的地步。
而王淵本人,其實也是一員比較有能力的將領。
當初,趙構南下之前,杭州地區羣盜蜂起。
趙構以王淵爲制置使平杭州一帶盜匪。
王淵提兵征剿,所向披靡,大獲全勝。
綜上種種,趙構纔將大宋的兵權交給王淵。
不過——
王淵此時人並沒有在臨安,而是在鎮江抵禦中軍入侵。
趙構原想,以王淵的悍勇,應該能抵擋得住中軍,然後他就又可以跟李衍坐下來好好談談如何罷兵議和了。
可殘酷的現實卻是,岳飛揮軍南下,王淵所率領的十萬大軍一戰即潰。
而王淵也不愧爲趙構的寵臣,知道中軍不能力敵,他立即南逃。
要說,你王淵逃也就逃吧。
可王淵這人有一個非常大的毛病,那就是他特別貪財。
在連年征戰的過程當中,王淵看到那麼多武將,或者爲國死難,者投降了中國,或者被亂兵所殺,都是朝不保夕。
所以,王淵覺得廣積錢財,爲子孫置點產業,纔是最重要的。
實際上,在宋朝的軍事統帥當中,貪財的不只王淵,應該說宋朝的武將普遍都有這個毛病。
只不過,王淵這個人比較過分,他的財寶是走到哪帶到哪,可以說跟他是寸步不離。
而深得趙構寵信的王淵,這兩年着實是積累了一筆讓任何人都眼熱不已的財富。
爲了將這些財富全都帶在身邊,王淵竟然動用十幾艘大船,先把自己的財物運過長江,而棄手下將士於不顧,這致使數萬士兵無船渡江,滯留江岸任由中軍宰割,幾千匹寶貴的戰馬也失陷敵營,成爲中軍的戰利品。
對於本就處於劣勢的宋軍來說,這種損失,十分慘重。
更爲讓人氣憤的是,人們都耳語相傳,說那些戰船上的財寶都是王淵在平定陳通時,濫殺民衆搜刮而來的。
然而——
王淵丟了很重要的鎮江,又犯下了這麼大的錯誤,本應該受到嚴厲處罰,但因爲王淵受趙構寵愛,又有康履等宦官爲王淵開脫,最後趙構竟只是免去了王淵的樞密使之職,改任同籤書樞密院事,而沒有作其它嚴厲的處分,王淵仍然擔任御營都統制,指揮跟着趙構的御林軍。
這激起了許多軍官的不滿,他們紛紛道:“一個貪生怕死、懦弱無能之人憑什麼統領我們,我們也是從龍護駕有功的人,爲什麼他王淵得到了升賞,我們卻什麼都沒有得到?”
而趙構所寵信的康履等宦官,不僅爲王淵開脫,他們也作威作福,強佔民宅,侮辱軍士。
扈從統制苗傅憤恨不平的說:“皇上顛沛流離至此,那些人居然還敢如此!”
而苗傅手下的張逵,也激怒軍士:“若能殺死王淵及那羣宦官,則大家都可以過好日子,朝廷又怎麼會加罪於我們呢?”
偏偏,趙構完全不理會軍士們的想法,還又下詔:“新除同籤書樞密院事王淵、免進呈書押本院公事。”,即允許王淵掌管樞密院事務時可不必呈書報奏皇帝。
自負其家族功勞很大的苗傅,再也忍不了了,進而跳出來說道:“汝輩使天下顛沛至此,猶敢爾耶!”
