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卷四十七扁舟湖海

誓不爲後 朝堂卷 朝堂卷 四十七,扁舟湖海

李文忠降職外放,宋濂貶斥歸家,數日之內兩位重臣這番際遇,顯是簾眷已衰,天心大變,如此大事,自然是轟動野。

一時間,野上下,謠諑紛傳,如此駭人聽聞的大事,堂驚變,自然有很多不知內情者。

有人說宋大學士以己年老,有意跟聖上乞骸骨,卻不知道如何得罪了上頭,結果被貶斥回原籍,此生再不許入京。也有人持着完全相反的看法。

不過有一件事情倒是有目共睹的,宋大學士舉家遷回原籍,一種廷官員請去相送,衣冠驅蹌,壓斷了半條街,倒也是熱鬧非凡。

聖上嚴旨,宋濂倒是不敢稍露出眷戀羈留之意,在城外十里長亭,只是和前來送行的廷官員喝了一杯送行酒,以示酬別領情,此外更無他話,隨後便登蹬護持着闔家眷屬,匆匆行去,立赴歸途。

前去送別的官員也是無奈,只有遙遙駐望,目送宋大學士的歸程。

徐達雖是養痾病中,這般大事得到了一些消息。

徐達覺得朱元璋此番能夠放過宋濂,心裡頭覺得朱元璋此番做的沒有趕盡殺絕,倒也不差。畢竟他沒有趕盡殺絕,算是饒過了宋學士的一條性命,這自然是徐達滿心滿願的期翼的一個結果。

徐達雖在病中,卻也耳目清明,他心裡明白此事必有蹊蹺,他知道依着朱元璋如今苛酷殘暴的脾性,絕不會輕易放過宋濂,而今宋濂居然能夠安然歸家養老,實在是一件出人意料之事。

王爺,有客前來探病,不知是否婉拒。府中的管家到徐達跟前開口請示道。

來探病的是何人。

管家慌忙回奏道:來者是當今聖上身邊的紅人,也是老爺以前的舊部,眼下主事修建陵寢李新將軍。照情形看來,李將軍似乎有些要事想要告知王爺。

徐達聞得此話,心中不免一動,他心裡頭清楚李新任勞任怨,忠心耿耿,頗得朱元璋的器重。還曾頒下明詔,令其主持營繕皇家陵寢的大工,時常出入宮闈跟皇帝稟知工程進展情形,算得上是朱元璋跟前的一名炙手可熱的大紅人。想來宮闈秘辛,或許他能夠得以與聞,似此突然前來探病,想來必有因由。

徐達心中有此一念,便和衣而起來,對着管家吩咐道:即使如此,就引他到花廳稍後,請他升上座,奉上好茶,先招呼着,容本王更衣相見。

上座,王爺意思是讓他做主位麼。管家頗爲有些詫異的回了一句。

本王正是此意,此番李新將軍無端前來,只怕必有秘情告我,爾等要好生伺候着,不許怠慢了人家。人言宰相門童七品官,若是怠慢了李將軍,只怕本王想要聽到的消息就聽不到了。

管家聞得徐達口中的警訓之意,不敢怠慢,慌忙應承了一聲,便出去招呼客人去了。

李新將軍在管家的照拂之下,進入了花廳。

管家言語道:李將軍,王爺今日身染微恙,得聞將軍此來,命駑下先行出來迎候,將軍可與此處稍事休憩,王爺換過衣服後便會升廳相見。

李新頗有些受寵若驚的說道:王爺扶病相見,真是給屬下莫大的臉面,請管家跟王爺回一聲,請王爺不必着急,遲些出來也無不可。

管家點點說:李將軍不必客氣,就先請在花廳中高坐,我去回覆王爺一聲。

李新對着管家抱拳致意到:那麼此番偏勞了。

管家對着李新指着花廳正當中的太師椅說道:王爺有命,請李將軍升座,我等府中家丁丫鬟也好伺候着。

李新聽聞此話,心中不覺受寵若驚,雖然是徐達的意思,他自是不敢如此託大去做中間的主位,連忙擺手說道:王爺如此高看部屬,部屬自是受寵若驚,不過這主位可是千萬不敢坐的!

