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油田

說實在的,吳維已經爲德意志-奧地利帝國撈到了足夠的殖民地和發展空間,如果世界就這麼和平的發展下去,差不多再有三十年的時間,德意帝國的實力就足以吊打約翰牛,甚至是在面對英、法、俄三國所締造的協約同盟也會穩佔上風。

足以碾壓對手的軍事實力纔是和平的真正保障。

在另一個時空,英國之所以會選擇在一戰後用和平的方式與麥國進行殖民地利益共享是因爲兩國之間的軍事力量已經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那時的麥利堅合衆國就是用一隻手也能捻死昔日的大英帝國,這才迫使一向鼻孔朝天的約翰牛屈服,最終選擇了利益共享這種和平的解決利益衝突的方式,而且在二戰後還對麥國開放了所有的殖民地地區投資、貿易等限制。即使這樣,麥國人還是在二戰後在全世界到處煽風點火,鼓動各地的殖民地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讓這些新獨立的國家掙脫英法兩國的控制。

但對於現在的德奧帝國,英國肯定會選用戰爭這種方式來維護它自身的利益,因爲德國人根本無法在短期內對英國形成絕對的、壓倒性的軍事優勢,特別是在海洋方面。真正能避免戰爭的方式就是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而且是變得儘可能的強大,當國家強大到一定的程度後,總會將對手嚇退,從而選擇用妥協來解決爭端。

就比如現在的英國的報紙和輿論,就在叫囂着把德奧帝國的勢力趕出澳洲和遠東。

……

一彎上弦月斜掛在天空,夜空中飄浮着幾塊殘破的雲彩,稀稀落落的星光透過雲彩的縫隙在閃耀着。夜航中的“茨雷斯島”號貨輪顯得很安靜,船上的大部分的人員都已經入睡了,而作爲亞得里亞石油公司首席科學顧問的桑德斯卻有些興奮地翻來覆去睡不着覺。

這些天來他一直在琢磨着一個問題:那就是維克多大公爲什麼這麼肯定地說在錫爾特盆地有石油,而且一上來就不惜工本,陸續派出了十五支勘探鑽井隊和大量設備到了北非。

“陸相沉積成油說”是桑德斯最先提出的理論,這個理論的觀點即所有地殼窪陷帶所形成的盆地都有可能因爲石油的流動從而形成油田。這種理論當然爲桑德斯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但桑德斯理論指出的只是一種可能,而維克多大公的做法顯然是可以確定在錫爾特盆地就能夠發現新的油田,這兩者之間有着巨大的區別。

德奧帝國自從奧斯曼帝國手裡得到北非的利比亞做爲殖民地之後,在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一帶也有一些商人打過幾口勘探油井,但是卻從來都沒有發現過石油,爲什麼維克多大公就那麼確定能在錫爾特盆地找到石油?

這個問題始終在困擾着桑德斯。

不過,以桑德斯的觀點,在利比亞尋找石油,當然會從一些地殼的沉陷處開始找起,而國內的商人顯然在這方面犯了很明顯的錯誤。他們把勘探的地點選在了靠近奈富塞山或是昔蘭尼加高地這樣的地殼隆起地區,自然就會一無所獲了。

“茨雷斯島”號貨輪上主要是運送勘探設備,另外還有二百多名石油公司的管理人員和採油工人。而他們的設備則提前由貨船送到了卜雷加港,那是一座很小的商港,甚至連起重設備都不齊全。

天剛亮的時候,卜雷加港到了,輪船響起了長長的汽笛聲,然後在一條引港的小船帶領下,緩緩地靠上了一條長長的木質碼頭。亞得里亞石油公司的到來讓這座位於錫爾特灣底部的小港變得熱鬧起來,而且港口正在擴建,和一座大建築工地似的。

港口裡已經堆積了不少的物資:鑽井設備、運輸車輛、各種生活物資,帳蓬、食品等等,堆滿了碼頭。

在利比亞,大規模的石油勘探先期準備工作已經開始了,十五支勘探隊分成了三個組,以卜雷加港爲基地,分別向正南、東南偏南和西南偏南三個方向在沙漠裡前進200公里左右這纔開始鑽井工作。這與一般的地質勘探有所不同,似乎從一開始就標示出了明確的目標。

在利比亞進行鑽井工作最大的困難是炎熱和缺水,石油鑽井平臺需要使用大量的淡水,其一是爲鑽桿降溫,更主要的是往外抽漿。

從卜雷加港往南,全部都是黃沙莽莽的沙漠地帶,如同丘陵般堆積的沙丘一眼望不到盡頭,而且時不時地還會颳起漫天的沙塵暴。在這裡,一年當中差不多有九個月都處於高溫當中,由於缺少降水,強烈的陽光幾乎把這一帶的地表水都蒸騰殆盡。

僅僅是十五口鑽井平臺,就需要使用數十臺汽車日夜不停地從卜雷加往前方運送淡水。

從卜雷加往正南,有一條穿過沙漠古老的駱駝商路,這條線路是三條線路中最好走的。現在一支由數十輛小汽車和卡車所組成的車隊正在沿着這條蜿蜒曲折的戈壁道路向南穿行,駛向前方一座名叫瓦哈的小鎮。

護衛隊的庫伯特中尉坐在一輛封閉車廂的輪式汽車裡,終於體會到了什麼叫能夠熱死人的酷署,爲了降低車內的溫度,他下令把車廂門給打開了。通向瓦哈的道路簡直糟糕透了,到處都是石塊和坑坑窪窪、凹凸不平的地面。車輛就在這樣的土路上不停顛簸,唯一的好處就是讓裡面的乘員無法睡覺。