威州刺史劉正彥雖是王淵所提拔的,可也不滿王淵徵召他的士兵,加上兩人都不滿王淵和宦官的作威作福,便在軍中散播不滿的情緒。
由於趙構處事不公,任人唯親,有功不賞,不過不罰,苗傅和劉正彥散播的情緒,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
苗傅與其幕僚王世修及王鈞甫、張逵、馬柔吉率領的“赤心軍”議定,先殺了王淵,再除去宦官。
於是苗傅告知王淵臨安縣境有盜賊,希望王淵同意他出動部隊去剿滅這些盜賊,免得他們策應即將到來的中軍。
這時,康履的侍從得到密報,有一張疑似欲兵變造反的文書,上頭有“統制官田押,統制官金押”的簽名字眼——“田”就是“苗”,“金”就是“劉”的代號。
康履趕緊密報趙構。
趙構得知此事之後,大驚,要康履趕緊去找朱勝非來,並讓康履通知王淵。
康履表示,苗傅等人近來聚集在天竺寺附近,現在終於知道了他們的企圖,並告知王淵:苗、劉所謂“郊外有賊”是要藉口讓士兵出外。
於是王淵準備埋伏五百精兵在天竺寺外,盡捉苗傅和劉正彥等人。
可王淵千算萬算,並沒有算到,苗傅和劉正彥會提前動手。
苗傅和劉正彥命令王世修在城北橋下埋伏兵士,等王淵退朝,一擁而上將其拖下馬,然後宣稱他交結宦官謀反,劉正彥親手將其殺死。
隨後,苗傅和劉正彥帶人包圍了康履的住處,大肆捕殺宦官。
將看到的宦官宰殺一空了之後,叛軍掛著王淵的首級,率軍進圍皇宮,兵臨城下。
這時,趙構也漸漸得到叛亂的消息。
可守衛宮門的宋軍統制吳湛,和叛軍私通,引導苗傅的手下進城,高喊“苗傅不負國,只爲天下除害”。
杭州知州康允之,帶着百官,請宋趙構到城樓上安定軍民,否則無法制止叛亂。
趙構登上城樓,憑欄問苗傅帶兵造反的原因。
苗傅見了趙構,仍然山呼下拜,隨即厲聲指責趙構說道:“陛下信任宦官,結交宦官就可以獲得高位,汪伯彥、黃潛善昏庸誤國尚未流放,王淵遇敵時不能有效抵抗,卻因結交康履而得到樞密使的高位,我等立功不少,卻只在偏遠的郡縣擔任團練,現我等已誅殺了王淵,並捕殺了在外的宦官,請陛下再誅殺康履、藍圭、曾擇以謝三軍。”
趙構答說:“若宦官有過錯可將他們流放海島,請將軍們趕快回營。”
可叛軍不依,非要趙構誅殺康履等宦官。
趙構無奈,只好用竹籃將康履垂吊下城交給叛軍。
康履一下城,馬上就遭到了叛軍腰斬。
這時,苗傅和劉正彥也反應過來了,或者也可以說他們的幕僚告訴他們:“此事不能善了了,必須得逼陛下禪位,否則,咱們沒辦法收場。”
苗傅和劉正彥等人因此質問趙構:“陛下的帝位來路不正,以後如果二帝歸來,將何以自處?”
苗傅和劉正彥等人又說:“因爲陛下無德,中軍才南下,陛下應該效仿上皇禪位謝罪,這樣中軍纔有可能不再南下。”
趙構不想退位,因此,派朱勝非去與苗傅和劉正彥等人談判,想讓叛軍換一個條件。
趙構如果不如此倒還好些。
趙構越是不捨其皇位,苗傅和劉正彥等人就越不能讓趙構當這個皇帝,進而對他們進行清算。
因此,苗傅和劉正彥等人堅決讓趙構禪位,將他的皇位禪讓給他三歲(虛歲)的兒子趙旉。
趙構見禪位一事已經不能倖免,於是命令朱勝非向苗傅宣佈讓位的條件——一是要像對禪位的趙佶一樣對待讓位的趙構,供奉需豐厚;二是讓位之後事情要聽太后(潘賢妃)及即位的幼君處置;三是下詔完畢後所有部隊必須回到營區;四是約束軍士,不可搶掠縱火、騷擾百姓。
苗傅答應,趙構隨即下詔遜位,令兵部侍郎李邴起草詔書,表示:自即位以來,大中欺凌大宋,都是因我趙構而來,我趙構不忍生靈塗炭,宣佈退位,希望大中能就此休兵和好。
緊接着,趙構就前往顯忠寺自固出入。
第二天,潘賢妃垂簾聽政,大赦天下,任命苗傅爲承宣使及御營都統制,任命劉正彥爲觀察使及御營副都統制,其他軍士一律無罪,尊遜位的趙構爲“睿聖仁孝皇帝”,並將顯忠寺改名爲睿聖宮,只保留宦官十五人,其餘都編遣解散,苗傅等還派人前往探查,擔心趙構多留內侍。
結果,就在中軍如猛虎撲食一般撲向南宋之際,趙構被迫退位,南宋這個大爛攤子落到了潘賢妃這個毫無執政經驗的婦人和一個三歲孩童以及幾個莽撞無腦的武夫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