官家方纔於內室聽聞了徐達的吩咐,自是殷勤相勸,李新自是不敢想從,極力遜謝。

王爺有此表示,李某已然是受寵若驚了,如何敢在王爺府內如此放肆,豈不是對不起王爺了麼。

一時之間,兩人都有些爭執不下。

管家自是不敢想讓,深怕徐達會因此不高興,便對着李新勸到:李將軍所言雖是又到了,不過王爺責成老奴如此行事,若是李將軍執意不肯,老奴在王爺面前只怕是交代不過去,還請李將軍看老奴的薄面,依從了老奴的意思,如此一來,王爺也不會怪罪老奴了。

李新聽聞此人如此言語,心裡頭委決不下,他是個實誠人,便漲紅了麪皮對着徐達府邸的管家開口說道:並非是李某人不願意依從閣下,只是廷禮儀所關,名教名分所限,這個中堂的座位,實在是不敢領受,王爺的這番好意,李某也只能是心領而已。

說着便連連對着管家作揖不迭。

管家見他這番堅決的意態,心裡頭也是明白此番想要說服李將軍就坐中間的那把太師椅,顯然有些不大可能。

如此一來,管家唯有嘆息了一聲說道:將軍此話差矣,眼下又非公堂,只是王爺的私邸,王爺既有所命,將軍何不放心就坐,畢竟將軍也是王爺昔日的舊日部屬,彼此之間大可脫略形跡,何必搞得如此鄭重其事,王爺請你上座,你便上座便是,何必推辭。

李新聽聞他的這番言語,總算找到了一個推脫的理由,便對着管家開口言語道:王爺的此番盛意,李某如何不知。只是眼下雖是私邸,不過風憲所關,若是在下今日大大咧咧,堂而皇之的就坐此位,日後若是被人聞知,奏聞聖上面前,非但多有不便,只怕還會牽累及盛意拳拳的王爺。

這番話倒是說得極爲有理,無可辯駁。管家想了想便對着李新將軍開口言語道:李將軍此話倒也不無道理,既然如此,就不請李將軍升座了,將軍這般執意不肯坐主位,老奴也不敢勉強,就請李將軍坐到靠近主位的太師椅上好了,等下王爺更衣完畢,將軍也可和久未見面的王爺好好敘敘別後的情形。

此事倒是使得,多謝美意。李新見到王府的管家不在執意堅請自己上座主位,也是鬆了一口氣,隨後便對着這麼管家笑笑說道:若是有緊要事,不必招呼李某了,李某來到王爺府中,便如歸家一般,實在是輕鬆自在,並無任何窒礙和不便之意。

管家聽得李新這番說法,便微微一笑到:當年李將軍追隨王爺和楚流煙姑娘,在應天城外的江面上大敗漢王陳友諒麾下的漢軍水師艦隊,此役將軍戰功赫赫,威名遠播,就連城中懵懂不知世事的小兒也都得知了將軍的威名,編成歌謠,傳唱里閭,將軍和王爺可是昔日的軍中極爲要好的袍澤兄弟。

聽到管家提到李新此生最爲得意的一件事,當年一個漢王陳友諒提兵來攻擊應天城,應天水師和漢軍水師在江面對峙,李新在徐達和楚流煙的統帥之下,招降納叛了一些漢軍水師艦隊的將士,成功的動搖了漢軍水師艦隊的戰船上的兵牟將士的軍心,引動被應天水師艦隊的戰船圍困垓心的漢軍水師艦隊將士的紛紛來降,導致漢軍水師艦隊的將士兵敗如山倒,一敗塗地,潰兵如螞。那番戰役之後連帶使得漢軍水師艦隊的主帥陳友諒氣憤不過,親自披堅執銳,上陣殺敵,終在鏖戰之中被流矢所中,一命歸天,漢軍水師艦隊始而潰敗,奔逃無極。

後來說起來,李新將軍招降納判之事簡直就如漢高祖皇帝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爭霸一般,當年楚漢爭霸之時,雙方對峙廝殺,楚霸王大軍被圍困垓下,夜裡楚軍將士突圍四面楚歌聲大作,以爲楚地已然盡皆淪陷到劉邦手中,心中悲慼,無力再戰,兵敗如山倒,終至虞姬橫死,楚霸王烏江自刎。楚漢的戰事以西楚大軍敗亡,而漢軍大勝結局。此戰算是漢高祖劉邦定鼎中原的決勝一戰。