黃沙漫天,酷熱難耐。

經過兩天的跋涉,車隊沿着一條幹涸的河牀邊上駝隊通行的小道艱難地抵達了瓦哈,這段距離如果是在瀝青公路上,也許只要花費三、四個小時。

這座沙漠小鎮只有百十戶人家,陪同這支勘探一同前來的幾位帝國的殖民地官員前往鎮裡進行勾通後,勘探隊就在小鎮以西三公里的地方開始安營紮寨,並從卡車上陸續卸下鑽井設備。

一週以後,相隔五公里左右交錯佈置的五座鑽井平臺陸續開始了鑽井工作,這樣差不多一次就能完成將近30平方公里區域的勘探任務。隨着柴油發電機的轟鳴,這片古老荒涼的土地上開始迴盪着現代工業文明的聲音。

這個年代,石油鑽井設備的鑽探進度一般在每天140米左右,遠在基爾視察造艦情況的吳維當然不會擔心在利比亞找不出油田來,而且他所指出的區域應該沒有什麼大的偏差,即使是在油田的邊緣地帶,也無非是多打兩天的事。

十六、新帝國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三四、馬耳他(四)三七、最後的衝刺無題十八、多格爾沙洲(九)三六、戰棋?(二)三五、戰棋?(一)七三、海上戰備五三、鐵甲船(一)三十、全局戰略六九、埃及戰役(一)三四、人員合作四三、遠東八十、海戰與技術進步(一)二五、多格爾沙洲(十六)七八、炮擊四五、地下工廠(二)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七三、威悉演習(一)八三、潛艇基地(二)六五、杜邦(一)八、精神力修煉(求收藏、推薦)六八、加利西亞(四)八、最後的殖民時代二二、變革五二、驚險歸程五十、攔截六四、反應(二)十二、多格爾沙洲(三)二二、變革七五、墨西哥皇帝(一)七五、墨西哥皇帝(一)二一、海事學員六八、貝魯特五三、海殤(一)二五、前無畏五七、東攻西守(二)五二、發現二一、海事學員二二、變革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五四、基希拉海峽之戰(二)六十、遠東艦隊(三)二一、海事學員五十、巡航三、 夢境或遊戲?四二、飛機一、戰爭前夜三八、新的任命四十、經濟發展方式十、東方(二)三三、馬耳他(三)七十、加利西亞(六)四八、東線計劃七九、水管鍋爐四九、鋼鐵輪船十八、西班牙艦隊二二、多格爾沙洲(十三)二五、多格爾沙洲(十六)四一、魚雷七二、開礦計劃六四、反應(二)四七、再次遠航二九、遊戲商城五八、鋼鐵十五、多格爾沙洲(六)六六、疑惑八十、德奧戰巡七一、聯合力量七六、海神之語(二)六七、杜邦(三)七二、北方戰略六九、埃及戰役(一)二七、戰爭氣氛四七、保住布魯克三、淺海獵殺(一)六七、杜邦(三)六五、杜邦(一)十九、多格爾沙洲(十)三十、無畏艦六四、反應(二)六三、移民十一、多格爾沙洲(二)三十、再次被秒三二、新世紀七六、獵物(二)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八三、潛艇基地(二)十九、合夥人三二、整頓七、設計三一、馬耳他(一)二、非洲(二)六八、入侵墨西哥六九、鐵甲艦時代六三、反應(一)二二、變革
十六、新帝國二四、多格爾沙洲(十五)三四、馬耳他(四)三七、最後的衝刺無題十八、多格爾沙洲(九)三六、戰棋?(二)三五、戰棋?(一)七三、海上戰備五三、鐵甲船(一)三十、全局戰略六九、埃及戰役(一)三四、人員合作四三、遠東八十、海戰與技術進步(一)二五、多格爾沙洲(十六)七八、炮擊四五、地下工廠(二)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七三、威悉演習(一)八三、潛艇基地(二)六五、杜邦(一)八、精神力修煉(求收藏、推薦)六八、加利西亞(四)八、最後的殖民時代二二、變革五二、驚險歸程五十、攔截六四、反應(二)十二、多格爾沙洲(三)二二、變革七五、墨西哥皇帝(一)七五、墨西哥皇帝(一)二一、海事學員六八、貝魯特五三、海殤(一)二五、前無畏五七、東攻西守(二)五二、發現二一、海事學員二二、變革二十、多格爾沙洲(十一)五四、基希拉海峽之戰(二)六十、遠東艦隊(三)二一、海事學員五十、巡航三、 夢境或遊戲?四二、飛機一、戰爭前夜三八、新的任命四十、經濟發展方式十、東方(二)三三、馬耳他(三)七十、加利西亞(六)四八、東線計劃七九、水管鍋爐四九、鋼鐵輪船十八、西班牙艦隊二二、多格爾沙洲(十三)二五、多格爾沙洲(十六)四一、魚雷七二、開礦計劃六四、反應(二)四七、再次遠航二九、遊戲商城五八、鋼鐵十五、多格爾沙洲(六)六六、疑惑八十、德奧戰巡七一、聯合力量七六、海神之語(二)六七、杜邦(三)七二、北方戰略六九、埃及戰役(一)二七、戰爭氣氛四七、保住布魯克三、淺海獵殺(一)六七、杜邦(三)六五、杜邦(一)十九、多格爾沙洲(十)三十、無畏艦六四、反應(二)六三、移民十一、多格爾沙洲(二)三十、再次被秒三二、新世紀七六、獵物(二)二六、多格爾沙洲(十七)六五、加利西亞戰役(一)八三、潛艇基地(二)十九、合夥人三二、整頓七、設計三一、馬耳他(一)二、非洲(二)六八、入侵墨西哥六九、鐵甲艦時代六三、反應(一)二二、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