李新將軍立下的那番功勞,後來有人便將此事與之相提並論,結果戰勝的奏報飛抵應天城裡之後,當年的吳國公朱元璋得知了這個消息,自是極爲高興,對於那場戰役中的立功將士賞賜極爲豐厚。

而其中最得朱元璋賞識的將領裡頭,便有李新。

此後,藉由朱元璋的青眼垂愛,李新在軍中的職位更是扶搖直上,後來朱元璋掃清敵氛,一統江山之後,也沒有忘記李新當年的功勞,賞賜李新高官厚祿,在加上朱元璋覺得李新爲人忠實質樸,後來更是委以重任,將營造皇家陵寢的這般大事交付給他。

如此一來,李新也隨着變得位高權重,再加上朱元璋賞識有加,自是成了朱元璋跟前的一個炙手可熱的大紅人,如此一來,攀附結交之人可是數不勝數。

故而,管家此此番提到了李新當年那件快慰平生的戰功,李新自是覺得此人的言語極爲動聽,便微微頷說道:那也不過是昔日之勇,還提他作甚,當然若不是王爺信任和楚軍師授計,李新縱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絲毫沒有辦法憑藉一己之力,將漢軍水師艦隊的將士招降納叛過來,說起來李某今日的微末名聲和榮華富貴倶是拜王爺和楚軍師所賜,吃水不忘打井人,李某豈能忘恩負義。

這番話說的頗爲動情,就連徐達府中的那名老管家聽了此話也是動容不已,便對着李新開口言語道:李將軍真是忠厚實誠的好男兒,昔日的戰功居然一點也不自居,全都推到了王爺和楚軍師身上,若是此刻王爺和楚軍師再次,聽得李將軍有此一言,只怕也是心中甚敢慰藉。

管家,方纔李某所言,句句實情,並無任何虛言,當年若不是王爺栽培,楚軍師差遣,那份功勞怎麼和輪不到落到李某身上,故而今日李某能夠由此成就,頭一個要感謝的人便是王爺和楚軍師,接下來纔是當今的聖上。李新頗爲實誠的對着管家開口言語道。

管家聽聞了這話,連忙舉起手掌做出一個噤聲的動作,隨後壓低了聲音對着李將軍言語道:李將軍言重了,方纔那番話你在私下裡頭跟老奴說說倒是可以,老奴自會守口如瓶,不過這番話可不能隨口亂說,胡亂宣揚,若是被人聞知,有人給聖上一個彈章,彈劾將軍身沐皇恩,令廷的俸祿,卻不知報效,將王爺和楚軍師排到了聖上的前頭,要是聖上不當一回事,自是無事。若是聖上震怒,只怕將軍的腦袋難保,也要牽累到王爺和楚姑娘身上。縱使聖上壓下了彈章,難保聖上的心中不落下芥蒂,若是由此簾眷轉衰,對於將軍的前程和仕途可是大有關礙,切不可對人言及此事。

李將軍聽聞管家的這番老成之言,也是悚然一驚,連忙抱拳對着管家開口言語道:說的甚至,多謝提點。若是今日不得此番訓誡之言,李某還真是難保會將此話說出去,如今想來這話實在是不妥當,多謝教我。

管家隨即回禮說道:哪裡哪裡,這不是小老兒的肺腑之言,將軍若是能夠聽得進去做好,若是聽不進去,只求將軍將今日這番話慎勿對旁人提及,以免禍從口出。

這等金玉良言,李某豈能不知,得老丈此番提醒,李某想明白了,日後李某就將這番話埋在肚子裡頭,不跟任何人提及此事,就讓這些話全都爛在肚子裡頭去好了。李將軍對着管家開口致意到。

李將軍有此一諾自是最好不過。管家開口說了這麼一句,隨即停頓了一下,隨即便壓低聲音試探着問詢道:李將軍此番前來探視王爺,是否還有別的事情。

李新心裡頭頗爲感激管家對他的提點,只覺得這名管家足可信賴,便也壓低透露了一點口風說道:不錯,此番李某一來是來探視王爺的病情,二來還有一件事情要告知王爺。

聽得李新這般說法,管家知道既然李將軍點出了另外有事,自然不會介意自己追問,便趁着勢頭有問了一句道:事關何事?

李新聞得此言,先是轉眼看了看花廳裡頭有無外人,遊目四顧了一圈,別無所見,便略微提高一點聲音說道:事關宋濂大學士被聖上貶斥歸家養老之事。說道這裡,李新便閉口不言了。

宋濂被貶斥之事雖是機密,但是對人談及倒也不妨。管家閱世老道,老成持重,聽到這裡見得李新將軍突然絕口不言,心裡頭明白此事之中只怕別有掛礙,李將軍不便跟自己言及,只能跟王爺親自晤談的時候才能說,顯然此事之中別有隱情,而這隱情似乎還事關王爺。

管家是個極爲精明老成的人,便對着李新將軍開口言語道:如此甚好,既然事關堂要事,倒是老奴不便與聞的,就請將軍於此稍坐,老奴令人奉茶伺候着,老奴自個去王爺出稟知一聲。

李新將軍連忙一疊聲的開腔說道:所言甚是,李某處就不必費神了,老丈自去便是,不必於此招呼了。

管家聞得此言,便倒了一個罰,隨即告辭了李新將軍,隨後便退避到廊下,喚過兩名手腳利落,做事謹慎的丫鬟,便開口吩咐道:快去將府中珍藏的最上等的雨前龍井茶取來,沏一壺好茶給客人送去。

丫鬟聽聞此言,不覺大爲詫異,便對着管家開口問詢道:管家,你老說的可是聖上下賜的只有王爺、楚軍師和常將軍得到的那一斤極品龍井茶。

管家莞爾一笑說道:正是此物,你等去弄一壺來。

聞得此言,一名膽子大一點的丫鬟開口說了句:來的是什麼客人,爲何要如此大張旗鼓的款待地方,廷裡頭的位居一品的大員到此,王爺都未曾吩咐我等取出極品龍井待客,管家你這般做法,到時被王爺查知,豈不是大罪一條。

管家聞得此言,便對着這名丫鬟開口斥責道:瞎說,本管家豈會不停王爺的號令自行其是,今日吩咐你等去備極品龍井茶款客,便是王爺自己的吩咐,你等不必於此饒舌了,快去弄好送到貴客跟前去,要是去的慢了,我在王爺面前責罰你一頓,你等便是自討苦楚吃了。

兩名丫鬟聽得管家有此言語,自是不敢怠慢,便應承了下來,步履匆忙的前去操持管家吩咐下來的事情去了。

等到管家見到徐達的時候,徐達已然換好了衣裳,正在漱洗。

管家不敢上前攪擾,便候在一邊。

倒是徐達瞥見的管家,便三下兩下的洗漱完畢,在銀盆子裡頭絞了一條手巾,繼而開口對着管家問道:李將軍安置好了麼,李將軍此屬意如何。

聽聞這番問話,管家心裡頭便是極爲佩服徐達,對於徐達這般洞察入微的本事更是折服不已,便就此事對着徐達開口言語道:王爺猜的一定不差,李將軍此來詣見王爺,果有下情稟知。

第74章 謝翠娥之心一百七十二章 力進擊敵第77章 計收軍隊第6章 漢陽奸細一百六十四章 自速其禍一百二十八章 劫牢救人朝堂卷二十四心如磐石第77章 此去漢陽,應是良辰美景虛設四十三死士選鋒第47章 墮胎第53章 片語迴天朝堂卷十八追討公道第71章 結綵十里悲誰知第54章 月下佳人朝堂卷三十二聯名上書第104章 疑兵之策(上)六慾行厥志一百七十七章 狼顧之憂朝堂卷二十六不能得罪第60章 血滴子第12章 斷腸草第38章 詭異的村莊一百四十四章 巾幗英雄三第63章 情根初種,未開長恨第113章 點將臺第18章 比試(下)朝堂卷十八追討公道一百三十三章 營救徐達朝堂卷十七伯溫之死六十四溶溶泄泄四冒雨遄發一百五十七章 此乃妙計第42章 換心手術五十謀定後動一百六十五章 緩兵一百六十二章 滁州營中第74章 出走亳州第77章 伊人已去第99章 殿後之舉(下)三十四通敵叛國一百五十九章 愁生計第4章 財可通神第11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3章 客棧第39回 無巧不成書一百三十一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一百二十五章 洞察機密第80章 殺伐之機(上)一百二十六章 算計第83章 突如其來(二)第94章 約鬥陣法(上)第99章 盤查第72章 天下大勢第1章 浙江之行第61章 恩將仇報第47章 美人心計朝堂卷二十二身事二夫一百三十四章 風邪之症第125章 沉船一百五十三章 計將安出十一克奏膚功一百六十八章 意氣用事一百三十三章 營救徐達第42章 十五年後再重逢第15章 浮出水面第37章 再請徐達第38章 隱秘勢力第74章 謝翠娥之心第40章 策馬而去第52章 漢陽城中第66章 陳友諒的情書第71章 共商大計朝堂卷三十九胡藍案發一百四十三章 以圍打援朝堂卷二十六不能得罪第36章 亂世出無賴一百六十三章 掩其不備第25章 突兀朝堂卷七狐假虎威第61章 巧言設局一百三十八章 徐達義薄雲天第70章 葫蘆半仙說是非第56章 母存子喪第109章 殺雞儆猴(下)第92章 破釜沉舟(上)朝堂卷三十一殺人滅口第65章 擒賊先擒王第50章 陳友諒的歹毒第77章 此去漢陽,應是良辰美景虛設第48章 書信四十二歧說紛呈第23章 爭霸和州一百五十七章 此乃妙計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異勢第8章 道是無情卻有情五十四力踐前言一百五十二章 攻錯若石第51章 流煙被擒第112章 大刀敖第109章 謀軍權
第74章 謝翠娥之心一百七十二章 力進擊敵第77章 計收軍隊第6章 漢陽奸細一百六十四章 自速其禍一百二十八章 劫牢救人朝堂卷二十四心如磐石第77章 此去漢陽,應是良辰美景虛設四十三死士選鋒第47章 墮胎第53章 片語迴天朝堂卷十八追討公道第71章 結綵十里悲誰知第54章 月下佳人朝堂卷三十二聯名上書第104章 疑兵之策(上)六慾行厥志一百七十七章 狼顧之憂朝堂卷二十六不能得罪第60章 血滴子第12章 斷腸草第38章 詭異的村莊一百四十四章 巾幗英雄三第63章 情根初種,未開長恨第113章 點將臺第18章 比試(下)朝堂卷十八追討公道一百三十三章 營救徐達朝堂卷十七伯溫之死六十四溶溶泄泄四冒雨遄發一百五十七章 此乃妙計第42章 換心手術五十謀定後動一百六十五章 緩兵一百六十二章 滁州營中第74章 出走亳州第77章 伊人已去第99章 殿後之舉(下)三十四通敵叛國一百五十九章 愁生計第4章 財可通神第11章 白首相知猶按劍第3章 客棧第39回 無巧不成書一百三十一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一百二十五章 洞察機密第80章 殺伐之機(上)一百二十六章 算計第83章 突如其來(二)第94章 約鬥陣法(上)第99章 盤查第72章 天下大勢第1章 浙江之行第61章 恩將仇報第47章 美人心計朝堂卷二十二身事二夫一百三十四章 風邪之症第125章 沉船一百五十三章 計將安出十一克奏膚功一百六十八章 意氣用事一百三十三章 營救徐達第42章 十五年後再重逢第15章 浮出水面第37章 再請徐達第38章 隱秘勢力第74章 謝翠娥之心第40章 策馬而去第52章 漢陽城中第66章 陳友諒的情書第71章 共商大計朝堂卷三十九胡藍案發一百四十三章 以圍打援朝堂卷二十六不能得罪第36章 亂世出無賴一百六十三章 掩其不備第25章 突兀朝堂卷七狐假虎威第61章 巧言設局一百三十八章 徐達義薄雲天第70章 葫蘆半仙說是非第56章 母存子喪第109章 殺雞儆猴(下)第92章 破釜沉舟(上)朝堂卷三十一殺人滅口第65章 擒賊先擒王第50章 陳友諒的歹毒第77章 此去漢陽,應是良辰美景虛設第48章 書信四十二歧說紛呈第23章 爭霸和州一百五十七章 此乃妙計一百六十六章 攻守異勢第8章 道是無情卻有情五十四力踐前言一百五十二章 攻錯若石第51章 流煙被擒第112章 大刀敖第109章 謀軍權